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归途 > 第19章 归来的重量

第19章 归来的重量

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陈默感到一种奇异的疏离感。

十二小时的航程仿佛一个时空隧道,将他从柏林的鲜花掌声带回了这片熟悉的土地。机舱门打开,北京的冬日空气干燥而凛冽,与他离开时并无二致,却又似乎有什么已经悄然改变。

“走VIP通道吧,”杨珍低声建议,“外面可能有不少媒体。”

陈默摇摇头:“走普通通道就好。”

果然,当他一出现在接机大厅,闪光灯便如暴雨般倾泻而下。记者们挤在隔离带后,高举着麦克风,各种问题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喧嚣的海洋。

“陈默,获得银熊奖的感受如何?”

“这是你回国发展后的第一个国际大奖,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未来会更多向国际发展吗?”

陈默停下脚步,面向媒体群。他摘下墨镜,平静地注视着那些渴望获得头条的记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嘈杂的人群安静下来,“这个奖项属于所有支持华语电影的人。我会继续做好我的工作——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

一个年轻记者挤到前面:“陈默,你获奖时提到的‘不要忘记从哪里来’,是指你会坚持在国内发展吗?”

陈默微微点头:“我回来的目的从未改变。”

在安保人员的协助下,他们艰难地穿过人群。走向停车场的路上,陈默注意到接机人群中不少粉丝举着自制的手牌,上面写着“欢迎回家”和“为你骄傲”。他特意走过去,为几个粉丝签名,与他们简短交谈。

“默哥,我们会一直支持你!”一个女孩激动地说。

陈默微笑:“谢谢。天冷,早点回家。”

坐进保姆车,杨珍长舒一口气:“这场面比我想象的还要火爆。公司已经接到几十家媒体的专访请求,还有几个国际制片人的合作邀请。”

陈默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没有接话。荣誉带来的不只是光环,还有更重的期待与责任。

车刚驶出机场高速,陈默的手机响起。是周屿。

“前辈!你到了吗?我和建民老师在老地方等你!”

电话背景音里传来李建民的声音:“陈老师,我们准备了惊喜!”

陈默嘴角微扬:“半小时后到。”

他转向杨珍:“先不去公司了,送我去录音室。”

杨珍有些犹豫:“可是公司高层都在等你,准备了欢迎会...”

“告诉他们,我很感谢,但更有意义的事情在等着我。”陈默的语气温和却坚定。

当车停在录音室楼下,陈默远远就看见了等在那里的周屿和李建民。年轻人手里捧着一束朴素的花,老人则提着一个保温盒。

“欢迎回家,前辈!”周屿上前递过花束,“这是建民老师老伴特意为你煮的饺子,说你肯定想念家乡味了。”

李建民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点家常便饭。”

陈默接过还温热的保温盒,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比起机场的喧嚣和公司的欢迎会,这份朴素的关怀更让他感动。

录音室里,张楠已经在调试设备。看到陈默,他站起身,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力拍了拍陈默的肩膀。

“我们来听听《三声部》的最终版,”张楠操作着调音台,“在你离开的这段时间,我们又做了一些微调。”

音乐响起,陈默闭上眼睛。令他惊讶的是,编曲中融入了一些他在柏林演奏时即兴加入的小提琴元素,与李建民的二胡和周屿的现代唱腔形成了美妙的呼应。

“这是...”

“我们看了柏林的那场演奏会直播,”周屿解释道,“觉得你加入的小提琴段落特别贴合,就请教张老师能不能融合进来。”

李建民点头:“音乐就是要互相借鉴,不断生长。”

陈默看着眼前这三张真诚的面孔,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归途”——不是地理上的回归,而是心灵上的契合与共鸣。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他们沉浸在音乐的讨论中,完全忘记了外界的喧嚣。直到杨珍再次打来电话,提醒晚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商业晚宴。

“我必须走了,”陈默无奈地说,“公司安排的行程。”

李建民理解地点头:“去吧去吧,正事要紧。这饺子你带着,趁热吃。”

周屿送陈默到楼下,犹豫了一下,问道:“前辈,获奖之后,会不会有很多变化?”

陈默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年轻人:“外界会有变化,但我们的初心不该变。”

晚宴设在市中心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陈默一进场,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商界名流、娱乐圈大佬、媒体高层纷纷上前祝贺,名片像雪片一样递到他手中。

“陈先生,恭喜!我是华纳中国的代表,希望能与您探讨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默哥,我们是老相识了,有机会一定要合作..."

“陈老师,我们平台准备打造一档顶级音乐节目,诚意邀请您担任导师...”

陈默礼貌地回应着每一个人,但内心却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疲惫。这些热情的背后,有多少是真心欣赏他的艺术,有多少只是追逐热度的投机?

晚宴进行到一半,他借故走到露台,想要透透气。冬夜的寒风让他精神一振。远处,城市的灯火如星河般蔓延,与柏林的夜景截然不同。

“不适应吗?”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陈默回头,看见张楠拿着两杯香槟走过来。

“有点,”陈默接过酒杯,“感觉像是参加别人的庆功宴。”

张楠轻笑:“这就是成名的代价。人们追捧的不是你,而是你身上的光环。”

两人沉默地站了一会儿,看着楼下车流如织。

“记得我们第一次合作时你说的话吗?”张楠突然问。

陈默挑眉。

“你说,音乐应该是一面镜子,反映真实的情感和生活,而不是一层镀金,掩盖一切瑕疵。”张楠抿了一口香槟,“别让奖项和掌声把那面镜子变成装饰品。”

陈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回到宴会厅,陈默换了一种态度。他不再机械地应付每个人的恭维,而是真诚地与他们交流对艺术的看法。令他惊讶的是,这种转变反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晚宴结束后,陈默推掉了后续的聚会邀请,独自回到酒店。他打开李建民送的保温盒,饺子已经凉了,但他却吃得格外香甜。

手机里,母亲发来了好几条语音消息:

“默默,妈在电视上看到你了,真精神!”

“邻居们都说要给你庆祝,我帮你推了,知道你累。”

“哪天回家,妈给你做炸酱面。”

他一条条听着,仿佛能透过声音看到母亲骄傲而又关切的表情。

洗完澡,陈默打开笔记本,准备记录这一天的感受。但笔尖在纸上停留良久,却不知该写些什么。

最终,他只写下了一行字:

“第十八天。荣誉是路标,不是终点。”

合上电脑,他走到窗前。北京的夜空难得清朗,几颗星星在光害中顽强地闪烁。他想起了柏林那个思乡的老妇人,想起了父亲生前常说的话:“艺术家的价值不在于他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给予了什么。”

第二天清晨,陈默比平时更早醒来。他没有去健身房,而是换上便装,戴上口罩和帽子,独自走出酒店。

清晨的北京刚刚苏醒。早点摊冒着热气,上班族匆匆赶路,老人们提着鸟笼在公园里散步。这一切平凡而真实,让他感到踏实。

他在一家老字号豆浆店前停下,点了一碗豆浆和一根油条。坐在简陋的塑料凳上,听着周围食客的闲聊,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获奖前的自己。

“小伙子,看你有点面熟啊,”旁边一位大爷打量着他,“是不是上电视那个?”

陈默笑了笑,没有否认。

大爷一拍大腿:“哎呀,真是你!我孙女可喜欢你了!不过啊,小伙子,听大爷一句,红了也别飘,脚踏实地最重要!”

陈默认真点头:“谢谢大爷,我记住了。”

付钱时,老板娘认出了他,坚持不肯收钱:“你给咱们中国人长脸了,这顿我请!”

陈默最终还是悄悄把钱压在了碗底。

回酒店的路上,他接到公司电话,通知他当天下午有一个重要的国际视频会议。但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帮我取消今天的所有安排,”他对电话那头的助理说,“我要去音乐学院。”

因为在那里,有更真实的音乐,和更真诚的人在等着他。

而这,才是他真正的归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