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红薯
杏花村口,暮色四合。
天色渐晚,福芝不敢让几人摸黑上路,即便还没见到村长,还是决定将几人先送回去。
崔巍独自站在雪地与倾倒的古树之间,遥遥地看着开裂的大地,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身后的夕阳将他的轮廓镀上一层金,猎猎罡风掀起大氅的衣摆,刚抽条的少年人,却散发着一种沉稳的气势。
离开前,福芝想了又想,还是拿出揣在怀里烤得滚烫的红薯,仔细又仔细地用手帕将其包好。
她踟蹰着上前,不由分说地把东西塞进崔巍手中。
她一家人快饿死时,是崔巍让她进了国公府的大门;
她村里的邻里亲朋受灾时,也是崔巍带着粮食和药材来救援。
福芝不知要如何感谢他才是,只是觉得自己要还这位的,只怕数也数不尽。
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她一直以来这样做的。
“崔公子,拿着吧……暖暖手也是好的。”
或许是得到的和付出的差距太多,福芝也有些不好意思。
崔巍只是收下红薯,点了点头,并不言语。
*
一行人来得匆忙,走得也匆忙,但少了来时的物资,回程的脚程要快上许多。
众人穿过泥泞的乡道,走到方才停放的马车旁。
即将离开的时候,崔巍鬼使神差地回头,看见那个小小的身影还站在倒塌的大树旁,她头上的红绸小小的一点,却比远处的夕阳更鲜活。
萧瑟、沉重,甚至杂乱,这幅一点也不美好的画面,却毫不客气地一直留在崔巍心中。
这是他第一次直面天灾的残酷,也是第一次见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倔强。
他从未见过福芝这样的姑娘,又或许她这样的人,是京城中无法养出来的。
她力气胜过这几个男子,看到残肢断臂也不会害怕尖叫,甚至完全不在乎男女大防,给李二狗搓雪时,若不是自己上去得快,她就要亲自帮他往胸口里塞雪了。
真是……真是……
崔巍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她,只是垂下头看着自己手里的红薯。
即便吹了冷风,红薯仍然温热,散发着淡淡的香甜味道。
真是像红薯一样的人。
*
这次的经历确实给几人带来了震撼,回程的马车上,三人许久未曾开口。
直到将游奇水在三花镇送下去,齐牙才终于对着崔巍开口:
“同光,你后面还打算去杏花村吗?”
崔巍收回望向车外的眼神,点点头:
“我答应了她,还会送一些药材过去。”
齐牙叹气:“也是杯水车薪……”
他打量着崔巍的神情,自己和同光也算得上是好友,即便二人身份悬殊,但心性都同样赤忱。
“此事若是只有你我几人知晓,不论花多少力气,只怕都是杯水车薪,但若是能够……”
齐牙朝天拱了拱手,没有把话说完。
其实齐牙最初提议施粥,纯粹是出于一片善心。虽然后来同窗们的加入让这事变了些味道,但对他而言,始终只盼着能让灾民们好过些。
所以,冒着得罪崔巍的风险,他还是多嘴说了两句:
“国公爷……是不是……”
崔巍此时抬起眼,正视起齐牙。他自然读懂了对方未说完的话,齐牙希望能让国公爷上折子,上达天听。
但他太过了解自己的父亲,好大喜功的成国公,是不会在乎几个村庄的存亡。
更何况,有吴方等人“珠玉在前”,他们所作所为,只怕是自取其辱。
显然齐牙并不知其中脉络,更是出自好心,崔巍也不想泼冷水,只是点了点头。
“我已有考量……”
但不论如何责骂数落,要是能为他们做一些事,那就做一些吧,崔巍想到。
就连林家姑娘都敢去雪地里一个一个刨死人,他崔巍若不信守承诺,又遑论君子?
*
杏花村,水井口。
送别众人的福芝回到村口,帮宋大夫把药材分门别类地放好,就要准备回家去。
想起方才宋大夫和崔公子的接触,福芝没话找话:“我把他们送回去了,他们坐着驴车走的。”
话一出口,连她自己都觉得有些刻意。宋大夫抬头看了她一眼,又低头继续捆扎药包。
“那是马车,国公府的儿子,怎么会坐驴车呢?”
福芝直起身:“您怎么知道崔公子是国公府的呢?”
宋清辉拿着戥子称量着药草重量,随口答道:“从前在京中,听闻过崔公子的名字。”
福芝点点头,果然如自己所想,又道:
“崔公子真是个大善人,我上次去国公府,也是他帮我说情,才让护卫放我进去的。”
“等他下次送药材来时,我一定想办法让村长过来,好好地谢谢他。”
宋清辉动作微滞::“恐怕没那么容易。”
“崔巍就算有心,他家人恐怕也不愿再让他来……”
福芝点了点头,“您说的也是,村里的路这样危险……
那还是等我们这边好些了,我再去他们府上拜访好了,上次我还见到了他娘,真是个特别……”
“好了。”宋清辉利落地封好药包,戥子和药盘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打断了福芝的话。
“天色晚了,福姐儿,快回家吧,这里我一人就行。”
*
国公府,书房。
崔巍跪在蒲团上,青石地面的寒意透过膝头传来,从杏花村回来后他便径直来了书房,将此事告知父亲。
他抬眼望向端坐案前的父亲,国公爷啜了一口杯中的茶,不露喜怒。
“我听说,你们白鹿书院里,有个叫做吴方的?”
茶盖轻叩盏沿的脆响在静室格外清晰,崔巍肩背绷得笔直:
“回父亲,吴方是吏部尚书的次子,与我正是同窗。”
国公爷嗤笑一声:“他现在可是出名了,言官都上了几道折子夸赞此子心系黎庶,少年有成。”
“散些粥就能换来的名声,你倒是好,又是查勘又是筹粮送药,弄得如此兴师动众……”
“到头来只换得几个刁民的感激,真是不知所谓、愚不可及!”
国公爷的斥骂和散落的纸张劈头盖脸地砸来,崔巍垂着头,看着纸上写好的药材用量。
苏木、骨碎补、三七……都是些治骨止血的药材,他备了足足半月用量,原打算送往杏花村。
“哎哟~老爷,何苦和世子爷置气~”一道娇滴滴的声音从门外飘来,听着年纪怕是比崔巍大不了几岁,想必是国公爷新纳的某房姨娘。
国公爷:“罢了罢了,你跪在此地好好反思一个时辰吧。”
“尽做些没出息的事!”
姨娘:“走嘛老爷,妾学了一支新舞,等着给您看呢~”
国公爷的声音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轻柔的脚步声,迈过门槛,走到自己眼前。
“行了,站起来。”
黄娴娘看着束发散乱的崔巍,随手捡起一张药房,顺势坐到另一张椅子上。
“嗯,苏木的量还不够,再添上五成,除此以外,再备上一些吊气的老参。”
一旁的辛夷很快接下方子,带走了其余的奴仆,顺手带上门。
书房内,就只剩下黄娴娘母子二人和满地凌乱的药方。
黄娴娘:“既然看见了,决定要去做了,就尽善尽美。”
崔巍站起身,恭敬道:“是,母亲。”
“方才那位是……”
他太清楚这国公府里的算计,那些姨娘们巴不得他行差踏错才好,怎会这般“恰好”来解围?
黄娴娘叹了口气:“后院中的事,你就别管了。”
崔巍见她眼下青黑一片,显然不是为今日之事操劳,关心问:“母亲近日睡得不好?”
黄娴娘并不避讳:“娘娘的胎像有些不稳,我看了几日的药方。”
崔巍皱眉:“宫中如此多的太医,怎么……”
说到一半,他话音戛然而止,转了个弯:“……是娘娘不想让宫中知晓?”
崔巍几乎瞬间就想通了其中的缘由,黄娴娘医术只能算是中上,淑妃从小也与她不亲近,没有道理会舍近求远。
那是何事不可告知太医院,又要他们在背地里出力……?
没来由的,崔巍后背瞬间出了一点冷汗。
“慎言。”黄娴娘叩了叩案几。
“圣上开恩,准我明日进宫去陪娘娘说话,你那些草药,差人送去便是。”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娘不反对你想要助人,施药赠米都是些微末小事。
只是,你要知道,若是你在乡野出了半点意外,这好不容易得来的世子之位就要拱手让人了。”
崔巍声音微弱:“母亲……”
黄娴娘长长地叹了口气,连日来的变故让她心力憔悴,见崔巍一副心肠软弱的模样,更是忽觉疲惫。
“娘娘在宫中如何还不得知,但我这心里总是难以安稳。外人只见这国公府朱门绣户,内里是如何样子,你爹又是个如何糊涂人,你应当是最清楚的。”
“光儿,崔家的门楣,为娘的指望,都在你身上了,你要早早地懂事啊。”
崔巍:“……是,让母亲担忧了,是儿子思虑不周。”
黄娴娘:“罢了,时辰不早,去歇着吧。你父亲那边不用顾虑。”
送别母亲后,崔巍独自留在厅中。
一室寂静,只有灯火噼啪的声音。地龙烧得滚烫,暖意却透不进衣衫。
崔巍从怀中取出用手帕包裹的、早已凉透的红薯,帕子上还沾着一点炉灰。
他随手搁在案几之上。
脱下大氅的他显得格外单薄,束发微乱,几缕碎发垂在脖颈后,更显得后脊嶙峋,笔直地没入衣领深处。
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竟有些伶仃。
一些非常努力想要做出成绩帮助别人的小世子被浇冷水现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红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