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虽担忧,脸上不露出分毫,镇定自若平静无波,吩咐夏至继续到外面等候消息,凝神看向台上。
只看一眼笑了起来,上台的原来是瑶花带来的方秀才。
方秀才斯斯文文大大方方,冲众人作揖道:“鄙人方仲齐,是个秀才,如今在方家村学堂中做先生。”
“哪个方家村?”有人问道。
“洛阳县的方家村。”方秀才微笑说道。
“东都郡的进士村,方家村吗?”又有人问道。
“是,因村中历届科举均有进士,人称进士村。”方秀才谦虚作揖。
“仲齐兄呢?三年后科举,会考中进士吗?”有人问道。
“先中举再说。”方秀才又是一揖。
“看来仲齐兄的志向是科举入仕做官,对吧?”又有人问。
方秀才摇头:“鄙人自幼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长大,可谓家徒四壁身无长物,学堂中的柳仕元老先生分文不取,收鄙人为学生并悉心教导,鄙人感念不已,在柳老先生临终前,发誓追随老先生,毕生都在方家村学堂中任教。”
众人议论纷纷,李都统夫人对瑶花怒目而视,瑶花不说话,安静看着台上。
台上一声锣响,司仪官大声问道:“请问方先生,求的是哪家女子?”
“鄙人机缘巧合,有幸结识李氏瑶花姑娘,她泼辣爽朗,鄙人与她在一起,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与满足,鄙人认定了她,若能此生与她相伴,夫复何求!”方秀才声音抬高,坦然自若。
“你可知道李瑶花是谁?”有人问道。
“她是李都统府上,小千金的武学师父。”方秀才说道。
台下哄堂大笑,有人大声喊道:“她骗了你,她不是什么武学师父,她就是李都统的小千金本人,瑶花姑娘。”
方秀才愣了愣,李都统夫人对女儿咬牙切齿,瑶花脸色微红,紧张看着台上。
“我小时候为家中放牛,总是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吹得还不错。”方秀才回过神,从袖筒中抽出一根竹笛,举在唇边道:“瑶花,我为你吹奏一首《牧牛曲》。”
笛声响起,初始悠扬欢快,继而明亮激越,渐渐婉转低落,最终悲鸣呜咽。
呜咽声落下,他颤声唱道: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唱罢深深作揖,说一声抱歉,缓步下了高台。
瑶花冲了出去,迎面奔向他,来到他面前喊道:“把你的笛子给我。”
他抬起头,满眼含泪看着她,将手中笛子递了过来。
瑶花接过去握在手中,颤声道:“这是你给我的定礼,明日你一定要请媒婆上门提亲。”
他看着她,不说话。
“我是武师父,你就认定了我,我是千金大小姐,你就不敢了吗?”瑶花胸脯剧烈起伏,眼圈慢慢变红。
“别哭。”他低声恳求,“瑶花,别哭,你是女中丈夫,若是惹得你哭,我的罪孽更加深重。”
“你上门提亲,我就不哭,你不上门,我就哭死给你看。”瑶花带着哭腔说道。
“好,我答应你。”他郑重一揖,“明日我一定去到府上,向尊父母提亲,我说到做到,你尽管放心。”
瑶花破涕为笑,褪下手腕上的金镯递了过去,小声道:“这个给你。”
“金镯太过贵重,我不敢收。”他又是一揖。
“你卖掉金镯,买一些上门的礼品。”瑶花说道。
他笑着摇头:“既是礼品,理当我自己准备。”
“可是,我还没有给你定礼。”瑶花说着话,欲要去解腰间的荷包。
他说声等等,笑道:“把你的帕子给我就好。”
瑶花哦了一声,抽出帕子递给他。
他接过去,又是一揖,随后匆匆离去。
“这是成了?还是没成?”王知府夫人低声问道,“这对勾,画还是不画?”
张同知夫人不做声,微笑着拔下金簪,毫不迟疑画两双对勾。
“怎么画对勾了?”李都统夫人不悦道。
“两个人交换了定礼,说好明日上门提亲。”张同知夫人不紧不慢说道,“照着咱们花宴上的规矩,可不就是成了?”
李都统夫人说一个你字,抬手指着她,气得手都在哆嗦。
“我倒觉得张夫人说得有理。”王知府夫人煽风点火。
杨长史夫人忙劝道:“对勾不对勾的,不是最要紧,最要紧的是,李家姐姐要想好如何应对。”
“我没法子应对。”李都统夫人咬牙切齿,“也不该我应对,来人,将瑶花给我拎回来。”
身后侍立着的婆子应一声是,蹬蹬蹬出了花厅,不大的功夫蹬蹬蹬回来。
那婆子提着瑶花的衣领,来到李都统夫人面前,松手将她放了下来。
果真是给拎回来的,傅锦看得目瞪口呆,再细看那婆子,身形高大长手长脚,面目凶狠身形灵活,可见是女中豪杰。
瑶花双脚甫一落地,猫一般飞窜到傅锦面前,躲在她身后喊道:“王妃救命。”
李都统夫人凶神恶煞瞪了过来,触到傅锦的目光,忙垂眸闪避,生怕吓到王妃。
“有话好好说。”曾将军夫人忙道,“别冲撞了王妃。”
“我知道。”李都统夫人跺一下脚,“若是在家中,我今日非捏死她不可。”说着话站起身,咬牙道,“回家。”
“行了。”王知府夫人道,“回家也是一通闹腾,有什么用?不如听听王妃的主意。”
李都统夫人一听,转身看向傅锦,收敛了凶狠,拱手恳求道:“还请王妃指教。”
傅锦略作沉吟,说道:“本来觉得方秀才是读书人,读书人总要科举入仕,即便不入仕,以做教书先生为己任,也会有前途,可听他之言,要在方家村学堂任教一辈子,这就不太好办了。”说着话回头看向瑶花,“若是终此一生,方秀才都只是个村中学堂里的教书匠,你一辈子都与他住在方家村,你能做到吗?”
“我能做到。”瑶花赌咒发誓,“只要跟他在一起,别说是方家村,就算是住山洞,我都愿意。”
“年少轻狂,净说大话。”王知府夫人一声叹息。
“瑶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傅锦看着她。
“方家村那么多人,不都好好的?我怎么就不行?”瑶花不服气。
“你可是堂堂二品将军的千金。”张同知夫人道,“你嫁给方秀才,那可是大大的下嫁,天差地别。”
“织女还配牛郎呢。”瑶花依然不服气。
“那只是传说,听个热闹就罢了。”张同知夫人道,“都说门当户对,为何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了,日子才能过得顺当,否则家无宁日。”
这时候张夫人的婢女走了进来,含笑说道:“司仪官说,大家伙说说笑笑,气氛正好,问夫人何时上三道彩。”
张夫人看向傅锦,傅锦说道:“稍等片刻。”
她对李都统夫人说道:“方秀才既是府学教谕引见给贵府小公子的,人品学识才能自不必说,至于他的志向,事关他的先生柳仕元,我提到的方先生,是柳仕元的老师,等方先生到了咱们东都,让他见一见方秀才,或许,他能给方秀才些点拨。”
李夫人点点头,傅锦又道:“明日方秀才前往贵府提亲,贵府务必尊重他,不要折辱了读书人。”
李夫人又点点头,王知府夫人在旁一笑:“他们家人脾气上来,能翻江倒海,谁能镇得住?”
“那,请王妃过去坐阵,镇着我们。”李都统夫人道。
“好啊好啊。”瑶花连声附和。
傅锦摇头笑笑:“到底是李夫人的家事,我不宜过多参与,只能提醒,另外也得看看方秀才的能耐。”
“此话极有道理。”张同知夫人道,“若是头一遭都扛不住,即便结了亲,以后也得鸡飞狗跳。”
“不是王妃提醒,我还真打算过去。”王知府夫人笑着看向几位夫人,“还盘算着带上你们。”
几位夫人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最终李都统夫人慨然道:“明日让他来就是,是骡子是马,拉过来遛遛。”
众人哄堂大笑,只有瑶花小声嘟囔:“这话说得可真是难听。”
李夫人打定了主意重新归坐,傅锦一声令下,司仪官敲响了铜锣,喜滋滋大声说道:“虽说二道彩小有波折,到底也是成了,不知哪位公子来上这三道彩?”
“非得是公子吗?小女子可能上去?”一位姑娘站了起来,扬声问道。
“那自然是欢迎之至,荣幸之至。”司仪官笑道,“这位姑娘快快有请。”
姑娘身段窈窕步态优美,婢女抱着瑶琴跟在身后。
待婢女摆好瑶琴,她款款坐下,声音温润柔和,如春风拂面,她说道:“我是洛阳县令之女,姓楚,闺名一个晴字,晴天的晴,今年二十岁,我打小学习琴棋书画,不敢说样样出色,可都学得不错,我帮着母亲理家,也算得上井井有条,可因我出生时额头有一胎记,亲事迟迟未成,眼看又是一年过去,祖母严命,若是到过年尚未定亲,就将我许配给一位中年丧偶的富商,富商家中有三房妾室,另在不同的地方有几名外室,里外加起来有十多个儿女,我接受不了,也自觉应付不来,于是求了张夫人前来参加花宴,我自知行为唐突,为各位弹奏一曲《腊梅花开》,算作赔罪。”
清雅的琴声响起,冰天雪地中,鲜妍点点绽放,渐渐葳蕤成片,令人赏心悦目,可花开终有尽时,花落无声,落在冰冷的泥土中,被倾轧被碾碎,只余幽幽花香,仿佛在诉说,她曾经来过。
一曲奏罢,懂曲的人心下凄然,不懂的人犹自鼓掌,又觉得那里不对,掌声渐渐稀落,凝结成一片寂静。
寂静中一位男子开口问道:“敢问楚姑娘,若是这回花宴上遇不到有缘人,你会如何呢?委屈自己嫁给富商?还是想好了别的出路?”
营养液竟然过百了,写文生涯第一次,谢谢小可爱们灌溉我[比心][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1章 百花宴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