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台于闻喜宴之后并未归家,而是被一众好友唤走,于他处重设宴另开席,重又热闹起来。待热闹散场已是半夜,他想着回家与夫人赶忙商量白日间的事,到家才见宅子里连例行排班守夜的在内俱睡倒,满宅各房舍灯火全息,鼾声一片,只得作罢。
第二日,宋青台因着心事压胸,睡眠浅,酒醒得也快,晨起一睁眼,昨天的事历历在目,忙着对夫人全部讲述出来。夫人卫氏出身名门世家,一向端庄持重,闻此消息不免也慌了神,越听越着急,最后索性起身,不管不顾地使性子道:“多年来你在外面如何我只作听不见,你就以为我好拿捏,如今竟打起我的女儿的主意来。我的这几个孩儿,论起贴心明事理,哪一个不胜你十个,哪一个不是我的五脏一般,这可好,一下子心和肺都去了。”
宋青台自身气恼尚未消,被夫人一句话激起脾气:“哦,是你的女儿,就不是我的女儿不成,我只是一朝不慎被他们合伙坑害了。”
卫氏争辩道:“当初南疆来信说大姑娘没了,让咱们接回秦家外甥,你怎么跟我说的?你说秦家父子都不是好人,接连坑害了你姐姐,一个令她受尽苦楚,一个令她客死异乡。自己亲口说的话都忘记了不成?”
宋青台忍不住“嗐”一声打断,不愿多回想。
卫氏仍旧不依不饶:“你可还赌咒发誓,说今生再不会与秦家来往,纵使那个小孩是你姐姐唯一骨血,也绝不动情,绝不收容。这才几年过去,你看见人家立了军功,诏书明言进京授职,你的心思又动摇了,要收留、要认亲,只管上外头认去,别进家门,别沾惹我和儿女半分。”
宋青台无奈道:“我也没立时应下,媒人也没登门,我只是担心万一此事成真,咱们先关起门来商量出个对策。”
卫氏心底恨恨道:“怎么哪哪都是这个老头。年前你曾说曹相有意令他的侄儿与咱家姑娘结亲,他与邓相不对付,不如趁这个机会赶紧去向他讨个主意,若是合适立时就定下。”
宋青台急得敲手道:“你以为我不想,不惦记着,已然来不及了。”
卫氏至丈夫言出必有所落,霎时没了底气,听丈夫慢慢道出来。
宋青台未言先叹息:“这孩子没福气啊。曹家老七不过因着上面六个哥哥替他顶住他大伯和父亲的威严,略显放纵些,其实在一众世家子弟中也算出挑。曹相兄弟有意令这孩子博一个现成的功名,那边现有空缺等着。结果呢,这孩子经历世事太少,心眼浅,受章老大人遗孤的怂恿,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学问浅深,瞒着家里报了明经科。偏生衙门里今年管事的新从底下提拔上来,做事生楞,大家都不愿做的吃力不讨好的事,遂派了他来,把个最不该漏进去的漏进去了。”
“事已至此,那孩子还偏生一副傲气模样,誓要夺个功名回来。小曹大人宠溺幼子,好容易保胎似的把曹七公子给保下来,只求他就此消停。结果唱名那日陛下一听是曹家的子弟,认定这孩子是个有雄心大志的,欢欣得不得了,命令入殿召见,问东问西忽而就问起亲事来。曹相一个未及反应,被这孩子嘴快抢了先,说没订亲,这一回陛下更开心了。”
“果然没过几天,陛下召我等议事时聊起今年的进士。说头甲里除了应云手,或是娶亲,或是早已订亲,可惜应云手诸般都好,家世实在过于寒酸。二甲里面当属曹家老七最佳,样貌、家世处处出挑,年纪又正好与顺德公主相成就。”
“曹相还不死心,说天子未下诏,此事尚不能作数,还有挽回余地,怂恿我去说,真是当我傻疯了,还是当他家老七是什么了不得的宝贝。就是昨日曹相非要我见曹七公子,我也不能明说,也不能当着曹相的面生生拒绝,更不敢批评人家子弟的不足,只好拿应云手挡箭,说他的相貌五官不及应云手。应云手被陛下当中夸过相貌,众人皆知,料那曹七也说不来什么。”
卫氏一腔心气全泄,默默坐回丈夫身边:“我不管谁夸谁贬,一个西南边陲出来的连官话都不会说的野人,一个南疆军营出来的粗人,我的女儿怎么这般命苦。”
宋青台较妻子更为冷静,细细分析道:“昨日我就一直疑惑,秦家外甥半月不闻动静,我还以为他终于罢休了,怎么就忽然跑去闻喜宴上,甚至装扮成新科进士的模样,谁给他指的路。区区十七八岁的应云手没那个通天的本事,贡院那群人也好,邓相也好,日常也是一路的,怎么忽然捉弄起我来,这事到底是福是祸。”
卫氏听丈夫左右摇摆的语气,一时也没了主意:“老爷的意思,这事是成还是不成啊?”
宋青台正要回答,忽然窗户外面小厮轻唤:“老爷,老爷。”
宋青台没好气道:“大清早的,有话快说。”
小厮道:“贡院张大人执帖登门。”
宋青台与夫人刚提起贡院,就听见张大人名号,心底顿时一惊,小心问道:“什么帖?”卫氏忙也细听。
小厮答道:“是拜帖和男家订亲草帖,还有礼单子,另外还有单子上全副拜礼。”
宋青台心底顿觉惊悸:“这么快!只他一个人?”
小厮道:“只有张大人。”
宋青台再看身边的夫人一脸忧色,忙先安慰道:“只有这个老头就不妨事,等我出去把他打发走。”
宋青台更衣后来至中厅,见张大人一盏茶已经饮下肚,转换一副笑颜乐呵呵道:“昨日见张大人饮酒十分尽兴,今日这么早就清醒了。”
张大人满腔委屈倒不出来,只好强作笑道:“我如今就是那驽马,也是供人鞭策驱使的,若能因此成就姻缘好事,倒也值得。”
宋青台轻描淡写道:“不过是年轻人的意气之言,大人何必当真。”
张大人急辩解道:“难道学士认定这些拜礼是我准备的不成!”
宋青台听出内里深意:“这些东西真是那两个孩子预备下的,大人也是被他们请来的?”
张大人苦笑道:“岂止是我,他们先找了我,随后上疏篱小筑请邓相去了。贵府距离疏篱小筑不远,怕是邓相已经在来路上了。”
宋青台震惊不能言。
张大人趁机忙进言道:“此事昨日被两个孩子吵嚷得人尽皆知,学士当早做决断。”
宋青台至此唯有推诿:“我还未同内子商议,改日也须执了草帖去护国寺好好批一批。”
张大人打趣道:“学士还信鬼神之说?”
宋青台道:“惟愿女儿一生平安。”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下人来报,邓祖舜到大门外了。
其实早在前一晚,四个年轻人凑在一处分析对策,觉得单由张大人出马未必一击辄中,须再添个说话更有分量的,因此想到邓祖舜。郎琼当即派出自己的两个潼仆,一个去了疏篱小筑,一个去了邓祖舜家宅,两头守着。当听到潼仆回报说家宅一直大门紧闭,倒是疏篱小筑中不但去了邓祖舜的马车,后面还跟了三辆车,郎琼便已成竹在胸。
第二日一大清早,奚世纶、郎琼、应云手三个去请张大人,秦感则动身去疏篱小筑请邓祖舜。秦感听奚世纶三个并贡院里的人告知疏篱小筑的位置,提及的街巷竟莫名耳顺,一旦亲临疏篱小筑,待下车抬头的一刹,他不免惊惶呆住,这里本来是他的家。秦感犹记当日乳母与他穿戴整齐,告知他要跟随母亲一起去南方接父亲去,他挽着乳母的手跟在母亲后面登车,孰料这一上车一下车,竟是十余年时光。
邓祖舜倒是好脾气,也不计较秦感清早打搅,听人来报,忙让请进来。与秦感相见过,邓祖舜故意言道:“进来的一路上浏览这里景致了吧,凡来者无不喜欢这里,你觉得如何?”
秦感只轻轻吐出一口气,一时未答。
邓祖舜将秦感一应神色心事看进眼中,慢悠悠道:“老夫历经三朝,就像房间正中杵着一根柱子,你说它碍事吧,可谁也不敢动,生怕一动扯动房梁,坏了房舍。可你说人们恨它吧,却直夸赞它,说它立得应该,立得好。故而我更喜欢似你似应云手,乃至奚世纶、郎琼等一众青涩的年轻人,只有你们才敢说些真话。你只管告诉我,这里究竟好不好。”
秦感趁邓祖舜说话的刹那心底快速思索,抬头爽朗答道:“不好。”
“为何?”
秦感照着思索好的一一答道:“此宅设湖,引的是外面沽河的水。沽河流经京城,开渠引水为护城河,在城西造湖蓄水防洪灌溉,有源、有流、有渊、有用,故而文人赞它,画师画它,可一旦引进这宅子里,就被彻底困顿住,成了死水。造此宅者想必以湖明心境,可整日守着一滩浑浊臭绿水,心境如何能透亮。宅子外面车马嚣嚣,繁华不舍昼夜,宅子里面却育湖栽柳,欲拟天然反倒落了俗套,守着繁华求清静,欲学名士却不愿放弃繁华,不过是作茧自缚,终难长久。”
邓祖舜听这番话犀利好似奚世纶,直爽又似应云手,与昨日粗野性大相径庭,心底先有几分满意,面上仍旧温和试探:“你果真姓秦?”
秦感不卑不亢道:“姓秦不丢人,也不沾光。”
邓祖舜道:“你若真是姓秦便不需来找我,凡事只找你的‘舅舅’说去就好。”
秦感反客为主问道:“贤相以为我今日来仍是为着昨日所言的亲事?”
“不然呢?”
秦感娓娓讲述道:“贤相预料不差,这只是其一,另一件事是因着贤相昨日替我解围,特地来告知一声。闻喜宴结束,诸位进士即将赴任,京城又将回归往日安宁,京兆尹衙门最近积存的案子也该逐一审理,一旦某日京兆尹遣人来问贤相,请贤相不必惊慌,据实回答即可。”
邓祖舜面色愈发严峻:“你竟敢状告老夫,好一副天地难容的胆量,是为着这所宅子吧。”
秦感点点头:“之前不知邓相是哪个,昨日知晓了。”
邓祖舜教训道:“京城不似南疆荒蛮地,岂能由着你胡闹。看在我与你祖辈、父辈皆有些渊源,赶紧去京兆尹衙门说明事实,赔个不是,把状子撤了,我不怪罪你小小儿郎。”
秦感不为所动,只是摇摇头:“南疆大胜,镇**都回来了。”
邓祖舜心底一紧:“那又如何?”
秦感解释道:“朝廷受南北两边困扰自先皇起便存在,至今数十年,同时与南北冲突不断始于当今一朝,至今十余年。虚耗国库只是其中一项,大量增军致使田间人口锐减,田地荒芜,豪族趁机屯田,收敛田、财在民间,国家一无土地,二则赋税难收,增税则民怨,不增则没钱。这一回南疆大胜,重在稳固疆土,替将来专心对付天狼做准备,收复的失地以山林为主,沼泽为次,不宜耕种。更不要说那边的部族一个赛一个穷,收缴上来的金银铜铁有限,不足以养兵,若许军中自筹自养,前朝旧例祸患就在眼前,只好遣散兵士。国中凭空多出来好些游闲人,田地却并未见多,钱财也未见多,又有一众新科进士即将奔赴各州府,新政必定颁发在即。”
邓祖舜眸中灵光忽现:“说下去。”
秦感继续讲道:“历来的新政无外乎归田于民、安置人口、重划赋税、责定商运几处。处处不离田、地、宅,本来‘民为国之本’‘地为国之基’,新政一经颁布,势必要有个新政的威势,甚至各处都要拿出个祭旗的,好向朝廷邀功。我的状子递得及时,况且我乃诏书中明言头等战功,不问出身皆重褒奖大赦者,为安抚京城内外诸多镇**士,防止生意外,京兆尹处绝定是严查严究。至于贤相,新政未必是您老人家主持的,却一定挂着您的由头,您若违背,就是庭正中那根柱子,本该千年百年不倒,奈何忽遭蚁噬,正好给了那些看不惯动不得的人一个借口。”
邓祖舜听完“哈哈哈”仰天大笑:“果然是秦无疾的儿子,你爹若听到你这番话,也该瞑目了。”
秦感不失时机道:“若是先父见我能顺利娶亲,延续秦家血脉,非但瞑目,更会开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