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
旬兰嘉才不想摇人帮自己做结课作业呢,“食人”也不是很能吸引到人的主题。
所以她要营造出一种和其他5个活人一起写作业的错觉。
那么,如何营造复数假身份?
首先要取假名。这个简单,名字分别是“埃拉”“拉玛”“玛莎”“莎达”“达埃”,按照“出生地定姓”原则,她们应该姓“旬兰嘉的纸”,简写为“旬”。
婴儿新生时,命名师举行打碎红色陶盘的仪式,为他们命名。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命名师也被称为“铸星师”。
旬兰嘉买了一包红棕色的曲奇,取出5片捏碎吃掉,也算完成仪式。
从设定上讲,她们五人在那个发生了流血事件的新人会上初步诞生,母亲神赋予她们友善文雅的性格。
也就是说,她们很亲社会,所以一定也会在乎世界上有人吃人的情况!
旬兰嘉写人物小传的时候扯了扯嘴角。
接着,只要增添假身份的背景资料,让她们留下足够的痕迹,就应该看不出破绽。
她找阿廖汀借钱,差点跪下来求,阿廖汀问清原委后笑了半小时,挥挥手解囊。
然后,旬兰嘉登上“爱好者”平台,雇佣技术人员,要求黑进一些中小学的资料库里塞假人。
黑客已读不回了几分钟,无言地接单。
此人之前配合过警方工作,要抹掉殉职者的痕迹什么的,现在添加某些普通人的痕迹更是简单。
在同学合照里面添两个身影,在社交平台上买账号编辑发布过的图文……虽然琐碎但技术含量低。
只是有心之人一问就能露馅吧?
“能撑过半个月就行。”慷慨的雇主很看得开,“你放手干。”
当甲方给足空间,黑客涌上一股艺术创作的冲动。
普通人能留下的痕迹也不过是照片资料的说明、互联网上的只言片语……而能够改变这些的自己,简直能编撰出别人的人生!
在黑客的自由发挥与艺术加工下,旬兰嘉很快多了5个性格各异、身份不同的“网友”。
埃拉在萤火城一家阿利萨餐厅传菜,拉玛是坐吃山空的富二代,玛莎在木枷教当嬷嬷,莎达每天溜不同雇主的家狼,达埃忙着训练长跑,经常已读不回。
这种程度足矣。反正也没要求必须找校友,而天南海北的“网友”,身份的细节用不着做太多,给她省点钱。
小组组员齐全之后,轮到她一个人完成小组作业。
虽然听着心酸,但是不少大学生都这样一力包办。
有堂语言学课上还出现过5人小组中的3人分别做了汇报的奇景。
查了半小时资料,旬兰嘉接到电话,原来是外卖已经送到16幢外原货架所在地,现路肩上。
她下楼,拎起自己的羊肉咖喱饭外卖后,动作却停住了。
盒饭包装上,卡通羊在羊肉肉山前竖起大拇指。
她脑中对食人族的想象如同擦去水雾的车玻璃一样瞬间清晰。
食人民俗在发展出咖喱的高门文明出现也不难理解,毕竟人和咖喱真的挺像。
考古学家曾在陆间海东南岸发掘连片的、大约3000年前留存的古人类生存遗迹,遗迹中央是扇约18米高的石拱门。该文明被称为“高门”。
高门文明和大多数同阶段的原始王国一样,有活人祭祀的民俗,而食人是这类仪式中比较常见的流程。
如果旬兰嘉出生在那个时代、那些地方,从小受同族的教育,一定也会吃与被吃,让后来者发表论文。
……历史上或许真存在一个名为“兰嘉”的食人者或者被食者;未来也说不定能出现另一个新的兰嘉,评价历史和现在的同名者落后野蛮。
回到3号床下的桌前,旬兰嘉做出自灵自在教的祝福手势:右手反手立在胸前,拇指和食指圈出圆形,其余三指竖直分散紧贴胸口。
主要是为了拉伸酸痛的手部肌肉。
然后她掀开咖喱饭盒子放凉,查询新历600年以后的著名食人魔。
因为新历600年之后,交通和地面通讯网络已经建起,集体民俗性食人大大减少,“食人”成为了一种暗处的个人行为,食人者因此特殊化,被称为“食人魔”。
她习惯从个例开始,逆推普遍性。尽管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现在多少人文社科论文先射箭再画靶?
她给文化水平最高的三女“玛莎”的账号发消息,再用电脑登上玛莎的云云账号,自己回答。
番茄主义:近现代为什么会出现零星的食人行为?
玛莎:?
玛莎:你先等等。
一番忙碌,实名上网的玛莎给“番茄主义”传来便携式文档格式的文件,其中的内容虽然乍一看吓人,但仔细一看更吓人。
排在首页的食人魔叫作“奥苏·欧帕西”,活跃于半个世纪前。
黑白照片里的棕榈树下,年龄差距较大的姐妹俩穿麻布长袍、手臂相挽。右一就是妹妹奥苏,高大丰满,黑发长卷。
奥苏在北大陆西缘的当慈海湾长大,相信被自己吃掉心脏的人能在冥府获得幸福。
吃掉长姐的心后,她离家远行,一路度人苦厄。
共地的联合执法队于巡逻途中将其击毙。
除此之外,还有锦衣玉食的富豪吃掉孩子,牧羊人吃光被熊袭击的丈夫的事,都以故意杀人结案。
应召女郎遵守约定,跨过共地赶来吃意外身亡的朋友骨灰,被当地警方以侮辱尸体罪逮捕。
资料中结局稍好的是两名徒步者,救援队将他们从溶洞带回文明社会。最终法院判他们给对方购买义肢。
“食人魔”着实是个满含恐惧的统一称呼,直到完全现实的通用语面世,人们才知道有些词汇在读出时可以不带情绪。
旬兰嘉不再看同类食欲图鉴,继续在手机上打字。
番茄主义:谢谢资料,“为什么有的人会吃人”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你有头绪吗?
玛莎:可能需要3年左右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看在你是熟人的份上打折,再按20%定金算,先付1万金来。
玛莎:或者你来我这儿做义工?
番茄主义:不……如果我提出假设,你可以帮忙补充吗?
玛莎:这倒简单,不过不要总是提“吃人”这个词,我还没用晡食呢。
番茄主义:好,用“这个行为”来指代。之后的讨论里,我也默认排除那两个钻溶洞吃手的,毕竟他们真的只是很饿。
玛莎:请。
番茄主义:从“为什么”出发可能不够精确,还是先问“为什么不”——明明同类数量庞大、触手可及,为什么不吃?
玛莎:因为基因要复制、丰富它自己。
番茄主义:基因通过哪种方式让人意识到不能吃人?它怎么影响人?
玛莎:朊侵染因子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有座岛上的原住民因为长期“这个”,大脑变得像海绵一样多孔。
番茄主义:等我也查一查。
番茄主义:岛上发病的人只占部分,因为他们大多在分食时,分到神经系统这样的边角料。只要不“这个”脑、不“这个”脊椎,就能大大减轻中招概率。
玛莎:我有点被说服了,寄条主播切片熟肉来尝尝咸淡。
番茄主义:我可以邮寄一打番茄过去,请。
“主播切片熟肉”通常指主播的视频经剪辑截取编排后的片段。
如果世界上存在不同语言,“主播切片熟肉”的含义说不定会变成“外语主播的视频经翻译剪辑截取编排后的片段”。
语言服从环境。就像“儿童套餐”在被食人族提起时肯定有比较可怕的内涵。
除此之外,自问自答显然还提供了一些别的思路。
旬兰嘉缓缓把“番茄主义”账号的头像换成以前自种的番茄。
玛莎:既然你是“番茄主义”,那么你对我来说是番茄,你的肉吃到我嘴里也变成番茄。
玛莎:对于食人魔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吃进去的东西与其说是“人肉”,不如强调是“这个人的肉”或“这类人的肉”。
番茄主义:快看我的新头像。
番茄主义:食人者赋予某类人特殊的称呼、特殊的地位,赋予了“进食”特殊意义。
番茄主义:所以每个食人者都有各自吃人的原因,从“为什么”出发不是不够精确,反而精确到个案……你是天才吗?
玛莎:[完全赞同]
玛莎:天哪,我们是天才吗?
番茄主义:暂时有了说得通的结论。
玛莎:之后再聊。
玛莎的头像——某个看不清脸的人穿着神职人员服装,自信抱臂的半身像——旁边多了个离线中的小标记。
旬兰嘉反扣手机,插座位下的充电线。
自问自答只是道开胃菜,她没有满足,反而更想收集有关“不因饥饿而做的同类相食”的资料,然后整理它们起承转合的时间变化、不同文明中的空间分布,接着分门别类……
她低头沉思,感觉肚子里凉凉的。
这一向叫作“饥饿”。
咖喱饭已经凉了,她搅拌之后用软趴趴的黑色塑料勺大口大口送进嘴里。
世界无比广阔,到处都是供人“烹饪”“进食”“消化”的原材料。人的平均寿命真的太短了,她真的来得及全部摄取吗?
吃饱后,她把搜罗到的信息汇总。
“食人”是个非常大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定义与分类、历史、文化、心理、法律伦理、外在影响。
议会定下的大方向是这不让写那不让写,她给自己定下的大方向是食人行为的心理分析。
心理可大致分为“心理动机”和“心理影响”,这次她抛硬币。
司文钦的1金硬币,正面是这一代君主的头像,反面是数字“1”。
正面朝上,君主微笑着,藏住一口钢铁铸成的牙齿,要求她研究心理动机。
在和玛莎讨论完相关内容之后,掷骰结果仿佛天选。
如果分内因和外因,内因有“个人审美”“恋物癖”“灵体疾病”,外因则是“社会风俗”“生存压力”。
继续收集资料吧。
她悄悄摸进爱好者平台的食人癖社群。
他们有的啃手指,有的啃别人,有的说吃掉爱人就算永远在一起。
有人问这名用户:“那你第二天拉屎算不算分手?”
她觉得提问者会被拉黑。
1.便携式文档格式=PDF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3章 一个人的小组作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