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其他类型 > 夏夜晚风与少年行 > 第14章 天后宫的香火与悄然生长的联结

第14章 天后宫的香火与悄然生长的联结

周六的晨光带着秋日的干爽,透过窗帘缝隙落在刘念初的书桌上。她对着镜子系好历史社的社徽——一枚小小的青铜器纹样,转身拿起背包,里面装着薄晚柚昨天特意送来的天后宫导览手册,还有吴敏老师塞给她的一小包纸巾和创可贴。

“记得早点回来,要是迷路就给我打电话。”吴敏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昨天放学时,她在校门口碰到正要开车回家的吴敏,特意叮嘱了好几句,末了还把自己的备用公交卡塞给她,“万一你的卡没钱了呢。”

公交站台上,丁星禾正踮着脚朝远处望,看到刘念初立刻挥挥手:“这里!我妈今天替我在医院守着,让我跟你们去天后宫沾沾福气!”她手里提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给奶奶求的平安符空白模板,“听说这里的平安符特别灵,我要亲手写一个给我奶!”

历史社的社员们陆续到齐,社长举着个小小的旗帜站在最前面:“都到齐了吧?我们坐611路公交过去,大概四十分钟,路上我给大家讲讲天后宫的历史。”

薄晚柚背着个双肩包,里面鼓鼓囊囊的,于凌澄站在她身边,手里拿着本《天津天后宫志》,看得专注。王星澄和桥知凌也跟来了,说是“蹭个历史课,顺便给动漫社的新角色找灵感”。

公交车摇摇晃晃地驶过长街,社长的声音在车厢里回荡:“天后宫始建于元代,以前是漕运工人祈求平安的地方,所以也叫‘娘娘宫’……”

丁星禾听得格外认真,还拿出小本子记笔记:“我奶说她小时候来这儿,门口全是卖糖画的,现在还有吗?”

“应该有,”薄晚柚忽然开口,“天后宫的民俗街保留了不少老手艺,糖画、剪纸都有。”她从包里掏出个相机,“我带了相机,可以拍些建筑细节。”

于凌澄抬起头,补充道:“里面的海神娘娘像,是明代的木雕,很珍贵。”

刘念初看着她们一唱一和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原来不爱说话的人,遇到喜欢的话题,也会变得健谈。

天后宫的红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门口的石狮子被摸得锃亮。跨进大门,香火的味道混着香烛的气息扑面而来,信徒们虔诚地跪拜,许愿树上挂满了红色的许愿牌,风一吹,哗啦啦地响。

“先去正殿吧,”社长领着大家往里走,“海神娘娘就在里面。”

正殿里香烟缭绕,海神娘娘的木雕神像端坐正中,眉眼慈悲。丁星禾学着别人的样子,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然后掏出空白的平安符,找了个角落的桌子开始写。刘念初凑过去看,她写得格外认真,一笔一划都是“祝奶奶早日康复”。

薄晚柚举着相机,对着梁上的彩绘和斗拱拍个不停,时不时停下来和于凌澄讨论几句:“你看这个昂嘴的弧度,是典型的清代风格。”于凌澄则在本子上画速写,把那些繁复的花纹简化成利落的线条。

王星澄和桥知凌被偏殿的剪纸展吸引了,站在一幅“鲤鱼跃龙门”前挪不动脚:“这个可以当我们新角色的披风纹样!”

刘念初独自走到后院的戏楼前,这里正在上演评剧《妈祖传说》。她找了个空位坐下,看着台上的演员水袖翻飞,听着婉转的唱腔,忽然想起吴敏老师说过,天后宫的戏楼以前是给海神娘娘“唱戏”的,祈求风调雨顺。

“看得懂吗?”一个声音在身边响起,是吴敏。

刘念初惊讶地回头:“吴老师?您怎么也来了?”

吴敏笑着晃了晃手里的门票:“今天我先生休班,我们来这边逛逛,刚好听见里面有唱戏的,就进来了。”她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正举着相机拍戏楼的木雕,“那是我先生,姓周。”

刘念初这才反应过来刚才差点叫错,脸颊微红,赶紧朝周先生鞠了一躬:“周先生好!”

周先生转过身,笑着点点头:“你就是刘念初吧?吴敏经常提起你,说你英语好,还懂书法。”

吴敏拍了他一下:“别瞎说,孩子还在这儿呢。”又转向刘念初,眼底带着笑意,“刚才是不是差点叫错了?我这性别确实容易让人误会称呼,叫我吴老师就好,不用那么拘谨。”

刘念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嗯,吴老师。您跟周先生经常来这儿吗?”

“也不算,”吴敏望着戏楼的雕花栏杆,“他是做古建筑修复的,对这些老物件特别着迷,我陪他过来看看。倒是你们社团活动,感觉怎么样?丁星禾那丫头没给你添麻烦吧?”

“没有没有,”刘念初赶紧摆手,“丁星禾可认真了,正在正殿写平安符呢,说要给她奶奶求平安。”

“这孩子心眼实,”吴敏点点头,“天后宫的平安符,说起来也就是个念想,但人心里有个盼头,日子就有劲儿过。”她顿了顿,看向刘念初,“你呢?没给自己求点什么?”

刘念初想了想:“我就想……大家都顺顺利利的,丁星禾奶奶快点好起来,社团活动能一直这么热闹。”

吴敏被她逗笑了:“倒是个实在孩子。走吧,民俗街那边有卖杨柳青年画的,带你去看看?你不是喜欢书法吗,那些画里的题字也很有讲究。”

“好啊!”刘念初眼睛亮了亮,跟在吴敏身边往民俗街走,周先生则继续留在戏楼拍细节,远远喊了句“你们逛完在糖画摊等我”。

民俗街格外热闹,糖画艺人正用融化的糖液画出一条龙,金黄的糖丝在阳光下闪着光,引得孩子们围着拍手;剪纸艺人的剪刀翻飞,转眼就剪出一幅“福禄寿喜”,线条流畅得像在纸上飞;还有卖杨柳青年画的摊位,墙上挂满了“连年有余”“五子夺莲”,画里的胖娃娃脸颊红扑扑的,透着股喜庆劲儿。

“你看这幅,”吴敏指着一幅“春牛图”,“上面题的字是‘春回大地,福满人间’,字体是隶书,浑厚有力,跟年画的热闹劲儿特别配。”

刘念初凑近看,果然见画角的题字笔画圆润,带着股朴拙的喜气:“确实好看,比我写的稳多了。”

“慢慢来,”吴敏笑着说,“你现在的字缺的是火候,多练多悟,以后肯定能写出自己的味道。”她拿起一个小小的泥塑娃娃,是杨柳青的泥人张作品,娃娃穿着红肚兜,手里举着个小灯笼,“这个给你,算是今天的纪念品。”

“谢谢您,吴老师,不用了……”

“拿着吧,”吴敏把泥人塞进她手里,“就当是鼓励你好好练字。你看这娃娃多精神,跟你似的,透着股机灵劲儿。”

正说着,丁星禾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举着写好的平安符,上面还盖了个红色的印章:“念初!你看我求的符!道长说盖了章更灵!”看到吴敏,她愣了一下,赶紧鞠躬,“吴老师好!”

“你好,”吴敏笑着说,“看来收获不小啊。”

“是啊是啊,”丁星禾献宝似的展示手里的符,“等我奶好了,我再带她来还愿!对了吴老师,您要不要也求一个?”

吴敏笑着摆摆手:“我就不了,心里装着念想就行。”

中午在附近的小吃街吃饭,大家凑在一起点了锅巴菜、面茶、炸糕,满满一桌子。丁星禾吃得最香,嘴里塞着炸糕含糊不清地说:“我妈说这叫‘接地气’,吃了能沾福气。”

薄晚柚默默地把自己碗里的香菜挑出来,于凌澄看到了,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碗往她那边推了推——于凌澄的碗里没有香菜。刘念初看在眼里,心里暖暖的,抬头时正好对上吴敏的目光,对方冲她笑了笑,眼里带着了然。

下午参观结束时,社长让大家分享感受。丁星禾举着平安符说:“希望奶奶快点好起来!”王星澄和桥知凌则拿出画本,展示她们画的剪纸纹样;薄晚柚分享了她拍的斗拱照片,讲解得头头是道;于凌澄背诵了一段天后宫的历史沿革,一字不差。

轮到刘念初时,她想了想说:“我觉得天后宫不只是一座建筑,更是很多人的念想。就像那些许愿牌,那些平安符,都藏着大家的期盼。还有……”她看了眼不远处的吴敏,“能和大家一起逛,听吴老师讲这些老物件的故事,觉得特别踏实。”

吴敏站在人群后,听到这里,朝她点了点头,眼里带着赞许。

回程的公交车上,大家都累坏了,靠在椅背上昏昏欲睡。丁星禾的头歪在刘念初的肩膀上,嘴里还嘟囔着“奶奶要快点好”;薄晚柚的相机放在腿上,屏幕还亮着,是张天后宫的全景照;于凌澄的书摊在膝盖上,手指夹着书签,停在“妈祖护佑”那一页。

刘念初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手里攥着那个小小的泥人娃娃,心里踏实又温暖。天后宫的香火,伙伴们的笑脸,吴老师温和的话语,还有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善意,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线,把原本分散的点慢慢连了起来,织成一张温暖的网。

车子驶入星河湾小区时,夕阳正浓。刘念初和丁星禾在站台告别,看着她蹦蹦跳跳地跑向医院的方向,手里紧紧攥着那个平安符。

她转身往家走,路过丽水园小区时,看到吴敏的蓝色轿车停在楼下。吴敏正和周先生站在单元门口说话,看到刘念初,笑着挥了挥手。

“早点休息,”吴敏的声音穿过傍晚的风,清晰地传过来,“明天上学见。”

“吴老师再见,周先生再见!”

刘念初加快脚步往家走,心里像揣了个小太阳,暖烘烘的。打开家门,虽然依旧空荡荡的,但桌子上的泥人娃娃对着她笑,背包里的导览手册还带着香火的气息,手机里有丁星禾发来的消息:“我把平安符给奶奶挂上了,她笑了!”

她走到阳台,看着远处渐渐亮起的路灯,忽然觉得,就算爸妈要到过年后才回来,这个家也不再那么冷清了。因为心里装着的那些人和事,那些联结着彼此的温暖,早已把这里变成了真正的“家”。

夜风轻轻吹起窗帘,带着远处的桂花香。刘念初拿起那个泥人娃娃,放在书桌上,和吴敏送的钢笔、知识竞赛的奖杯摆在一起。它们像一个个坐标,标记着这段日子里的感动与成长,也照亮了往后的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火焰之书

洛下小厨娘

夜烬云书

树心石

攻略那个渣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