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子观现在到哪了,他在信里面都写了些什么?”
书房内,陶安虞坐在戚和淞对面,双手交叉放于桌上,腰背部挺直着,墨黑的发丝散落在肩后,用一根红带随意地绑了几圈。
中午,明池从镖局带来一封信交给戚和淞,信封外写着兄长亲启四字。不过那时戚和淞和陶安虞正在午休,醒来时明池早已出门,还是青绿和他们说的这事。
戚和淞合上纸张,眸中带笑,“子观已经到了江南,没说什么大事,都是些零碎的小事。”
自从在柳颜书的事情上说开后,他和戚玉泽的关系也缓和了起来,甚至在逐渐地往上升温。
闻言陶安虞也弯了眸子,心情好地点了点头,“以后等我们去了江南,想要去见见子观也简单。毕竟江南离苏地还是比京城近的。”
“嗯……”戚和淞将信纸折好,放到一旁的木箱中。
陶安虞低头继续翻开手中的书,这些天他一直在书里找应对灾后的方法。
同时也非常隐晦的告诉了戚和淞,今年可能会迎来一场大雪和大雪后的雪灾。
当时说完后戚和淞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陶安虞没去关注,反正他自己是感觉挺轻松的。
同时陶安虞也写了水泥的制作方法给戚和淞,他想来想去,这水泥还是让戚和淞来控制好些,要他来弄这个,他心里还是有些慌的,就怕一个不小心出了什么事。
戚和淞抬手研磨,准备给戚玉泽回一封信,不过在提笔写字时却突然反应过来,他的这封信也不能寄到江南去,毕竟信到了江南,人不一定还在江南。
这么想着,他还是写了下去,到时候寄往苏地就好。
正好和子观说一说苏地海沙的事情,今年冬天许是会有一场大雪,提前运一些苏地的海沙过来,再用粗棉缝好,到时候铺在身上也是暖和的。
这也正是这个世界的奇异之处。
地球上的沙子不会发热,而这个世界的海沙却是可以自己发热。这海沙正是陶安虞之前在书上看见,说是要用来给戚和淞做暖手袋的沙子。
戚和淞早就猜想过自己的夫人不是真正的陶安虞,所以在他说今年冬天可能会发生雪灾时,戚和淞也是相信的,并且还去翻阅了以往雪灾的灾后记录。
在知道这件事后,他连忙给谢明华去了一封信,主要是让谢明华帮忙在江南买一些粮食,再暗地里运到京郊外的上林寺里。
陶安虞起身将书本放在书架上,“长安,我去杂货店一趟。”
戚和淞抬头。
“一起去,出来后我们就去希河边逛逛。”戚和淞浅笑道,“正好中秋节快到了,这几天街上也应该很热闹。”
陶安虞:中秋节!
“好啊。”
“那我们等会儿也在外边吃饭?就去玉食楼,上次我们还在那里吃过,我觉得还挺好吃的。”
他们上次一顿下来用了四两银子,这么消费下来也消费的起。
“好,就在玉食楼吃。”
戚和淞收拾好桌上的笔墨纸砚,牵住陶安虞的手朝门外走。
青绿和鸯红正在收拾小花园里的碱面,这是陶安虞昨天做的,今天出了太阳他就搬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晒晒。
路过时,他笑着对两人道,“我和长安晚上不回来吃了,你们准备自己的饭就好。”
“是。”
两人同声应道。
说完话,陶安虞转头看戚和淞,轻松的笑着。
“我记得上次你在玉食楼吃饭都没怎么动筷子,不过这段时间你也吃的辣了,不然等会再试试?”
陶安虞笑的一脸狡黠,不等戚和淞回话又接着道。
“不过还是会点几道清淡的菜,那里盘子装菜也装的少,可以多点些菜。”
戚和淞颔首,“都听夫人的。”
说着,他又想到那次花灯节发生的事,微抿唇,“还有李婆婆家做的油粑粑,夫人上次说好吃,这次还要不要吃。”
“当然要的!”
这次出门两人并没有再做马车,主要是明湖明池现在都不在宅子里,也没人给他们架马车。
戚和淞举着手里的折扇给身旁的陶安虞扇风,现在是八月份,正是最热的时候。
此时临近傍晚,天色却还明亮的很。
街边的小摊贩又趁着这段时间连忙补货,以免等会儿到了人流量高峰时却没货,早早收摊走了。
“真热闹啊。”
陶安虞不禁感叹道。
这中秋节还没到呢,街上就要摊子在卖制作花灯、月饼的材料,甚至还有成品在卖。
还有那些待在身上的首饰饰品,也出了新的花样。陶安虞路过一个小摊时,瞧见一条白玉色的发带,用荧黄流苏点缀,还挺好看的。
他停下脚步,拿起那条发带,往戚和淞头上比划一下,“真好看。”
“夫人喜欢的话就买下,今天出门我带足了银子。”
戚和淞淡笑着,凝眸细看着陶安虞,目光星落般撒满了对他的珍惜。
陶安虞摇头,转眼一笑,“我自己付钱就好。”
今晚回去再送给长安好了。
陶安虞把发带递给老板,“麻烦包好一下。”
旁边,戚和淞虽然疑惑却也没有抢着再去给钱,毕竟陶安虞都说了他要自己付。
这次陶安虞去杂货店找张云也是为了雪灾的事,他打算让张云在温度没这么高后,提前屯一些香干、碱面、罐头放在店里。
他前几天也和明湖、明池两人说了这事,幸好那生产的厂里有两个比较大的地窖,放这些本来就不容易坏的食物保存起来的时间只会更加久。
将包好的发带放到靠近胸口的口袋里,陶安虞歪歪脑袋,“走吧,我们先去买李婆婆家的油粑粑,再去玉食楼吃饭,最后去希河边的桥上走一走。”
这般计划的好好的,两人心里正期待着时,他们就在玉食楼的门口遇见了姜灼。
一身淡蓝长袍,手持纸骨折扇,一条深蓝色的流苏坠着圆环白玉佩挂在他的腰间。
嘴角挂着一抹淡笑,他是从玉食楼里面出来的,此时在门口撞见了,他也不惊讶,朝着戚和淞淡笑点头。
“戚兄。”
戚和淞没有告诉陶安虞姜灼和他说的事,此时也不好变脸,他扯了扯嘴角让自己笑的开心点友善点,“姜兄。”
两番对话下来,也算是打过招呼了。
陶安虞靠在戚和淞身侧,紧张地微笑着,等姜灼从他们身边走过后才松下气。
偏过头去看戚和淞,正好撞进他的眼里。
“走吧,夫人。”
吃完一顿满意的饭,陶安虞半靠在戚和淞身上休息。
他面对着打开的窗户,能够看见不远处的希河风景,这时微风轻轻吹过,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戚和淞放下筷子,用手巾擦了擦嘴,又喝下一口淡茶。
“走,我们去逛逛?”
“嗯嗯,等会儿去木匠那里定制一些磨具,等中秋那天我做月饼给你吃。”陶安虞笑着,脸颊上的酒窝浅浅的露出一个小坑来。
戚和淞伸手去戳了戳,软软的一个小坑。
下了楼,陶安虞和戚和淞十指交叉地握着,两人并肩走在柳树下,散步式的闲聊着。
“中秋那天我们回不回府?”陶安虞问。
毕竟是个团圆的节日,不论在哪个世界都是如此。就算柳颜书这个假母亲还在戚府,但戚临承确实是长安货真价实的父亲。
戚和淞在这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听到陶安虞问了后立马回答道:“要回去,不过晚上不在府上住,是回我们自己的小宅子里住。”
“这样啊。”陶安虞一笑。
在舒适的微风下,两人来到了王木匠的店铺外。此时正是用饭的时候,王木匠端着一个大瓷碗坐在矮凳上往嘴里扒拉着饭菜。
他媳妇则是在屋里给刚出生的小儿子喂奶,大儿子就在王木匠身边乖乖巧巧地吃饭。
他远远就瞧见了两人,不过也不确定这是他的顾客,等两人走近后,王木匠这才把大瓷碗放到一旁的桌子上用蒲扇给盖住碗面。
“两人是来定制木具还是现买?”王木匠上前询问,他正值中年,身强体壮的,每天都会做一些常有的家具木具放到店里买,偶尔也会收到一些定制的单子。
陶安虞开口道:“是想定制些做月饼的模型。”
王木匠一听立马笑着道:“好咧。”
陶安虞将图纸递给王木匠,付了定金后就朝南继续走去。
南边的房屋要多些,大都是百姓居住的地方,有各种深浅不一的小巷。
“长安,刚才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什么事?”戚和淞修长的手指捏了捏陶安虞手心的软肉,一下又一下的。
“是自行车,我之前还准备把自行车做出来来着,结果当时事情太多给忘了。”陶安虞抓了下肩前的头发,有些不好意思的继续说道,“现在我把这件事告诉你,你先帮我记着好嘛。”
两人正甜甜蜜蜜时,前边的小巷里突然传来一阵撕打声。
陶安虞顿时停下脚步,拉着想要上前去看看的戚和淞往回走。
“别去看,我们这才两个人,先走远了再找人来看看吧。”陶安虞的语气有些害怕,他听着小巷里传来的兵刃的碰撞声,忍不住抖了抖。
长安的身体本来就弱,他身体也弱,更本不是那些整天碰刀剑的人的对手,还是别凑热闹为好。
戚和淞轻轻拍了拍陶安虞的手,带这些安抚的意味。
他顺着陶安虞的力往后退去,“别怕,我没说要去,刚才是没反应过来才继续往前走的。”
看着离开危险区,立马松下气来的陶安虞,戚和淞眼神微微一变,心中某个危险的想法无声地散去。
“走吧长安,我们去让巡逻的士兵来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陶安虞抬手拍拍自己的脸,重新恢复了活力。
戚和淞点头,望着陶安虞的眉眼温柔,突然他的目光警惕起来,陶安虞不知所以然感到正疑惑时,就见戚和淞将他护到身后。
“何人?”戚和淞站在陶安虞身前,声音紧迫。
来人穿黑衣,他的双眼被黑布遮起,手里拄着一根拐杖。
“湖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