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48章 招工(上)

第48章 招工(上)

县衙的格局很是规整。前排是审案的大堂二堂,处理公事的六房和监狱、银库等,后院是县令的宅邸。

农忙月也是县衙最忙的时候。连续两旬没有休沐,这一日,县令难得抽出空来,便服出了后宅,打算去街面上巡行一番。走到茶肆门口,正巧看到了作坊的招工帖子。

帖子上的地址是佃农村,不用多想就能猜到与程颂黎仁诚有关。看过内容后,县令吩咐将他俩找来。

略带忐忑地到了县衙,施过礼后,程颂听了县令吩咐,坐下回话。

“不错,你二人确是尽心了。”

听说黎仁诚带着梁言去了合杉,就为处理梁家布铺出租事宜,县令肯定道。

这两个学子年纪不大,做事却是相当妥帖,实属不易。

“黎家所在村子的收成也登记好了,那土肥确实效果不凡,县里已经派人去各村镇推行。若明年收成都有增长,你二人定是首功。”

县丞也跟着开口。

“学生不敢当。”

接连被两位大人夸奖,程颂不明就里,只能谦虚两句。

“那作坊只要女工?可有年岁户籍要求?”

县令问道。

不想张扬做绢花的打算,招工帖上写的是绸绢作坊,招的是手巧的女工,擅缝纫裁剪的优先录用,其它的要求都没写。

年岁户籍?那接下来就该问爹娘作何营生了,我又不招亲……程颂默默翻了个白眼。

“回大人,是只要女工。作坊要用绸绢做些物件,手巧的男子也不少,但都是女工一起做活儿还是便利些,那作坊的管事也是女子。户籍和年岁会登记,并无明确约束。这次招人主要看手艺和做活儿是否利落,没做过也可以学,但若年龄太大手眼不济就无法录用了。”

“那你打算招多少人?”

“呃,十几人吧。学生在佃农村新租了院子开作坊,人太多那院子容纳不下。”

县令问得仔细,程颂摸不清用意,只能照实回答。

学田的院子不小,现在天热,不下雨就可以在院子里做工,人多点也容得下。可等天冷了就得回屋干活儿,工人太多难免拥挤。

程颂没和方四爷约定出货量,只说尽力而为。第一次做这买卖,他不想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太大。等作坊运转一段时间,摸清了出货效率再调整人员规模不迟。

“十几人是少了些,若给你拨个大的院子,多招些人做工,你可愿意?”

县令捻须问道。

“啊?”

程颂嘴唇半张,满脸迷茫。怕自己听岔了,一时都没回上话。拨院子?谁给我拨院子?衙门?衙门为何要给我拨院子?

“为,为何啊大人?”

实在想不通,程颂只能直接问了。

县令县丞对视了一下,还是由县丞开口对程颂说了内情。

云州府十四县中,长宁人口排得上前几名,面积也不小,但整个县域有些狭长,最西边还有两个地势低洼的村子。

前几天的大雨直接冲毁了这两村中的大部分民房。两个村子都不大,加起来也就五十几户人家不到三百人。

最近天热,雨也停了,冲毁的民房可以收拾重建,但毕竟需要一段时间。

如今两村中的青壮都在忙着修房建房,官府给他们拨发了粮食,又征发了民夫过去帮忙,村中的妇孺老幼只能暂时安置在养济院中。

长宁的商业不算发达,衙门的收入多靠田税,本就算不上富裕。对衙门来说,征发民夫的工钱,几百人每日的口粮,算下来可是不小的负担。

这几日衙门正为此事犯愁,没想到程颂赶在这时候贴出了招工帖,还限定了只要女工。

早上看到招工条件,县令就动了心思。若是能给这些养济院的妇孺找份活计,哪怕只是包了饭食,也能给县里减轻些压力啊。就为这个原因,他才把程颂找了过来。

此刻,两位大人看他的眼神都充满了慈爱。

听罢,程颂想到了前两日来制糖院讨水喝的那些人,应该就是县丞所说的两村灾民。

“原来如此,大人放心。若是那些灾民愿来做工,学生一定优先雇用。”

程颂抱拳承诺。

穿越那些年,程颂常为现代快速完善的救灾机制点赞,更是没少为灾区捐款。加上天生的热心肠,他当场答应了县令的要求。雇用灾民,给工钱,管饭!

见程颂应得如此痛快,县令和县丞还有几分意外。以往遇到难处,想要富户们舍些钱财,总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

前些年长宁闹旱灾,有两家富商筹集捐献了三百石粮食。捐粮之前,每家向县里要了一个入读县学的名额,只要不是商籍两代内的子孙,即可免预考直接参加院试。

怎么换到程颂这里,连点为难之情都不见装一装?

程颂确实不觉为难,都是一县的乡亲,别说是雇用这些灾民做活儿,直接捐款也是义不容辞啊!

可惜县令县丞不知程颂的想法,生生错过了现场亮收款码的机会。

“只是大人,我也是初涉此行,并不确定能否做得长久。”

方四爷给的价高,可万一绢花不好卖或是仿品出得太快,他还真说不好这生意能做几个月。

“无妨,秋日里那两村的房屋应是能建起来,这些灾民就可返回村子,只要这两三个月内有工可做就好。到时你那买卖若做得好,还得重新发帖子招工。”

怕程颂畏难退却,两位大人倒是表现得对他很有信心,连作坊能做出个啥都不清楚,就敢畅想再招工。

“对了,你那杏干杏仁的买卖做得如何了?”

县丞微笑着问道。

“回大人,来县衙之前,正好有几家铺子掌柜说了购买的意向。不过这两样存货算不得多,山上的野杏也快摘完了,卖不掉自家留下也可。”

程颂回道。

野杏树的挂果量一般,程颂一共收了不到三千斤杏果,去掉虫蛀果也就两千斤出头。

放在正规作坊,两千斤怎么也能制出六七百斤杏干,可程颂那里的雇工都是贪吃的娃娃,日日都是晒好了也吃饱了。

现在院子里的囤货也就二三百斤,卖不掉留着当零食也算不得多大负担。

亏钱就更不怕了,之前衙门买走的几十斤就平掉了制杏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成本。剩下的自己吃也比出去买零嘴合算。

不过这样的商业绝密,程颂只敢偷偷和他黎兄分享!

“学田那边的山上摘完了,别处的山上还有嘛。”

听过程颂的打算,县丞微微后仰,展示了一个自以为和善的笑容。

“嗯?”

……

一刻后,主簿房安排了一名文吏,陪着程颂去西城门看院子。

县衙西角门外,差役正在支桌案,旁边还立了个牌子,上书“收山杏,熟而不软,一文一斤。”

“这里相连的六个院子都属于县衙,早年这里都是塌房①,租给往来的商人存货。云州通了运河后,走陆路过长宁的商人少了许多,这些院子就闲置了。最北边的院子改成了养济院,其余的五个院子程学子随意选,大人有令,无论你看中哪个,都可免两年租金。”

吏员领着程颂逐个参观闲置大院。

这么大的院子就这么闲着?浪费啊!

程颂边看边替衙门肉疼,这里每个院子占地都得一亩多,房屋也有七八间,毕竟是当塌房建的。

塌房就是仓库,面积自然不小。院子也收拾得挺平整,当个制绢花的作坊绰绰有余。全部看了一圈,程颂选了个距离西城门最近的。

“只有西门附近有这样的院子?”

程颂问文吏。

“东门也有,西门这里离学田近,方便程学子往来。养济院也在此处,那些灾民过来也近便些。”

“如此甚好。明日起,我就带人过来在此试工,尽快将作坊开起来。”

离开县衙前,县丞安排人重新誊抄了招工帖,将招工地址改在了西城门养济院旁,还承诺明日会安排两个衙役过来帮忙,给来试工的人指个路。

其实指路哪用衙门出人,县丞如此安排是为程颂撑个场面。张帖子招工多少算个新鲜事,万一有好事之徒欺他年纪小跑来生事,见到差役自然得收敛退让。

程学子毫不犹豫地应了雇用灾民,这样侠义心肠的小郎君衙门当然要维护。

程颂倒没想太深,不过有官差帮忙行事肯定更便利,他听完安排就向大人施礼表达了一番不胜感激。

上午耽误的时间不短,程颂还有不少事要安排,与文吏定好院子就急急赶回了学田。

程小郎君要开新作坊,雇用女子做活儿的消息村里人也听说了,这一两日来打听的不少。

村里人想要做工程颂自然同意,试工都由黎仁宁负责,吴婶子临时充当个副手。她与村中各户都熟悉,想来做工的这些人若是谁家里有些复杂或是不够勤快的,能给黎仁宁提个醒。

等程颂回来时,黎仁宁已经选出了六个手巧的小娘子,最小的才十一岁,名叫柳叶。

这小姑娘之前一直在采摘小队负责切杏果,手很灵巧,针线活做得比一些大人还工整。

通过试工的还有三名妇人。程颂这里给的工钱高,可比在家做饭合适得多。

听少爷说要改到城里做工,画砚转头通知了采摘小队。定好来做工的九个人都是小队成员家人,让他们回去告诉家里,要是有人不愿去城里上工的,赶紧过来说一声。

没一会儿,九个人全来了,问程颂:

“衙门给安排的院子?”

“是。”

“工钱不变,还管饭?”

“是。”

西城门离学田又不远,走路也就两刻左右,村里人一同搭伴往返,有什么可担心的,去,全都去!

……

和村民说完做工的事,已经临近未时。

今早舅父舅母端了一百块豆腐过来。早上离开前,程颂拜托黎仁平一个时辰后将压豆腐的陶罐都取下,现在那些豆干正整整齐齐地躺在厨房的案板上。

见其他人也忙,程颂让黎仁平炒完手头这锅杏仁先停停,给自己打个下手切豆干。他自己配调料先煮后炒。

“小郎君可否让我试试?”

知道程颂今日忙碌得辛苦,切好豆干后,黎仁平问道。

炒豆干备料多,操作却比炒杏仁更省事。同样用小火,杏仁得干炒,容易糊,豆干只要掌握好下料比例,小火翻炒几下大火收汁就完事儿了。

炒豆干用的大铁锅,几大锅炒下来,黎仁平也是满头热汗。灌了两碗酸梅汤,他和程颂商量,想把炒豆干的活儿也接过来。

“那太辛苦了,县里今日开始收杏,接下来杏仁的量估摸少不了,再加上炒豆干,一日下来怕你胳膊都抬不起来。”

程颂劝道。

他说服黎家人来学田,是想帮他们换个轻松些的挣钱方式。大夏天的日日守着炉灶,他怕用不了几天就把孩子累中暑了。

说这话的时候,程颂一副大哥哥语气,忘了现在的自己也才十五。黎仁平却是把话听进去了。

“小郎君放心,与种地相比,这点辛苦算不得什么,我能把这两样吃食都做好。”

见他如此积极,程颂也不好再劝。

“好吧,不过每日炒多少你自己看着安排。先试着做两日,要是炒不完就少做些。至于杏仁,存上几日再炒也坏不了,累了就歇歇,千万别受了暑气。”

……

明日就要去县里忙招工,最好两三日内就让绢花作坊运转起来。也不知县衙门口能收上多少杏果,要是收得多,兴许还得招人……

待办的事情一下多了,晚上洗漱过后,程颂强忍疲惫,趴在书桌上吭吭哧哧编了个工作计划。

写完之后,浓重的困意都被愁没了。

现在从他这里领工钱的、合作种植的都是无地佃农,明天要录用的多是贫苦灾民,而且多是女子。加上现在的采摘小队,未来他的雇工里女子和童工得占一大半,文盲率更是超了九成九。

真真是个令创业者心神振奋的团队啊……

①塌房:寄存货物的仓库,借鉴宋代的说法。

小剧场:

画砚:这院子真大啊!

程颂:是,原来当塌房的。

画砚:少爷,这院子,绢花作坊用不了吧?

程颂:嗯,是有些大,不过大了总比小了好,以后人多了也不怕。

画砚:那反正现在是用不了啊。

程颂:所以呢,你有什么想法?

画砚:学田不是还有空院子吗,把绢花作坊还放在学田,这院子,租出去赚钱吧!

程颂:把县衙拨给咱们的院子租出去挣钱?你这魄力是见风就长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招工(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

北岛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