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年 7 月,陆拾的办公室里堆着半人高的 DRG 改革资料,最上面放着一本摊开的《大华卫生经济》杂志,封面上 “核心期刊” 的标识用金色烫印,在台灯下泛着冷光。她握着红色签字笔,笔尖悬在 “儿科治保资金使用情况” 的数据表格上,表格里 “儿童医院治保报销额同比减少 1200 万元” 的数字被她用修正液仔细覆盖,只留下 “全市治保基金支出同比下降 5%” 的亮眼数据。
“必须把‘儿科问题’彻底从论文里删掉。” 陆拾对着电脑屏幕喃喃自语,文档标题是《崇流 DRG 付费改革实践与思考》,正文里 “医疗质量提升”“基金可持续” 等关键词被标成蓝色,而 “底部儿科资源配置”“常见病报销保障” 等可能引发争议的段落,早已被她逐字删除。她需要这篇论文成为 “全国样板” 的证明,而不是暴露改革漏洞的把柄。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是三胜医院治保科主任赵刚打来的,语气带着讨好:“陆处,您要的‘DRG 改革后医疗质量数据’我整理好了,脑胶质瘤术后并发症率从 8% 降到 5%,平均住院日缩短 2 天,都按您的要求调整好了,要不要发您邮箱?”
“发过来,再把原始数据也一起发,我要核对。” 陆拾的声音带着警惕,她清楚赵刚的性子,为了省事可能会编造数据,必须亲自把关。挂了电话,她打开赵刚发来的附件,Excel 表格里 “并发症率” 那列,117 年的原始数据是 7.8%,被改成了 8%,118 年则从 5.2% 改成 5%,四舍五入的细微调整,让 “下降趋势” 更明显。她满意地点点头,在表格下方加了行注释:“数据来源:崇流医疗质量监测中心(秦佩审核)”,有秦佩的盖章背书,就算有人质疑,也能推脱给 “官方监测数据”。
论文的 “讨论部分” 是关键,需要体现 “崇流模式” 的创新性。陆拾写道:“崇流 DRG 改革通过‘临床成本测算 - 专家委员会论证 - 动态调整机制’三位一体的设计,实现了治保基金‘节流’与医疗质量‘提质’的双赢,尤其在神经外科等疑难学科,通过高权重分组保障了高端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全国 DRG 试点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她刻意避开 “分组权重如何确定” 的细节,只强调 “专家论证” 的客观性,仿佛那些利益关联的专家从未存在。
8 月,论文初稿完成,陆拾联系了《大华卫生经济》的编辑部。主编是她通过李姐认识的,去年李姐帮杂志拉过药企的广告赞助,主编欠了人情。“王主编,我这篇论文是崇流 DRG 改革的总结,大华吉安委很关注这个试点,要是能发表,以后崇流的改革经验还能多给杂志供稿。” 陆拾的语气带着暗示,既点明论文的 “政治价值”,又抛出后续合作的诱饵。
王主编很快回复:“陆处的论文选题很好,我让编辑优先审稿,争取下期发表。不过‘医疗质量数据’部分,最好再补充点患者满意度调查,这样更有说服力。” 陆拾立刻让温乐在三胜医院做了 200 例患者问卷调查,特意挑选了术后恢复良好的脑胶质瘤患者,结果 “满意度 98%” 的数据被顺利补充进论文,像一块完美的补丁,遮住了所有漏洞。
9 月,《大华卫生经济》刊登了陆拾的论文。她特意多订了 50 本杂志,分发给崇流吉安委的领导、三胜医院的同事,还有合作的私立医院院长。吴森收到杂志时,正在参加市委会议,当场翻到陆拾的论文,笑着对旁边的副市长说:“咱们市的 DRG 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陆处这篇论文,把咱们的经验总结得很到位,以后还要多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副市长点点头:“吉安委要多推广这样的经验,为咱们市的治改加分。” 陆拾的 “政绩”,成了吴森向上汇报的资本。
10 月,大华吉安委的 “DRG 改革经验交流会” 在京召开。陆拾作为崇流代表,穿着量身定制的深蓝色西装,手里拿着烫金封面的 “崇流 DRG 改革成果册”,里面夹着论文复印件、数据图表,还有三胜医院术中 MRI 手术的视频光盘。会场设在大华吉安委的会议中心,来自全国 30 个试点城市的代表坐在台下,陆拾注意到,前排正中间坐着大华吉安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斌 —— 这位局长是 “健康大华 130” 医疗质量提升专项的牵头人,也是她这次要重点接触的目标。
轮到陆拾发言时,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切入:“我曾经主刀过一台脑干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住院 21 天,治保报销仅覆盖 60%,患者家庭承担了巨额费用。DRG 改革后,通过精准分组权重,这类患者的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 85%,既减轻了患者负担,也让医院有资金引进更先进的设备。” 她的声音温和却有力量,配合着投影幕上手术前后的对比照片,台下响起了掌声。
张斌抬起头,目光落在陆拾身上,眼神里带着兴趣。他见过太多只会念经略的行政官员,像陆拾这样有临床经验、能结合实际病例的,很少见。
发言结束后,张斌特意留下陆拾,两人在会议室的角落交流。“陆处长,你刚才提到的‘临床需求引导经略制定’,我很认同。” 张斌的语气带着亲切,“‘健康大华 130’里提到要提升医疗质量,你对这方面有什么具体想法?”
陆拾早有准备,她提前研究过张斌近一年的讲话,知道他最关注 “DRG 与医疗质量结合”“大华级质控中心建设”“技术创新与治保衔接” 三个方向。“张局长,我有三点不成熟的建议。” 她条理清晰地说,“第一,强化 DRG 对医疗质量的约束,比如将‘术后并发症率’‘患者满意度’纳入 DRG 权重调整指标,避免医院为了多报销而降低质量;第二,建立大华级神经外科质控中心,统一诊疗规范,解决‘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差异大’的问题;第三,推动医疗技术创新与治保支付衔接,比如将 3D 打印导航模板、术中 MRI 等新技术纳入 DRG 高权重组,鼓励医院开展技术创新。”
每一句话都精准戳中张斌的工作重点。张斌眼睛亮了,拍了拍陆拾的肩膀:“陆处长,你的建议很接地气,也很有操作性!‘健康大华 130’正需要这样的具体措施,以后多联系,崇流的经验要多向全国推广,你也要多参与大华层面的经略研讨。” 他拿出名片,递给陆拾:“这是我的私人电话,有想法随时跟我沟通。”
陆拾接过名片,指尖碰到卡片的质感,心里一阵激动 。这张名片,意味着她从 “地方吉安委官员” 向 “大华层面参与者” 迈出了关键一步。她连忙说:“谢谢张局长指导,我一定把崇流的经验总结好,为全国 DRG 改革贡献力量。”
交流会结束后,陆拾没有立刻回崇流,而是去了大华图书馆。她要查最新的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经略”,观察本上的 “下一步目标” 是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进入大华吉安委,她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经略建议,比如 “DRG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灵活调整机制”“跨区域医疗资源调配与治保衔接”,这些都可能成为她进入大华层面的敲门砖。
11 月,陆拾回到崇流,却发现麻烦找上门来。儿童医院的老郑联合了 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向省吉安委投诉 “崇流 DRG 改革导致儿科资源萎缩”,还附上了儿童医院药品短缺的照片、家长的投诉信。省吉安委派了调查组下来,吴森把陆拾叫到办公室,语气带着焦虑:“调查组要是查实了,咱们市的 DRG 样板就毁了,你赶紧想办法解决。”
陆拾没有慌,她早就准备好了应对方案。她让秦佩重新做了 “儿科医疗成本测算”,把 “阿莫西林断货” 解释为 “药品供应商临时缺货,已紧急调配”,又从 “脑胶质瘤 DRG 结余资金” 里拿出 200 万元,作为 “儿科专项补助”,让儿童医院紧急采购药品。调查组来的时候,看到的是 “药品充足、患者有序就诊” 的景象,加上陆拾递上的 “儿科 DRG 调整方案(明年将权重从 0.6 回调至 0.7)”,调查组最终出具了 “未发现明显违规” 的结论。
老郑得知结果后,坐在儿童医院的走廊里,看着手里的投诉信,眼泪掉了下来。陆拾用一笔临时补助和一个空头承诺,又一次赢了,而那些因为药品短缺延误治疗的孩子,却再也回不来了。
陆拾拿起手机,给张斌发了条短信:“张局长,近期整理了崇流 DRG 改革在医疗质量控制方面的补充数据,想向您汇报,不知您何时有空?” 很快,张斌回复:“下周三下午来我办公室,正好讨论‘健康大华 130’医疗质量专项的细节。”
桌上放着一份儿童医院的最新报表,“儿科医生流失率 30%”“门诊量同比下降 20%” 的数据刺眼地印在纸上。陆拾拿起报表,扔进了抽屉 。
12 月 31 日,陆拾参加崇流吉安委的新年晚宴。吴森在宴会上宣布:“经市委研究决定,推荐陆拾同志为‘全国治改先进个人’,下一步,吉安委要以陆拾同志的论文和经验为基础,在全市推广 DRG 改革,争取成为全国的样板城市!” 掌声响起时,陆拾举起酒杯,对着台下的张磊、温乐等人点头示意 —— 她的利益圈越来越稳固,她的棋局,还在继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