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1日。
宋家。
“不如我们也组个乐队?”胡宇摆着吉他手的姿势,尽情摇摆,“虽然跟Beyond比不了,不过我觉得跟Open,还是能一战高下的。”
胡宇、段潇和陈燮林聚在宋家的影音室,刚看完《BEYOND超越BEYOND LIVE 2003》录影带。
“Open?”陈燮林提醒,“你好意思跟不是一个次元的比一比?”
Open乐队是近几年很受欢迎的国产动漫《我为歌狂》中的主角 —— 一支由高中生组成的乐队。
“为什么不?”胡宇下颚一扬,气壮胆粗地回答,“你难道不觉得我们和他们还挺像的吗?”
在此刻的千禧年初,故事里的Open乐队是非中国典型式青春与梦想的代表。一群热爱音乐的高中生克服困难,成功在校园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通过音乐,他们解开心结,收获友谊,也逐步靠近自己的梦想。
Open的热血追逐,是是哪怕在近二十年后的2019年,大多数少年成长生活中都欠缺而又内心热切渴望的一部分。
胡宇说的倒也没错,要是组成乐队,他们和Open乐队的确有相似性。
少年心性总不缺热血,摇滚录影带掀翻的沸腾仍在腾涌,关于未来的想象和憧憬,一句话就能被打动。
欲与天宫试比高,是少年意气时才敢做的梦。
不仅是敢做梦,也有满腔热枕将梦和想变成现实。
段潇目光投向宋聿,见他似乎没太多反应,问:“宋聿?”
你觉得呢?
后半句,段潇没说出,但与之对视的眼神里,明确了决定。
“我的舞台我自己建造,要让全世界看到,我的剧本......”
宋聿哼唱着《我为歌狂》的主题曲《我的舞台》,从小沙发上起身。
他伸出手,荡开笑容,手背朝上,“来!”
胡宇:“我就知道宋聿心里偷着乐呢!”
“就你话多。”
毫未犹豫,段潇和陈燮林将手叠于其上,四人凝视交手之定,随后对视而笑。
胡宇高喊:“一、二、三 ——”
而后默契高声,“Viva Rock!!!”
交叠着手先是微微下沉,而后一发冲天,似在预言他们未来的音乐之路。
“我的剧本我自己写好,相信自己永远是个主角;我的魅力我自己创造,出乎每个人意料......”
沿着宋聿的顿点,他们继续高歌。
这不过是他们初一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普通夜晚,几个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年,由此踏上了关于音乐与热爱的旅程。
拥有热爱,敢于做梦,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底气和实力。
据说,宋聿的绝对音感和他的音乐天分与他的古典胎教乐分不开,即便宋聿不这样认为,也对大多数的古典乐都不感冒。
因三岁就能在钢琴上自主摸出基础旋律,宋聿开启他的音乐之路。
不同的是,宋聿并没有选择钢琴最为他的启蒙乐器,而是电吉他。
也因为吉他,他与段潇在一次表演舞台上合作,双方都被彼此的舞台表现力吸引,自此成为“发小”。
熟悉之后,宋聿才了解,段潇私下里是个安静又惜字如金的人。
除却谈到音乐。
跟舞台上的孔雀开屏,全然不同。
陈燮林和胡宇两家是上下楼,陈燮林平日听最多的不是胡宇弹得难听要死的贝斯,就是他抱着贝斯满屋子和他爸你追我赶的地动。时间一长,陈燮林闭眸模拟架子鼓组曲的手法时,竟也会想象出贝斯与之游走的配合。
因沉迷贝斯,胡宇期末考了个倒数,胡爸托陈爸请陈燮林给胡宇补课,胡宇这才发现这位偶尔唇尖舌利,通常平易逊顺的年级第一居然是个架子鼓脑袋。
为了拉近节奏组关系,胡宇立下冲进年级前100的毒誓。
一来一往,他们真成了节奏组。
而胡宇和宋聿同班,因都喜欢音乐和摇滚,有共同喜欢的摇滚音乐人,且对摇滚乐的理解大同小异,便总是凑在一起。
经两人分别介绍,四个人相识,一见如故,有事没事就凑在一起玩音乐。
“是不是要有个团名?”陈燮林问。
逻辑缜密的数学课代表,一句话将胡宇从喜滋滋地幻想乐队生活拉回现实。
让他取菜名还行,取团名,他不行。
胡宇滋溜着目光,看向另外几人。
好家伙,原来大家都一个样!
空气就此安静五分钟。
“年级第一,你说说?”胡宇朝陈燮林开回了一枪。
“今天六一儿童节,要不就叫‘六一’?”陈燮林刚说完,就自我否定,“不好,澳大利亚的电话区号也是( )61.”
“六一?”胡宇叉腰,选择性听取,“我们三是‘六’,你是那个‘一’。”
“凭什么?”
胡宇指了指段潇和宋聿,理直气壮地回答:“因为我们仨都是二字名,你是三字名。”被自己的话提取了灵感,胡宇撞陈燮林一手肘,“陈燮林,以后就叫你‘三字名’,怎么样?”
“不怎么样。”陈燮林语气冷漠,斜一眼,并不厌烦,“你那么能,取个名字?”
胡宇被取名噎住喉咙,环指一圈,虚声:“一二三四?”
其余人:“......”
宋聿没忍住,“再加一个,你就可以‘上山打老虎’了。”
“嘿,宋聿你——”胡宇不服气,也没底气,仍撇嘴辩驳,“世界上哪个有名气的乐队当初取乐队名不是瞎取!”
又直愣愣地看向宋聿,眼神写满:那你快取一个团名来听听?
宋聿不接,将目光递给段潇。
段潇照样画葫芦,不动声色拒绝宋聿的注视。
你发出的嘲笑,你自己解决。
宋聿取名无能,放弃挣扎,“估计我们暂时也想不出个名字,不如先叫‘无名’?”
他们籍籍无名,他们想不出乐队之名。
三分钟后。
四人各举一罐冰可乐。
“2004年6月1日,‘无名’乐队正式成立!我们是胡宇——”
“陈燮林。”
“段潇。”
“宋聿。”
“是华语摇滚的启明星!”胡宇霸气补充,“为未来的摇滚天团 —— 干杯!”
易拉罐彼此碰撞,激荡起少年的意气昂扬。
当夜,四个人默契地做了同一件事 —— 在日历册上圈出了今日。
没多久,宋聿家的影音室就被改造成了“无名”的练团室 —— 放映幕被拆走,墙上装了吸音棉,乐队乐器散落在练团室的角落,长短不一的导线总差点绊倒人,录音器边上的记事板上罗列乐队的待办事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