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饭,任飘飘跟王奕博搞他俩的直播去了,留下师父和白胡子老头继续他们的话题。
什么话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雅与俗。
起初,这蒙古白胡子是说自己不懂汉文化;今晚,他却句句讲的都是诗词歌赋。看来,原先他是谦虚了。
不过,诗词歌赋又是淳于溷的强项,所以,两位老人也是越拉活,越热切。
只听白胡子又道:“元曲是什么?所谓的‘元曲’,其实就是,我们蒙古人建立的大元朝的文学。
这个‘曲’,和大部分人认为的不同,实际上是指‘戏曲’。王国维写过一本《中国戏曲史》的书,讲的就是元代戏曲。
但是,现代人一提及元曲,立刻想到了什么?”
淳于溷接话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白胡子道:“对了,就是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如此,人们就产生了疑问,这不,‘元曲’与‘宋词’没什么区别吗?
其实,元曲分‘散曲’和‘杂剧’。
至于‘杂剧’,和诗词没有什么可比性,不会让人混淆。但是说起‘散曲’,‘杂剧’又绕不过去。
因为,这杂剧是散曲产生的基础。
杂剧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大概起源于唐朝时的‘参军戏’。这种形式类似于如今的单口相声,一个人,一套词,定个调,属于一种说唱模式,讲起来比如今的脱口秀,显得更有意思些。而那些定好了宫调的唱词,同行拿到手上,也就知道如何演唱,这就为行业的标准化做好了准备。到了金代,这种模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叫做‘诸宫调’。
为什么叫‘诸宫调’?
它也是一种‘说唱文学’,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
一个人在说唱的时候,要进入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唱词,即进入各种不同的宫调词。不同的人物或叙述,会用不同的宫调,连起来,就是一整套表演。
金灭亡之后,元朝和南宋对峙的四十多年中,这段时期的文学形式,可以说是宋的,也可以说是元的。此时,杂剧就出现了多人表演模式,越来越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戏剧形式了。
在元统治的北方,这种形式就叫北曲;南宋的戏曲发展晚一些,被称为南戏。
老一个人站着说唱多没意思啊,于是,就有很多演员参与进来,化妆、搭台子,进入角色开始扮演了。而音乐也从‘诸宫调’形式发展成为‘曲牌’。
这也是‘戏曲’二字的由来。
而我们所谓之‘元曲’主要就是指从‘诸宫调’发展起来的戏曲。正是戏曲的空前发展,为散曲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戏曲的发展,就不会出现散曲。今人编写的《全元曲》,第一部分就是元杂剧[北曲],第二部分是南戏,第三部分才是散曲。”
淳于溷问:“那么,为什么,戏曲会在不懂汉文化的蒙元王朝中兴盛起来了呢?”
白胡子道:“这就牵扯到中国文化的‘雅’与‘俗’问题。
南宋末年,随着宋词的雅化,创作活力逐渐枯竭。但是民间的创作热情,从来不会因为某种文学形式的濒临死亡而停留,而会在某种形式立不起来的时候,迅速涌入其他创作形式,进行纾解和寻路。
当时,有哪些路子可以走呢?
诗,因为唐宋两代已经变得格式谨严,意境孤清,甚至带有浓重的说教味道,老百姓只是喜欢、尊敬,但是,却无法再融入百姓生活。只能是,可远观,但不可亵玩……这是不是与现在的‘主流相声’,有点儿像?”
淳于溷抿嘴笑。
白胡子接着说:“既然,‘词’的路走不通,‘诗’又回不去。所以,民间创作热情,就被接地气的‘诸宫调’,给吸引了去。而这些发自天然的创作,大多是以艳情、流俗为主……这也是流行的必然因素和特性。
但是我们纵观诗歌史,就会发现:无论哪一种文学形式,走的路子都是从民间来---高级文人参与---雅化失去活力---被其他文学形式取代。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起承转合’的必然发展规律。
诗走这条路,走了一千年;词走这条路,走了六百年;而曲从出现,到兴盛,再到高级文人大量介入,大概也就是几十年间,这和整个诗歌史的发展比起来,简直就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间而已。”
淳于溷问:“为什么,元曲消失的这么快?”
白胡子道:“这和元朝的政治、社会原因有关。
蒙古人是马上治国,早期对汉人儒学非常轻视。所以,开国很久也不举行什么科举考试之类的事情。
文人学无所用,报国无门,一身的才华都无处发挥,于是,就都奔着新兴的‘戏曲’来了。
任何一种文艺形式,只要有文人一参与,自然就会对低俗的、没有文采的作品,进行大量地修改和再创作。
当时的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大戏曲家,个个都是大文人;后来的王实甫,文采更高。
他们编剧的大都是一些悲剧,比方说,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还有一些爱情悲剧,像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可蹬大雅之堂的正剧,就像如今的‘春节联欢晚会’,让女主持人说几句煽情的话,让老百姓在这举国欢腾的日子里,陪着再掉几滴眼泪,虽说有点不合时宜,但都是政治需要么……
再说了,就算编写的爱情故事再精彩,也好像与穷苦百姓不扯边,他们还是觉得听荤口小曲过瘾,比如《俏冤家》中的唱词:
‘……
搂一搂,愁便解;抱一抱,闷巳消。纵不能跟心肝郎,乐个通宵,急匆匆,豁出小命,快把那凤鸾交,即便是一霎时,浇浇火也是个好……’
这就是最原始的元杂剧,是不比德云社的荤口相声低俗多了?
再说,元散曲,那可就更荤了。那个年代的歌姬戏子,人人都能作几首小令[散曲的一种],为什么呢?
因为散曲没有那么多规定,只要押韵就行。
在元朝,汉语的发音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因为,元代北方官话里面,已经没有了入声韵。也就是说,元朝的官话和我们今天的普通话,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了,但与平水韵的唐音宋调相比,可以说差别巨大。
所以,元曲就采用了大多数人能听懂、习惯的北方话,作为韵脚。这就类似于今天很多人用新韵写旧体诗一样,虽然体制是旧的,但是要现代人听懂,用新韵作诗就成了最简单的事了。
元曲使用的北方话作为韵脚,这也是后来的‘十三辙’的来源。
同时,元曲放宽押韵规则,原本在诗词中不能使用的‘平仄通押’,到了元曲中就是可以的了。比如‘张’和‘掌’,在诗词中押韵就犯忌,而在元曲中就没有问题。”
【1】 中国文化
散曲的由来
元初没有用武之地的汉人文人投身于曲,进行了大量的创作。
可是创作一部戏文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像关汉卿写了一辈子的戏,也就六十多部,那平时偶尔的小情绪要如何抒发呢?就采用了戏曲所使用的“宫调”、“曲牌”来写情感,表达思想。这种新的诗歌体式,就被称为“散曲”。这个“散”字,当然是相对于戏曲的成本成套而言的。
散曲是单独创作的,并不是从戏曲里面取出一小节来的,但是散曲是遵从元曲的写作方法的。在这里我们就会发现“散曲”和“词牌”的第一个大的不同点,它们的音乐的风格和来源是不同的。词牌的音乐我们看词牌名就知道,大多来自古乐府或者唐教坊曲,然后就是音乐家们的自度曲。
而散曲的附着,则来源于戏曲,从戏曲的发展我们就知道,这些音乐更多地来自民间,即“曲牌”、“诸宫调”。
所以我们看到词牌的标准命名法,是“词牌名” “标题”,如《念奴娇.怀古》,而曲要在前面再加上个“宫调”,是“宫调 曲牌 标题”这种结构,如【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
当然,散曲的标注没有这么严格,如《天净沙.秋思》,就省略了“宫调”,只有“曲牌名”和“标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朋友混淆词和曲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我们如果知道“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自然就不会把这首作品认为是词了。
当然,称之为“散曲”,也不过是我们后人的称呼,在当时的文人,并不认为这是什么新形势。他们对自己写的散曲,称之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是不是相当耳熟?
乐府,自从秦朝设立以来,后世的根据音乐创作的文字都冠以“乐府”之名;这其中,“汉乐府”,毫无疑问是诗的一种形式,而中唐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就是在旧乐府音乐散佚,使用唐教坊音乐重写填字创作,这和元朝的散曲形成确实是异曲同工。
所以,元朝文人自认散曲为“新乐府”是有传承的一种正确认识。也从文人角度证明了诗、词、散曲本来同源,都是出自中国古体诗,只不过在格律化(脱离音乐)和非格律(律古)的路上分道扬镳。
非格律化的古体诗则发展成为律古,一部分被宋朝的词牌音乐收编,成为宋词;一部分没有音乐,依然沿用乐府标题(李白的那些作品为代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词牌音乐消亡,但是格式固定下来。戏曲音乐的兴起,附着于元朝音乐的这一部分古体诗----我们就称之为“元散曲”。
散曲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基于戏曲结构产生的散曲,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就是最像词的小令。它跟词的形式差不多,不分上下阕。词的小令,也不分上下阕。这两者的区别就是音乐,“词牌”和“曲牌”。
第二种是套数。是同一个宫调的多种“曲牌”,连缀起来,表现一个意思。形式上像是成套的小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种叫带过曲。带过曲,其实就是同一宫调的小令,连续多写几首,如同组诗一样,就叫带过曲了。
注意,第二种和第三种的区别,主要在于内容:套数,是一套小令说一个事情;而带过曲,虽然是组诗,但是内容并不紧密,可能互不相关,起到的是带过作用。
我们平时接触得最多的自然是挂曲牌的小令,因为和词牌小令实在是非常像,至于词牌、曲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都已经散佚,或者说(曲牌)跟散佚没什么区别,那是专业的东西,所以当我们只看文字的时候,非常容易混淆散曲小令和词牌小令。
当然,这些都是演唱用的,归根结底还是歌词。不要认为散曲是从戏曲里拿出来的,戏曲里的每个曲牌,都是整部戏的组成部分。而散曲是单独创作的,一出来就是那样。
这就好像不要认为绝句是律诗剔除中二联得到的诗体一样,虽然很多情况下完全成立。
元代的大戏曲家,闲时就通过散曲来抒发个人情感,因为有曲牌,自然也拿来唱,所以实际上散曲在他们手中起到的功用和宋词在宋朝文人手中类似。
到了后来,很多不写戏曲的文人也开始创作散曲,就好像诗词一样,成为普遍流行的个人情感表达方式。比如张养浩、张久可、乔吉,就是散曲三大家,但人家不写戏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9章 北曲南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