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汴京第一酒楼 > 第2章 牛乳馒头

第2章 牛乳馒头

夕阳西下,沈于归袖中笼着二百文钱,走在去市集的路上。

自己莫名其妙穿越至此,如今家徒四壁身无分文,无奈,只好将自己不必再睡的一口薄棺赶在棺材铺天黑打烊之前草草卖掉,换得二百文。

也不知这棺材是从何而来,至于这所得的钱财,沈于归也不敢自作主张,便敲响了邻居郭二娘的大门。

一炷香后,沈于归一脸不好意思地从郭二娘家走了出来,手上除了这二百文钱,还抱了一件麻衣。

郭二娘裹得严严实实,将沈于归送出来:

“嗨呀,那东西也不贵,一人几十文,便也凑够了。哎哟,你也不用想着还!平日里大家都住在一处,互相帮忙照应,也都是应该的。哎哟,你就拿着吧!这都是大家的一片心意!”

郭二娘热情似火,沈于归见实在推脱不掉,只好迭声道谢。

郭二娘又絮絮叨叨道:“这衣裳,沈小娘子若不嫌弃,也只管拿着吧。这衣裳虽旧,也不够厚实,却很是干净,况且,也比你身上穿的那件要强些。汴京冬日里这么冷,就凭你这一身,如何挨得过这个冬哟!”

郭二娘又是塞钱又是塞衣,倒把平日里口齿伶俐的沈于归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不停道谢。

郭二娘看着沈于归,笑道:“嗨哟,小娘子客气什么!若是哪里有难处,只管来找大家伙儿,若是能帮上忙的,我们定不推辞!”

郭二娘继续招手道:“小娘子快拿着这些钱买些冬衣吧,我也要赶去陈婆家做活了!”

沈于归含泪点头:“欸!”

·

拿着二百文,换上了郭二娘送给自己的麻衣,思前想后了半天,沈于归决定将这二百文节省下来。

如今自己可谓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但这条命若想留着,要钱的地方却是多多。

好不容易有了本金,就算再苦再难,沈于归也要熬下来,坚持到自己赚到第一桶金的时候。

至于这第一桶金,便是做炊饼。

哦,不。准确来说,应该是叫牛乳炊饼。

汴京城中面食多多,而诸多面食之中,炊饼,因其捧在手上就能吃的便利,更加受到大众的喜爱。

沈于归握着钱,赶去市集,买了面粉、酒曲和一小瓶子牛乳。

面粉和酒曲虽不贵,但牛乳在如今可算是天价。即便花光自己手中所有的铜板,也只能买到还没巴掌大的一小瓶牛乳。

对此,沈于归也是犹豫良久,最后还是一咬牙,买了下来。

市集离自己的住处不算远,沈于归拖着食材走回住处去。

才傍晚,城中的夜市便已是一片繁忙了。

听着街边“炊饼——”、“脆梨——”、“梅花儿——”各种各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沈于归渐渐有些兴奋。

汴京城市井繁华,处处都是商机。做个小本生意,若是经营得当,在这里活下来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回到自己简陋的住处,沈于归三两下将灶台打扫干净。

虽然这屋子破旧不堪,但好在炊具一应齐全,这倒是个极好的开始。

沈于归前世是美食编辑,除了拍照和文案,私下里也能做得一桌好菜。

拿水净了手,将白花花的面粉倒入碗中,再兑上一些凉水,开始和面。

眼见碗中面团逐渐黏稠,沈于归小心翼翼揭开裹在瓶口的油纸,将牛乳兑了进去。

城中叫卖炊饼的商贩太多,只卖普通的炊饼,利润低不说,还没什么竞争力。

若是加入一些牛乳,使得炊饼更加香甜白嫩,利润便更高些。

吸收了牛乳的面团果然十分香甜诱人,加了酒曲之后,沈于归将其放入碗中饧发。

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蒸炊饼卖炊饼倒不难,只是……待会儿顾客若是来买炊饼,难不成直接用手拿着边走边吃?

这样似乎也不太雅观吧……

沈于归有意想买些油纸,待会儿若是有人来买炊饼,便用油纸包着,干净又讲究。

可惜,自己身上再无分文,沈于归遗憾着叹气,只好作罢。

碗中面团不多时便饧好了,将其揪成一个一个的小团子,大致捏出四个棱角,在锅里摆放整齐,盖上锅盖开始烧火。

灶边柴火还留有些许,点燃灶膛,锅上便开始蒸炊饼了。

没多久,狭小的屋内已是水汽缭绕。算了时间,沈于归熄了火,揭开锅盖,一股浓浓的牛**便迎面扑来。

锅里的炊饼经过加热,体型膨胀了许多,从小巧的兔宝宝长成了软糯的白兔。

洁白的颜色、软嫩的质地、醇厚的奶香,对于又冷又饿的沈于归来说,这可是极大的诱惑。

沈于归拿起一个,刚出锅的炊饼烫手得很。沈于归顾不得烫手,呼呼吹了几下,趁热一口咬下去——

嗯!好香!

火候控制得不错,蒸出来的炊饼又软和又蓬松,面粉的清香与牛乳的醇香萦绕在一起,迅速占满整个口腔。

炊饼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口腔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在咀嚼的过程中,淀粉酶便不知不觉将淀粉分解成甜味明显的麦芽糖。沈于归只是嚼了几下,便觉口中清甜无比。

几口将一整个炊饼收进肚中,沈于归很是满足。动作迅速地将锅里香喷喷的炊饼全部装入背篓里,沈于归背上背篓,出门上街。

·

虽已入夜,大宋的都城汴京却是人声鼎沸,喧闹繁华却不比白日要差。

汴京城中的热闹以汴河至州桥一路为最。这一路上,街道两边尽是勾栏瓦舍,张灯结彩,丝竹之声响彻云霄。

城中御街向西便是开封府衙。此处虽离闹市不远,却是十分安静,别有一番天地。

此时,开封府衙内灯火通明,穿着官服的府吏们亦在案宗书卷间忙碌穿梭。

方晏如放下手中毛笔,伸了个懒腰,饮一口桌案上的温茶,看一眼屋角的莲花漏——

原来已过三更了。

好巧不巧,方晏如的肚子“咕咕”响了起来。

坐在方晏如右手边的功曹林遥之很明显也听到了这声动静,笑道:“方通判,饿了?”

方晏如不好意思点头:“晡食就草草吃了两口。我去夜市中转转,找些吃食垫垫肚子。”

“通判请便。”林遥之口中应道,正欲低头接着撰写文书,又听见方晏如的声音,“三更天了,林功曹饿不饿?要不要我顺道带些吃食回来?”

·

朝市收,夜市起,此时的汴京便是路旁摊贩与叫卖吆喝的天下。

汴京城最为繁华的御街两旁,各色商铺鳞次栉比,皆掌了灯。首饰铺、布匹店、茶饭馆,应有尽有,十分热闹。

商铺门前的街道上,也早有小商贩提前占好了位置,排成一排,直从御街的这头排到了那头去。无数的新奇小玩意儿暴露在灯光下,有吃的有玩的,若是无事来逛,逛个三天三夜都不成问题。

汴京城中的一条御街便已繁华如此,那整个汴京该有多么喧闹?

沈于归背着背篓,走在大街上,周围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沈于归寻了个空位站定,看着自己周围那些吆喝得正起劲的小贩,眼一闭脖一伸,直接亮了嗓子:

“牛乳炊饼——”

这一声吆喝混在众多的吆喝声中,倒也没有多引人注意。沈于归不泄气,正准备开第二嗓,却听见一个奶声奶气的小娃娃声音:

“祖母,好香啊!”

沈于归继续开嗓:“牛乳炊饼——刚出锅的牛乳炊饼,又暖和又香甜,可好吃呢!”

“祖母,炊饼!我要吃炊饼!”

沈于归顺着来声方向看去,见是一个老妇人,手中拉着一个小孩儿。

那小孩儿看着虽不过五六岁,却使一身吃奶的劲儿,将那老妇人往自己这边扯来。

那老妇人被扯近来,小孩儿指着沈于归的背篓,转头看向老妇人:“祖母,好香!我要吃炊饼!”

那老妇人看着沈于归:“这炊饼多少文一个?”

沈于归笑眯眯打开背篓,挑了一个热乎大个的塞到那小孩儿手里:“一个十文钱。”

“十文钱!”

那老妇人怀疑自己听错了,心中嫌贵,忙想拉过自己的孙儿不让去接,可还是迟了一步,那白白胖胖囫囵个儿的炊饼已经被那小孩儿咬下一块来。

那老妇人道:“十文钱?这满大街一个炊饼才卖六文,你卖十文,这不是抢钱嘛!”

沈于归笑着解释道:“阿姥,我家炊饼与别家不同,味道好些,自然也就价钱高些。您闻闻,这炊饼热乎乎的,香甜得不得了呢!”

其实不用说,老妇人也早已闻到这炊饼所散发出来的香味。

这香味确实诱人。

不知这炊饼是怎么做的,香味与城中其他的炊饼通通不一样。这炊饼香气浓厚醇正,飘在街上,似是要将人的七魂六魄都勾了去。

沈于归见此,继续笑眯眯道:“阿姥,这可是时下的新鲜玩意儿,叫牛乳炊饼。城中卖炊饼的众多,这牛乳炊饼却独我一家,保证好吃!您可以尝尝,若是不好吃,我不收您的钱便是了。”

那老妇人听闻,便揪下一点儿来,送进自己嘴里。

沈于归脸上笑意不减:“您吃着怎么样?”

那老妇人细细咀嚼几下,脸上怒色大减。这炊饼确实好吃,比别家的又香又甜,味道着实新鲜。

这还能怎么说?

毕竟也不是天天吃,掏钱买吧!

那小孩儿馋着那个牛乳炊饼,又怕老妇人又反悔,便在一旁拉着衣服一迭声吵着要买。

那老妇人开口:“再拿一个吧,拿个热乎的。”

沈于归还提心吊胆以为这老妇人要大吵大闹,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再要一个”,当下心中高兴,又拿了个热乎的牛乳炊饼塞给小孩儿,接过老妇人递过来的二十文,脸上喜笑颜开:“炊饼您拿好,您慢走,注意脚下!”

那老妇人与小孩儿刚走,便有好奇的路人一股脑围拥了上来,争着道:

“娘子,我要一个牛乳炊饼!”

“小娘子,我!我也要一个!”

沈于归看着突然而至的生意,笑得合不拢嘴:

“这位小官人,您的炊饼,拿好了!”

“这是您的炊饼……”

不多时,沈于归腰间的钱袋子已经是鼓鼓囊囊的了。

牛乳炊饼虽是新奇玩意儿,但毕竟不低端的价格摆在那儿,食客们如潮水一般涌来,吃个新鲜,又迅速散去。

还剩小半篓子的炊饼,却再没什么人来买。沈于归也是又冷又饿,心想,再吆喝最后一嗓,若是还没人来买,自己便收摊回家吧。

——今日卖了这么些,自己也很满意了。

“牛乳炊饼——”

“牛乳炊饼?好新奇玩意儿!小娘子,这炊饼怎么卖?”

沈于归看向来人,心中不禁暗叹,真是生得一副好皮囊!

这人面容俊秀,身材清瘦挺拔,气质如芝兰玉树。身穿绯色官服,看样子,是府衙里的官吏。

沈于归脸上堆起笑容:“小官人,这是城中独一无二的牛乳炊饼,好吃得很!十文一个。”

“十文……有些贵啊……”方晏如道,“不过既是城中独一无二的,倒也可以理解。”

方晏如从钱袋子中掏钱:“先拿一个,我先尝尝味道如何。”

“哎,您拿好!”沈于归从背篓里拿出一个牛乳炊饼,递给方晏如,这才接了钱去。

方晏如看着手里白胖胖的牛乳炊饼,闻着牛乳醇香的味道,肚子里的馋虫又被勾出几分。

“小官人尝着如何?”

“嗯……味道不错!又热乎,又香甜,值十文钱!”方晏如嚼着嘴里的牛乳炊饼,含混不清道。

“——只是,有些太单调了。”

沈于归没听清:“官人说什么?”

方晏如咽下嘴里的牛乳炊饼,道:“这牛乳炊饼果真独一无二,香甜可口,只是吃起来,总觉得有些寡淡。”

沈于归惊讶:“寡淡?”

方晏如自顾自道:“如今天气冷了,天色又晚,总想喝点热乎乎的暖暖身子。我知道州桥南边有家羊肉汤做得极鲜极好,配上小娘子的牛乳炊饼,当属一绝……”

沈于归看着眼前这个官吏。

自己卖的是牛乳炊饼,他却絮絮叨叨说了半日的羊汤,这是何意?

沈于归虽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道:“这位官人对于吃食很有研究呢。”

方晏如一笑回礼:“不过是爱好罢了。小娘子,剩下的牛乳炊饼,我全要了。”

沈于归以为自己听错了:“小官人,你说——”

“是的,我全要了。”

沈于归数了数剩下的牛乳炊饼:“小官人,统共还剩下八个炊饼,一共是八十文。”

方晏如在他的钱袋子里掏了半日,最后却掏出一小块碎银子:“小娘子,我身上没有那么多铜钱。这是一块碎银,大约也有百文钱了,剩下的不必找了。如今天冷夜长,你也早些回家歇息吧。”

“多谢官人!”沈于归接过银子,干脆将整个背篓并剩下的炊饼一起给了方晏如,“官人,这么多炊饼,这个背篓也一起给你拿着,方便又干净。”

方晏如接过背篓:“不知小娘子家住何处?这背篓到时候还要还给小娘子的。”

沈于归摆摆手,笑道:“不必了,官人方才也多给了钱,就不必还了。”

方晏如笑起来:“多谢,小娘子很会做生意!”

“小官人,”沈于归见方晏如背着背篓就要走,又嘱咐道,“天气寒凉,小官人记得趁热吃这炊饼,凉了就不好吃了。”

方晏如点头道:“多谢小娘子提醒,小娘子真是个好人。”

沈于归手里攥着那一小块碎银,看着方晏如远去的背影,心中大喜:

若是每日都能遇到这么一位出手阔绰又大方的财神爷,该有多好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号后

小船三年又三年

醒春集

北岛长夜

至死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