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商业交锋
网上的风波比预想中扩散得更快。
第二天清晨,#陈昊宇陈丽君后台密会# 的词条已经悄然爬上了热搜榜尾部。那张构图精妙的照片被广泛传播——光影交错的走廊,刚刚加冕的影后与锋芒初露的女总裁相对而立,一个华美耀眼,一个清冷自持,强烈的对比又奇异地和谐。
CP粉们欢天喜地地挖掘着“糖点”: “快看陈总的眼神!根本不是看商业伙伴的眼神!” “陈昊宇笑得好放松啊,和台上标准笑容完全不一样!” “身高差、体型差、颜值双天花板!我先嗑为敬!”
当然,更多的还是粉丝的控评和路人的好奇。 “抱走陈昊宇,只是正常社交,勿cue。” “美女的事你少管,期待陈昊宇下一部作品!” “这个陈总好帅啊!星光传媒是干什么的?看起来很有钱的样子。”
陈昊宇团队的应对迅速而谨慎。官方后援会发布声明,强调只是颁奖礼后的正常寒暄,并对陈总的及时解围表示感谢,将焦点引向陈昊宇的 professionalism 和礼貌。同时,团队 subtly 放出一些陈昊宇与其他导演、制片人交谈的照片,试图稀释那组照片的独家性。
陈丽君这边则显得更为淡定。星光传媒的官方账号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仿佛无事发生。但内部,陈丽君的助理注意到,陈总浏览那条热搜的时间,比看其他重要财报的时间还要长一点。
“热度可以利用,但方向要控制。”陈丽君在晨会上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让公关部留意,风向一旦偏离到低俗炒作,立刻引导回来。重点是‘强强联合’、‘专业欣赏’。”
一场意外的八卦,无形中为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曝光。但陈昊宇的经纪人Tina却绷紧了神经。合约期只剩最后三个月,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陈昊宇这棵“摇钱树”的最终归属。她桌上的电话开始响个不停,另外几家巨头公司的橄榄枝也递得更急切了。
三天后,一封措辞正式、盖着星光传媒公章的合作邀约函,经由官方渠道送到了Tina的办公室。邀请陈昊宇小姐参观星光传媒总部,并就“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进行初步非约束性探讨”。
“来得真快。”Tina拿着那份质感极佳的邀请函,对陈昊宇说,“看来这位陈总,不只是想蹭一波热度。”
陈昊宇正在做皮肤护理,闭着眼“嗯”了一声。她想起陈丽君那双沉静又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眼睛。“去看看也无妨。至少,她比那些只会在饭桌上夸我漂亮、灌我酒的老总们特别点。”
参观日安排得低调而高效。没有媒体,没有喧哗。陈丽君亲自陪同,她没有过多寒暄,而是像一位顶尖的产品经理,向最重要的客户展示公司的核心优势。
她带陈昊宇参观了顶尖的影视后期制作中心、正在运作的剧本开发部门、以及数据驱动的内容评估系统。这里不像传统的经纪公司,更像一个科技感十足的创意工场。
“我们认为,演员不应该被动等待机会。”陈丽君站在一整面墙的实时票房和数据大盘前,屏幕的光映在她冷静的侧脸上,“大数据可以帮我们洞察市场缺口,但最终打动人心的,还是好的故事和精湛的表演。星光要做的,是搭建最好的平台,让像您这样的创作者,能心无旁骛地诞生好作品,甚至,参与创造好作品。”
她的话精准地戳中了陈昊宇的痒处。她受够了被公司塞过来、只为快速变现的烂剧本,受够了在商业价值和艺术追求间被动地权衡。
参观结束,在陈丽君简洁大气的办公室里,两人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商务会谈。Tina和星光的商务总监也在场。
“陈老师,明人不说暗话。”陈丽君将一份精简版的计划书推到她面前,“星光能提供的,不仅仅是顶级的经纪约条件和影视资源。我们注意到您近几年有参与剧本研讨和选角建议,这说明您不满足于只做执行者。”
她顿了顿,观察着陈昊宇的反应,然后抛出了真正的诱饵:“我们希望邀请您,不仅仅是以演员的身份,更是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我们可以共同创立一个隶属于星光的工作室,由您主导内容方向,专注于开发您感兴趣的高品质影视项目。您可以从演员,逐步转型为制片人,甚至导演。”
陈昊宇的心猛地一跳。这是她内心深处渴望已久,却从未有公司真正愿意给予她的承诺。其他公司只想消费她的名气和美貌,而陈丽君,似乎看到了她皮囊之下,那颗想要创造的心。
巨大的诱惑面前,Tina保持着职业经纪人的警惕。“陈总的构想非常吸引人。”她谨慎地开口,“但星光毕竟是较新的公司,如何保证这些承诺的稳定性?尤其是影视投资,变数极大。我们昊宇需要的是万无一失的发展规划。”
会谈变成了细节的拉锯战。资源倾斜程度、工作室自主权、利润分成模式、对赌条款……每一个词都关系着巨大的利益和风险。
陈丽君展现出了她作为商人的强硬一面。她可以给出极具竞争力的条件,但在某些核心条款上寸步不让,逻辑清晰,数据扎实,噎得Tina好几次说不出话。
陈昊宇大多时候沉默地听着,她看到陈丽君在谈判桌上锋芒毕露的样子,与那天晚上礼貌解围的她判若两人。这种反差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吸引力。
会谈持续了两个小时,初步交换了意见,但没有实质进展。双方都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消息灵通的业内很快得知了这次会面。陈昊宇的前东家“星耀娱乐”最先坐不住了。他们原本以为陈昊宇续约是板上钉钉的事,毕竟他们掌握了行业内最顶级的资源。星光这么一个新冒出来的公司,居然敢虎口夺食?
当晚,一些关于星光传媒的“黑料”开始在小范围内流传:诸如某个项目亏损严重、资金链紧张、甚至影射陈丽君背景复杂等。虽然内容模糊,但足以在业内制造疑虑。
同时,一篇篇盛赞陈昊宇与星耀合作“愉快”、“ mutually beneficial (互利共赢)”的通稿开始铺天盖地地出现,试图营造出一种其乐融融、必将续约的假象。
Tina的电话再次被打爆,其他竞品公司的话术也变得更具攻击性,开始详细“分析”加入星光的“巨大风险”。
压力,开始向陈昊宇这边传导。
晚上十点,陈昊宇结束了一个杂志封面的拍摄,回到公寓。她累得几乎散架,但脑子里却乱糟糟的,全是白天会谈的细节和那些突然冒出来的负面消息。
她泡在浴缸里,试图放松,手机放在一边。屏幕突然亮起,是一个陌生的号码。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喂,您好?” “陈老师,我是陈丽君。”电话那头传来清晰而平静的声音,没有任何寒暄,“抱歉这么晚打扰您。”
陈昊宇有些意外,坐直了身子:“陈总?有事吗?”
“关于今天下午市面上出现的一些关于星光的不实信息,我认为有必要亲自向您说明。”陈丽君语速平稳,直奔主题,“您听到的任何关于资金链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公开的财报和融资公告核实。星光的B 轮融资下周就会正式关闭,领投方是寰亚资本,您可以随时求证。”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给了陈昊宇一点消化的时间,然后继续说:“至于其他更隐晦的影射,纯属无稽之谈。我的背景很简单,毕业、创业、融资,所有经历在商业调查中都清晰可查。我不希望这些噪音,影响您基于事实和自身需求做出的判断。”
她没有祈求相信,只是在陈述。这种坦荡和直接,反而让陈昊宇松了一口气。她讨厌那些弯弯绕绕的试探和言不由衷的保证。
“谢谢您告诉我这些,陈总。”陈昊宇的声音放松了些,“我确实听到了一些声音。”
“正常的商业竞争手段而已。”陈丽君轻描淡写,“我相信陈老师的判断力。更重要的是,”她的语气稍微放缓,“我希望您相信,我昨天提出的,关于工作室和创作主导权的方案,是发自内心的。我欣赏您的才华,不止是作为明星的陈昊宇。”
最后那句话,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陈昊宇握着手机,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浴室里水汽氤氲,电话那头的女声冷静而笃定,构成一种奇异的氛围。
“我……需要时间考虑。”陈昊宇最终说道。
“当然。”陈丽君适可而止,“期待您的回复。晚安,陈老师。”
“晚安。”
电话挂断,陈昊宇看着渐渐暗下去的屏幕,久久没有动作。
第二天,Tina带着厚厚的分析报告来找陈昊宇。报告详细对比了几家主要竞对公司开出的条件。 “星耀给的现金和股份最多,但资源还是他们说了算,你想自己做项目?难。” “华天娱乐渠道强,但电影制作是短板。” “橙影文化倒是有创意,但规模太小,抗风险能力差。”
最后,报告停留在星言那一页。 “星光……条件不是最优厚的,现金待遇比星耀低15%,但他们给的自主权是最大的,那个工作室的方案,确实是独一份。”Tina推了推眼镜,表情复杂,“但是风险也最大。新公司,模式新,赌赢了通吃,赌输了……”
赌输了,可能就会错过黄金发展期。娱乐圈更新换代太快,一步慢,步步慢。
陈昊宇翻看着那份计划书,脑海里是陈丽君带她参观时自信的样子,是谈判桌上寸步不让的强硬,是深夜电话里那句“欣赏您的才华,不止是作为明星”。
其他公司买的是“影后陈昊宇”,而陈丽君,似乎想投资的是“陈昊宇”这个人。
“Tina姐,”陈昊宇抬起头,眼神里有了些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我们和星光谈,在最核心的几条条款上,比如工作室的绝对主导权、项目的一票否决权,还有……关于那些负面传闻的违约赔偿,他们能不能签?”
Tina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 “我想试试看。”陈昊宇合上计划书,“看看她的诚意,到底有几分。”
Tina深吸一口气:“昊宇,这很冒险……” “我知道。”陈昊宇打断她,目光看向窗外繁华的城市,“但也许,值得冒这个险。”
她想知道,陈丽君画下的那个关于未来、关于创作的饼,究竟是不是空中楼阁。而验证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她逼到谈判的墙角,看她是否还愿意兑现承诺。
一场更激烈、也更接近真相的谈判,即将拉开序幕。而陈昊宇不知道的是,陈丽君在挂断昨晚那通电话后,就已经对助理下达了指令:“重新准备合同草案,在陈昊宇最在意的那几个点上,再提高我们的让步额度。我们要做的,不是讨价还价,而是让她看到,我们是认真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