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窗外的母星缩成了一个小蓝点,就像被丢在宇宙角落里没人管的宝石。我靠在座椅上,眼睛闭着,那团液态星光在我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冒出来。它既不是武器,也不是能利用的资源,是一种人类从没见过的全新东西——一种超越咱们认知的生命形式。
“林指挥官?”小七在旁边喊我,“你又在想那团光了吧?”
我睁开眼,嘴角往上翘了翘,问她:“你看记录仪上它的波动频率没?”
她没说话,低头看了眼手腕上的记录仪。屏幕上的数据波形跳得怪里怪气的,像心跳,又像呼吸,感觉有啥意识要醒过来了。
“它在准备呢。”我说。
刚说完,飞船广播响了:“各位乘客注意哈,咱们马上到联盟总部了,系好安全带,把腿上的东西收一收。”
“谁让这些人把火锅底料带上船的?”我皱着眉,有点不高兴地说。
小七翻了个白眼,说:“科技局的人说要研究新能源能不能煮豆腐,我看他们就是想涮毛肚。”
我叹了口气:“现在科学家都兼职当厨师了。”
飞船慢慢降落,联盟总部的穹顶在太阳下闪着光,像个烤焦的大银色鸡蛋。冷风吹过来,我把风衣裹紧,抬头看着那个熟悉的建筑。
“欢迎回来,林指挥官。”一个机械族代表站在停机坪上,声音低得好像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会议十分钟后开始。”
“谢谢。”我点点头,“顺便问下,你们昨天收到我关于‘曙光号’当联合远航舰的建议书没?”
他用金属手指敲了敲脑袋:“收到了。不过有些代表觉得……你得换艘船。”
“为啥?”我挑了下眉,“曙光号不够帅吗?”
“它太……人性化了。”他说,“有人担心新能源会影响它。”
我笑了笑:“要是它这么容易受影响,早不是现在这样了。再说,曙光号可是第一艘和液态星光和平相处的星舰。你们要找听话的,不如直接造个冰箱。”
他沉默了几秒,点点头:“我会把你的意见转达的。”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各种肤色、形态、材质的代表都有。那个头上长珊瑚的家伙也在,触须有节奏地敲着桌面。
主席开口了:“这次会议主题是确定‘星际科技联合计划’的执行方案,还有选远航星舰。”
我站起来:“我提议‘曙光号’接着当旗舰,有三个理由:第一,它是唯一成功装了新能源跃迁系统的星舰;第二,我和小七对它的系统最熟;第三,它不挑,连火锅都能兼容。”
全场安静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了。
机械族议员问:“你确定这不是借口?”
“当然是。”我耸了耸肩,“但我说的也没错。”
最后,在笑声里,协议通过了。“曙光号”正式成了联合远航舰,多文明轮流派技术官上船,保证公平公正。
散会后,我一个人走到隔离舱前,全息投影里的液态星光静静地飘着,像在思考的星星。
“你觉得咋样?”我轻声问。
它闪了一下,好像在回应我。
“别紧张,”我说,“以后你要面对的,可不止我们这几个怪人。”
回到维修区,工程队等我半天了。
工程师擦了擦汗,说:“指挥官,新能源接口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跃迁的时候可能会能量紊乱。”
“那就让它适应跃迁。”我说。
“啥?”
“模拟跃迁时的能量波动,让新能源物质自己调整反馈模式。”我看着小七,“昨晚上传的脑波记录,应该有用。”
“你是说……让它自己学?”工程师一脸怀疑。
“对。”我点点头,“它挺聪明的。”
测试开始后,整个引擎室被奇怪的光罩住了。新能源物质自己调整输出曲线,还超出预设值12%。
“它在……学习?”小七眼睛瞪得老大。
“嗯。”我盯着屏幕,“学得还挺快。”
测试结束,系统稳定度到了98.7%,比预想的高不少。
“看来它真懂咱们的意思。”工程师松了口气。
“它要是不懂,也不会跟咱们飞过星云了。”我说。
当天晚上,我开了舰员会议。
“我们要去回响星。”我对舰员们说,“那以前是古代文明交汇的地方,现在荒废一千年了。”
有人小声嘀咕:“听起来像鬼城。”
“但它很重要。”我笑了笑,“而且,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科研。”
“我们要证明,信任是文明之间最强的纽带。”
“但也不能不管未知风险。”我说,“所以我决定成立心理支持小组,我也参加每天的舰员交流会。”
“也就是说,”我看了一圈,“你们有啥问题,都能来找我,聊聊天也行。”
会议结束后,小七悄悄跟我说:“我昨晚又梦到星光说话了。”
我没说话,一边走一边说:“它在准备。”
第二天一早,我站在“曙光号”甲板上,看着忙忙碌碌的工程队和上船的技术官。各个文明的标志旗在风里飘着,像一场宇宙大混搭。
一个科技局的人跑过来:“林指挥官,有个问题!”
“说吧。”
“你说这船能兼容火锅,是真的不?”
我看着他手里的电磁炉和锅底,深吸一口气:“你要是跃迁时能不让锅底洒,我就信你能做出好麻酱。”
他兴奋地点点头:“那我先试试红汤!”
我转身进了驾驶舱,还能听见他的欢呼声。
“目标,回响星。”我跟导航官下令。
引擎响起来,航迹划破了宇宙的黑暗。
我们的旅程,才刚开始。
在没人注意的角落,液态星光轻轻动了一下,像微弱又坚定的心跳。
(未完待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