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
季邈的呼吸滞住了。
他喉结无措地滑动,一时竟不知如何回应。
在军营时,季明远不苟言笑,自然也鲜少夸奖他。肃远王是大景西北绝对的权威,犯不着忌惮苍州任何人,他的威远比他的恩更出名。季邈不是会讲太多奉承话的性子,他总以为同父亲之间,隔着温秋澜的死,这天堑填不上,他们因而再做不回寻常父子。
在王府时,李程双倒不时夸他是好孩子,但继母的赞许只能徒增片刻慰藉,雁过云痕一般,很快就要散,从没能在他心里摁出这样重的痕迹。司珹分明还年轻,瞧着不过只比他大上几岁,可司珹怎么能用这种语气,这样狡猾地反问他?
司珹仍保持着前倾的姿势,他身上的常服没系紧,襟口微微打开了,白润的皮肉若隐若现,那肩头的箭伤应是好全了吧?可惜衣物阻隔着,半点也看不见。
不对。
怎么就想到了箭伤。
季邈忙不迭错开眼,他闭了闭目,才问:“司珹,你如今多大了?”
“不答话,反倒关心起我来了?”司珹重新坐直,答道,“二十有五。”
“瞧着不像,倒像是二十一二。”季邈说,“你已经及冠这样久,可曾有过家室吗?”
司珹勾了唇角:“我一个刀尖讨生活的人,整日都在路上,哪里有家可以成。”
“你最初是宿州人?”
“或许吧。”司珹轻声说,“双亲死后我开始流亡,只同你母亲有过短暂交集。温家是大族,为宿州连明城中首富,可你母亲却很亲和,没有半分世家小姐的骄矜。二十年前宿州闹灾荒,若没有她,我决计活不到今日。”
风雪叩门窗,豆大的烛焰细微地晃。司珹讲得慢,话里的可信便从三分变作了七分。他像是想要说服季邈,更想要说服他自己。
这话本就真假掺半。
前世长治二十五年夏,自他和季瑜从衍都奔太子国丧而归后,季明远就已经联系上宿州温氏。司珹仍记得收到温家来信那日的喜悦,那年西北战事稀疏,他便立刻驰马往连明城.
到时七月流火,凌霄花开了满城。彼岁外祖也刚去世,舅舅温秉文原本任朝中户部尚书,此刻丁忧守孝在家,携三位儿女候在府门前迎接他。
舅舅清正儒雅地朝他笑,止不住地围着他打量,唤他阿邈,又说起幼妹温秋澜。
“你生得这样好,澜妹泉下若有知,定然也会觉得欣慰。”
温秉文带他入中堂,年过不惑的人了,居然絮絮叨叨了一下午,向他讲述有关温秋澜的一切。司珹在那之前从不知,素未谋面的亲人间,竟还能有这样的热络。
温秉文又带他到祠堂,拜在外祖牌位前,告诉他当年父母婚事为先皇所指,彼时外祖为内阁次辅。季明远少年成名,在西北战场间威名赫赫;温秋澜才情秉性,相貌身世俱拔尖儿,二人文武登对,怎么看也是一桩挑不出错的好姻缘。后来季明远封王阳寂,温秋澜义无反顾地跟去,去前还笑着打趣,说是日后再要见父兄侄儿,可就不容易了。
岂料这一别,竟是死生不复见。
“澜妹去世后,父亲曾多次致信阳寂,他想带女儿回家,也看看你。”温秉文说,“可惜那几年仗打得厉害,阳寂闭锁,两地之间又相隔千里。那些信送过去,如泥牛入海,再没有回音。后来肃远王同瑾州李氏结亲,你外祖便再无法亲自去阳寂叨扰。”
“阿邈,你不要怨他。”
司珹敛着目,在香案的燃烧中跪了许久。
临到走出祠堂时,满院凌霄花红得似火,树稍晃动中钻出个稚童,乃是他舅舅温秉文的长孙,生得唇红齿白,玉雪可爱。他一手攀着枝,另一只手攥着把花,要送给司珹。
幼崽动作间惹得枝桠轻晃,连明城的夏风柔软,吹掉了嫩绿芽孢,花叶都拂向司珹,坠在他发间,像落了一场斑斓又和煦的雪。
但很快,雪融而污现,温和缱绻的一切被搅碎,衍都的风卷来了寒霜。司珹跪在刑场上,身侧正是温秉文和两位儿子。舅舅唯一的小女儿入了教坊司,疼爱的小孙子向北方流亡。那日菜市口落地的人头有四颗,温秉文头颅最先滚在血泥里,不曾合上眼。
谁又能瞑目。
司珹看见了那双眼,他永远记住了寒雪里的一切。此刻他自前尘里挣脱,被烛光舔舐掉恨与惘,只轻轻勾起了唇。
“我不会忘。”
司珹说:“彼时将军尚未出生,你不清楚这些事,便由我讲与你听。将军,温家绝不可能同你断情绝义。”
季邈心中涌动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微妙感受,他像是不敢承接这样的期待,只别过脸嗯了一声,说:“年后李十一便能带回消息。”
“说起来,”他顿了顿,“你既已及冠,直呼姓名总不大合礼——你字什么?”
司珹抬起头,轻轻地说:“折玉。”
“兰摧玉折啊[1],”季邈眯起眼,“好凶的字。”
“凶不好吗?”司珹跟着笑,“如今世道这样乱,不凶一点可怎么活。将军,人心隔肚皮,长久相伴的都难测,你要当心。”
“不是刚还在让我信你么,”季邈问,“怎么这会儿又劝上了?”
“我自然是最可信的,”司珹大言不惭地说,“别的人却说不准。好比你今日直接把话摊开了讲,同二公子说道清楚,对方却并不愿意。这一遭试探便毫无助益,只能打草惊蛇。”
他歪了歪头,像是后知后觉想起什么似的,问:“将军该不会,全然相信了二公子席间的说辞吧?”
司珹眼里有一点戏谑,芒针似的轻轻刺着季邈。季邈蹙起眉,脱口而出:“自是没有。”
“那再好不过了。”司珹说,“这事挑开来问得不到结果,还得靠我们自个儿查。不过最近在风头上,幕后之人定然藏得严实,想追到种粮,就得多一点耐心。年节后复耕,无论吃还是种,总会有踪迹可寻。”
***
一连落了几日雪,街头的小玩意儿却愈发多起来。鹅雪化在灯火里,阳寂城的新年将至了。
季邈换了便装,他今晨去了趟县衙,衔接好新年期间需要卫所协理的城中防火事宜,就带司珹一同去了平沙主街。
“每年阳寂就这时候最热闹,”季邈说,“这几日,你在别院里憋坏了吧。我那儿下人少,又都顾忌着你给自己设的妓子身份,没人敢同你闲聊,却也没人敢放你离开。”
季邈偏头看他:“困在院里的滋味,不好受吧。”
“自个儿找的,不就得自个儿受着么。”司珹在对视中神色如常,“好歹有将军作陪,谈不上憋屈。”
季邈碾一脚路边积雪,换了话题。
“这几日衍都那边传来消息,”他说,“先前太子请愿年后去南方,楼阁老出言反对,原本就这么搁置下来。可前些日子,巡南府蓬州出了件大事。”
“巡南府此次秋闱中的蓬州解元,被杀了。人死在蓬州长赫城家中,开肠破肚。”
司珹一怔,随即侧目。
——他依稀记得,前世也有这么一件事。可那并非发生在当下,而是春闱前夕,那解元死在衍都客栈中,彼时太子季琰也已启程,南下赈灾。
今生为何提前了?
他思绪百转中,乌鸾敛翅而落,停在季邈肩头,后者捕捉到司珹面上一闪而过的愕然,显然会错了意。
“你未曾入仕,想必不清楚,此案对当朝科举新政[2]的影响有多大。”季邈想了想,说,“长治三年,我朝科举纳仕名额扩增,进士名额由从前三四十人陡然增加至上百人。陛下有心压缩世家承荫入仕的途径,采取新制选拔人才。”
二人脚步未停,已渐渐脱离平沙主街最繁华的街市地段,朝东南门方向而去。
“长治三年后,各府也从乡试混考通排制,改为三府按比定额,分区而考,各州解元均是每次乡试热门人物。”
“改制最初,解元几乎全部出自世家大族。可近些年里,却也出现了少许寒门子弟。这些科举新贵进国子监修学,后又入朝为官,渐渐起势,不愿再一昧依附世家,而是报团取暖,于各地组成新党,同各大世家相辩于朝堂内外。”
“今年被杀的这位解元,听闻在蓬州新党集会中很是活络,亦是本次春闱炽手可热的三甲人选。”季邈微微一顿,“太子同朝中新党,也素来亲近。”
寒风冷肃,日已西斜,阳寂东南城门近在眼前,司珹望着斑驳泛红的云层,呵出口热气。
“衍都新党抗议了吗?”他偏头看季邈,冷声说,“蓬州为巡南府各州之首。蓬州解元一死,国子监的学生们群情激奋,想讨个说法吧。”
季邈顿足,同司珹四目相对:“的确如此。听闻国子监中不少学生请愿,长跪午门外,上请彻查此案。太子遂趁机再提南巡一事,提出于年节之后,随大理寺寺丞通往蓬州,查案之余,兼顾开春赈......”
话说至此,嘶哑叫声猝然而响,二人刚转头,便见一灰毛畜生奔蹄而至。它似是受了惊,竟在咫尺间猛地扬蹄,想要往司珹胸口踏去!
司珹只觉前胸一沉,被推得后退两步,长剑出鞘声锵然,寒芒闪过间,那驴子前蹄已被斩断,只能狼狈扑倒,却连哀嚎声都没来得及发出多少,就被季邈一剑穿了脖。
血腥味顿时弥漫,季邈皱着眉扯出巾帕,要擦拭剑上污血。
可白巾方被濡湿,便听一人声音自城门口声嘶力竭地传来,喊叫凄厉哀怨,活似死了亲娘。
“为什么杀我的驴!”
[1]出自《世说新语》
[2]文中有关科举新政的相当一部分制度性政策杂糅私设,大家看个乐就好。
感谢阅读!让大家久等啦,这章也掉落小红包吧
明晚也有更新,啵唧啵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旧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