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子,程颂给吴老伯送去了县城买的点心和五十两银子。
吴家人哪肯收这么重的礼,最多只肯留下点心,让程颂将银子拿回去。
“亏了吴老伯警醒,今日若是让那歹人得了手,不知会出什么乱子。”
程颂对吴家人谢道。
一番拉扯下,吴家人只得收下银子。这半年多家里好几人在程颂那里做工,挣的工钱都不低,但算上奖金加起来也不到四十两。
一下多了五十两银子,按以前的打算,都够他家离开学田去别处置房买地了。可如今的局面下,家里谁都没这个心思,全都想继续留在作坊做工。
工钱高又能学手艺,每年还能挣一把合作种植的钱。这时候辞工搬家?是天寒把脑子冻住了?
吴老伯说银子太多,程颂却认为很值。
循着黎兄的推理,那歹人是趁着中午人少时进的村。要不是吴老伯把人敲下来,得手后他肯定很快把消息传回去。
南下的商船还能走,用不了多久那些糖商就能确定冰糖是从学田出去的。兴许很快就能想出对策,还不定又来使什么坏。
就因为人被吴老伯抓了,延误了消息,才给自己争取了应对的时间。五十两,一点不多。
……
“黎兄多添些,这几日夜里冷得厉害。”
黎仁诚正往炉灶里送石炭,身后的程颂冻得半张脸都埋到了衣领中。
石炭就是煤,也是从云州码头买来的。王止每次在码头见到什么新鲜的,尤其长宁没有的货物,都会告诉程颂。石炭就是其中之一。
相比烧柴,煤的热量更大,也更耐烧,就是不太环保,但这个问题在大琞它也不算问题。
五文一斤也不贵,只要有货,程颂都是几千斤几千斤地买。
石炭不怕坏,他这些作坊不但日日几个大灶烧着制糖熬酱蒸豆子,冬日里还要给作坊的火墙供暖,根本不担心使不完。
秀才院添煤添柴的活儿都是黎仁诚干,程颂是非跟着出来转一圈。说在炕上坐时间长了腿麻,下来活动活动。
黎仁诚铲煤的工夫,程颂就把洗手的热水准备好了。他要不跟出来,这人肯定就用凉水凑合一下。
“少爷,做好了。”
见程颂哆嗦回屋了,画砚抓起作业本子递了过来。
“我也做好了。”
程胜跟着说道。
西屋土炕上,几个孩子正围着炕桌做算术。
私塾比县学放假早,程胜还留在秀才院没走,想等着和哥哥一起回家,每日晚间就和画砚梁言一起读书做功课。
“好,洗脸去吧。”
程颂接过本子,身后的黎仁诚端了盆热水也进了屋。
夏天的时候程颂带着孩子们采集了不少柳枝,制成炭条后外面裹了麻布捆了细绳,就是简易炭笔了。
用炭笔做算术题比毛笔方便得多,只是握笔思考时容易蹭到脸上。题做完了,脸也花了。
每次收作业改作业,程颂就特别有为人师表的满足感。遇到孩子们困在题目里,使劲划拉草稿纸时,更是常常偷着乐。
“不着急,慢慢做啊。”
嘱咐完眉头快要锁死的勤学,程颂拿着作业本,拉着黎兄去了自己那屋。他批改作业,黎仁诚要核对账目。
作坊的账目黎仁诚几乎日日晚间会看一遍。梁言记得都很清楚,但现在作坊多了,买原料、核算工作量、发工钱和卖货收钱的事都不少,全压在一个孩子头上确实强度太大。
梁言之前读过几年私塾,他的学习进度与其他孩子不同,都是程颂或黎仁诚抽时间给他开小灶。学习工作两手抓,梁言却是从没抱怨过,干得还挺起劲。
今晚他们得把年前要发的工钱和福利算一遍,明日就给大家发钱放假!
这日一早,各个作坊的气氛都特别热烈。小东家提前说好,今日发工钱,不过不能急,需要轮流发。最早把钱领到手的是住在南门大院的建房垦荒队。
领钱时依旧延续建房时的小队分组,组长带头,一队一队来。工作量之前周家父子已经与工人核对确认了,今日程颂过来就只是发钱。
铜钱都提前串好了,有千文一串的,百文一串的。加上过节费,所有人到手的工钱都超过一两银子了,但大家都想要铜钱。比碎银更好花用不说,年根下带回家一袋子铜钱,哗啦啦的光听响就觉着满足。
程颂采用了流水线作业方式。摆好一条长桌后,他们几人依次坐好。
工人们先去坐在第一位的梁言那里报名字,再次确认一下钱数就按手印,然后从旁边的黎仁诚那里领工钱。
排第三第四位的是程小东家和画助理。他俩负责发年货。
每人一斤饴糖,两罐酱料。辣酱还是酸甜酱可以自选,附赠一个东家设计、作坊自制的麻布手提袋。
排在最后的是程胜和勤学。他俩发的最是新鲜,别说工人,就是整个大琞都未必有人见过。
“诚颂连锁作坊”独创——福利票!
福利票有三种,票上绘制了三种不同的图案。分别是简笔画的小猪、果子和一盘糕饼。图案旁边刻着同样几个字,听识字的人说是“三百文”。
“福利票每人三张,可以去县城的章家肉铺、王记果子行、福兴糕点铺花用。不过只能买货,不能换钱,每张票价值三百文,五日内有效。”
“如果换的东西不够三百文,铺子里不会找钱,要是超过三百文就自己掏钱补上。”
程颂把福利票的用法给大家仔细讲了两遍。不复杂,所有人都能听懂,都很激动!
发了钱又发了年货,还给福利票??他们小东家是小菩萨吧??!!
“出来做工的都是穷苦百姓,挣下的工钱也多是攒起来,未必舍得花用,尤其是那些可买可不买的年货。马上过年了,咱们发点福利票,让大伙家里都多个年味。”
在秀才院制作福利票时,程颂是这么解释的。
他在现代的童年美好记忆之一,就是父母没离婚时,每到年节拎回家的福利礼包。那时候不懂什么是福利,就觉得爸爸妈妈特别有本事,能挣回这么多好吃好玩的。
“那干嘛不直接发肉发点心呢?”
梁言问道。当初他爹也给伙计发过年红包,只是没少爷给得多。
“人太多,不好分啊。他们自己去买,还能挑些喜欢的。”
程颂与这三家协商好了,等工人们买完,他去统一结账。
合作的三家铺子自然高兴。这可是一大笔买卖,来一个就至少三百文,他们都能跟着过个好年。
“这福利票有意思,那程公子不怕被人照着印了也拿来买货?”
糕点铺的伙计捏着福利票来回翻看,向掌柜问道。
“应是不怕,这票限定了有效期,就这五日内能用。上面还盖了戳子,怕是不好仿制。”
掌柜也有过同样疑惑,不过程颂当时就和他商定了使用期限,过期再有人来就不能认了。
福利票上不仅盖了“诚颂作坊”的章,这章盖得还有几分怪异,不是每张票上都有个完整的。
有些只有一半,有些章盖在“三百文”上,有些盖在图画上,不知是不是藏了防伪的手段。掌柜琢磨其他人就是仿制了福利票,这章也未必能盖对。
腊月二十,县学放假,作坊也都停了工。南门大院的工人们都回村了。受灾两个村子的女工和孩子们明日一早集体出发,定好了初十集体返工,程颂会雇好骡车去接人。
年前年后加起来一共二十天假,吴婶子说放得太长了。
“以前村里也有人进城做工,年下最多能歇个三五天,哪有放二十天的。”
“平日大家几乎一天不休,就偶尔生病才舍得请假。过年了,都好好歇歇。”
程颂力主的逢六休一和八小时工作制一直贯彻不下去,工人们总怕休息多了把工作丢了。
反倒是休息日上工给双倍工钱的规定特别受欢迎,被大家当成了创收突破口。谁也不肯放假,都想来挣休息日的双份工钱。其实放了假他们也是干活,比起没工钱的家务,肯定是加班费更诱人。
生病请假还是被动的。小东家说了,要防着把病气传给其他人,严禁带病做工。
起初程颂还有心制止一下积极加班的风气,后来听了黎家姐弟的劝,明白这些工人真有事有病了自然会请假,没事儿让他们休息也无处可去,又不像现代可以逛街看电影休闲一下,也就不和休假的安排较劲了,全看个人意愿。但过年,还是多放些天,回家多团聚一段日子。
程颂打算小年后再回青寿,这是他穿回大琞的第一个新年,除夕肯定要陪陪祖母,但又不舍得整个年假都见不到黎仁诚,就盘算着和大家一起好好过个小年。
为了把过年的气氛炒热一些,他又写了个长长的年货单子,让王止再帮忙跑趟云州。
这半年帮着程颂从云州代购,王家兄弟没一个闲着的,人市那边都没人守着了。
最早运货是从县城租骡车,他家挣来的运费还要分出一部分支付租车钱。
后来程颂说采买的任务太重,租车不合算。他出钱买了十辆骡车,一下变成了主家出车,雇了他们兄弟运货,运费还没少给。唯一的叮嘱就是让他们把骡子照顾好,多用几年。
喂养骡子花不了多少钱,几月下来王家兄弟一共挣了七八十两银子。全家商量后,用这钱把家里现在租的院子买了下来,一家人终于在长宁有了根基。
前些天云州码头彻底封航,王家人也打算好好过个年,不过王止还是隔两天就给秀才院送上几车干柴。
听程颂说要采买年货,问他有没有空,王止痛快应下。程颂这里的买卖,啥时候都有空!两天后,就将他要的点心鲜果与烟花爆竹买了回来。
在现代,程颂所在的城市禁止燃放烟花,想放还得跑到远郊。他早就盼着能在家门口放花放炮了。
花炮价格不菲,但月入数万两的小东家一点不在乎,坚决要给自己和孩子们整个热热闹闹的年!
作坊放假后,代州少年们也不用上工了。这些孩子是被卖掉的,过年也无法回家。怕他们思乡难过,程颂拟定了一套挺缺德的节前安排。
每日上午让少年们识字学算术,下午跟着自己一起做吃食。
炸丸子滚元宵做糕点,也不管食物和节日能不能对上,什么麻烦他做什么,反正人多不怕吃不完。
晚上也不闲着,他还会给大家布置作业,一天下来把孩子们折腾得比没放假还忙碌。但大家一点不觉着累,反而过得很充实。晚上沾枕头就着,根本没力气瞎琢磨。
小年那天,程颂亲自下厨,带着孙大几人折腾了一顿十分丰盛的晚饭。炸鸡都管够,撑得一院子娃娃个个小肚溜圆。
晚饭后,画砚让采摘小队把全村人喊到了村口,观赏他家少爷给大家精心准备的、一场持续了半个多时辰的烟花秀!
大琞早有了火药,且烟花的制作水平也已经很高了。程颂还让王止挑好的贵的买,燃放起来那真是足够璀璨也足够响亮。炫丽得大人孩子一个个眼都舍不得眨,像是见到了只能出现在梦中的绝美场景!
混在人群中,望着漫天的烟花,代州少年们都是满脸的新奇与惊喜。一些已经懂事的孩子原本以为被卖掉后没有了家人,这些象征团圆的节日也与自己无关了,根本不敢想离开家的第一个小年竟会如此动人。
那些绽放在夜空中的烟花,像是用尽了力气,为他们照亮了通向未来的道路!无比闪亮,无比灿烂!
周末了,更新一章轻松的,今天小剧场有点长。
感谢看文!
小剧场1:
“对,就这么盖,一个戳不要压着另一个,错开位置就行,盖得真好!”
堂屋里,梁文和于家龙凤胎正围在矮桌边上给福利票盖戳,程颂凑过来看了几眼顺便夸了一通。
这印章刻得小,四五岁的孩子也能拿稳,程颂就把任务分配给三个小娃娃了。
画砚:少爷,这么盖太乱了,能行吗?
程颂:一次性用品,凑合能认就行。
小剧场2:
“回大人,没有军情,是西城门外有人放了花炮,刚才的声响都是在放炮,可能是放得多了,声响大了些。”
“现在烟花已经燃起来了,街上出来很多百姓,都赶着去观赏呢。”
小年夜,单筠正在房中看书,突然听到外面阵阵巨响,像是火炮声。虽然不敢相信会有人攻打长宁,但这响声不绝依旧令人不安,还是派了家丁出去打探。
“花炮?才刚小年谁会燃放如此多的花炮?”
说话间,单筠也走出书房,院中自家人也都跟了出来,全望向烟花燃放的方向,孩子们还闹着想要出去看。
“去吧,带几个人跟着,莫要跑丢了。”
单筠对夫人说道。
“大人,看燃花的方位,像是学田。”
住在府中的师爷对单筠说道。
“就是程颂,除了他,哪个有闲钱撑得摆这么大阵仗。回头派人给他传话,以后再这么燃放须得提前到衙门报备。”
吩咐完,单筠转身回了书房。过个小年而已,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考上状元了。
片刻之后,腹诽结束的县令大人又回到了院中。
这烟花定是从云州买来的,确实不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8章 烟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