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毫无预兆地落下,把塘沽一职专的操场浇得透湿。早读课的铃声刚过,刘念初正低头整理英语作业,丁星禾顶着湿漉漉的刘海冲进教室,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请假条。职校的课表排得松快,每天下午四点准时放学,原本丁星禾还念叨着今天要去动漫社交新画的稿,此刻脸上却只剩焦灼。
“念初,我妈让我跟你说一声,”她把请假条往桌上一放,声音带着哭腔,“我奶奶住院了,我得去医院陪护,今天的课……还有社团的事……”
“别担心,”刘念初立刻站起来,帮她把书包往肩上提了提,“四点放学我帮你把社团的画稿交了,笔记我也会帮你记全,作业先放放,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丁星禾吸了吸鼻子,眼圈红红的:“谢谢你啊念初……我奶昨天还说要给我做杏仁饼当下午点心呢,今天就突然晕倒了……”
“会好起来的,”刘念初拍了拍她的背,“快去医院吧,路上小心。”
看着丁星禾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刘念初心里沉甸甸的。她把请假条交给张老师时,正好碰到吴老师抱着教案从办公室出来。职校的老师们四点半才下班,吴老师显然是刚忙完手头的事。
“丁星禾怎么了?”吴老师注意到她手里的请假条,目光落在窗外的雨帘上。
“她奶奶住院了,家里没人照顾,她得去陪护。”刘念初低声说,“本来今天四点放学她要去动漫社的……”
吴老师愣了一下,眉头轻轻蹙起:“我知道她家情况,她爸妈在外地打工,平时就跟奶奶过。这样吧,下午四点放学我没别的事,我们一起去医院看看?”
刘念初有些意外,又有些感动:“真的可以吗?会不会太麻烦您?”
“不麻烦,”吴老师笑了笑,“同学有困难,我们当老师的理应多关心。正好四点放学时间早,去医院看一眼再回家也来得及。”
下午的书法课上,刘念初有些心不在焉。陈老师看出她的走神,让她写“安”字时,她的笔锋抖了抖,最后一横歪歪扭扭。窗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像在数着离四点放学还有多久。
“心不静,字就不稳,”陈老师在她身后站定,声音温和,“有心事?”
刘念初犹豫了一下,把丁星禾的事说了。陈老师听完,点了点头:“人间烟火里的难,最磨人也最炼人。四点放学要是有空,去看看也好,陪她说说话,比什么都强。”
四点整,放学铃声准时响起,像是解开了某种束缚。学生们三三两两地涌出教学楼,伞面碰撞的声音混着说笑,在雨幕里格外鲜活。刘念初收拾好书包,刚走出教室,就看见吴老师撑着伞在走廊等她,手里还提着个果篮,苹果和香蕉的清香透过雨气飘过来。
“走吧,”吴老师把伞往她这边倾斜了些,“导航说去中心医院也就二十分钟,这个点不堵车。”
车里的柠檬香混着果香,驱散了雨天的沉闷。吴老师一边开车一边说:“我刚才给丁星禾发消息,她说奶奶在住院部三楼,刚输上液,情况稳定些了。”
“您想得真周到,”刘念初看着窗外掠过的雨景,路边有家长举着伞等孩子放学,“我都没想到要带东西。”
“人情往来,不在东西贵重,在那份心意,”吴老师笑了笑,“以后你做导游,遇到游客有难处,多递一杯热水,多说一句宽心话,比什么都管用。就像咱们四点放学,时间充裕,能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中心医院的住院部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三楼病房里,丁星禾正坐在床边给奶奶擦手,老人家脸色苍白,闭着眼睛昏睡。听到敲门声,她回过头,看见刘念初和吴老师,眼圈又红了。
“吴老师,念初,你们怎么来了?这才刚放学没多久……”
“来看看奶奶,”吴老师把果篮放在床头柜上,轻声问,“医生怎么说?”
“说是高血压犯了,还有点脑供血不足,得住院观察几天,”丁星禾的声音压得很低,“我刚才给我爸妈打电话,他们说明天才能赶回来……本来想着四点放学能回家给奶奶做碗粥的,现在也……”
吴老师拉了把椅子坐下,温和地看着她:“这几天要是忙不过来,就跟学校说,功课的事别担心,有刘念初帮你记笔记,社团那边我也帮你跟社长打个招呼。四点放学早,我让班里其他同学轮流来搭把手,送饭打水什么的,总能应付过去。”
刘念初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我把今天的笔记整理好了,重点都标了红,你抽空看看就行。还有,张老师说作业可以延后交,等你奶奶好点再说。”她顿了顿,补充道,“明天起我四点放学到这儿来帮你,你回去歇歇。”
丁星禾接过笔记本,指尖碰到纸页上工整的字迹,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你们真好……我刚才一个人在这,看着奶奶躺床上,想着平时这时候早放学回家,奶奶肯定在厨房忙活,心里慌得厉害……”
“别怕,”吴老师递过纸巾,“有我们呢。你奶奶吉人天相,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她们没多待,怕打扰老人休息。离开病房时,雨还在下,吴老师撑开那把浅蓝色的伞,把大半个伞面都倾向刘念初这边。
“丁星禾这孩子看着大大咧咧,其实心思重,”吴老师叹了口气,“上次她在英语课上说想带奶奶去北京看**,说等自己毕业挣钱了就去,我就记着了。”
刘念初忽然想起丁星禾的手账里贴着一张**的照片,旁边写着“奶奶的愿望”,下面还画了个小小的放学铃。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酸酸的。
“对了,”吴老师忽然说,“正好顺路,我送你回家吧。你爸妈在家吗?上次你说他们总出差,我还没跟他们正式打过招呼呢。反正四点多,时间还早。”
刘念初愣了一下,才想起爸妈昨晚说今天能到家。她点了点头:“在的,他们说今晚在家吃饭。”
车子驶入星河湾小区时,雨势渐小。刘念初家的单元楼在小区深处,楼下的桂花树被雨水洗得发亮,香气更浓了。这个时间,四点多的小区里很热闹,有刚放学的孩子在楼下疯跑,有家长在遛狗,烟火气十足。
推开家门,客厅的灯亮着,妈妈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和餐厅间穿梭,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听到动静都抬起头。
“念初回来啦?这位是……”妈妈的目光落在吴老师身上,看了看墙上的钟,“这才四点半,放学挺早啊。”
“这是我们班的英语老师,吴老师,”刘念初赶紧介绍,“吴老师送我回来的,还和我一起去医院看了丁星禾。”
“吴老师好!快请坐!”爸爸立刻站起来,把报纸往茶几上一放,“常听念初提起您,说您特别照顾她。她四点放学我们总担心她一个人在家,有您照拂真是太感谢了。”
吴老师笑着摆摆手:“念初这孩子懂事,学习又认真,是我应该做的。今天过来也没提前说,太冒昧了。”
“不冒昧不冒昧,”妈妈端来刚切好的水果,“您能来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念初这孩子从小就独立,我们总不在家,多亏学校四点放学早,她能自己照顾自己,也多亏老师多费心。”
客厅里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爸爸和吴老师聊起天津的旅游景点,妈妈则拉着刘念初问医院的情况,时不时往吴老师那边递水果。窗外的雨停了,四点多的阳光透过云层漏下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
刘念初坐在旁边,看着爸爸认真听吴老师讲教学理念的样子,看着妈妈给吴老师续水时的热络,忽然觉得这个家从未如此热闹过。以前爸妈在家时,不是对着卷宗加班,就是互相叮嘱注意安全,像这样轻松地和外人聊天,还是头一回。
吴老师离开时,爸爸坚持要送她到楼下。四点多的小区里,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桂花香气混着晚饭的味道,格外温馨。刘念初站在阳台,听见爸爸说:“吴老师,念初这孩子看着坚强,其实心里藏着事……她总一个人放学回家,我们不在的时候,还请您多开导开导。”
吴老师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了上来:“您放心,她是个好孩子,我们都很喜欢她。学校四点放学早,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互相照应着,挺好的。”
回到客厅时,妈妈正把吴老师带来的那袋苹果往果盘里装。“吴老师人真不错,”她感慨道,“不光教得好,心也细,知道丁星禾家的事还特意去看望。”
爸爸坐在沙发上,看着刘念初:“刚才吴老师说,你在知识竞赛里表现特别好,还懂得照顾同学,比爸爸强。以后四点放学要是没事,多帮帮丁星禾,咱们能帮一点是一点。”
刘念初的脸颊微微发烫,低头抠着手指:“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
“我们念初长大了,”妈妈走过来,摸了摸她的头,“以前总担心你一个人在家会孤单,现在看你在学校有朋友,有老师照顾,四点放学能热热闹闹的,我们也能放心些了。”
窗外的月光静静流淌,客厅的灯光暖融融的。刘念初忽然觉得,心里那道因为爸妈常年不在家筑起的高墙,好像裂开了一道小缝,有温暖的光悄悄钻了进来。
她想起吴老师雨中的伞,想起病房里丁星禾的眼泪,想起爸妈此刻温和的眼神,想起每天四点放学时,校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伙伴们的笑脸。忽然明白,所谓的家,不只是一间房子,更是那些在你需要时,愿意为你撑伞、为你停留、为你牵挂的人,是那些在寻常的四点钟,能一起分享时光的温暖。
夜渐渐深了,刘念初躺在床上,听着隔壁房间爸妈低声说话的声音,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明天四点放学,她要去给丁星禾带份热乎的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