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凛冬飘雪,冷冽的寒风穿堂走巷,街上行人较往常少了许多,偌大的洛京难得显露出几分萧索与寂寥。
南华门外朱雀大道,轩然大楼于城楼旁巍然伫立,丝竹声、美酒香顺着洞开的门扉飘荡出朱门绣户,正是有着“洛京不夜城、人间天外宫”称号的洛京第一流酒家,凤仙楼。
五楼相向、明暗相通,珠帘绣幕、雕栏玉砌。
作为大梁朝首府洛京城如今最负盛名的风雅之地,凤仙楼无论风雨寒暑,皆是热闹非凡,才子佳人、勋贵高官往来如织。
甫一步入门廊,是进深宽敞的大堂,堂中央搭了个大圆台,层层叠叠笼罩着几层烟粉色的帷幕,影影绰绰,使人看不真切台上的情况,只知几个乐伎或抱琵琶,或横玉笛,正悠扬地吹奏着乐曲。
程琰提着裙摆,跟在引路侍女身后,缓步迈上长长的台阶,一面走,一面颇有些好奇地侧过头,往楼下张望。
只见衣着统一的小厮侍女们有条不紊地在厅堂楼宇穿行。下头围坐的人里,有认真听曲拍手叫好的,也有与友人执棋对弈,任悠扬乐声绕梁萦耳,男客女客,老少咸宜,相当热闹。
凤仙楼是在程琰离开洛京后开的,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便在竞争激烈的洛京城中占得一席之地,打出一流的金字招牌,除了其背后东家实力雄厚外,凤仙楼的美酒佳肴,实为一绝。
其独家自酿春水剑、朱颜醉极富盛赞,去年缴纳的酒课税占洛京之首,甚至连宫内都曾数次遣宫人采买,足见其醇香熏然。
凤仙楼合共四层,是卡着洛京建筑禁制上限修建的,若再高一层,便要高过宫城了——这在皇城首府是绝不可能被允许的。楼层愈高,房间价格愈高,五陵年少、膏粱子弟皆以在凤仙楼顶层有长期包房为炫富之举。
镇国公府这类朝内炙手可热的公爵勋贵,平素刻意收敛名声、保持低调,这类一掷千金的豪奢行为,他们是从来不掺合的。富与贵之间的分界线,影影绰绰,又泾渭分明。
褚氏早早预定下顶层天字号的包房,又提前安排了席面,定要让久别京中的小姑见识一番新鲜玩意。宁夫人年纪大了不爱凑这等热闹,安氏打理庶务,年节正是忙碌的当头,于是乎今日只有褚氏、程琰,并着三个还没长成的小孩——褚氏的女儿,才三岁的萱姐儿,以及安氏的一儿一女,大姐儿程菡,二哥儿程芃。
一行人带着丫鬟婆子,浩浩荡荡出门吃古董羹。
程琰久未活动手脚,区区四层楼梯,竟也累得气喘吁吁、香汗淋漓。
已经十一岁的菡姐儿紧跟着她,挽上小姑姑一只胳膊,眼神里有些好奇,但作为国公府的长女,被教养得文雅端庄,丝毫不见左顾右盼之态。
程琰以余光晲了一眼身旁的大侄女,只觉得对方完美继承了长兄的沉稳持重与大嫂安氏的八面玲珑,小小年纪竟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八风不动。
自己在她这个年纪可没有这般稳重,一时心绪发散,猜测或许这就是文官家与武官家养姑娘的不同之处吧?
知晓是镇国公府的女眷,店家十分有眼力的留了顶楼最好的位置。众人落座,推开虚掩的小轩窗,帷幔高悬、委然落地,稍稍抬高下巴,便能将下方圆台尽收眼底。
也不知是怎样的工匠巧思,包房之内楼下丝竹不绝于耳,熙攘嘈杂的声音却被隔绝在外,倒是无愧于“风雅”之名。
侍人托盘捧箸,鱼贯而入,不多时便将桌案摆得满满当当,容貌姣好的女使仪态款款地行礼,而后跪坐桌案四角,手持长筷,静等侍候。
桌上绿釉瓷锅色泽鲜艳明丽,形似瓜果,其下置以炭火,咕嘟咕嘟正在冒泡,已来过好几次的褚氏轻车熟路地笑着介绍道:“这是越州那边的风味,胥邪鸡汤底,搭配的菜也是越州那边的特色,清爽不腻,很合我的口味。”
褚氏是海西人,海西与越州离得近,越州菜合她口味实属意料之中。
她说完,锅中汤底已翻白滚开,侍奉的女使见状,先一人打了一碗鲜亮清澈的汤,而后才持着长筷,开始‘咕咚、咕咚’地下菜。
程琰点点头,她对吃喝素来不挑,只要瞧着好看好吃,都愿意入口尝尝,倒是几个小的……她看向三个小孩贴身侍奉的丫鬟婆子,问道:“哥儿、姐儿们可有不得了的忌口?”
程菡的奶嬷嬷开口道:“菡姐儿吃不得菌子,芃哥儿食不得酪浆。”
程琰闻言微讶:“芃哥儿仍是不能吃酪浆?”说话时她微微俯身,这话是对着束着小髻的小小少年郎、才八岁的程芃说的。
程芃正捧着瓷碗,细细吹气,听见姑姑问自己,又搁下小碗,十分正色地回答:“回姑姑,是的。”
那正襟危坐的小模样,倒是与他阿姐如出一辙。
褚氏在旁瞧着,揶揄道:“这模样,真真是与他外祖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安氏的父亲官居尚书令,与中书、侍中同为三省长官,并为宰相。可谓是天子近臣、深受器重。
安尚书文质彬彬、斯文温润,在安氏的精心教养下,程菡与程芃都颇具其外祖风范。宁夫人私下有些担忧,程芃到底是男孩,日后要肩负镇国公府的担子,过于文弱恐是不妥。程琰安慰她,待程芃再大几岁,身子骨长全乎了,扔到漠北他亲爹帐下淌几次泥水、滚几次沙子,再文雅的男孩也能被练出几分血性。
抬手摸了摸侄子的头,程琰若有所思道:“漠北草原满山、遍地牛羊,食不得乳制品可不太妥当……”
程芃肠胃脆弱,一吃添了酪浆、牛羊乳的东西便少不得闹肚子——偏如今的糕点、饮食泰半离不得此物,在家中倒是无妨,小厨房可单独编制菜谱,有意避开便好,若到了漠北,那可就无从挑拣了。
程菡闻言,替弟弟解释道:“请了专攻儿科的医家给芃哥儿瞧过,说是他年纪小,素来又养得精细,待长几岁便无妨了。”
程芃附和着姐姐点头,顺势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脑袋从姑姑掌下解脱出来。
见姐弟二人表情都隐隐有几分严肃,程琰一怔,猜想怕是安氏私底下没少念叨此事,于是转而笑着宽慰道:“克化不得有些东西那是打娘胎里自带的,倒也无需强求,咱们芃哥儿堂堂镇国公府小公子,难道还能少了口吃食?”
笑谈间最开始下锅的食材已被滚汤烫熟,女使用长筷将食物分如个人碗碟中,又捞起鲜亮的河虾,用银箸、小刀去了头尾与外壳,再一一布菜。
褚氏吃着喜欢的海味,吃得眉开眼笑,不忘叮嘱:“有的人吃了海味身上会长疹子,若是从前吃得少,今日也莫要贪嘴过了量。”
程琰举着筷子,故意调侃道:“二嫂嫂是真心担忧我们几个,还是提点我们别跟你抢呀?”
褚氏嘴上吃着美,心里也美,闻言轻哼,坦荡道:“都有,都有,成了吧?”
几人围着瓷锅,吃着热乎乎的古董羹,凛冬的天里,竟也发了一身汗。
瓷锅撤下去,又奉上凤仙楼的几样招牌,斩成指节大小的鹌鹑肉,鲜亮诱人,配以半玉色、泛着琥珀光泽的冬笋,肥嫩鸭胸被细细刮成肉糜,又以特制竹签串之,裹着蛋清与冰水调制的薄薄面糊,经热油一炸,放在银质荷叶托盏上,鸭签堆叠为莲花形状,酥脆辛香。还有皮酥肉烂、香气扑鼻的荔枝炉焙鸡,酸甜解腻的樱桃煎、水晶核桃。
一顿饭下来,吃得众人言笑晏晏,举筷而欢。
程芃嘎吱嘎吱,一颗接一颗地嚼着水晶核桃,一面吃,一面对褚氏眨巴眨巴眼:“婶婶,下次您再来这吃,还能带上我么?”
自己的品位被认可,褚氏自然高兴,闻言爽快道:“只要你做完了功课,什么时候想吃了,婶婶便带着你们来吃!”
程琰在旁笑盈盈地看着,此时楼下舞台也开始了正式的表演,只见圆台合围上一圈小鼓,一侧十余个,满满当当围了泰半舞台。
衣着华丽、眉间点翠的舞姬娉婷登场,她腰肢纤细如灵蛇舞动,裙摆翻飞似月下波光,伴着轻快和缓的乐曲声,跃然来到小鼓中央。
几个孩子皆闻声趴到窗前,觉得新奇极了,程琰也撑着下巴默默欣赏,只觉舞姬身姿灵动飘然若仙,妖娆而不**,感叹这凤仙楼的东家很是用心经营,美酒佳肴,笙歌曼舞,无一不佳,单拎出一样已够立身之本,更何况它还面面俱到。
褚氏有些得意地抬了抬下巴,说道:“那些个纨绔子弟的银子也不是白花花顺着河流到家里的?没得个正儿八经地花头,怎么会心甘情愿地掏钱呢?”
程琰并不吝啬夸赞,朝褚氏行了个叉手礼,道:“二嫂嫂慧眼识珠,今日妹妹也算大开眼界了。”
“哟呵~”褚氏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倒是难得见你夸我哦?不客气不客气,当嫂嫂的当然要带妹妹多见世面咯。”
话音未落,乐声骤停,观者无不屏息。
紧接着,古筝轻扫弦音,如滴水涌流为鸣泉,舞姬随之曼妙起舞,她的姿态随着乐声激昂而愈来愈快,罗旋舞动,曳地的裙摆如重莲盛放,其上缀以细碎宝石,流转间,流光溢彩,波光潋滟。
众人看得如痴如醉,从一层到顶楼,都有大开的轩窗,观者为这精彩的一舞欢呼鼓舞,更有甚者,拿出看戏时的姿态,褪下珠钗宝石,只等待舞姬谢幕时掷上舞台,以作打赏。
舞姬的舞步渐渐和缓,就在众人以为一舞将要终了时,却有人敏锐的发现,乐声再度重拨回初时的曲调,只是更缓、更慢了几分,作为鼓点的锣鼓徒然停了。
只见舞姬袅袅纤腰如折断般弯曲,再度起身时,手上已多了漫长的烟粉色水袖。舞姬柔韧如柳的胳膊看似轻飘飘一甩,手中云袖破空划出圆弧,而后迅猛无匹地砸向鼓面,发出“啪”地脆响。
竟是用水袖击鼓,代替了鼓乐。
铮、铮、铮。
柔软的水袖在舞姬手中如同侠客之剑、将军之枪,如臂指使,灵动非常,敲得鼓面噼啪作响,鼓声和着乐声,完成了最后一段舞蹈。
一舞终了,她俯身谢幕,这般奇异的妙景从前哪里见识过?凤仙楼当即爆发出潮水般的叫好声。
舞姬因着喝彩而不自禁流露出喜悦的笑意,叮叮当当地声音在台上不断响起,很快便铺上了满地的金银,当真是欣赏了这段精彩表演的观众最朴实有用的认可。
程琰与褚氏亦是心悦诚服,程琰摘下一对琉璃耳珰,褚氏则从发间拔了支珠钗,让女使去后台赠给方才的舞姬。
程菡见婶婶姑姑这般,同样是心间痒痒,想了想,解了腰间荷包,翻出里面过年时祖母宁夫人赐予的金瓜子,试探着开口:“我送这个会不会有些简薄了?”
“当然不会。”程琰说道,“打赏是心意,丰简由人,可没得舞姬优伶嫌弃礼轻的说法。”
程菡得了小姑姑这句,脸上立时挂上明媚的笑颜,将两颗金瓜子也放到女使掌心:“那我也聊表心意吧。”
屋内众人见状,俱不自觉掩了唇轻笑。
胥邪就是椰子。
舞蹈参考了《十面埋伏》章子怡击鼓跳舞片段,好看,爱看,就要写进文里~码的时候在循环《水龙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