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靠种田当上校长 > 第83章 诵读课

第83章 诵读课

“没错,是卖书。这位客人,我家铺子只卖这一本书籍,其它不卖。这书有字还有图,甚是有趣,您可以买本回去看看。”

见围观的人多了,排骨店的伙计放下手里活计,赶忙跑出来推销。

书上有字那不废话嘛,不过还有图?

“这书在哪儿呢,取一本来。”

“好嘞。”

伙计说完跑回铺子里,拿出本样书递了过去。

“这书……还真有图啊。”

这客人边翻边说道。

“还不止一幅,似是每页都有。”

“这页是猪?还真有猪啊,这猪画得倒是俊俏。”

“是猪,那旁边不是写着猪吗。猪肉,猪崽,一龙一猪。一图一字,原来是这么个看图识字啊。”

“哟?慢些慢些,那页红色的是什么?”

一起围观看热闹的越来越多,议论也多了起来。

这书很是特别,尤其是图,不知是什么画风,不够形似,又不难辨别,颇有些趣味。

“伙计,给我也拿本来。”

有那着急的,看别人手里的书不过瘾,催伙计再拿几本出来。

“对不住,这样书仅此一本。您几位还请稍待,等这位客人看完您再看。”

伙计笑着拒绝。

“那就把要卖的拿来,我买一本,这书价钱几何?”

刚吃完排骨的一位客人问道。他过来得慢了些,只能挤在边上看。

书肆里话本多是一两银子,贵一些的经义注释二两。眼前这本书看着不厚,但图多新奇,怕是得三四两银子。

“一本二百文。”

“多少?”

“二百文。”

“来五本,不不,十本,十本。”

如此便宜,买回去给自家和亲戚家孩子分一分,自己也留一本看。要多买的这位其实识字,按说这书对他没什么用,愿意掏钱全是被书里有图新鲜的。

二百文?怕不是这诚颂书坊不了解行情,错卖了价钱?可得趁机多买几本!

“我,我,给我也来两本!”

“三本!”

“我也要三本!”

“好嘞,您几位稍待。”

……

这一日,相似的情景还发生在长宁书肆和谢家的书画铺子。县城就一家书肆,除了书生和爱看话本的,少有百姓进去。想着让更多人见到识字书,程颂选了这三家一同售卖。至于是否合适他根本没想,现代超市里不也卖书,有人买就行嘛。

三家铺子都摆了同样的两块招牌。

谢家书画铺门前,刚买了书的客人正对着另外一块牌子向掌柜打听。

“诵读课堂,是何意?这书坊还办私塾啦?”

“不是私塾,是书坊请了读书人,要带着大家诵读这本《看图识字》。若是谁不识字,就可以带着书去上面写的书坊地址听一堂诵读课。像您几位学问这么好,自然不必过去。”

掌柜话说得圆乎,捧得人心里舒服。

“可不识字的人哪会来买书?”

又有人问了,其他人也跟着点头。是啊,不识字的人买什么书。

“这书就是教人识字的嘛,只是单有图还不够,许多字还是得有人教着念上一念。之后再照着图回忆多练,总能记住几个,这书里都是常用字,多认识一些总有好处。”

掌柜说道。这是程小郎君的原话,他就是转述。

那倒是,谁也不能说多识字是坏事,只是怕那些不识字的人不知道有识字书卖,更不知有诵读课堂。再者,二百文对他们来说算不得什么,对不识字的穷苦人而言,定是没几个能舍得。

“不买书也可以去听诵读,那书坊只限制人数,不拘是否购书。”

掌柜接着解释。

“不买书也能去听?”

旁边一位听了许久的中年汉子问道。这人是挑了自家蔬菜进城卖的,路过这里有人买菜,他便将箩筐放下等人挑拣。正好听见掌柜的话,急忙挤上前来。

“能听,早些过去就行,人家书坊挤不下那么多人。这上面写了,限额一百人,本月初十巳时,就在诚颂书坊,地址在……”

“知道知道,西城门那里的大院,我去那条街上的绢花作坊卖过菜。初十巳时,多谢掌柜!”

……

三日后初十一早,秀才院的程小少爷难得没赖床。他已经回县学上课了,只是免不了还得偶尔请假,不过今日休沐,能奋力早起全凭一腔为梦想拼搏的热情。

县学收到了衙门送去的银子,对程颂雇佣佃农做工的事也有所了解。

换别的学子如此频繁请假可能都被逐出县学了,但程颂要做的事连县令大人都点头支持了,县学也不好拦着。

反正一个预考榜尾的学子上不上课也不重要,倒是多了这笔银子,饭堂的伙食能改善不少呢……

印坊已经搬到城里做工了,早饭过后,程颂黎仁诚和大小工人们一起搭骡车进了城。

诵读课这日上午,印坊停工,除了陈志和几名工匠,所有人都要跟着一起听课。

制糖院里的小课堂日日不停,村里的孩子已经用上识字书了,不用特意过来。

问过个人意愿后,程颂又从采摘小队调了几个大一点儿的男孩进了印坊。他们中有佃农村的,也有养济院的,这里工钱高,男孩们都很乐意。

知道今日诵读课可能人多,几名养济院的少年听了程颂的吩咐,早早来到院子门口维持秩序。程颂他们到时,队伍已经排出挺长了。

诵读课堂虽然免费,但为了不引起混乱,程颂昨日来布置场地时特意与附近巡逻的差役打了招呼,还增加了一道登记的流程。

登记和当初招工程序相似,程颂负责问话,画砚和梁言轮流做记录和现场卖书。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那日在谢家铺子门口打听的卖菜汉子,身边还跟着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女孩十二岁,男孩一个十岁,一个七岁。

“女儿是老大,名字是高知意,这是老二高知礼,老三高知信。”

汉子挨个报了孩子名字,三个孩子依次向程颂鞠了个躬。

“不用不用。”

程颂起身扶了下离自己最近的老三,问男人:

“请问您的名字是?”

“高大壮。”

……

“孩子名字是村里一位读过书的先生给起的,可惜那先生走得早,孩子们没福气,没能跟着识几个字。”

“原来如此,那识字书买了吗?”

“没,没买,听说不买书也能听……”

高大壮声音低了些,攥着衣摆的大手也紧了紧。他自己目不识丁,可家中三个孩子都对读书十分向往。村里没有私塾,县里的束脩太高,他供不起。那日听说了不要钱的诵读课,他兴冲冲地回家告诉了三个儿女。今天他和孩子们都换上了刚洗好的衣服,早早就来排队了。

若是要买书才能听,高大壮摸了摸怀中的钱袋。他也想到过万一,早上和娘子商量过后装了二百文出来,只是若买了书,接下来两月家中的日子就要再紧一紧……

“对,不买也能听,没有书可以直接进去,也可以在这里租一本,等诵读课结束了,过来还书退押金。”

“租书?那押金是?”

高大壮眼睛一亮。

“正品书押金两百文,与买书同价。残损书五十文即可,那残损书只是有些书页印歪了些,并不缺字缺页。”

程颂解释得很耐心。看得出这男人不宽裕,但他愿意带着三个孩子,尤其把女儿也带来听课识字,程颂对这人印象就不错。

“那租两本残损的吧,多谢小公子。”

说完高大壮快速掏出钱袋,数了一百文钱交给旁边的梁言,接过两本残损书后,一本给了女儿,另一本给了二儿子,和小儿子说让他与哥哥同看一本。

院子里已经摆好了二十条长凳,每条长凳能坐下五六个人,孩子小的还能多挤两个。

程颂定下一百人就是坐票限制,如果人来得再多些,这院子也能盛下,就是只能站着跟读了。

登记用了差不多半个时辰,一共来了近二百人,超了一倍。让程颂意外的是这其中买过书的居然占了一半多,他原以为会买书的都是家中有人识字的,无需来这里跟读,你们是来看热闹的?

临近巳时,教具已经摆好,今日的领读学子陈卓也准备好了。

制糖院的小课堂是程颂和黎仁诚轮流带的,诵读课他把陈卓雇来了。领读一次一两银子,陈卓雀跃接受了邀请。

找陈卓是程颂的私心,他怕如此高调领读对黎仁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识字书、诵读课全是自己的主意,在大琞都算新鲜事物。将来要是有了名气,会被赞扬还是贬损还不好说。

黎兄兼顾耕读,一刻不敢懈怠才拼来个案首。程颂不想给他的前途增添风险。

陈卓和自己一样,还只是备考院试的学子,身上没有光环,成绩也不是太突出,没什么值得攻击的地方。

至于为什么花钱雇陈卓自己不上,程颂抬头看了看已经摆好的教具。

木制的支架上挂着两摞宣纸,一摞是写好的放大版识字书,文字和图画都与识字书无异,陈卓会用这个放大版带着大家诵读。

另外一摞是空白宣纸,每认识一个字,领读人要在纸上把这个字写上两遍,让跟读的人看看这字的书写笔顺。

陈卓经常抄书,字迹方正,结构工整。程颂的字,他怕砸了书坊的招牌……

“一,一个,一斤,一心一意。二,二两,二尺,一清二楚……长,长宁,长处,细水长流……”

诵读课堂的流程是程颂定的,一个时辰之内读三遍识字书。

第一遍通读,第二遍细致些,陈卓要把每个字写上两遍,后面附的词语不必写,最后再通读一遍。

刚开始人们不大明白,只有最前排的几个小娃娃跟着陈卓一起读,读得还不整齐。反复几次之后节奏就顺了,不但孩子们跟着念,大人们也不自觉跟读起来。

一二百人一起诵读,稀稀拉拉的声音逐渐整齐洪亮起来。等大家都掌握了节奏,跟读的声势愈发浩大。好在程颂早有准备,为陈卓备了好几壶润喉茶。否则用不了半个时辰,领读的先生就得哑了。

三遍顺下来,超时了两刻多。中途没有一人离开,还有不少来晚的,路过院子听见声音好奇的,进院后也都跟着读到了最后。

诵读结束时,平日里十分空荡的印书院子被站了个满满当当。

后半场程颂都顾不上陈卓了,跟着黎兄在后面一起维持秩序,尤其是让带着小娃娃的尽量往前换,生怕一不留神出现个拥挤踩踏。

“慢些慢些,不需还书的这边离开,需要还书退押金的门口稍等,排队排队。”

结束后,程颂让后赶来的章壮丁与自己一同指挥大家有序离开。印坊的少年工人负责收拾院内的条桌教具,画砚和梁言去办理还书退押金。

为免有人拿着别处买来的书到这里退钱,他们租出去的书上都盖了诚颂书坊的印章。验过印章、检查一下书籍没有大的损坏就可以全款退押金了,连个使用费都没收。

程颂喊了没两句,就被挤过来的黎仁诚护着推到了退押金的队前,叮嘱他不要再往人多处扎,自己去指引人群离开。

高大壮一家排在队尾,三个孩子还捧着手里的识字书翻看。

“高兄且慢。”

等他们还书退过押金后,程颂开口叫住了高大壮。这人大自己十几岁,唤叔伯太老,只能以兄长相称。

高大壮被一声高兄叫得手脚无措,赶忙向着程颂拱手:

“小公子直呼名字即可。”

“那就高大哥吧,随意些。嗯,高大哥,这书你拿去吧。”

程颂从他刚退还的两本书中取过一本,递给高大壮:

“我见三个孩子适才诵读时十分认真。冲着这份用心,这本书就算送与他们的小奖品。”

“啊?这,这使不得……”

高大壮没敢接。已经听了没收钱的诵读课,哪能再白要人家一本书,但儿女们又确实喜欢——

“不能白要公子的书了,敢问小公子,这残损书能买吗?”

“无需买,拿去给孩子看吧。另外,还有一事想与高大哥商量。”

“小公子请讲!”

……

两日后一早,县城西门十里外高家村。

“爹,爹,快些,再不走要迟了。”

“来了来了,放心,晚不了。”

挑起两大筐苋菜,看着门外急得直蹦的三个儿女,高大壮笑得十分爽朗,眼角的细纹都泛出了喜悦。压下再次涌出的感动,卖菜汉子带着孩子们向长宁县城走去。

那日被拦下后,程小郎君问他愿不愿意让儿女去他作坊里做工,除了能挣工钱包饭食,干满一个月,每个孩子还能领到一本崭新的正品识字书。

三个孩子当时就充满期待地望着他,但高大壮有些犹豫。三个孩子能干什么啊,怕辜负小公子的善心,但小郎君说只要他们同意即可。

现在,高大壮每日一早挑着菜,把三个孩子送到佃农村的制糖院吃早饭。小儿子就在那院中挑杏洗杏,女儿和二儿子搭着骡车进城,去绢花作坊和印坊干活。晚上两个孩子再搭车回制糖院吃晚饭。酉时半他去作坊接下了小课堂的孩子们回家。

这两天不但儿女们过得高兴满足,高大壮也是日日挂着笑脸,压在肩上的菜筐都似轻省了许多,日子过得像是突然撞进了好运。

感谢看文,求收藏求评论,感谢!

小剧场:

画砚:一人一条,绑在左臂上,拿好别丢了。

许正:这红布留着做绢花多好,为何要绑在胳膊上?

画砚:少爷说了,明日诵读课,咱们去帮忙的都要绑上,叫……对,叫袖章。戴上这个,人家就知道咱们是维持秩序的了。

裴勇:秩序是啥?

画砚:嗯,就是让他们好好排队,别插队,别占道挡了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3章 诵读课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

北岛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