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收黄豆的消息经孩子们放出后,小小的下河村如同炸了锅。
沈家院里院外挤满了人,大伙都是来探问,这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沈青山拄着双拐将乡亲们拦在外面喊话:“要卖豆子的下晌回家把豆子背来我家称重,一文五斤,要是有不会算账的,就找这些娃们帮忙。”
孩子们从矮到高排排站在沈家篱笆门前,各个精神抖擞的捧着沙盘。
大伙得知沈家是真收黄豆,很是感谢沈家,要不是顾虑沈青山双腿不便,有的汉子定要上前给他一个拥抱。
等人都离开后,沈瑶就和爹娘打了招呼去往赵里长家。
赵家院子外,沈瑶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
为啥犹豫呢?
因为赵良顺家看起来像是被匪徒入村攻打了似的,窗户纸是破的,院里还躺着几块散开的土坷垃。
“哎哟——你不会轻点,是要整死我啊!”赵良顺坐在椅子上昂着头,由着老妻用药酒揉他额头上的大包。
许氏看着他额角肿起来的大包边揉边骂:“这些人真是丧良心,又不是你欺压他们,凭啥拿咱家撒气。”
瞧瞧都给家里霍霍成什么样子了。
“爹,这事我去查,看到底是谁干的。”赵小福坐在一旁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心里也已经有了怀疑的对象。
昨天在晒场他就瞧见有两人想对他爹下死手来着。
“查到了又能怎样,要了他们这些佃农的命很容易,但荒下来的田谁去种?”赵良顺抬手示意老妻不必再揉,望着唯一的儿子苦口婆心劝道,“小福,盯紧他们种地收粮才是咱们的份内事。”
赵良顺抬手摸了摸伤口处,疼得龇牙咧嘴。
份内事,又拿奴仆份内事来压自个。
赵小福只觉得屋里憋闷,再难心平气和的与爹娘谈论,抄起桌上的麻纸和桐油起身就往外走。
“小福哥?”沈瑶尴尬抬手和出来的人打招呼。
赵小福脸拉得老长:“你来找我爹又有啥事情?”
沈瑶上前一步仰着头看他:“小福哥,你们没受伤吧,要不要报官,我认识一个衙差,他——”
赵小福突然俯身贴脸靠近,吓得沈瑶话还没说完就跌跌后退。
“这就是你今日来找我爹办事提出来的要求?”沈家派村里的那些小孩通知乡民收黄豆的事情,他们坐在家里就听见了。
沈家烂好心做好事,那些佃农只怕得了便宜背后还会骂她家里人傻钱多。
赵小福为沈瑶不值,但这些都与他无关。
“才不是,我今日来是为了找你爹询问加租的事,看能不能用银钱抵租。”沈瑶鼓着腮帮子与赵小福对视,“小福哥,咱们都是处了十几年的乡邻,你别总把我往坏处想呀。”
赵小福冷嗤一声,不知该夸沈瑶是太天真还是蠢得没见过世间的恶,站在自家破窗下,边刷桐油边换麻纸。
赵良顺在沈瑶进屋后就已经戴好了瓜皮帽,只是额角的大包非但遮不住,还被帽子压得更疼。
索性扔在一旁。
得知沈瑶想以银抵租,赵良顺陷入了沉思,这事不是他能决定的,遂一直没有松口。
于是沈瑶开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里长,郑氏不了解咱们下河村一亩地能收多少粮,您难道还不了解吗,年前收两石,就已经让村里少了不少劳力,若不能以银抵租,明年只怕要人去村空。”
“没人种地,那这些良田可就荒废了,得不偿失啊。”
沈瑶坐在椅子上虚虚朝前探着身子,说得口干舌燥,可赵良顺依旧不为所动。
许氏晓得沈瑶一个姑娘家平日忙里忙外不容易,给她倒了杯水。
“谢谢婶子。”沈瑶一口饮尽,看着赵小福换完窗户纸进了屋里,“小福哥,你读书多,那你觉得呢?”
赵小福掸掉身上的纸屑,“我说阿瑶妹子,你想让我爹给你办事,也别拿话唬我爹啊,怎会没人种地,那些挖渠的流犯不是人吗?”
沈瑶皱眉:“可他们哪里懂得种地。”
赵良顺不接话,头发晕撑着桌子起身想回屋躺下:“这事你容我先想想,回吧回吧。”
沈瑶不甘心,但许氏已经唤儿子送她出门,她也不好再厚脸皮留下。
只不过在临走时,赵小福突然掩门问她,“你不是种了冬麦,若是能活,明年三石佃租你家应是没有问题,何必管旁人死活。”
见沈瑶张嘴呆愣在原地,赵小福砰的一声关上院门。
这人真是傻的够可以。
不过若她真能让这麦子一年两熟,或许对自家来说也是一大转机,他想的事情没准能成。
赵小福灵机一动进了爹娘的屋。
沈瑶磨磨蹭蹭回到家里时,院子里的麻绳上已经挂满了洗净的白菜,萝卜也堆满了几个簸箕放在廊下沥水。
来帮忙的人各回各家,只等下晌来她家卖黄豆。
“阿瑶,怎么样,村长答应了吗?”黄梅和苗氏拉着她的手询问。
沈瑶摇头,告知大伙儿赵良顺说要考虑,但她瞧着很大可能不会同意以银抵租。
沈青山看女儿神情沮丧,于是劝道:“不同意就不同意呗,只要有钱还差买不到粮,办法总会有的,我就不信活人还能被尿给憋死。”
“就是,表妹,姨父说得没错。”田宝来今日要留下来帮忙维持秩序,顺便学一学,因为明日就要到他家做临收点。
黄杏听丈夫在孩子们面前说粗话,忙用手肘拐他,同时也跟着劝女儿不要担心,开春咱们不是还卖蚕丝?
用钱买粮再转交佃租也是一样。
沈瑶看了眼家人,重振旗鼓,只要她的麦子能一年两收,来年给实施起来,就能解决眼下的难题。
确实是不必现在内耗。
想清楚这些,沈瑶抬头指着绳索上的白菜:“娘,咱啥时候腌菜?”
瞧女儿又打起来精神,黄杏就高兴:“明儿个,等菜帮子晒软和些,你表弟晚上给盐买回来,咱就腌。”
“好嘞!”
下晌,沈家院子刚支起桌椅板凳,掏出杆秤就已经有村民陆续上门来。
罗墩子屁颠颠的站在大人身边冲着沈瑶喊道:“阿瑶姐姐,我家要卖五十斤黄豆,可以卖十个铜板。”
“嗯,罗墩子你排好队别嚷嚷,轮到哪家就过称算账结钱。”田宝来一把拎起罗墩子,见他在空中踢腿,低声威胁,“不听话我就告诉你们沈老师。”
罗墩子望了望人群中忙碌的沈瑶,只好老老实实的跟着爹爹来排队。
“郑叔,你家两百二十二斤,这两斤您拿回家。”沈瑶站在姨父身后看秤,然后再把数量报给老郑头。
老郑头家里跟来的两小子接过空麻袋和那两斤豆,有些不好意思道:“阿瑶,那你给算算我家能卖多少钱。”
沈瑶刚要张嘴就听老郑头双手背负死死盯着她,“你可给我算仔细些,别给我家算错账,差一文两文我可不依。”
“爹——”两小子听这话都有些臊得慌。
老郑头懒得搭理两儿子。
沈瑶冲着排队的人群望去,把几个学生揪了过来:“来,郑爷爷不会算账,现在他们卖了两百二十斤,豆一文五斤,你们算算,我该给他多少个铜板?”
只瞧娃们不约而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沙盘,手握树枝撅着锭埋头在沙盘里列出公式,嘴里还默默念着口诀。
等一个一个都算好后,纷纷望向沈瑶。
“说吧,多少?”
娃娃们整齐划一道:“回沈老师,是四十四文!”
呵——
人群中不知是谁倒吸一口冷气。
有那会算账的,还在掰着手指头慢慢往上累加,也有怀疑孩子们算错的,不然怎么会这么快就算出来。
沈瑶笑,觉得她的学生算错的那些大人,不信可以自己算算。
结果一算,惊叹声又是接连四起。
“还真对了,是四十四文。”
“呀,这群孩子这么小,就会算账啦!”
“可真厉害,算的又快又准,早知道也让我家娃跟着学了,阿瑶,还能来吗。”
院子里人声鼎沸,说什么的都有。
被夸的小娃们更是纷纷挺起胸膛,看向自家爹娘。
罗老大听村里人夸自个儿子聪明,只觉得自个今日面上是真有光,他都想好了,往后多给沈家送些干柴来,让沈家冬日里做买卖都不用愁柴烧。
其他的家长亦是如此想。
“郑叔,钱您拿好,可别抖落掉了。”沈瑶解开钱串子数出四十四枚铜板递过去。
老郑头捧着那四十四枚铜板的时候,手还在抖,被沈瑶这丫头打趣还不服。
“你少埋汰人也少得意,我吃过的盐比你这丫头吃过的糙米还多。”老郑头手一挥,嘴角一咧,满面春风的领着两儿回了家。
后面排队的几户也陆续卖了豆,拿到了钱。
除了与沈家相邻的周大顺家,因之前闹过口角,又看不惯沈家行事,没少在背地里编排,他家可拉不下脸为几个铜板去巴结沈家。
因罗墩子等一众娃们在村里给爹娘挣了脸面,回家都被爹娘稀罕的不行,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日后要好好学习的决心。
所以每天晚上小太阳幼儿班开课时,外头就扒满了村里不少的孩子。
那些孩子们捧着沙盘,蹲在廊下望着屋内求知若渴,看得杨文英和沈瑶都不忍心。
两日后,村里十几户人家为了能让自家娃读书,于是各自派了当家的拿上礼去求沈家扩房。
哪怕是大伙齐齐摔泥砖,一家一把麦秸草,也得让沈家再起一个屋子,让娃们能坐在里头读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逼沈家建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