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阳幼儿班里的孩子们今夜是哭着来,笑着回家的。
因为阿瑶姐姐、不,是教他们算学的沈老师说,哭解决不了问题,但明日下晌他们可以带着家中的黄豆来兜售。
沈老师家按一文五斤的价格收,且还给他们布置了作业。
明日各家卖多少黄豆都由他们这些娃娃打头来算账。
嘻嘻,他们这算不算也是当回家做回主呢?
阿瑶姐姐还告诉他们有了钱后就可以买粮,说不定还能以钱抵租。
这个好消息刚被孩子们带回家,各家大人就有按捺不住想去敲开沈家门,给她家道谢的。
但都被家里的孩子给劝住。
孩子们说走的时候沈老师家已经睡下了,她明早要卸菜,下午再收黄豆这事是真的,他们可没有骗人。
先得到消息的五家聚在一起,有那顾虑多的大人就会问孩子,这沈瑶是只收他们几家的,还是都收呢?
小娃罗墩子举手站起来发言,两村都收。
大人们面面相觑,两个村都收的话,那得收不少黄豆吧,看来沈家做买卖是真赚到钱了。
有那眼红的就觉得沈瑶做这事肯定有啥目的,再有那脑筋转得快的,就觉得这黄豆今日一文五斤,那日后不得和白菜一个价?
那他若是这个时候不卖,过段时间再卖呢?是不是就能得更多的钱。
这话很是引起几个大人的赞同。
孩子们一听家里人不打算明日卖豆,就急了。
阿瑶姐姐说过虽然她一个人能力有限,但能帮乡亲们一点是一点。
本来这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呀,咋就不愿意呢。
“爹,娘,黄豆本就不值钱,现在阿瑶姐姐给咱们一文五斤,还先收咱们村的,已然是我们占便宜。”罗墩子不明白大人们怎么能有这么多的想法。
张春芽觉得罗墩子说的对,“等开春解了冻,大伙都晓得黄豆能卖钱,到时随便撒下一把种子就活一大片,哪还有一文五斤的?”
嘿,你这俩孩子,说话咋这么气人,竟敢和你爹顶嘴了是吧。
胳膊肘咋往外拐,信不信我揍你。
大人们扬起粗粝的巴掌就要往孩子身上招呼。
就看自家的娃现在也不怕了,梗着脖子,挺直小身板排排站着一起发倔。
“爹,阿瑶姐姐是顾念咱们乡里乡亲才先收咱们的,你不卖,等阿瑶姐姐收够不收了,您这豆子就烂手里了。”
“阿瑶姐姐还说,她不忍心看着咱们村里这些娃明年把命丢到采石场,她说咱得先活着,活着才有希望,长大才能出人头地。”
啧,这话咋就,咋就让人无法反驳呢?
种地养娃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他们将来的日子能过得好些。
各家的大人看着自个省下口粮,勒紧裤腰带养出来的娃,不过是读了几日书,就能说得头头是道,那手在空中比划了好几圈愣是没打下去。
蒜鸟,沈家教他们孩子识字学算学都没收钱,哪能尽占人家便宜的。
后头大人们一致决定明日早上就去沈家卖豆,娃们遂了愿手拉手奔到院子里转圈,可高兴坏了。
张春芽和罗墩子藏在角落里小声嘟囔:“方才好怕我爹揍我。”
毕竟她是家里的女娃,爹喜欢弟弟更多一些。
“怕啥,咱们占理,就算被打一顿,我也不服,难道你想去采石场挖石头?”罗墩子揩了揩鼻涕泡。
张春芽晃了晃脑袋,她才不想去采石场挖石头,她得和阿瑶姐姐一样,学会算账,将来也做买卖。
罗墩子朝张春芽竖起大拇指,“我不做买卖,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做官。”
“墩子哥,那你要做个好官,将来保护我们。”
“嗯,那必须的。”
两个孩子在夜色里互相诉说着各自的理想。
天不亮,黄冬生就被自个娘掀开被窝,催他挑货去城里卖。
黄冬生受了冷,卷着被褥翻身,发出一声不满的嘟囔:“娘,不说了今日得晚些去,我得留在家里等白大哥送菜来吗?”
“那啥,娘给整忘了,你接着睡,接着睡哈。”苗氏还不忘上前一步给儿子掖了掖被头。
只是她忘了自个淘洗黄豆的手哇凉哇凉,直接将黄冬生给冷醒。
黄冬生无奈睁开眼,睡不着索性起身帮着家里去晒场磨豆浆去了。
沈家厨房,三个小姑娘在灶台上忙活众人的早食。
陶锅里熬着浓浓的糙米粥,粥里有放红枣桑葚干。
灶台上,沈瑶掌勺,示意杨文英将火控小,接过宝珠姐切好的豆腐块裹着鸡蛋液,油一热,放入锅里定型煎制。
滋啦声伴随着香味,撒上葱花,一道锅塌豆腐,香葱炒蛋,勾的在院里做拐的田中正饥肠辘辘。
每次刨两下就要举起拐杖从厨房窗外朝里头询问沈瑶,这拐他做的对不对。
因频频探头询问,惹得在窗户旁切菜的田宝珠嗔道:“爹,你再这样,我可告诉娘去了。”
“闺女,不能够哈,爹这不是怕把拐杖做错了吗?”田中正对好榫卯一顿敲敲打打。
田宝珠都懒得拆穿自个爹的谎言,那是做拐的事吗?
等一双简易的拐杖做好,饭菜也端上了桌。
自从家里开了小太阳幼儿班,三家长辈一合计就将做豆腐腐竹生豆芽的事转移到了舅母家,吃饭就在沈家合着吃。
这样就不会因人多眼杂,被瞧去了方子反倒是伤了邻里和气。
田宝来从麦地里回来洗了手就听他妹妹的吩咐,去表弟家喊人来吃早食。
“爹,感觉咋样,这个高度够吗?”沈瑶在旁扶着沈青山,让他撑着双拐适应下地走走。
沈青山将拐杖夹在两腋,双手把着横撑,先慢慢走了两步,还有些不大适应,等再走几步,他就觉得这拐杖很适合自个。
“阿瑶,爹能走啦。”沈青山颧骨上扬,低头看着身旁的女儿,声音里透出浓浓的喜色。
“姨父,吃了饭再练呗。”田宝珠和杨文英一块儿在主屋摆着碗筷,也替姨父高兴。
沈青山冲着屋里人摆手,“我再走两步。”
得让孩她娘还有大伙儿都瞧瞧,他这双腿好了,能下地就不是废物,以后看谁再敢欺负他家里人。
“爹,你慢慢来,累着自己反倒不好。”沈瑶松开手,弯腰去赶在菜地里啄菜的小鸡崽们。
“哎,爹晓得。”
话音刚落,沈青山就被从外头回来的家人给围住,再看自家媳妇盯着他的腿,上下努力瞧,于是轻咳一声冲众人道:“吃饭吧,吃饭。”
软糯香甜的热粥,配上豆腐炒鸡蛋,一碗呼噜下去,肚子反倒越吃越饿,不过他们还有豆腐脑管够。
饭刚吃完,田宝来父子就把缸和坛子挪出来给大伙擦洗,晾晒。
这些缸和坛子都是田宝来在各村走动,拿豆腐换的。
小院里大伙分工有序忙活不停,就看见罗墩子几个娃疯跑进来。
“阿瑶姐姐,菜要卸在哪里?”
沈瑶拿粗布擦缸的手一顿,还没反应过来,就见着罗墩子的爹和班上另外几家大人帮忙推着菜车到了门口。
见沈家众人吃惊的样子,白老大领着弟弟忙上前解释:“我哥俩还没推到石桥上,这小娃就喊来了村里大人帮忙,怎么不是沈娘子你特意安排人来接我哥俩的?”
这一车菜从他们村拉到下河村,全靠他哥俩的劳力。
可把他二人给累坏了。
被白老大指着的正是罗墩子。
沈青山瞧女儿被孩子们围着答不上话,于是笑道:“辛苦大伙了,先喝口水缓缓劲。”
黄杏和黄梅立刻进厨房拿碗来倒水,还不忘给水里头放些糖。
一口水的事,大伙儿也就没推辞沈家好意。
只是水一入口就喝出这水不对味了,沈家给他们放了糖。
在村里能放糖招待的那都是客人。
可见大伙跟着白老大兄弟俩沾光了。
大人们在忙着卸菜,沈青山腿脚不便就没参与,在边上招呼白老大兄弟俩,等卸完菜给结账。
至于沈瑶,她被孩子们拉到了院里的背风处,正接受孩子们最高规格的回礼。
“阿瑶姐姐,这是我娘给我做的布娃娃,我小时候睡觉害怕就抱着她,现在我把她送给你。”张春芽有些羞涩的从身前的衣服里掏出陪伴自己的娃娃。
“阿瑶姐姐,这是我爹给我做的木剑,我也把它送你。”张春旺挤开自个姐姐举起手里的小木剑道。
“阿瑶姐姐,我晓得你和我一样喜吃,这山楂果是我偷偷进山捡的,给你。”
罗墩子献宝一样捧着那几颗红通通的山楂果。
啥布娃娃木头人,可都没他这个稀罕,看看是不是馋的都要流口水了。
沈瑶望着孩子们手里的宝贝哭笑不得,尤其是罗墩子,他才六岁,竟然敢偷偷进山。
“你们为什么想送我礼物?”沈瑶按下心里感动不提,冷着脸。
都在一个院里,这群孩子们背对着大人们的一举一动,大伙儿其实都看得见,只是太忙,没机会揍孩子。
罗老大听到儿子偷偷进山捡山楂果时就已经想好,等老子卸完菜,卸完菜,逮着你小子两顿揍。
看你还敢不敢偷偷进山。
孩子们异口同声道,因为阿瑶姐姐你帮了我们。
沈瑶又问,那杨文英老师教你们识字,难道不算帮忙,为什么不送给她?
罗墩子,你课堂上不会的算学,张春芽教你解题,你为啥不把这果子送给春芽呢?
春芽你默写不出来的字,罗墩子偷偷给你打小抄,你咋不把娃娃送他?
春旺,你是你姐姐带大的,她把家里好吃的都紧着你吃,这木剑为啥不送她?
孩子们捧着各自珍重的礼物看向彼此,回答不出来。
沈瑶替他们答了,因为你们觉得这都是小事情,对不对?
孩子们点头,又突然摇头:“不对。”
“哦,为什不对,哪里不对?”沈瑶看着眼前这些稚嫩的豆芽菜。
大大的脑袋,小小的身板,皆是拧着眉毛认真思考着沈老师的问题。
杨文英护着院子里的菜地,别看她眼里盯着大伙往下卸白菜萝卜的数量,实际也在偷听沈瑶会和孩子们说什么。
其实要是她来总结,就一句话,这些小孩们已经学会了权衡利弊。
谁对他们最有利,就把最好的东西送给谁。
罗墩子率先举手发言。
沈瑶:“嗯,你说吧。”
“沈老师,春芽教我解题,我帮她打小抄,我俩互帮互助是朋友,这山楂果我愿意给她一颗,也愿意给文英老师的,但你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罗墩子小脸更拧巴了,他现有的词汇让他说不出心里的想法,于是看向好朋友春芽。
张春芽举起手来:“因为阿瑶姐姐你是很好很好的人,你收豆子让我们家里能挣钱,所以我想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送你,不想欠你的人情。”
张春芽说完就红了眼,怕沈瑶讨厌她。
因为爹爹说他们家穷,人情债最难还,所以今早上才来帮沈家卸菜,她是怕爹爹一个人不够还,所以才想送这娃娃,帮爹爹一起还。
“阿瑶姐姐,这娃娃先送你,等明日我亲手再做一个送给文英老师。”张春芽努力让自己不哭。
“我不会做木剑,但我求爹爹给文英老师做一把,他肯定会答应的。”张春旺察觉到姐姐害怕的情绪立刻抱住她的腰,“姐姐不怕,我保护你。”
罗墩子看着张春芽要哭,有些心烦,将果子捧到姐弟俩面前:“你别哭呀,这都给你吃,给你吃。”
沈瑶拍拍掌心,不光引起孩子们的注意,还让大人们放慢了手里的活。
“孩子们,春芽说得没错,因为我们俩家长辈交情不深,所以她才想用她最喜爱的东西报答我,你们今日送我礼物我很感动,因为你们学会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很多人都不会的道理。”
罗墩子不明白,但这话听着就像是读书人常说的词:“沈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别人对你们一分好,你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报三分,希望你们将来长大都能保持住今日这份初心。”
“孩子们,能不能?”
孩子们齐声道,我们能!
沈瑶没要孩子们送的最高回礼,而是交代了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去告诉村里每一户人家收黄豆的事,并且下晌如果有哪家不会算账的——
“我们会,我们可以帮他们算!”孩子们就像刚学会飞翔的雏鸟,扑棱着翅膀,手拉手奔出了沈家。
几家大人卸完菜也没走,男的帮忙挪缸,女的帮忙洗菜,说着热络话。
白老大揣着铜钱离开时,看向小院里忙碌的众人,同弟弟小声道,“我咋就没早些遇上。”
“哥,你还不嫌累,还想留下来帮忙腌菜啊?”
白老大冲弟弟翻白眼,他倒是想留,可人家不愿意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孩子们的最高回礼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