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出去乱吃东西闹出病来,考前几个人都老老实实闷在小院中“刷题”,实在头昏脑胀了就去廖家的书肆逛逛。别人是看书看热闹,程颂是去考察市场。
在秀才院蹭饭的日子,廖阔经常和他们聊起院试,偶尔还会插几句家里的买卖。说每逢预考和院试,都是书肆生意最好的时候,尤其是院试的考生文集,日日都能卖出上百本。
那些文集程颂还记得,二两银子一本,就算一本赚一两,每日的利润也能上百两。对一家书肆而言,确实不错了。
“既然人气正旺,不如趁机多赚些。”
程颂听完便有了主意。
“哦?如何多赚?”
廖阔探身问道。程颂会这么说,必然是有了想法。
“这样,别只卖文集,顺便卖点本子吧。”
本子??
“伙计,来五本金榜题名。”
“来了!承您惠顾,八百文。”
“给我也拿五本。”
“好嘞您稍等。”
……
程颂到廖家书肆门口时,店里正热闹。
“几位公子好,快请进。”
见程颂他们来了,掌柜放下手中的账册,赶忙迎了出来。
往年这时候铺子里卖得最好的就是考生文集,今年生意依旧不错,但那文集每日赚来的利润可远远比不上诚颂书坊新出的“金榜题名札记本”。
那“札记本”封面右侧题着“金榜题名”,正中是一条红色锦鲤的图案。
掌柜的没见过卡通画,只觉那锦鲤笔法简练,却十分讨喜传神、惬意非常,本子下沿还有个诚颂书坊的小印章。
大琞只有书籍才会装订,学子们平日书写用的都是五六文一张的宣纸,偶尔见到的书写册子也是自行装订的。
这札记本有八十页,比书写纸幅面小些,用得也是耐久性稍差的竹纸,但装订成册反而比纸张更易留存。
重要的是一个札记本卖价才一百六十文,又有寓意吉祥的红色封面,一开卖就大受欢迎,日日上架多少卖多少。
除了买来自用的书生,还有不少来批发的商人,张口就是数百上千本。
制作札记本比印书快多了,需要刷印的只有一张封面,再就是数好纸张装订。印制锦鲤用的朱砂贵些,但这图线条简单,并不费料。
一个札记本的成本三十文上下,程颂给廖家的批发价是九十文。
为了应付这一阵的售卖高峰,印坊专门分出人手,每日都能制出三四千本。
“程公子这主意确实是妙,这几日生意愈发好了。”
靠着札记本每日都能赚二百多两,程颂在掌柜眼里就是会生财的金娃娃,见他过来总是格外热情。
“掌柜辛苦,不过这本子比书籍还易仿制,估摸用不了多久就没这么好卖了。”
程颂提醒道。
“那是那是,少东家也提过了。咱们就先卖着,看出货少了就及时和印坊通气。”
“如此甚好。”
前几次来书肆都是看考生文集,明日就是院试,为了换换脑子他们才又出来逛逛,随便翻了两本杂书几个人就回去了。明早黎明前就要点名入场,今晚都要睡个好觉。
跟着沈衍王显学了两个多月,后来又有黎仁诚的耐心释疑,优秀的考生文集更是没少看,这几人虽然不敢妄言自己一定考中,但多少都有了些信心。
“你有心事?紧张了?”
晚饭桌上,见画砚下筷子没有以往速度,程颂关心了下。
“少爷,考不上也无妨,预考还去了三次呢!”
画砚抿着小嘴正色道。兴许是一次就过了预考,他自己对明日的院试倒没有太大的紧张。近来少爷读书十分刻苦,万一失利,怕是要难过。
程颂压下想要扶额的冲动。
“是无妨,我和秀才功名已有约定,你就别操心了。今晚早些休息,明日才好神清气爽去赴考。”
“约,约定?少爷和功名,有何约定啊?”
一句约定打破了画砚的严肃,只剩下满心好奇。
“双向奔赴!”
画砚:嗯???
晚饭后章清谢驰又与陈卓宋归说起府学见闻,畅想着今后一同来云州读书。
程颂少见地没加入话题,只在被问到时应上几句。同住一个套间,这几日除了考试,他与黎仁诚多是探讨功课,很少闲聊,只在自己心中做了一番打算,静待院试结束后实施了。
院试与预考的报名规则略有不同。
预考时需要五名学子联保证明考生身份,其中一人还得是廪生。预考通过后,就会被收录到所在县的考生名册中。院试报名阶段须要查询核对,名册之上的人才有报考资格。
院试报名也需要有人证明身份,规定是考生之间进行互保,五人一组,同时需要两名廪生为他们保结。
加上画砚,程颂他们正好凑够五人互保,廖阔又从府学找了名廪生,和黎仁诚一起为他们保结,报考要求就算满足了。
几人中麻烦些的就是宋归。他的户籍不在长宁,到了府城需要现找同县考生互保,好在程颂提前拜托了廖阔,寻到了几名邻县贫困考生,花钱给宋归攒了个互保团。
穿去现代二十年,当初自己预考的经历程颂几乎忘干净了。去年送画砚考试也只走到了考点门口,今日的院试于程颂而言,与初次科举无异。
不得不说,紧张程度超过了高考。高考大门口查验准考证的工作人员顶多戴个袖箍穿个马甲,考棚门口负责搜检怀挟的可是巡检司兵士,还都挎着刀。
参加院试的有七八百人。都是有过考试经验的,很少有人携带规定之外的物品,而且是几队同检,入场的速度不慢。
完成搜检后,考生就能领到试卷,再根据试卷上钤印的座位号找到对应的考案。
考棚内有几大溜甬道,甬道两旁都是考案。考生全部入场后,会有兵丁举着题目牌沿着甬道行走,方便考生记录。视力有损的考生可以请兵丁将题目念上几次。
每日的考试都是黎明前入场,申时结束。结束前一个时辰考官会发个提醒,还在打草稿的考生要尽快开始誊抄,否则容易误了交卷时辰。
两天考试过去得很快,除了画砚,几个人都觉着自己在取中和落榜间徘徊。
程颂的感觉也还好,但院试不像高考,不但没有能估分的标准答案,更不设提档线,放榜前还要卡一卡人数。即便自我感觉不错,若是碰上集体超常发挥,依旧只有落榜的命。
最后一科收卷后,所有人都站在考棚内等待大门开启,程颂听着身边或开心或惋惜的讨论,心中不免焦急。他急的不是自己的考试结果,而是肯定正在门外等候的黎仁诚。
这几日黎兄的作息时间都是随着他来,不论他要学到多晚都陪着。考试这两天更是一早陪着他们过来,结束前早早在考棚外等着接人。
程颂当年高考都是自己张罗的,父母也只是电话关心过,没有亲自到考场。
那时候他并没羡慕过有父母接送的同学,但如今真有人在考场门外等着自己,怎么就那么美呢!
好不容易大门开启了,程颂仗着小巧灵活,没有一点学子风范地蹿出了考棚,直直跑向了等在门外的他黎兄。
管它考成什么样,这段时间黎兄一直尽心尽力地陪伴自己备考,着实辛苦,先去望景楼好好吃一顿再说!
“我觉着我和少爷都能考中。”
考前怕坏了肠胃,他们一直吃得比较清淡。今日好不容易解脱,这几人点了满满一桌子硬菜,画砚吃得满嘴油还不忘鼓励他家少爷。
“看来今日你画得也挺满意。”
画科也考两天,不过两天都是作画,一天山水,一天人物,出的题目都不算难,画砚信心挺足。
院试不像预考时只有他一人参加,但整个云州考画科的也不过二十几人,像画砚这个年纪的还是只有他自己。
“满意,今日画人物,我画的少爷,自然满意。”
“画的我?什么样的我,读书的还是教课的?你别画了个做饭的少爷吧?”
这孩子就爱吃自己做的饭,程颂觉着可能性还挺大。
“都不对,画得是听黎秀才讲课的少爷。”
“为何是听黎秀才讲课的颂弟,不是听沈管事和王管事的课?”
章清好奇道。听课就听课,怎么还分得出听谁的课。
“听沈管事和王管事讲课,少爷也会跑神犯困。只有听黎秀才讲课,少爷的眼睛才会一直很亮,最是好看!”
……
院试的结果要十日后才能出来,学田那边事情不少,程颂他们不打算在云州耗着,等成绩出来后廖阔会安排人给他们送信,真取中了衙门也会上门报喜。
回到学田后,严昭派人送来的甘蔗已经到了,比预计的还要早几天。
去年这时候,王家兄弟每天能从码头买来五六百斤甘蔗,要到九月下旬数量才会多起来。
严家人这一趟就送来了三千多斤,听送货的人说之后每隔两三日就会送来一批。看来早熟的甘蔗就算没被严昭包圆,至少也拿下了大半。
西城门的大院去年都被程颂租下了,其中一个就是预备做冰糖和制皂的。水力工坊建好后,搅拌桶有吴老伯看着,制皂的活儿就还是留在村里干了。
按严昭提供原料的规模,村里院子肯定容不下。程颂让人把三架糖车都运到城里,去年买的三头驴也牵过去,冰糖作坊就算正式挂牌了。
冰糖是保密程度最高的买卖,程颂没从外面招工,只在佃农村里雇了几个相熟的青壮。
这些人之前零碎地给程颂做过工,都挺勤快。他们主要是在院子里清洗甘蔗、榨取过滤甘蔗汁,熬糖的大灶都砌在仓库内,还是高大壮夫妻负责。
除了白天干活儿,程颂还给他们排了值勤的夜班。熬好的冰糖都放在作坊静置结晶,晚上至少要留两个人守夜,防着有人半夜溜进来盗取冰糖。
如今村民手里宽裕了几分,田里的重活儿也舍得花点钱租牛租骡子帮着干,省下的人力都去程颂的作坊找事做了。
工钱高,东家也和气,村里人都乐意去,没有技术就卖卖力气。只要干活儿勤快,程颂就都要了,即便这样,等一个多月后新北村的甘蔗熟了,人手也未必够。
长宁县衙。
看过程颂最近几个月交给衙门的银钱账目,主簿决定找县令商议一下,干脆把县衙手里的其它院子也租给他。鼓励程颂扩大一下经营规模,长宁百姓也能多得几条谋生之路。至于租给他做什么,那小郎君一定有主意。
“大人,可是有喜事?”
一进门,主簿就见县令正对着一份公文发笑。是真的发笑,同僚多年,他还是第一次见单筠如此开怀。
“有,有大喜事!今年的院试,长宁取中了八人,八名新秀才啊!哈哈哈哈哈……”
科举相关依旧私设多,细节多是我编的。
感谢评论浇灌,感谢看文!
小剧场:
主簿:程颂若中了秀才去了府学,那这院子会不会就不租了,作坊会不会也搬去云州了?
单筠:这……不然去府学请几位名师,在长宁给他授课。
画砚:大人,我家少爷最爱听黎秀才的课,您把请先生的费用发给黎秀才即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0章 院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