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风带着暖意吹过校园时,高三的倒计时牌已经翻到了“100天”。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课桌上堆起的复习资料比人还高,连课间的喧闹都少了许多,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姜榆和周渊还是每天一起泡在图书馆,只是复习的节奏比以前更快了,草稿纸用了一沓又一沓,错题本上的红笔批注越来越密集。
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是他们的“秘密基地”,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桌面上,能清楚地看到空气中浮动的灰尘。姜榆总喜欢把下巴搁在物理笔记本上,看着周渊认真解题的侧脸——他皱眉思考时会轻轻咬着笔杆,算出正确答案后嘴角会不自觉地上扬,这些小细节她记了整整三年。
“这道解析几何题,你再检查一下步骤,刚才算的时候好像漏了一个条件。”周渊把草稿纸推到姜榆面前,指尖指着其中一行算式。姜榆低下头,果然看到自己把“焦点在x轴上”这个条件给忽略了,她吐了吐舌头,赶紧拿起笔修改,耳边传来周渊低低的笑声,让她的脸颊瞬间发烫。
每天晚上图书馆闭馆后,他们会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会有晚归的猫咪从路边窜过,姜榆总会想起圆圆——自从上了高三,他们陪圆圆的时间少了很多,还好妈妈会每天去喂它,偶尔还会拍圆圆晒太阳的照片发给他们。
“等高考结束,我们带圆圆去公园放风筝吧?”有天晚上,姜榆突然开口,声音在安静的巷子里显得格外清晰。周渊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她,眼里满是温柔:“好啊,还要带它去吃上次那家宠物烘焙店的小饼干,你说过它很喜欢。”
姜榆用力点头,心里满是期待。她和周渊早就商量好了,高考后一起报考南方的一所大学,那所大学有全国最好的物理系,也有她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他们甚至偷偷查过学校的宿舍环境,幻想过开学后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去图书馆自习的日子。
高考前一周,学校放了温书假。姜榆和周渊把复习地点挪到了姜榆家的书房,妈妈每天都会给他们准备水果和牛奶,还特意把圆圆抱到书房里,让它趴在脚边陪着他们。有一次姜榆做题累了,靠在周渊肩膀上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自己身上盖着周渊的校服外套,而周渊正借着台灯的光看语文古诗文,怕吵醒她,连翻书都轻轻的。
高考那几天,天气格外闷热。周渊每天早上都会提前半小时在小区门口等姜榆,手里拿着冰镇的矿泉水和湿纸巾,还会帮她检查准考证和身份证有没有带齐。走进考场前,他会轻轻揉一揉她的头发,笑着说“别紧张,我在外面等你”,这句话像定心丸一样,让姜榆瞬间安心。
最后一门英语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姜榆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人群中的周渊。他穿着白色的T恤,手里拿着两支冰淇淋,看到她出来,立刻快步走过来:“考得怎么样?冰淇淋快化了,赶紧吃。”
姜榆接过草莓味的冰淇淋,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凉意从舌尖传到心底。她看着周渊,突然鼻子一酸:“终于考完了,我感觉好多题都没把握。”周渊伸手擦了擦她嘴角的冰淇淋渍,轻声说:“没关系,我们已经努力过了,不管结果怎么样,我都陪着你。”
高考后的那个夏天,过得格外漫长。姜榆和周渊每天都会一起带圆圆去散步,有时候会去图书馆看一下午的书,有时候会坐在巷口的梧桐树下聊天,从过去的趣事聊到未来的规划,好像要把高三错过的时光都补回来。
填志愿那天,他们坐在电脑前,一起把南方那所大学的名字填在了第一志愿的位置。点击“确认提交”的那一刻,姜榆紧张地握住了周渊的手,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天,姜榆正在给圆圆梳毛,快递员敲门的声音让她一下子跳了起来。她拆开快递信封,看到红色的录取通知书上印着那所大学的校徽,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转身就扑进了刚进门的周渊怀里——周渊的录取通知书早上就到了,他特意没告诉姜榆,想等她一起庆祝。
妈妈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笑着说:“晚上做你们爱吃的糖醋排骨和可乐鸡翅,再叫上周渊的爸妈一起,好好庆祝一下。”姜榆点了点头,拿出手机给林晓发消息,告诉她自己和周渊考上同一所大学的好消息,手机屏幕上弹出的消息一条接一条,全是祝福的话语。
可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周后的一个晚上,妈妈把姜榆叫到客厅,表情严肃得让她心里咯噔一下。“榆榆,妈妈有件事想跟你说。”妈妈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信封,“妈妈之前帮你申请了国外一所大学的交换项目,现在录取通知书下来了,让你下个月就去报道。”
姜榆愣住了,手里的玻璃杯差点掉在地上:“妈妈,你怎么没跟我商量过?我已经和周渊考上同一所大学了,我不想去国外。”她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妈妈叹了口气,伸手握住她的手:“榆榆,这是妈妈为你好。国外的教育资源更好,对你以后的发展有好处。你和周渊还年轻,以后还有很多机会见面的。”
“可是我不想和他分开。”姜榆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她想起和周渊一起规划的未来,想起高考后一起带圆圆去公园的约定,这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过,让她心如刀割。
那天晚上,姜榆没有睡好。她翻来覆去地想,不知道该怎么跟周渊说这件事。她甚至想过偷偷把录取通知书藏起来,可看着妈妈期待的眼神,她又不忍心让妈妈失望。
第二天早上,姜榆背着书包走到小区门口,看到周渊已经在那里等了,手里拿着她喜欢的葡萄味薄荷糖和热乎的肉包。往常看到周渊,她都会开心地跑过去,可今天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只能低着头走到他面前。
“怎么了?脸色这么差,是不是昨晚没睡好?”周渊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语气里满是担心。姜榆摇摇头,咬着嘴唇,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周渊,我……我要去国外读书了,下个月就走。”
周渊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手里的肉包掉在地上都没察觉。他看着姜榆,眼里满是难以置信:“你说什么?我们不是已经考上同一所大学了吗?怎么突然要去国外?”
姜榆把妈妈的话跟周渊说了一遍,一边说一边哭,肩膀不停地颤抖。周渊沉默了很久,久到姜榆以为他会生气,会责怪她没有提前跟他商量。可他最后只是轻轻抱住她,声音沙哑地说:“没关系,去国外也好,能学到更多东西。”
那之后的几天,他们很少说话。还是每天一起带圆圆去散步,却不像以前那样有说有笑,只是安静地走着,偶尔会牵着手,感受着对方手心的温度。姜榆知道,周渊心里很难过,就像她一样,可他们都不愿意在对方面前表现出来,怕让对方更伤心。
出发去国外前一周,姜榆和周渊带圆圆去了公园。那天的天气很好,蓝天白云,微风拂过,能闻到青草的香味。周渊把风筝放得很高,姜榆抱着圆圆坐在草坪上,看着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眼泪突然掉了下来。
“周渊,你会等我回来吗?”姜榆突然开口,声音很轻,却足以让周渊听到。他停下手里的动作,转过身看着她,眼里满是坚定:“我会。”
简单的两个字,却让姜榆的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未来的几年里,他们会隔着千山万水,会经历不同的生活,可她相信,只要他们心里都装着对方,就一定能等到重逢的那一天。
出发去机场的那天,周渊去送她。他手里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递给姜榆:“这个给你,到了国外再打开。”姜榆接过盒子,能感觉到里面是一个小小的物件,她用力点头,怕自己一开口就会哭出来。
安检口前,姜榆转过身,看着周渊,想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被堵住一样,什么也说不出来。周渊笑着挥了挥手,眼里却含着泪水:“到了那边记得给我发消息,照顾好自己,还有……我等你回来。”
姜榆咬着嘴唇,转身走进安检口,再也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她不敢回头,怕看到周渊的样子会舍不得离开。
到了国外的学校后,姜榆打开了周渊送她的盒子,里面是一个小小的猫咪挂件,和当年周渊送她的那个一模一样,只是这个挂件的背面刻着两个字——“等你”。她把挂件挂在书包上,每次看到它,就像看到周渊在身边一样。
晚上,姜榆拿出手机,给周渊发了一条消息:“我到学校了,一切都好。你呢?今天有没有喂圆圆?”过了很久,手机屏幕才亮起来,是周渊的回复:“圆圆很好,今天妈妈喂了它小鱼干。你早点休息,记得按时吃饭,别熬夜。”
姜榆看着手机屏幕,眼泪又掉了下来。她想起以前每天晚上和周渊聊天的场景,想起他们一起在图书馆复习的日子,想起高考后一起带圆圆散步的时光。这些回忆像星星一样,照亮了她在国外的第一个夜晚。
从那以后,他们每天都会给对方发消息,分享彼此的生活。姜榆会跟周渊说国外的学校有多美,说自己认识了新的朋友;周渊会跟姜榆说国内的天气怎么样,说圆圆又胖了多少,说自己在大学里的学习情况。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消息越来越少。姜榆开始忙着适应国外的生活,忙着准备各种考试;周渊也开始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偶尔还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有时候姜榆发消息给周渊,要过很久才能收到回复,甚至有时候会忘记回复。
有一天,姜榆在整理书包的时候,看到了那个猫咪挂件,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跟周渊好好聊过天了。她拿出手机,想给周渊发一条消息,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看着屏幕上的聊天记录,最后一条还停留在2020年8月份——她问周渊:“你会等我回来吗?”而周渊的回复是:“我会。”
姜榆的眼泪掉在手机屏幕上,模糊了那两个字。她知道,时间和距离是最可怕的东西,它们会慢慢冲淡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会让曾经的约定变得越来越遥远。可她还是不愿意放弃,不愿意忘记那个在巷口等她上学、在图书馆陪她复习、在高考后跟她一起规划未来的男孩。
她拿起手机,在对话框里打下一行字:“周渊,我今天看到一只很像圆圆的猫咪,突然很想你。”然后按下了发送键,心里满是期待,期待着那个熟悉的头像能快点亮起,期待着能再听到他温柔的声音。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照亮了那个猫咪挂件,也照亮了姜榆脸上的泪水。她知道,不管未来会怎么样,她都会记得那个夏天,记得那个说会等她回来的男孩,记得他们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这些回忆会像星星一样,永远照亮她的人生道路,让她在陌生的城市里,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