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又是想摆烂的一天 > 第137章 第 137 章

第137章 第 137 章

炮声的余韵尚在江面回荡,火箭引发的零星火苗仍在岸边和水面上顽强燃烧,映照着慌乱逃窜的水匪身影和劫后余生、惊魂未定的商船。

吴赳经验老道,见水匪已被惊走,立刻点了一队擅长水性的内卫,乘上官船携带的小艇,下水搜寻可能残留、受伤或躲藏起来的匪贼,力求扩大战果,并防止他们暗中破坏官船。

贾葳则带着陆武及几名护卫,登上了那三艘刚刚脱离魔爪的商船。

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

甲板上血迹斑斑,散落着被劈开的箱笼、撕碎的布帛,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火药味和泪水咸涩的气息。

幸存的人们蜷缩在一起,脸上写满了恐惧与悲痛,见到贾葳这气度不凡的“青天大老爷”,纷纷跪地哭诉哀求。

贾葳强忍着心中的不适与愤怒,仔细询问了船主和几名伤势较轻的船员。

他必须详细了解水匪袭击的具体过程、大致人数、使用的武器,以及商船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情况。

听着他们描述水匪如何凶神恶煞地跳帮登船,如何毫不留情地砍杀反抗者,如何将女眷拖拽而出肆意凌辱……贾葳的脸色愈发沉静,但那紧握的指节却已微微泛白。

回到官船后,他立刻摒退闲人,在舱房的书案前铺开宣纸,研墨润笔,开始撰写呈报皇帝的题本。

他文笔极佳,此刻更是将这份天赋运用到了极致。

他详细记录了事发的时间、地点,根据商船提供的线索估算了水匪的规模,列明了己方动用的火器种类与数量,以及初步取得的战果——驱散匪众,解救三艘商船及数百名百姓。

然而,这些客观叙述只是骨架。

贾葳倾注了大量笔墨,极力渲染事件的惨烈与水匪的凶残。

他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水匪烧杀抢掠的过程,重点勾勒了那些令人发指的细节:

慌乱的妇孺为求一线生机,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毅然跳入冰冷的江水,却被水性极佳的水匪狞笑着捞起,婴儿当场溺毙,妇人受尽屈辱;

甚至在内卫击退水匪,救下几名被掳的妇人后,她们因不堪受辱,精神崩溃,竟再次挣脱他人,决绝地投入黑暗的江心,寻了短见……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愤与控诉,力求将一个活生生的人间地狱展现在皇帝眼前。

他巧妙地将自己的立场拔高,强调自己身为朝廷命官,牢记圣人之训,感念皇恩浩荡,见百姓遭此大难,岂能坐视不理?

虽知官船武力有限,但为君尽忠、为民请命之心,迫使他不得不行此险招,动用火器,以雷霆之势震慑宵小。

最后,他还不忘暗藏机锋,点明这些水匪竟敢在朝廷官船左近行凶,如此肆无忌惮,分明是目无王法,藐视朝廷天威,更是不把远在京城的皇帝陛下放在眼里!

正当他文思泉涌,笔下如刀,将一份声情并茂、控诉与表功并存的题本写得淋漓尽致时,舱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吴赳回来了。

“大人”

吴赳躬身行礼,脸上带着一丝肃杀后的疲惫,但眼神锐利:“卑职带人仔细搜索了附近水域和岸边,共抓获未来得及逃走或受伤昏迷的水匪二十八人,其中一人,经辨认,乃是这股水匪中的一个二头目,绰号‘浪里蛟’。此人凶悍,在本地水匪中颇有些名号。此次行动,可谓战果显著!”

贾葳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提笔,将这个重要的战果添进了正在撰写的题本之中,着重强调了俘获匪首的重要性,以此证明此次行动的正当性与巨大成效。

吴赳禀报完毕,目光扫过书案上那写满了密密麻麻小楷、墨迹未干的厚厚一叠纸张,犹豫了一下,还是抱拳沉声道:“大人,卑职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吴千户但说无妨。”贾葳放下笔,看向他。

吴赳神色凝重:“大人,依卑职之见,我们最好暂停南下行程,并让前面那三艘获救的商船也一并停下,就在此地等候。等待朝廷,尤其是刑部或都察院,派人前来问询、盘查,厘清此事全部经过。”

贾葳闻言,微微蹙眉。

他此行身负督催马价银的皇命,时间紧迫,在此耽搁,恐误了正事。

但他见吴赳神色不似作伪,联想到之前下令开炮时,吴赳和陆武那一瞬间的迟疑,以及动手的完全是内卫,官船上原本配备的、理应熟悉火器操作的工吏竟然全程未见踪影,心中不由一动。

他直接问道:“吴千户,你建议暂停,可是担心后续会有麻烦?你们内卫……之前是否在这类事情上吃过亏?”

他问得直白,目光清澈地看着吴赳。

吴赳见贾葳如此敏锐,也不再隐瞒,他先是点了点头,然后说出了一个更关键的建议:“大人明鉴。确实……有些关窍。卑职建议,大人您此刻写的这份奏报,最好……不要用‘题本’,而是改用‘奏本’上呈。”

“哦?”

贾葳真正惊讶了,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吴赳。

题本是公开的奏章,需要经过通政司流转,六科廊房甚至可以抄录备份,几乎等同于半公开;

而奏本则是密折,直达御前,由皇帝亲阅,保密性极高。

吴赳这个建议,意味深远。

“可以。”

贾葳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动手,将已经写好的内容小心翼翼地转移到专用的奏本封题纸张上。

对他而言,这只是换个封面格式的问题,但其中的政治意味却截然不同。

“还有其他的建议吗?”

贾葳一边重新眷抄,一边问道。

他知道,吴赳作为内卫千户,见识过的朝堂风波、官场倾轧,远比他这个新晋的太仆寺卿要多。

吴赳沉吟片刻,压低了声音,问出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大人……可知道前任内卫指挥使,林奇林大人的事?”

贾葳正在运笔的手,猛地一顿。

一滴浓墨险些滴落在奏本上。

他缓缓抬起头,看向吴赳,眼中充满了震惊与探究。

前任内卫指挥使林奇,五年前突然被罢黜下狱,不久便传出在狱中“暴病而亡”的消息,这在内卫系统和朝堂高层中,曾引起过不小的震动。

吴赳此时突然提起此人……

他隐隐感觉到,自己今晚下令开的那几炮,恐怕不仅仅是轰向了水匪,更可能在这看似平静的官场水面上,炸起了不为人知的暗涌。

……

与此同时,官船遇水匪并动用火器反击的消息,已由船上负责文书往来的主事,通过沿途驿站的快马,以普通公文的形式,先行报到了朝廷。

这份报告相对简略,主要陈述了事件经过和结果。

按照流程,这份折子先送到了通政司。

通政使看到内容涉及水匪、官船、火器,不敢怠慢,但又因事情尚未定性,便按照惯例,将折子送到了分管刑名、治安的刑部尚书齐泽手上。

齐泽展开折子,仔细看完,嘴角不由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当天晚上,他便轻车简从,来到了首辅杨恒的府邸。

书房内,烛火通明。

齐泽将那份折子递给杨恒,笑道:“舅舅,您看看,咱们这位年轻的贾寺卿,可真是……雷厉风行啊。不过遭遇几个区区水匪,竟敢擅自调动官船火炮,轻启战端。此举可谓好事邀功,滥用武力,惊扰地方。依我看,应当立即上本,弹劾他擅权妄为,革职查办!”

相较于齐泽的兴奋,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杨恒则要沉稳得多。

他接过折子,慢条斯理地看完,随手放在桌上,抚了抚胡须,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反问道:“都察院那边,收到风声了吗?”

提起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楚中博,齐泽脸上闪过一丝不屑:“舅舅您还不知道他?楚中博那老滑头,最是见风使舵。陛下没有明确表态之前,他是绝不会轻易开口,做出头鸟的。”

杨恒微微颔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上的折子,语气带着一丝告诫的意味,叹道:“但要论这察言观色、体察圣心的本事,阿泽,你还需向楚中博多学学啊。”

齐泽神色一滞,有些不服,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那……舅舅您的意思是?”

杨恒目光深邃,缓缓道:“先不急。看看内卫那边,或者司礼监,有什么动静。我估计……这事儿,陛下恐怕比我们更早知道了。”

齐泽还是有些不服气:“难道就这么算了?他贾葳算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幸进的黄毛小子!当年林奇何等威风,不也因‘擅动火器’的由头被我们……难道他贾葳的分量,比执掌内卫二十年的林奇还重?”

杨恒看了自己这个还是有些沉不住气的外甥一眼,摇了摇头,语气平淡却带着洞察世事的凉薄:

“林奇……他并非是被我们弄下去的,根本原因,是太上皇厌了他,不再信重他了。天子的爪牙,一旦失去了天子的信任,那便离死不远了。我们,不过是顺势而为,推了一把而已。如今这贾葳,圣眷正浓,两位陛下用他整顿马政,意图明显。此刻动他,时机不对,火候未到。”

齐泽被这么一点,冷静了下来,仔细琢磨着舅舅的话,但还是觉得不甘:“可……这毕竟是个好机会啊。难道就白白放过?”

杨恒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淡淡道:“就算是个好机会,这第一把火,也不该由我们来烧。你啊,只要耐心等着就好。”

齐泽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然的笑容:“舅舅的意思是……?”

杨恒呷了口茶,语气莫测:“如今这朝堂上,看贾葳不顺眼的,可不止我们。”

齐泽了然的笑了笑。

是啊,看不惯贾葳的不止是他们啊。

那些被他逼着‘退耕还牧’,损了利益的勋贵们,怕是比他们更想找他麻烦吧?

呵,贾葳啊贾葳,你也真算是个能耐人,明明出身勋贵,却转头就把自己根基所在的勋贵集团,给得罪了个干净。

想到这里,齐泽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畅快的笑容:“还得是舅舅您啊!”

是啊,借刀杀人,岂不比亲自下场更为高明?

他已经可以预见,不久之后,来自勋贵集团的弹劾风暴,将会如何扑向那个远在江南、尚且不知自己已身处漩涡中心的贾葳。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向往的生活之湘西赶尸匠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