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江清屿借着如水的月光,将几块木板拼在一起。锯木声在寂静的院落中格外清晰,木屑簌簌落下,沾在他的衣摆上。他抬手擦了擦额角的薄汗,忽然听到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马蹄声由远及近,最终停在了院门前。江清屿看过去,一道熟悉的身影逆光而立,衣服上沾着夜露,发丝微乱,显然是匆忙赶来的。
“殿下?”江清屿放下手中的木板,眉头微蹙,“您不是入宫了吗?”
萧泽大步跨入院中,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塞进江清屿掌心:“这是我的府牌,若有急事,凭此可调动我府上亲卫。”
江清屿不明所以,但瞧着萧泽脸上的表情,还是轻轻点头:“好。”
萧泽还想说什么,远处传来一声哨响,咬了咬牙,猛地转身大步离去,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
马蹄声渐远,最终消失在长街尽头。江清屿站在院中,手中的玉牌还残留着萧泽的体温。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孤零零地投在青石板上。
“丘丘,”小四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带着几分担忧,“五皇子去的是北边,这一走,剧情会不会……”
从小四这里得到了萧泽瞒着的江清屿继续拼装木板:“无妨,按计划行事。”
他将最后一块木板固定好,然后开始慢慢打磨,老槐树上的虫鸣声此起彼伏,丝毫不为人类的离合悲欢动摇。
第二日清晨
江清屿前脚刚进翰林院的大门,后脚就见陛下身边的内侍立在门外,身后跟着几名侍卫。
“江大人,陛下有旨,宣您即刻入宫觐见。”
江清屿恭敬地拱手道:“臣领旨。”
内侍笑眯眯地补充:“陛下说了,江大人今后改在紫宸殿当值,住处也已安排妥当,就在皇城内的学士院。”
江清屿动作一顿:“下官明白了,可否容下官收拾一下?”
“江大人您自便。”
他转身回屋,简单收拾了几件必需品和常看的书籍。小四在他脑海中兴奋地转圈:“丘丘!我们是不是要住进皇宫了?是不是可以见到皇帝了?”
江清屿将最后一本书放入行囊,失笑:“又不是没见过皇宫,怎么还这么兴奋?”
“每一个皇宫都有些不一样啦,而且照片还可以在论坛上卖给有收集癖的其他统赚钱呢。”
“行吧。”
穿过长长的宫道,朱墙金瓦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终于来到紫宸殿外。
“江大人稍候,容奴才通传。”内侍躬身退下。
不多时,内侍出来宣召,江清屿整了整衣冠,迈步入内。殿中熏香袅袅,皇帝端坐在御案后,看不清他的神情。
“臣江清屿,叩见陛下。”
皇帝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带着几分笑意:“平身。江卿可知朕为何召你?”
江清屿垂眸:“臣愚钝。”
“老五临走前,特意来求朕照看你。”皇帝轻笑一声,“朕想着,与其让人暗中保护,不如直接把你调到眼皮底下——也省得那小子在前线分心。”
江清屿不确定皇帝知道多少,不敢贸然应答:“臣……惶恐。”
“哈哈哈哈,从今日起,你升任侍讲学士,专司御前诏书草拟。”皇帝随手翻开一本奏折,“住处也按照那个混小子的意思安排在学士院,离紫宸殿不过百步。”
江清屿深深一揖:“臣领旨谢恩。”
皇帝摆摆手:“去吧,我叫老五的人带你熟悉环境。”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促狭,“有什么想和老五说的我也可以帮忙送信,不要害羞。”
江清屿:“……”
新安排的住处比永宁坊的小院宽敞许多,一进院落,正房三间,窗明几净。案几上还摆着一封信,火漆上印着萧泽的私印。
江清屿拆开信,纸上只有寥寥几个字:江大人记得想我。
笔迹潦草,显然是匆忙写就。
窗外,一队侍卫正巡逻而过,铠甲碰撞声清脆悦耳。皇城的钟声悠悠传来,宣告这个城里新的一天正式开始。
小四迫不及待地化形而出,变成一只不起眼的普通狸花猫,像是对江清屿十分好奇来观察一样,兴奋地在屋里转来转去:“丘丘!这里好大!我们是不是要在这里住很久?”
江清屿将纸条收好,放入袖中:“嗯。”
“不要乱跑,宫里还是很危险的,我担心来不及救你。”
小四在江清屿脑海中把不存在的胸脯拍得砰砰作响:“放心吧丘丘,我会很小心的。”
江清屿进屋换上了崭新的官服,深青色的罗袍衬得他愈发清俊挺拔,对着铜镜整了整衣冠,确认无误后,转身推开房门。
小四化作的狸花猫已经趴在窗台上晒太阳,见他出来,立刻竖起尾巴,轻盈地跳到他脚边,亲昵地蹭了蹭他的靴子。
“我走了,你乖乖待着。”江清屿弯腰摸了摸它的脑袋,低声道。
小四似是答应一般“喵”了一声,懒洋洋地趴回窗台,尾巴在空中一甩一甩。
出了院门,江清屿已经熟悉了这条路,途中遇到的宫女和内侍纷纷向他行礼,眼中带着几分好奇。
关于这位五皇子亲自向陛下举荐的侍讲学士的消息已经在短短不到一个时辰之内传开,再一打听,还是才被弹劾过的江清屿,众人就更是心里有数,恐怕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啊。
紫宸殿外,几名侍卫肃然而立。见江清屿到来,为首的侍卫立刻迎上前,躬身道:“江大人,我带您过去。”
“麻烦了。”
“江大人,这是您的值房。”侍卫并没有靠近值房,远远指了一下,“今日的诏书草拟事务由掌院学士刘大人安排,您先在此稍候。”
江清屿微微颔首:“有劳。”
值房内陈设简朴,一张宽大的紫檀木案几上整齐摆放着笔墨纸砚,一旁的书架上堆满了各类典籍和公文。桌上一株老梅斜倚,枝影婆娑,为这肃穆的官署增添了几分清雅。
不多时,掌院学士刘大人迈步入内。他年约五旬,面容严肃,眉宇间透着几分威严,见到江清屿,微微点头示意:“江大人,久闻大名。”
江清屿行礼:“下官见过刘大人。”
刘大人摆摆手,示意他坐下:“陛下虽擢升你为侍讲学士,但初入宫闱,规矩尚需熟悉。今日你先协助老夫整理北境军报,待熟悉流程后,再独立拟诏。”
“下官明白。”
刘大人从旁边取出一叠文书递给他:“这是从雁门关送来的军报,需誊录一份呈递兵部,另一份归档。切记,军务机密,不可外泄。”
江清屿接过文书,指尖触到纸张,仿佛能感受到千里之外的风沙与烽火。
“下官定当谨慎。”
刘大人满意地点点头,又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便转身离去。
江清屿提笔蘸墨,开始誊录军报。信中详细汇报了边境布防与突厥动向,“……突厥骑兵连日袭扰,虽未大规模进犯,然其斥候已逼近雁门关三十里处。臣已命守军严阵以待,并派轻骑沿阴山巡防,以防其迂回偷袭……”
江清屿继续誊写,努力从这些简报中获取北边现在的情况。
直到午时,一名小内侍送来午膳,简单的一荤一素,配上一碗清汤。江清屿刚用完饭,刘大人又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份密函。
“江大人,陛下口谕,命你即刻拟一份调粮诏书,发往河东、河北两道,速筹军粮十万石,运往雁门关。”
江清屿眸光一凝:“北边粮草不足?”
刘大人压低声音:“接到八百里密奏,突厥人烧毁了边境三处粮仓,军粮仅够半月之用。”
江清屿不再多言,立刻提笔拟诏。他字迹沉稳,措辞严谨,将调粮的数目、时限、押运官员等一一列明,最后盖上了印信。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