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所弥漫着浓郁书香气息的师范院校里,时光仿若白驹过隙,悄无声息地流逝,两年的求学生涯转瞬即逝。赵刚恰似一块干涸许久的海绵,全身心地沉浸在师范学习的浩瀚海洋中。每一堂课于他而言,都不啻为一场知识的盛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养分,从教育理论的深邃精髓,到教学方法的多元技巧;从心理学基础的微妙洞察,到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钻研,无一不力求精通。
无数个静谧的日夜,图书馆的角落总能捕捉到他专注阅读的身影。柔和的灯光倾洒在他的肩头,他时而蹙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心得与感悟,那是他思想的火花在知识的碰撞中绚烂绽放。赵刚心里清楚,在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提升学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教育理念更新极为关键。于是,即便师范学习的节奏已然十分紧张,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师专汉语言专业的函授课程。平日里,同学们课余去逛街、看电影,享受休闲时光,他却奔波在去函授课堂的路上。函授课程的学习强度并不低,课后还有大量作业与课程论文等着他。为了平衡师范院校的学业与函授学习,他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依然挑灯夜战,在不同知识领域间忙碌穿梭。累了就用冷水洗把脸,清醒一下又继续埋头苦学。
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过人的天赋,赵刚在学业上成绩斐然,在班级中始终名列前茅。他积极投身于各类实践活动与学术竞赛,如鱼得水。实习期间,他在矿山子弟学校,他精心组织教学实践小组,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协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新颖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赞誉。最终,他凭借综合的优异表现,成功评上了“省三好学生”。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他挥洒的无数辛勤汗水与倾注的满腔心血。
毕业的时刻如期而至,万峰煤矿省级矿山子弟学校向他热情地抛出了橄榄枝。学校领导亲自出面与他沟通,言辞恳切,承诺给予他极为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广阔的发展空间,甚至还贴心地提出愿意解决他妻子肖敏的工作问题。对于赵刚一家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绝佳机会。矿山子弟学校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完备先进,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丰富的图书馆藏等,能为他的职业生涯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若肖敏能一同解决工作,两人的生活也将迈向更加安稳、富足的新阶段。
然而,在赵刚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份无法割舍的牵挂,那便是石山村那群纯真无邪的孩子。石山小学的教室破旧不堪,墙壁斑驳陆离,黑板满是岁月的划痕,粉笔末在空气中肆意飞舞,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但在那里,有孩子们如星辰般渴望知识的眼神,有他们清脆悦耳、朗朗上口的读书声,更有他与孩子们一同度过的无数难忘时光。那些日子,或在简陋的操场上追逐嬉戏,或在昏黄的灯光下辅导功课,都成为了他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当他接到石山小学孩子们联名写给他的信时,那歪歪扭扭却饱含深情的字迹,字里行间诉说着对他的深深思念与热切期盼,恳请他回归石山小学继续教学。那一刻,赵刚的心被深深触动了,仿佛有一股无形却强大的力量在召唤着他。
内心摇摆不定的赵刚,决定找好友何学仁倾诉。何学仁在得知赵刚的纠结后,眉头轻皱,语重心长地劝道:“刚子,矿山子弟学校的条件简直无可挑剔,教学资源丰富,晋升空间广阔,还能解决肖敏的工作。反观石山小学,破败不堪,资源匮乏,你在那儿很难有大的发展,个人价值也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赵刚沉默片刻,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说道:“学仁,这些我都清楚。可每当我闭上眼睛,石山村孩子们那充满渴望的眼神就浮现在我眼前,他们太需要我了,我的青春在故乡,我的未来在石山。”何学仁微微摇头,仍不死心:“你要是放弃这次机会,以后说不定会后悔。赵刚坚定地摇头,语气斩钉截铁:“不,我要是不去,才会遗憾终身。”何学仁见赵刚心意已决,无奈地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既然你想好了,我支持你。”
赵刚决定在毕业前夕回一趟石山村。因为最近为了处理毕业事宜和思索未来的抉择,实在太累了,便想着先不把这个决定告诉肖敏,等第二天再和妻子商议。
赵刚踏上了回石山村的路,一路上,往昔在石山村教学的点点滴滴不断在脑海中浮现。到了村里,他看到熟悉的乡亲,心中满是亲切。走进那所破旧的学校,抚摸着斑驳的墙壁,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夜晚,赵刚回到和肖敏的房子,万籁俱寂,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身旁的肖敏其实早已知道矿山子弟学校想要他去的分配信息,察觉到他的心事,轻声说道:“刚子,矿山子弟学校的条件确实好,对咱们未来发展有利,你可得好好考虑。”赵刚叹了口气,紧紧握住肖敏的手,目光坚定地说:“敏儿,我知道这机会千载难逢,可一想到石山村那些孩子,我这心就像被千万根针扎着,怎么也放不下。他们就像刚破土的幼苗,正处在最关键的成长阶段,急需有人用心去引导、去呵护。我要是不回去,他们的未来可能就会被改写,我又怎么能安心呢?”肖敏沉默片刻,眼中满是理解与支持,轻轻点头:“我懂你,既然你心意已决,那我毫无保留地支持你。”
就这样,赵刚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矿山子弟学校的优厚待遇,带着简单的行囊,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再次踏上了回归石山村的路。当他再次站在石山小学那熟悉的校门前,望着那略显破旧却无比亲切的建筑,心中五味杂陈,满是感慨。学校里的孩子们听闻赵老师回来了,瞬间沸腾起来,一窝蜂地涌了出来,如一群欢快的小鸟将他团团围住。一声声清脆响亮的“赵老师”,喊得赵刚眼眶泛红,心中暖流涌动。
“赵老师,您可算回来了,我们日日夜夜都在想您啦!”
“老师,这两年您在外面过得好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眼神中充满了喜悦与依赖。赵刚微笑着,挨个摸摸这个的头,拍拍那个的肩膀,声音略带哽咽地说:“老师也想你们,以后啊,老师就不走了,会一直陪着你们,陪你们一起成长 。”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