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烽火燃七星 > 第117章 弄权

第117章 弄权

楚暄看得懵住,反应过来后惶恐道:“使不得使不得!”遂立刻向后一撤同嬴疾对拜了起来。

“你起来,听我说。”嬴疾仍伏在席上,却是以命令的口吻。

楚暄闻言只好起身。

“这第一拜是要谢你将稷儿从燕国带回来,挽救了乱局。”

嬴疾起身,再拜。

“这第二拜,是拜给张子的。当年我为了相位对荡儿他们蓄意排挤张子之事袖手旁观,也是因为自己的私心与贪婪才导致后来的局面,是我愧对张子和王兄。”

说到这些他喉头苦涩,话语中带着些许哽咽。

楚暄对此沉默不言,亦是胸中闷堵,却也默许了。

“这第三拜。”嬴疾起身,凝视着楚暄的双眼,“恳请楚公子助稷儿坐稳秦王之位!”

楚暄心中一怔,顺着话问:“稷儿不是已经在坐了吗?”

“不。”嬴疾的目光冷下,“我要你助他成为真正的秦王!”

“好,我明白了。”楚暄正色点头。

嬴疾听到对方答应,才满意地起身,神情也舒缓下来。

“今日朝上,魏冉可是说要让我和甘茂前去攻伐魏军?”嬴疾恢复到淡定从容,提壶倒茶,将茶盏递给楚暄。

“是……”楚暄有些意外。

嬴疾看出他的疑惑,笑道:“我虽不上朝,但对朝中诸事还是了如指掌。魏冉此人野心勃勃,他觊觎相位已久,王兄在位时他和他王姐就已经暗中笼络势力,若非此次王储之争我竟不知秦国的半个朝堂都是他们的人。”

“所以,您当时不同意稷儿为储君,也是因为他们?”

“是。”嬴疾轻叹,“但一切自有命数,也只怪荡儿没这个命吧……”

“可无论是谁继位,这个相位都轮不到他魏冉。”嬴疾冷笑一声,“想做秦国的丞相,他还没这个资格!”

“前段时日赵国攻下中山国,国力大增,为巩固秦赵关系,赵王要将自己的爱臣‘楼缓’送至秦国为相。”嬴疾将一封信放到楚暄面前,“此事由赵相肥义告知,我已同意,此刻楼缓应当在路上了。”

“他来了以后,我会将右相之位给楼缓,可他毕竟是赵人,赵王是何用意不言而喻,所以……”他看着楚暄,将另一物件放到他跟前,郑重说道,“我要你做左相之位,去牵制楼缓。”

楚暄心脏狂跳,不敢去接这相印,但嬴疾说得如此直白,且不容他拒绝。

但楚暄还是摇头:“这左相之位位高权重,我如今一无军功,二无功绩,做不得这左相。”

且不说军功这些,他于秦国而言也不过是名客卿,身负太傅一职已是位高权重,若再做这左相,恐将招来嫉恨,尤其是宣太后,魏冉那一边……

嬴疾扬唇:“我知道,所以这次伐魏援楚,我要你一同去。”

“嗯?”楚暄双目睁大。

“等打完仗后还要劳烦你去同魏王谈联盟,重建秦魏连横。你先时连横秦燕赵,加上这次邦交功绩,早已超过当年张子为相之时,如此便无人敢质疑你做这个‘左相’。”

话已至此,楚暄明白嬴疾的态度,也知道无法再推拒,毕竟方才自己答应对方在先。

“那您呢?这次去了后……”他不敢再说下去。

果不其然,嬴疾道:“这场战结束后我便不再回来了,往后稷儿便交给你了。”说话间他露出释怀的笑,如释重负般,肩膀都松了下去。

他忽又想起一事,从腰间解下一块令牌,放到楚暄面前:“你往后免不了出使列国,各国邦交虽说不斩来使,却也杀机四伏,这令牌你收好,他可调度我手下的亲卫兵,我走以后他们会誓死效忠于你,护你周全,任由你差遣。”

“晚辈谢过严君”楚暄接过令牌,仔细一看发现这令牌与聂施给自己的那枚有些不同,倒是与之前给林辙调兵的那枚相似。

想到聂施他便想起那个雪天与之交谈的话,忍不住问:“严君可知道聂施?”

“聂施?当然!他可是王兄身前最信任的亲卫,稷儿登基那日正是他来找我一同前去杀掉伏兵。”嬴疾笑着抚须,“你们认识?”

楚暄点头,将他与聂施相识,再到宣太后安排对方给自己做暗卫之事尽数告诉嬴疾。

嬴疾听完后先是惊讶,继而大笑道:“甚好甚好!即是他愿意效命于你,你大可放心,聂施向来只听命于他认准的人,当年也是他主动找上王兄的。他是个可信任的人!”

经此一言,楚暄安下心来。

嬴疾喝了口茶,莞尔:“在我退位之前,我会为你铺好路,这段时间里有任何不解之处都可以直接问我。”

“是。”楚暄笑道。

二人又聊了一阵,嬴疾将他的人脉、资源等毫无保留地交付楚暄,末了,他发出一阵感叹:“我此生辅佐了三代秦君,也见证了四次王朝更迭,活至今日,出将入相已是知足。但我老了,没有精力再卷入朝堂的尔虞我诈,列国的纷争。”

他背靠凭几,轻叹一声,眼中闪过怅然,“我也糊涂过,以为能护住宗族的权势地位,却也因此犯下大错,害得秦国险些瓦解,落入歹人之手。

如今过了知天命的年岁,也逐渐相信命运了。”

他看向楚暄,释怀一笑:“老一辈的人里只剩下我了,我也是时候退位让贤了。我曾从张子那边夺来的相位,便在今日归还至你手中,往后稷儿也交给你了!”

楚暄双手交叠,以头抵地,对嬴疾郑重承诺:“臣定不负严君所托,尽心辅佐秦王,共兴秦国!”

“起来吧,有你这句话,我便安心了。”

——

从书房出来,楚暄见林辙在前院中盯着鱼塘发呆,手背在身后看着一池游动的鱼儿,不知在想什么。

楚暄悄无声息地走过去,见对方无反应,又逼近些,正想吓他一下时林辙突然回身抓住他的手,反剪于身后,直接将人摁在塘边的一棵大树下。

楚暄快速扫了眼周围,确认无人才放下心来,看着林辙微眯起眼,佯装吃痛轻斥道:“松手,你弄疼我了。”

“偷偷摸摸地想偷袭?”林辙轻掐他的下颌,坏笑一阵,“别装,我都没使劲儿,哪里疼了?”他一边说着又在对方唇上讨了点儿甜头后才将人放开。

楚暄整了整衣冠,看向他嗤笑:“怎的跟个老大爷似的杵在这儿看鱼?思考人生呢?”

“思考……咱俩老了以后。”林辙嘿嘿笑,搂着他的腰往府门外走,“到时候我们在院中建个鱼塘,坐在塘边晒太阳,你喂鱼,我喂你。”

“年纪轻轻就想这些。”楚暄嗤笑,嘴上这般说,心中却是不自觉地憧憬起来,“那要回先生的宅子,建个鱼塘,也可以养只小狗,再种几棵树遮阳。”

“好啊,我也想回去。”出了严君的府邸,走在回去的路上,林辙牵起楚暄的手,十指交扣握在掌心,一晃一晃的,又问道,“方才严君同你说了什么?”

“就……说了这些年秦国朝中的情况。”楚暄突然问,“你何时启程去蓝田大营?”

林辙一顿,闷声道;“三日后,怎么?你希望我早点儿走?”他睨着楚暄。

楚暄察觉他的小情绪,扬唇却不置可否,状似关怀的吩咐:“记得带些厚衣衫,晚间风大。”

林辙见他这副模样,心中又燃起无名火,悻悻反驳:“不带,军营穿不了!”

楚暄瞅着他生闷气,沉默少顷终是忍不住笑出声,拉住他的手逼近:“我是说我要带,带了我穿。”

“嗯?”林辙一愣,“你?带厚衣衫?”

楚暄点头:“是啊。”

林辙这才反应过来对方何意,目光亮起,方才的小脾气一扫而空:“你、你你要和我一起去打仗?”

“对、对对啊。”楚暄故意学他说话。

林辙难掩激动,连珠带炮地抛出一堆问题:“你怎么要去?你又不会打仗,是严君让你去的吗?军中条件简陋,我怕你吃不消……”

“谁说我是去打仗的?”楚暄坏笑,凑近他,在他耳边蛊惑一阵,“我主动请缨去伺候你,怕你太孤单我去陪你,替你端茶倒水,暖床。林将军可还高兴?”

“你还会端茶倒水?”林辙嗤笑,被他撩拨得双颊发烫,拉着楚暄手加快脚步走在前面,说话声一阵含糊,“回去、回去先把床暖了,提前温习一下。”

楚暄瞧他这模样笑出了声,卖乖应下:“遵命,林将军。”

——

掌灯时分,太华宫内。

嬴稷正在灯下看书,寝殿的门被敲响,他起身前去开门,来人竟是宣太后。

“母后,这么晚了何故亲自前来?当是儿臣去甘泉宫看望您才是。”

宣太后笑了笑,见他仍挑灯夜读很是欣慰:“母后来看看你,这几日筹备冠礼人都瘦了。”说话间身后的宫侍手提食盒步入房中,将一碗莲子羹放于案上。

“这莲子羹是母后亲自做的,你尝尝。”宣太后笑着端起碗。

“多谢母后。”嬴稷含笑接过,却没有吃,先置于案上。

宣太后扫了眼他的动作,目光暗下三分。

“母后深夜前来,可是有要事相商?”嬴稷对她的神情变化视若无睹。

宣太后不答,只笑笑说:“来看看你,自你回国继位后一直诸事缠身,平日在外我与你君臣相称甚是生疏,母后也想着和你像儿时那般坐下来好好谈天。”

嬴稷莞尔。

宣太后见他这般模样,心中难掩刺痛。

嬴稷从燕国回来后已没有了儿时的天真无邪,对自己也是以礼相待,虽说自己吩咐的事他都能完成,但总是生疏许多,对自己和魏冉他们也是淡淡的,好像只有在楚暄面前他才露出过笑容。

“稷儿晚上睡得如何?若是公务繁重可让楚太傅帮你,别累坏了身体。”

“谢母后关怀,稷儿明白。”嬴稷颔首,“太傅一直都在帮儿臣分担,若说劳累儿臣不及他半分。”

宣太后点头:“如此甚好,我听你大舅说你最后愿意娶楚国公主是听了楚太傅的劝,冉弟果然没有找错人。”

“您说什么?”嬴稷一怔,瞪大双眼盯着她,“您是说是大舅去找安羽哥哥来劝儿臣成亲的?”

宣太后被他的这目光和突如其来的情绪吓了一跳,很快正色道:“是,你也到了娶妻的年纪,一个人惯了总归是太过冷清,身边若是有个贤良淑德的女子陪你岂不更好?”她自顾自地笑着打趣道,“倘若日后有了子嗣,这太华宫可就热闹了。”

嬴稷闻言嘴角牵起一丝笑,微垂下眼。

“若是得了空……也去看看芾儿和悝儿,你的两位王弟时常念叨你……”

提到这两个突如其来的弟弟,嬴稷的脸瞬间又冷下去。

儿时他在秦国并未听过自己还有两位一母所出的弟弟,还是登基后的那段时间才见着他们。

那是两年前的事儿,那时的嬴芾十三岁,嬴悝十岁,初见他们时嬴稷满面惊愕,再看其余人的反应,包括楚暄都是一副早已知晓的神情,只有自己被蒙在鼓里。

宣太后对他解释说他们二人先前一直寄养在楚地,如今朝中太平了才将他们送回来。

但宫中有传言这两个公子是宣太后与义渠王所生,且最初宣太后是想扶持嬴芾为秦王,并非嬴稷。

见他不言,宣太后也不再拐弯抹角,从袖袋中取出一捆卷轴,放于他面前。

“稷儿,娘有一个请求,想请你在及冠之日封芾儿为泾阳君,悝儿为高陵君,正好借此机会向满朝文武展现出你们兄弟和睦的一面,好巩固王权。

此外……娘希望你能顾全大局,签下这份诏书,当年你荡哥哥就是没能趁早写下立储诏书,才发生了后来的王储之争和季君之乱。包括你父王也是临终前才写下诏书的……”

“儿臣知道。”嬴稷语气逐渐冷下,扫了眼卷轴,扯出一丝笑容,“等儿臣娶妻圆了房,若生下的是位公子就立刻立为储君。”

“那还需要一段时间……”宣太后顿了顿,蹙眉垂下眼,手在袖中不自觉地握成拳,“稷儿,娘是觉得这事儿还是趁早为妙,都说……兄终弟及,娘觉得你不如先签下诏书,往后再做打算……”

嬴稷闻言怔住,心跳骤停了一拍,不可思议地看着她:“母后是觉得儿臣也是个短命的?”他语气无比寒凉,声音发颤,连自己都未察觉。

“娘并非此意。”宣太后神色挣扎,抬眼看着自己这位长子,见对方面色苍白,眼中透着失望和荒谬,那目光看在她眼中只觉得心脏像是被一只手狠狠拧了一把。

少顷,她抿唇,狠下心,再度恢复到执政时的从容姿态,含笑道:“娘只是稳妥考虑,且芾儿也一十有五,他日后也可帮你一同料理国事。”

说话间她又取出一捆卷轴,继续道:“娘已经替你拟好了诏书,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等你娶了楚国公主,生下小公子,便可立他为太子。娘只是考虑的周全,并无他意,稷儿莫要多想。”她说着伸手轻拍嬴稷的肩膀。

嬴稷没有动作,面无表情地盯着这诏书,眼中的神光晦涩难明。

宣太后就这样极具耐心地等着他。

不知过去了多久,嬴稷终于轻轻地“嗯”了一声。

宣太后如释重负,将诏书摊开。

嬴稷沉默地看着这诏书半晌,提笔,动作机械地签下姓名。

宣太后看着他写完,将笔放下,心中的大石落下。

“母后,儿臣累了,若无别事……”

“母后这便回去了,不打扰稷儿歇息。”宣太后收起诏书,对嬴稷笑了笑,起身正要离去,又看了眼案上已经凉了大半的莲子羹,心中生起一丝愧疚,临走前吩咐一声:“汤要凉了,记得吃。”

嬴稷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又瞥了眼案上的羹汤,只觉得胃中犯恶心。

他一个人又坐了许久,直到外头传来打更声,才从思绪中清醒,唤来宫侍面无表情地吩咐一声:

“将这汤倒了,太凉,伤身。”

——

三日后,蓝田大营外。

“他怎么也去?!”林辙指着聂施,与他大眼瞪小眼,不满地质问楚暄。

聂施对林辙的态度视若无睹,一副看戏的模样,瞅着头疼的楚暄。

楚暄太阳穴突突直跳,瞥了眼聂施,对林辙道:“他是我护卫,自然是要去的。”

“我都在你身边了,你还要什么护卫?”林辙怒气冲冲地将人拉到跟前,旁若无人地大声质问,“你不是说要伺候我,给我暖床……”

楚暄即刻上前捂住他的嘴,这一声让周围的士卒大吃一惊,往他们这处看来。

聂施还嫌不够乱,一脸坏笑地煽风点火:“属下竟不知,楚大人还有这等本事儿?”

楚暄牵了牵嘴角,斜了他一眼,看向那些士卒时已是面带笑容,对他们道:“他说笑呢,别当真。”

这时一名士卒来到林辙身后,见他与楚暄正拉拉扯扯,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楚暄闻动静放开林辙,那士卒见了,才跑到林辙身边朝他说芈戎将军正找他。

林辙点头,看向楚暄,楚暄对他笑了笑,摆了摆手。

林辙也不好多说,临走前转头瞪聂施一眼,以眼神警告,才悻悻离去。

“令弟可真有意思。”聂施故意将“弟”字加重,望着林辙远去的背影,朝楚暄笑。

“上次让你调查的孟尝君,可有结果?”楚暄面色沉下,恢复到平日的威严。

“都在这儿了。”聂施晃了晃手中的布囊,“不过,我接到的情报称孟尝君先前并未与公叔丞相见面,也未去过韩国。”

“未去韩国?”楚暄疑惑,“那是谁与他商讨合纵?”

聂施道:“据说是他收到一封信,寄信之人不是公叔,公叔丞相早已在一年前告老还乡了。”

“这信是谁寄的?”楚暄双眼微眯。

“这……属下还未查清。”

楚暄正色吩咐:“替我详查此人。”

聂施抱拳:“是。”

“走吧。”楚暄伸手接过聂施手中装有卷轴的布囊,“我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孟尝君。”

——

军队行了十日,抵达魏国蒲阪郊外,在此处安营扎寨。

林辙不知如何买通了分房的士卒,让楚暄住近自己的营帐中,这事儿惹来了众人发笑,闲散时军中将士们都嬉笑着调侃说林辙这么大个人了还要哥哥陪房睡。

对此楚暄简直无颜面在军中瞎逛,干脆躲在帐中看公文。

林辙却一脸得意,乐得听他们调侃。

大战在即,练兵也越发频繁,每日练兵结束,林辙散伙后最先溜回帐中。

这一日,他刚进门便将楚暄从背后紧抱住,二人蹭着彼此,就要蹭出点儿名堂时,聂施突然破门而入,带来一句:

“楚太子横重伤朝中大臣,正连夜逃回楚国!”

宣太后让嬴稷签下诏书这件事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啊啊啊啊稷儿真的好惨!!又是心疼他的一天(但这只是开始~这样下去往后不黑化天理难容!!!)

这一卷是列国权谋争斗,大家会在文中体会到各国的尔虞我诈和大大小小的事影响天下大事,是很有意思的一卷!

战国时期的权谋斗争都是以国为单位,列国风云变化时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应了张仪之前所说的“以天下为棋盘,各国就是手中的棋子”。

下一章更新时间是下周二,即将有大事发生!剧情也逐渐丰富起来~感谢大家的陪伴!!更多精彩内容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7章 弄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原来我是敌国皇帝流落在外的崽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李嘉宁的奇妙之旅

抗战之我的团长李云龙

涂警官在七零年代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