9 月的神经外科科室会议上,陆拾把一份打印整齐的《神经外科绩效分配新方案》拍在会议桌上,A3 纸大小的表格上,红色字体标注的 “绩效挂钩项” 格外刺眼:“主刀医生每月完成≥5 例导航手术,绩效上浮 30%;参与科室重点课题(陆拾主持),按课题经费 10% 发放科研奖励;普通手术量每超额 1 例,额外补贴 200 元”。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年轻医生刘昊(32 岁,入职 3 年)的手指在 “30% 绩效上浮” 上轻轻划了一下,他上个月刚贷款买了房,每月要还 3000 元房贷,现在的绩效工资才 5000 元,要是能多拿 30%,压力能小一半;老医生周远(45 岁,张山时期的骨干)则皱着眉,手里的钢笔在 “课题经费 10% 奖励” 旁画了个问号 ,他之前想自己申请 “脑外伤康复” 的小课题,现在看来,要是不加入陆拾的项目,连绩效都要比别人少。
“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提。” 陆拾坐在主位上,手指敲击着桌面,节奏和她手术时持吸引器的频率一模一样,带着不容置疑的掌控感。刘昊第一个举手:“陆主任,导航手术的统计标准是什么?比如‘辅助导航’算不算?” 他知道自己还没独立主刀导航手术的资格,要是 “辅助” 也算,说不定能蹭上绩效。
“必须是独立主刀,且术后患者随访 1 周无并发症,才算有效病例。” 陆拾的回答堵死了他的捷径,却又留了个钩子,“当然,要是想练导航技术,可以申请跟我的手术,表现好的,我会安排独立主刀机会。” 刘昊立刻坐直身体,眼里的失望变成了期待,这是明摆着的 “听话换资源”。
周远犹豫了半天,还是开口:“陆主任,要是医生想自己申请其他方向的课题,绩效怎么算?” 他的声音不高,却说出了几位老医生的顾虑。陆拾抬眼看他,语气平淡:“科室的重点是‘脑胶质瘤靶向治疗’和‘导航精准手术’,其他方向的课题,暂时不算入绩效奖励,咱们要集中资源做大事,分散精力反而出不了成果。” 这句话像块石头,压得周远没再说话 ,“不算入绩效” 就是变相的 “不允许”,谁会为了没奖励的课题,放弃实实在在的绩效?
散会后,科室里的氛围彻底变了。护士站的公告栏前,围满了看绩效方案的医生,刘昊拉着同样年轻的王医生(30 岁)嘀咕:“我打算这月跟陆主任的 3 台导航手术,你要不要一起?” 王医生点头如捣蒜:“当然去!我听说陆主任手里还有课题名额,能分到不少奖励。” 而周远和几位老医生则站在走廊里,看着年轻医生的背影,叹气:“以前咱们当医生,是看谁能把患者治好,现在倒好,要看谁能多开导航手术、多蹭课题。”
陆拾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却没放在心上。她要的就是这种 “利益绑定”,当医生的收入、技术机会都攥在她手里时,没人会再质疑她的决策,就像当年刘凯依赖她处理治保、张山依赖她写论文一样,现在整个科室都要依赖她分配资源。
10 月的第一台导航手术,是台颅底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肿瘤包裹视神经,手术难度极高。陆拾没安排经验更丰富的周远当助手,而是选了刘昊。手术前一天,刘昊特意去主任办公室 “汇报”:“陆主任,我把这台手术的解剖图谱看了三遍,视神经的走行都记熟了。” 他还递上一杯热咖啡,是陆拾常喝的美式,不加糖不加奶。
陆拾接过咖啡,嘴角勾起一抹笑:“明天手术,你负责暴露肿瘤边缘,注意别碰视神经,我会盯着。” 刘昊激动得差点碰倒咖啡杯 ,这是他第一次参与这么高难度的导航手术,要是做得好,不仅能拿到绩效,还能在简历上添上关键一笔。
手术当天,导航手术室的灯亮了 4 小时。刘昊按陆拾的指示,用双极电凝小心分离肿瘤与视神经的粘连,手却控制不住地抖 ,他还是第一次在这么精细的操作中当主力。“慢点,电凝功率调低 10%。” 陆拾的声音从显微镜后传来,及时纠正了他的操作。当最后一块肿瘤被取出,视神经完好无损时,刘昊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却笑得像个拿到奖状的孩子:“陆主任,成功了!”
“是我们成功了。” 陆拾纠正他,语气里带着暗示,“这台手术算你的‘有效导航病例’,月底绩效会体现。” 刘昊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知道,自己已经被划入陆拾的 “信任圈” 了。
这种 “资源倾斜” 很快有了效果。10 月结束时,刘昊完成了 5 台导航手术(3 □□立主刀,2 台辅助算半例),绩效工资拿到了 6500 元,比 9 月多了 1500 元;而周明只完成了 2 台普通脑外伤手术,绩效只有 4800 元,比刘昊少了近三分之一。11 月,周远主动找到陆拾,申请加入她的脑胶质瘤课题:“陆主任,我以前做过脑外伤的病理分析,或许能帮上忙。” 陆拾笑着答应:“当然欢迎,下周开始,你负责课题的患者病理切片整理吧。” 她心里清楚,周远的 “妥协”,意味着最后几个 “潜在反对者” 也被纳入了她的体系。
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妥协。应立就是例外。11 月中旬,他在科室会议上公开质疑:“陆主任,这个月有 3 位脑外伤患者,明明用传统手术就能解决,却都开了导航,患者的费用增加了近 2 万元 —— 咱们不能为了绩效,让患者花冤枉钱。” 他手里拿着患者的费用清单,上面 “导航使用费 18000 元” 的字样格外醒目。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刘昊等人低下头,不敢看陆拾的眼睛。陆拾放下手里的绩效报表,语气冷了下来:“陈医生,你说的‘传统手术能解决’,是基于你的经验,而导航手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个月咱们科室的导航手术并发症率是 2%,传统手术是 8%,这就是精准医疗的价值,患者花的钱,是为了更安全的治疗。”
“可有些患者根本承担不起!” 应立的声音提高了几分,“3 床的患者是农民工,为了凑手术费,家里把牛都卖了,你却让他多花 2 万开导航!” 这句话像针,扎在会议室每个人的心上 ,他们都知道那个农民工患者,手术前还跟护士说 “能不能少开点检查,家里困难”。
陆拾的脸色沉了下来:“陈医生,医疗决策要基于医学规范,不是患者的经济条件。要是因为省钱用了传统手术,出了并发症,你负责?还是我负责?” 她顿了顿,补充道,“再说,科室的绩效方案是集体通过的,你要是觉得不合理,可以申请调去其他科室。” 这句话彻底堵死了应立的话,没人会为了 “患者费用”,放弃自己的岗位。
应立看着陆拾,眼神里满是失望,还有一丝绝望。他想起刚认识陆拾时,她还会为了抢救急诊患者,冒险替刘凯上手术,现在的她,却把绩效和权力看得比患者的死活还重。他没再说话,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陆拾没在意应立的离开 ,她的目标不止是掌控科室,还要让神经外科成为 “省重点学科”,拿到更多的设备预算和科研经费。111 年 1 月,她带着精心准备的 “科室发展报告”,走进了院长办公室。报告里,她用红色图表标注着 “近 3 年成果”:导航手术量从 42 台 / 年增至 120 台 / 年,脑胶质瘤课题获省科技进步奖,患者满意度 92%(比全院平均高 5%);而 “未来 3 年目标” 则写得更诱人:脑胶质瘤手术量提升 50%,科研经费突破 200 万元,建成 “省级脑胶质瘤诊疗中心”。
“李院长,神经外科现在是医院的‘拳头科室’,但要冲击省重点,还缺关键设备。” 陆拾翻到 “设备需求” 页,上面写着 “术中超声系统 1 台,预算 80 万元;导航系统升级 20 万元”,“术中超声能和咱们现有的导航系统互补,比如在颅骨缺损患者中,能精准定位肿瘤残余,减少术后复发率 ,有了这套设备,咱们的精准手术水平,能达到国内顶尖。”
李院长看着报告,手指在 “科研经费突破 200 万元” 上敲了敲,这是他最关心的,医院要评 “三A”,需要足够的科研成果撑门面,而陆拾的神经外科,是最有希望出成果的科室。“预算 100 万,不是小数目。” 他犹豫了一下,“医院今年的设备总预算才 500 万,其他科室也在抢。”
“李院长,要是神经外科能评上市重点,吉安委每年会额外拨 50 万专项经费,还能吸引更多疑难病例转诊,医院的营收至少能增加 10%。” 陆拾抛出了最诱人的筹码,“而且我保证,设备到位后,今年的导航手术量能再增 30%,科研论文至少发表 5 篇核心期刊,这些都是医院评三A的硬指标。”
李院长沉默了几分钟,最终点头:“行,我同意你的申请,设备预算从‘重点学科专项基金’里出,下个月就能招标采购。” 陆拾心里松了口气 ,这 100 万,是她巩固技术垄断的关键,也是她下一步冲击 “院级领导” 的跳板。
111 年 4 月,术中超声系统运抵医院。设备供应商派来的工程师,在导航手术室里安装调试时,陆拾特意让刘昊、王医生等 “自己人” 留在现场学习,而周远等老医生,只收到了 “设备使用说明电子版”,没被允许参与调试。“陆主任,我也想学学术中超声,以后手术能更精准。” 周远找到陆拾,语气带着恳求。
陆拾却以 “先让年轻医生学,他们接受快” 为由拒绝了:“等刘昊他们学会了,可以让他们教你 —— 咱们要阶梯式培养,避免资源浪费。” 周远知道,这又是借口 ,等刘昊他们学会,设备的使用权限早就被陆拾牢牢控制,他根本没机会接触核心操作。
5 月的一台脑胶质瘤手术,第一次同时使用了导航系统和术中超声。陆拾主刀,刘昊当助手,术中超声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的残余部分,导航系统则精准定位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比平时缩短了 1 小时,术后病理显示 “肿瘤全切,无残余”。李院长特意来手术室观摩,看着屏幕上的精准影像,笑着拍陆拾的肩膀:“陆主任,这钱花得值!以后神经外科的设备需求,医院优先满足。”
陆拾笑着道谢,这台手术的成功,让她的 “技术垄断” 又加固了一层 。现在,整个科室只有她和刘昊等少数人能同时掌握导航和术中超声,其他医生只能做普通手术,越来越依赖她分配的资源。
6 月,科室的半年绩效统计出来了:刘昊以 “18 台导航手术、参与 2 个课题” 的成绩,拿到了 8200 元的绩效工资,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周远虽然加入了课题,却只拿到 5500 元,因为他没独立主刀导航手术;而应立,因为 “拒绝主刀非必要导航手术”,绩效只有 4200 元,是科室最低。
应立拿着绩效单,找到陆拾的办公室,却没进去。他站在门外,听见里面传来刘昊的声音:“陆主任,下个月的导航手术安排好了吗?我想多排几台。” 还有陆拾的笑声:“没问题,只要你好好干,机会有的是。” 应立转身离开,走廊里的灯光照在他身上,像一层冰冷的壳。
陆拾不知道应立来过。
“陆主任,院办刚才打电话,让您去一趟,说是省重点学科的评审时间定了。” 护士小吴敲门进来,语气带着兴奋。陆拾,拿起申报材料,快步走出办公室。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