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角在社区中心二楼,是一个阳光充沛的角落。彩色的软垫随意散落在地上,矮矮的书架上塞满了绘本,墙壁上画着卡通版的森林和徜徉其间的动物。
林渐青提前半小时到了。
站在门口,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心跳在安静的走廊里显得格外响亮。
她反复回想自己准备的绘本——《田鼠阿佛》,一个关于一只收集阳光、颜色和词语,而不是粮食的小田鼠的故事。
她选择它,因为阿佛的与众不同最终被认可,也因为阿佛大部分时间喜欢独自安静地工作。
“你会吓到孩子们吗?”
心里的那个声音又开始低语。
“他们能感觉到你的不一样、你的紧张。你会搞砸的。”
她深呼吸,试图运用周医生教她的方法:承认情绪,但不被它主宰。
“是的,我很紧张。但这不代表我做不好。”她低声对自己说。
“林小姐?你这么早就来了?”
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内心对话。
是社区中心的负责人张女士,她还领着两个四五岁左右,看起来活力十足的小男孩。
“我提前来熟悉一下环境。”林渐青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一些。
“太好了!这是小明和小亮,是我们今天的第一批小听众。”张女士笑着把两个孩子引进去。
两个男孩一进去就扑向放玩具的篮子,拿出积木噼里啪啦地搭起来,发出响亮的吵闹声。
林渐青的胃控制不住地缩紧了一寸。这和预想中安静听故事的画面相差甚远。
孩子们陆陆续续来了。
活泼好动、一刻也坐不住的。
紧紧拽着妈妈衣角不肯进来的。
自己默默找个角落拿起书就看的。
总共不到十个孩子,却仿佛一个小型社会,呈现出各种状态。
预定的时间到了。
林渐青坐在那把特意为她准备的小椅子上,感觉所有目光——好奇、漠然、试探,都聚焦在她身上。
喉咙发干。
她拿起《田鼠阿佛》,翻开第一页。
“当......”她的声音出来是干涩的,像砂纸摩擦。
她清了清嗓子:“当冬天快要来临的时候,所有的田鼠都开始忙碌地收集玉米、坚果、小麦和禾秆……”
她读得有些快,有些机械,眼睛几乎不敢从书页上抬起。
那两个活泼的男孩开始用积木互相轻轻敲打,发出咯咯的笑声。一位家长似乎想出声制止,林渐青下意识地抬头,轻轻摇了摇头。
她继续读,声音试着放慢,放柔。
她读到阿佛独自坐在石头上,收集阳光、颜色和词语,而其他田鼠则质疑它为什么不工作。这时,她注意到一个坐在最边缘的小女孩。
她大概五六岁,怀里紧紧抱着一只旧的兔子玩偶,整个人缩得像一颗小蘑菇,完全不看林渐青,只是低头玩着兔子的耳朵。
林渐青的心轻轻一动,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读到最后,冬天来临,粮食吃完了,大家又冷又灰心。阿佛站上来,分享它收集的“阳光”、“颜色”和“词语”,温暖了大家的心。
故事结束。几个孩子没什么反应,跑去玩积木了。
那个活泼的小明大声说:“我还是喜欢恐龙的故事!”
林渐青笑了笑:“下次我找找恐龙的故事。”
家长们开始领着孩子离开。那个抱兔子玩偶的小女孩被妈妈轻轻拉起来,默默跟着往外走。
林渐青心里有一点淡淡的失落,但更多的是解脱——总算结束了。
她开始收拾书本,忽然,她感觉到衣角被轻轻地扯了一下。低头,是那个“小蘑菇”女孩去而复返,正仰头看着她,眼睛很大,很黑。
女孩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小手,手心里躺着一颗被握得有些温热的、圆圆的粉色鹅卵石。她把它放进林渐青的手里,然后转身飞快地跑掉,扑进正在门口等她的妈妈怀里。
林渐青握着那颗小小的石头,站在原地,愣住了。
石头表面光滑,带着孩子的体温。
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涌上心头,不是喜悦,也不是悲伤,像羽毛轻轻拂过心脏最敏感的角落。
“她很喜欢你。”
张女士走过来,微笑着说。
“圆圆很少主动接近陌生人,她通常一整节课都不会说一句话。”
“她…叫圆圆?”
“嗯。她父母最近离婚了,她变得比以前更安静了。”张女士叹了口气,“谢谢你今天的故事,很安静,我想很适合她。”
林渐青握紧了手心里的石头。
“我下周末还可以来吗?”
“当然欢迎!”
从社区中心走出来,她反复摩挲着那颗光滑的石头,把它放进口袋里,像揣着一个秘密。
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拐进了附近的一个小公园。在长椅上坐下,拿出手机,点开周医生推荐的记录情绪的APP。
她犹豫了一下,然后在“今日积极事件”一栏里输入:
“收到一颗粉色石头。来自一个安静的女孩。”
打完字她继续坐着,看着公园里玩耍的孩子、散步的老人、依偎的情侣。喧嚣声包围着她,但这一次,她没有感到那层熟悉的玻璃隔膜,没有失聪的感觉。
她能清晰地听到他们的笑闹、闲聊的话、风吹过树叶。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生活本身的背景音。
她意识到自从写《见青集》开始,尝试那些微小的疗愈方法,特别是答应了社区中心的工作后,她生活中“观察”和“记录”的比例,悄悄超过了“沉浸”和“恐慌”的比例。
她仍然会焦虑,但焦虑之后,她会下意识地去寻找今天可以写下来的“三种颜色”,或者注意到某个读者邮件里提到的有效方法。
她不是在变成一个外向的人,她只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做她自己。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母亲发来的微信。
“青青,这周末回家吃饭吗?你爸钓了条很大的鱼。”后面跟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若是往常,林渐青会找借口推脱。
家庭聚餐总是伴随着无形的压力——询问工作、感情、未来计划,那些她无法给出满意答案的问题。
但今天,握着口袋里的石头,她迟疑了一下,回复道:“知道了。我周日下午回去。”
几乎立刻,母亲回复了一个开心的表情包。林渐青笑了笑,收起手机。
不远处,一个小男孩正在笨拙地尝试放风筝,风筝一次次栽下来,他又一次次捡起来继续尝试,他的父亲只是耐心地站在旁边看着,没有插手。
失败,尝试,再失败,再尝试。
这就是最普通的成长吧。她想。
举起那颗粉色石头,对着阳光看了看。
它普普通通,却因为承载了一次无声的连接而变得独特。
“谢谢。”
她在心里对那个叫圆圆的女孩说。
也对很多年前,那个在课桌下刻字,希望变成树的自己说。
风拂过脸颊,温暖轻柔。
她决定等会走路回家,慢慢地走,顺便看看今天能注意到哪三种颜色。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