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旭坐在简陋的木屋内,目光落在风汉用胡桃排列出的地形图上,那些胡桃被巧妙地排成了几何形状,让她不禁觉得这里的地形有点像以前在哪里见过的古代地图。
“四个内海围绕在金刚山的四周,八个国家围绕在四个内海外的八方,虚海围绕在八个国家的外侧,在接近陆地的地方有四大岛,这四个国家和金刚山周围的八个国家总共是十二个国家。”风汉边解释边用手指在胡桃间滑动。
毛利旭注视着那些胡桃,它们以五山为中心,像花瓣一样盛开,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几何图案。她轻轻点了点头,在心中默默描绘着这片土地的轮廓。
“没有其他国家了吗?”毛利旭好奇地问道。
风汉摇了摇头:“没有,外面只有虚海,大海一直延伸到世界的尽头。”
毛利旭闻言,不禁陷入了沉思。片刻后,她再次开口:“但是,听说虚海的遥远东方,有一个岛屿。这只是传说而已,听说叫日本。”
风汉闻言,微微一愣,随即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倭”这个字。毛利旭见状,不禁皱起了眉头:“是倭?”
风汉点了点头:“听说海客都是从倭来的。”
这一次,毛利旭清晰地听到了“倭”这个字眼,她心中微微一动,但脸上并未露出异样。
“的确有一个名叫倭的国家,虽然也有人搭船想要去找倭,但最终也没有回来。”风汉语气中带着几分遗憾。
毛利旭静静地听着,心中却在思考着。如果日本真的在虚海的彼岸,那么只要把船一直向东行驶,就有可能回家。但是,她清楚地知道,用这种方法是无法回到那个世界的。
“另外,听说金刚山的某处有一座名叫昆仑的山,那里称为中国,会有山客从中国来到这里。”风汉边说边在地上写下了一个“汉”字。
毛利旭闻言,不禁有些惊讶:“山客?原来除了海客以外,还有其他人误闯这里吗?”
风汉点了点头:“有啊。海客是漂到虚海的海岸,山客则是来到金刚山的山麓。”
“一般人无法去汉或倭,只有妖族、神仙才能去?但是,当蚀发生时,那里的人也会漂来这里,变成这里的山客和海客?”
“我想回家... ...”毛利旭轻轻地叹了口气,声音在空旷的屋内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愁。
听到毛利旭的话,风汉微微点了点头,手中的茶杯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声响。
“我想也是,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去雁国。”
毛利旭轻轻咬了咬嘴唇,目光紧紧盯着风汉:“嗯,去了雁国之后呢?”
风汉放下茶杯,双手交叠放在桌上,眼神中透露出深思:“我不觉得公所的人或州侯有办法处理这件事,去了雁国之后,可能要借助延王的力量。”
毛利旭闻言,微微一愣,随即抬起头看向风汉:“延王……是君王?”
风汉再次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雁国的每一代君王都叫延。”
毛利旭不禁皱了皱眉,显得有些犹豫:“但是,君王愿意帮助我吗?”
风汉眼眸闪动,看着毛利旭的目光逐渐灼热,:“不知道,但总比一直留在这里好。而且比起其他君王,向延王求助更多了一份希望。因为延王是胎果。”
“胎果?”毛利旭闻言,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风汉轻轻叹了口气,解释道:“胎、果,是在那个世界出生的人。偶尔会发生这种事,明明是这里的人,却因为阴错阳差,在那里出生了。”
毛利旭闻言,愣在原地。
风汉见状,继续补充道:“对,真的只是偶尔才会发生。只是不清楚是在那里出生这件事纯属偶然,还是回到这里这件事是偶然。”
“……是喔。”毛利旭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恍惚。
风汉再次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这里有三个有名的胎果。雁国的延王、延宰辅和戴国的泰宰辅。”
“宰辅?”毛利旭不禁皱起了眉头。
“就是辅佐君王的宰相。”风汉倾身靠近毛利旭,伸手捻起她的头发,“听说泰宰辅已经去世了,泰王下落不明,国家纷乱,根本无法去那里。所以还是去雁国比较好。”
“四大、四州和四极形成十二国。”
“四大?”毛利旭微微皱眉,目光转向身旁的风汉。
“对,庆东国、奏南国、范西国、柳北国这四大国,虽然实际领土并非辽阔无边,但人们习惯上如此称呼。四州国则是雁州国、恭州国、才州国,巧州国。至于四极国,便是戴极国、舜极国、芳极国和涟极国。”风汉耐心地解释道。
“戴极国、舜极国、芳极国和涟极国。”毛利旭重复了一遍。
“每个国家都有一位君王,他们各自统治着属于自己的领地。巧国的君王是塙王,他的皇宫位于喜州的傲霜之地,名为翠篁宫。”
“傲霜?那是一个城镇的名字吗?”
“是的。”风汉点了点头,随后伸手一指左侧那连绵起伏的山脉,“就在那座山的后方,隐藏着一座直插云霄的傲霜山。翠篁宫便坐落在那山顶之上,而山麓环绕的便是傲霜城。”
毛利旭顺着风汉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左侧远方,一片高高低低的丘陵如波浪般起伏,而更远的地方,则是几座巍峨险峻的山峦,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壮丽。
“原来如此……”毛利旭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恍然。
“君王居住在皇宫之中,统御国家大事,他们任命州侯,颁布法律于天下,将国土分配给国民。”
“那州侯的职责又是什么呢?”毛利旭追问道。
“州侯的职责便是实际治理各州,他们管理州内的土地、人民和军队,整备法律,整顿户籍,征收税款,同时训练军队,以防任何可能的灾害或异变。”
“所以,并非君王亲自治理国家?”毛利旭若有所思地说道。
“君王只是为统治提供方向,制定纲领而已。”风汉淡淡地回应道。
毛利旭点了点头,虽然还有些不太清楚,但他觉得这种制度或许与美国的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君王制定的法律被称为地纲,州侯也可以制定法律,但他们制定的法律不得违背地纲,而地纲本身也不能违背更高级的施予纲。”
“施予……什么?”毛利旭再次追问道。
“那是上天授予君王,要以这种方式治理国家的规定。如果说,这个世界是天幕,支撑世界的就是规绳,绳即是纲,所以也叫天纲或太纲。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也必须严格遵守。只要不触犯太纲的底线,君王便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治理国家的权力。”
“太纲究竟是由谁决定的,该不会真的是由那些虚无缥缈的神明所定下的吧?”毛利旭眉头微皱。
“很久很久以前,天帝统一了九州四夷共十三州,为了维持秩序,他留下了五个神和十二个人,并将他们全部变回了卵的形态。随后,在天地的中央,天帝亲手建造了五座巍峨的山峰,并任命西王母为至高无上的王者。他将环绕五山的那一州化作了浩瀚无垠的黄海,同时将那五个神变成了龙王,赐予他们无上的荣耀,封为五海之王。”
“这听起来更像是神话传说。”
“没错,这确实是一个神话。接着,天帝赐予了十二个人每人一根神奇的树枝,每根树枝上都结有三颗晶莹剔透的果实,而一条尾巴闪烁着幽光的蛇则紧紧缠绕在树枝上。当那条蛇松开树枝,它的身躯便化作了支撑天空的支柱,而三颗果实则分别落地,化为了土地、国家和王位。至于那根剩下的树枝,则神奇地变成了一支书写历史的笔。”
“那条蛇象征着太纲,土地则代表着户籍,国家即为法律,王位则是仁道——也就是宰辅的象征,而笔则记录着历史的长河。”
毛利旭回想起自己曾经阅读过的中国神话,那些故事与风汉所讲述的内容确实大相径庭。她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充满了更多的疑问。
毛利旭彻底恢复,已经是两个月后的事。小松尚隆携着毛利旭的手,二人缓缓步至阿岸的城门前。阿岸城坐落在地势平缓的丘陵地带之下,从下坡的干道上望去,阿岸的海港一览无余。
阳光洒落在海面,波光粼粼,这片名为青海的海域,海水呈现出迷人的蓝色,拍打着岸边的海浪泛着耀眼的白光。大海蔚蓝而透明,向海中延伸的半岛如同一条温柔的臂膀,环抱着阿岸的海岸。内海上,点点白帆随风摇曳,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
半岛的远方,海平线笔直而辽阔,与天际相接,让人心旷神怡。城门前,好几条道路纵横交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毛利旭挤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向一位看起来和善的老者打听:“请问,要如何搭乘去雁国的船?”老者闻言,耐心地为她指引方向,详细告知了搭船的地点。毛利旭又仔细询问了搭乘方法和费用,所幸她沿途打零工积攒的小钱勉强足够购买去雁国的船票。
“那船什么时候出发呢?”毛利旭继续追问道,一旦在这里出现差错,海港遭到封锁,之前的辛苦都将付诸东流。因此,她格外谨慎,将老者所说的每一个细节都牢记在心。
老者微笑着回答:“每五天有一班船,现在的话,要等三天才有船出发。”毛利旭点了点头,又询问了具体的出发时间。确认无误后,她向对方深深鞠躬,以示感谢:“是吗?谢谢您了。”
小松尚隆见状,轻轻拉着毛利旭的手,二人转身离开了阿岸城门。夜色渐浓,月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屋内,给这简陋的空间添上了一抹柔和的银白。
小松尚隆坐在床边,隐忍着内心的波澜,目光深沉地看向毛利旭。他再次开口,声音低沉:“你真的确定要回家吗?”
毛利旭轻轻地点了点头,见她如此坚决,小松尚隆忽然伸出手,紧紧握住了毛利旭的手。他的手温暖而有力,毛利旭没有挣脱,她知道,在这个时候,她必须依靠他,依靠这个可以帮助她前往雁国的男人。
他们的手紧紧相握,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剩下他们两个人的呼吸和心跳声,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船只将出发前往雁国。
天终于亮了,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海港的街道上,毛利旭沿着这条通往大海的大街,步伐坚定地走向目标。大街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房屋,屋顶上的瓦片在晨光中闪烁着金色的光泽。街道尽头,一座简陋的栈桥伸入海中,一艘看起来虽小却比周围其他船只略大的帆船静静地系在栈桥旁,随着海水的起伏轻轻摇曳。
“就是那艘船……”毛利旭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她刚准备加快脚步跑向栈桥,却猛地停下了。只见几个卫兵正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位上船的旅客,他们的目光锐利,手中的长矛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当毛利旭看到卫兵毫不客气地打开旅客的行李进行搜查时,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的刀柄。这把刀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她绝不能失去它。于是,她迅速躲进了栈桥旁的一处暗角,身体紧贴着墙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些旅客和卫兵,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就在这时,风汉猛地拉住了毛利旭的手臂,将她从暗处拽了出来。“快走,我们得赶在船离开之前上船!”说着,他一把夺过毛利旭腰间的佩刀,随手丢在了角落的一个木箱后,然后拉着她就往海港跑去。
“青海虽然是内海,但我们不知道要走多久才能到雁国,不如沿着海岸走看看。”风汉边跑边解释道。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响亮的鼓声突然响起,打破了海港的宁静。毛利旭被风汉拉着,抬头望去,只见鼓声是从那艘即将离港的帆船上发出的。那是出航的信号,意味着所有的旅客都已经上船,船只即将启航。
果然,随着鼓声的停止,架在船上的木板被缓缓移开,帆船在海水的推动下缓缓滑动,逐渐离开了栈桥。而那些卫兵则无所事事地站在那里,目送着帆船渐渐远去。
“怎么了?错过那班船了吗?”一个低沉粗犷的声音在毛利旭耳边响起。她惊讶地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码头的边缘,眼前是一艘停泊在泥土地码头下方的小船。小船的甲板上,四个男人正在忙碌着,其中一个正好抬头看向了她。
毛利旭神色紧张地点了点头。她知道,五天之后才有下一班船。
“你们敢跳吗?上船吧。”那个船员继续说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
毛利旭一时有些愣怔,她看着那名船员,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你们不是急着赶路吗?”船员见状,又补充了一句。
毛利旭再次点了点头。这时,她注意到船员正握着绑在码头木桩上的一条粗绳。
“你们把绳子解开后跳下来,我们会在浮濠追上那条船,载你们一程。但你们要帮忙做事。”船员解释道。
听到这里,毛利旭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她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然后和小松尚隆一起解开了绕在脚边木桩上的绳子。他们紧紧握住绳子,对视一眼后,毅然决然地跳下了小船。随着身体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他们稳稳地落在了小船的甲板上,溅起一片水花。
这艘货船满载着琳琅满目的货物,目标直指位于阿岸北方的浮濠岛。浮濠岛孤零零地坐落在巧国遥远的北端,与阿岸之间隔着一天一夜的航程,是在前往雁国的漫长旅途中,船只能够歇脚的唯一港湾。
毛利旭站在船舷旁,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吹拂着她略显凌乱的长发。她紧紧抓着栏杆,目光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游移,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搭乘帆船出海,新奇中带着几分忐忑。船员们忙碌的身影在甲板上穿梭,一会儿让她去搬运货物,一会儿又让她整理绳索,她像个陀螺般被指挥得团团转。风汉则在一旁默默注视,没有过多言语。
随着航行的逐渐平稳,毛利旭又被叫去清洗锅子、准备饭菜,杂务似乎永远也做不完。每当船员们好奇地询问她的来历,她总是简单地回答几句,便不再多言。船员们见状,只是笑着摇头,说她太过沉默,也就没有再继续追问。
船只在海上昼夜不停地行驶,海浪拍打着船身,发出阵阵轰鸣。毛利旭在忙碌与疲惫中度过了一天一夜,终于在次日清晨,看到了浮濠港的轮廓。
此时,前往雁国的帆船已经提前抵达,静静地停泊在码头上,帆面在晨光中轻轻摇曳。货船的船员们直到最后一刻才让毛利旭停下手中的活计,帆船并未靠岸,而是直接停在了那艘客船的旁边。船员们向客船上的同伴打了声招呼,随后示意毛利旭和风汉上船。
毛利旭拉着客船缓缓放下的木梯,一步步稳当地踏了上去。刚站稳脚跟,一名船员便丢给她一个小包裹:“是馒头,留着在船上吃。”说完,他朝毛利旭挥了挥手。毛利旭紧紧抱着包裹,也向对方挥了挥手,轻声说道:“谢谢。”
“辛苦了,路上小心。”那船员大笑着回应,随后与同伴们一起拉起防舷材——刚才正是风汉将它放入水中。这几个男人的身影,在晨光与海浪的交织中,渐渐模糊,成为了毛利旭在巧国最后的记忆。
她站在客船的甲板上,望着逐渐远去的货船,心中五味杂陈。手中的馒头还散发着温热。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结伴而行的两个路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