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附近社区的快递驿站,旬兰嘉取到想要的件。
“灵体补剂”是她给这类药品起的统称,石龙子给出的配方药剂叫“炳烛酊剂”。
石龙子提醒道:“喝多了会头脑混乱。不清楚要多少剂量会造成这一结果,还是说一旦摄入就注定某天会发作,也不知道能不能恢复,要怎么恢复。”
她能猜到伊下一句要说什么。
石龙子发来消息:“如果你一定要尝试,务必把这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告诉我。”
她为自己猜中了而高兴。
退出“爱好者”,旬兰嘉琢磨炳烛酊剂的附带说明。
“取日中之光,盛炳烛之明……”
就像猪板油能炼出荤油一样,灵体可以榨取出灵性,灵性又能溶于特殊的液体。
炳烛酊剂相当于把其它灵体泡酒,泡出灵性后喝了补自己的。
——杀人炼药!
——怎么一转玄幻片场?
——主动猎取别人的灵体成本太高。犯罪成本。
——虽然只有活人有成形的灵体,但死灵不纯粹的灵体、其他智慧动物不成形的灵体似乎也勉强能用。
——上哪找死灵?
——等着呗,天上掉馅饼就吃,不掉也就那样。
炳烛酊剂的主材料是一份灵体,但辅料当中有不少草药。
旬兰嘉读过《古代草药医学图鉴》。
语言革命后,不少草药更换了朴实的新名字,现代医学证明它们中的大部分不再有宣称的功能。
可是,假如用旧语言描述它们,它们中的部分将众望所归地体现出神秘。
在旬兰嘉的理论体系中:
人创造了语言这种工具。对于不同的事物,世界各地的人都有不同的说法。
几千年来,人类集体潜意识间,旧语言的“词汇”和“含义”形成对应的数据库,能用来施法。
新造的通用语历史过短,不断流变,各个文化背景的人都在使用,词汇和含义尚不能形成明确的对应关系。
语言中的名词最先诞生,而指代往往比较重要。
刚搭上线时,小麦探问过石龙子,当下喜欢被称为“他”“她”还是别的。
石龙子回复迅速,角度新颖:“一般来说,人只有在和第三方交流时,才会用到第三人称代词。你打算和谁交流我?”
“我自言自语。”小麦立刻强调,“不会把你和平台透露给别人。”
“写日记也不行。”
“没这习性。”
石龙子5分钟后答道:“希望你回忆时,把我当成“伊”,而非‘它’‘他’‘她’。”
“伊”是旧语言“陆阿语”中不分性别的第三人称代词。
可想而知,为了查询以上信息,小麦还多向石龙子下了一单。
学海无涯,所以学费像水一样流走。
周六一大早,旬兰嘉悄悄起床——石龙子已经发来《歌集》的位置。
按一贯的流程整理好自己,背上包离开宿舍。早起比晚睡好,因为早起是有限度的,而晚睡没有下限。
她开启晨跑软件,稍微跑了个800米,途中按顺序在地图上2到6个数量不等的点位打卡。与其说是“晨跑”,不如说是“定向越野”。
抵达软件上标注的5号终点之后,旬兰嘉慢下速度变跑为走,左右扫视。
这个时间在校园活动的人不多,依她的经验,有些同学现在还没睡下。
才从青白转为明黄的太阳光将树和草、建筑和路灯的影子拉长,鸟叫点缀着远处清洁工扫地的“唰唰”声。
她从运动裤的口袋里掏出塑料袋和小铲子,钻进绿化带中。
离开绿化带时,塑料袋里装着车前草、蒲公英和其他常见草药。感谢那篇本校植物多样性调查的结课论文。
一个贴有“给301旬女士”的塑料袋放在16幢前的货架上,接下来,就要按照和石龙子的约定,取待翻译的《北方莲花雍容歌集》。
她掏手机连上地面定位系统,规划路线时发现自己需要去红石公园地铁站,德林市地铁5号线的其中一端。
阳光强烈,但是温度还没起来。旬兰嘉压低黑色鸭舌帽,为灰眼睛遮光,同时紧了紧身上的黑风衣。
事情不太光明正大,所以她以行动的整体基调决定穿搭,没人能再说她不在乎外表了。
走过郊区的宽敞大马路,经过被居民种了蔬菜的闲置土地,踩过公园里的人行道……地铁站的袖珍入口堂堂伫立,她弯腰按住发酸的膝盖。
过安检、刷卡、下楼、登上站台,离约定的时间还早,她干脆找了个金属长凳坐下。
行人来来去去、密密疏疏,地铁停下又行进,各种事件投影到手机屏幕上,成为大大小小的新闻。
这里谁被虐杀,那里谁见义勇为;这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那里政治制度僵化死板……
世上没有事件孤立存在,万物间布满联系。任一事件的变动可能源于过去的无数原因,并牵动未来无数可能。
然而过去发生的,目前正在发生,目前发生的,未来还会发生。
向无数方向蔓延的可能性,被打在同一个绳结里——人类的灭亡已经指日可待,一目了然。
这道偏执的洞见并未振动声带,直接像风似的穿过齿缝,化为叹息脱口而出:“去死吧。”
旬兰嘉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捂住嘴。
幸好这是地铁,四周不少人嘴上挂着更脏的话,无暇关注她。
偶尔,过于庞大的意识是会从嘴里溢出来的。
死本能包括“让人去死”和“自己想死”两部分,她分不太清自己更倾向于其中哪一项,那么先放一放。
她多看了两眼地铁轨道,也没有躺下去的冲动,所以可以继续读新闻。
报道的标题是“最新消息”,并未提到时间、事件和人物,很不像样。
点进去概括一下报道内容,是“为建造体育馆,司文钦计划占据东侧的公地,由它向外填海造陆”。
这座体育馆即将举办全司文钦运动会,用体育精神将大家维系在一起。准备填埋的海湾里栖息着易危的海豚。
旬兰嘉看下一则“最新消息”。
有传言,旬郡为了扭转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拟禁止非病理因素的人工流产。
人们议论纷纷时,旬郡郡守府说这个传言的来源没有官方认证过,应以官方通报为准。
她试着发言,却发现评论区关闭了,登上郡守府收集意见的网站,提了3次意见都发送失败。
这下,凭她对老家的了解,基本确定传言很可能是真的,禁令也大概快成了。
旬兰嘉推测:下一步是禁止避孕,再下一步征收无子女税、少子女税,接着安排月经警察监视妇女的身体状况,收集街上的弃婴们塞进孤儿院。
哪条通往深渊的路,不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
基本上走到这里,相应的郡守、总统、首相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就该砍头了,所以没有能继续参照的例子,她演绎不下去。
其实不用刻意提高生育率。
艾弗里克湾大海啸发生在703年11月6日,造成陆间海沿岸数百万人丧生。
海啸发生的那周,许多孕妇早产;704年8月也是个出生率高峰。
人是基因自我复制、扩张与多样化的工具而已。它总有办法延续自己,延续不了也和工具没关系。
旬兰嘉给离得最近的湿地保护区捐了这几天理财赚的钱,放下左手看腕内的机械表盘。10点34分,差不多了。
她用不协调的太空步进入车厢,落座观察车厢外。
站台上,醉醺醺的女人弯腰吐。
浴衣男子刷着牙,跳过呕吐物冲来,但冲不过合上的门。
地铁起步,发出尖锐短促的噪音,随后车在电子女声的播报中起步,把牙刷从浴衣男的嘴里夹走。
车厢里,一个上班族打扮的人靠在不锈钢立柱上休息。
很少有上班族这个时间点去上班,旬兰嘉想到某些失业人员会在网上分享日常生活,他们假装自己有活干,每天穿上正装后出门游荡,傍晚回家。
上班族旁边杵着位仿效600年前宫廷贵族打扮的、看不清年龄的女性,她因为衣装太蓬所以坐不下去,挺拔地站着。
地铁行驶了5分钟,宫廷贵妇的重心左右交换了6次,估计脚很酸,大概率穿着高跟鞋。
贵妇伸手想扶立柱,却摸到了紧贴柱子的上班族。
不过贵妇没有气馁,而是硬生生地把手掌卡进上班族的后背和柱子中的间隙,扶稳自己。
旬兰嘉看着车厢里的所有人以及夹在门缝中的一根塑料牙刷,不明所以地点头。
车将在40分钟后抵达嘉年华路站。
每年升降分、南北至的4个大节日,该地铁站外加整条路都会因嘉年华的花车巡游和集市而热闹非凡。
她打开手机自带的电子书,读《街头的歌吹》最后几章。它在她下载完不久后就被列为了不可传播的**。
**分等级:不可听闻、不可持有、不可阅读、不可传播。
不过“完整**名单”“列为**的标准”“不同**的等级区分”缺乏明文规定,给了交流警察很大的操作空间。
《街头的歌吹》涉及嘉年华的起源、人类的从众心理、节日的传播和原始巫术的形成。
她读完书,想象整个车厢的人在嘉年华中展现真我。
短促的旋律响起,电子合成女声播报道:“前方到站嘉年华路站,随春医药提醒您,请从列车前进方向左侧车门下车,此站可换乘4号线。”
接着换成了电子合成的男声,又播报一遍。
旬兰嘉闭眼,由近到远整理自己要做的事。
她的智力水平够用,但再往深处学总会碰壁。
可是她想象不出学生以外的自己,尤其是在职场上发号施令或听从命令的自己。
如果不用考虑温饱,她更想学完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后,重新回去考其他专业,循环往复一直做学生……直到死去。
旬辛评价该行动方案一切都好,就是没有可行性。
旬兰嘉假哭:“那么多人当了一辈子贱人,我为什么不能做一辈子学生?”
舅舅不合时宜地笑出声,此事不了了之。
霓虹般的广告牌缓缓贴上车窗。
现在她轻快地并脚跳出地铁,踩在嘉年华路站的土地上,张开双臂,眸中倒映所有行人的川流,也同样被人们投以一瞥。
1.《街头的歌吹》neta了《街头的狂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街头的歌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