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海玲归来 > 第3章 第 3 章

第3章 第 3 章

二叔待海玲,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实打实的当成亲闺女一般疼爱。大冷天里,他和后二婶不辞辛劳,步行三里多地,早早地在杨树沟胳膊肘弯那长满荒草的小土包上候着。他俩手搭着凉棚,眼巴巴地张望着,那模样,活脱脱像一位望眼欲穿的老母亲,盼着远游的亲闺女从天边归来。

海玲眼尖,大老远就认出了二叔。还有二十多米远呢,她便不顾我们劝阻,心急火燎地拉开车门,跟头流星般朝着二叔飞奔过去,扯着嗓子大喊:“二叔 —— 二叔 ——” 二叔也早早张开了双臂,等海玲一跑到跟前,便紧紧地将她抱住,嘴里念叨着:“海玲,海玲,我老闺女可算回来了,可把二叔想死了,你这孩子呀。” 说着说着,二叔眼眶泛红,泪水夺眶而出。这可是我头一回见他落泪,印象里,二叔的心坚如磐石,哪怕是面临生死诀别,都未曾掉过一滴眼泪。

我记得,当年前后院邻居用板门把我爸抬回家时,二叔的脸黑得如同锅底一般。按当地习俗,横死之人是不许进院子的,一律要在院外搭灵棚。可二叔哪管这些老规矩,他狠狠一跺脚,强压着心头怒火,大声说道:“我不管老辈子立下的那些破规矩,我大哥在这个家进进出出这么多年,死了不让进家,这算哪门子道理!今儿我就做主了,把我大哥抬进院子,在院子里搭灵棚。谁要是敢在我跟前瞎嘟囔,我就把他嘴巴子打歪!” 二叔和我爸感情深厚,从爸爸被抬进院里,一直到出殡,我愣是没见他掉过一滴眼泪。

又想起原二婶去世的时候,二叔正在县里开会。二婶在苞米地掰苞米,掰着掰着就说胸口疼,旁人都以为是中午吃饭吃急了,过会儿就好。二婶蹲在地里揉了揉肚子,疼痛稍有缓解,便咬着牙继续掰苞米。谁能想到,突然之间,她就倒在了地上。人们慌了神,赶忙骑车去找赤脚医生黄冬云。等黄冬云骑着自行车赶来时,二婶手脚都已经凉透了。我娘(海玲亲妈)哭着给二叔打电话,电话从乡政府转到县政府,又从县政府转到二宾馆,二叔才接到。我娘哭着说:“老二,你赶紧回来吧,你媳妇不行了。” 二叔在电话里却十分镇静,还反过来劝我娘:“人不行就不行了,你哭啥呀。你别着急,我先把工作安排好就赶回去。我是国家的人,国家的事是大事。你别慌,有我在呢。” 后来我娘跟我说起这事,对二叔的冷静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直夸:“咱家你二叔,经多见广,遇到啥大事都不慌不忙,你不服都不行。” 二叔就是这样,不管啥事儿都能沉得住气,悲喜都藏在心底,不轻易表露出来。尤其是在处理家族事务时,总能不动声色地把人心拿捏得稳稳当当,族里男女老少都把他当神一样敬重,大事小事只要他一开口、一点头,基本上都能成,成功率起码在 90% 以上。

海玲这次回老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跟二叔见见面,其他的都可以往后放放。二叔家在村里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富裕户,虽说没盖二层洋楼,可房子盖得又高又大,气派得很,就像一座小宫殿。主房外面是角钢骨架加装厚玻璃的采光房,能把尘土风沙都挡在外面,特别是雨雪天气,来人在采光房换上干净干爽的拖鞋再进屋,不带一点土、泥和水,所以屋里显得格外干净整洁。我和海玲等人换了拖鞋,在大客厅的沙发上坐下。后二婶很快就把早就洗好的水果端了上来,有蒙富苹果、中京梨、枣巨丰葡萄,还有水果西红柿,满满四五盘,色彩鲜艳,果香扑鼻,一看就知道二叔一家待客有多诚意。

海玲还是和二十八年前一个样,大大咧咧的。她一坐在沙发上,不等二叔和后二婶让,就伸手拿起一个苹果,张开大嘴 “咔嚓” 咬了一口,苹果汁顺着嘴角流了下来。“二叔,你家苹果太好吃了,这是我从小到大吃过的最好吃的苹果。” 二叔搬了个小圆凳,坐在海玲对面,满是褶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你们瞧瞧,我们家宝贝闺女,出去这么多年了,性格一点都没变,说话还是这么直来直去,这一点和海旺你大哥可不一样。” 二叔打我记事起,就不太瞧得上我,你看,这夸奖海玲的时候,还不忘顺带 “教育” 我一下。他故意瞅了我一眼,接着说:“海旺你大哥,到底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说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让人猜来猜去的。咱们老海家的人,可都是直肠子,不会拐弯抹角。” 二叔毕竟是我亲叔,他再怎么说我,我也只能笑嘻嘻地听着,装作一副很开心的样子。

若非眼疾手快,赶紧站起来给二叔让地方。二叔笑着躲闪,可若非还是拽着他的手,强势地把他摁在沙发上,还端了一杯茶,双手递到二叔手上。“二叔呀,你知道我家海旺最佩服的就是你老人家了。他整天念叨着我二叔如何如何厉害,可惜海旺笨得像小熊,咋学都学不来二叔的本事。” 若非这话里有话,把二叔哄得哈哈大笑。

海民蹲在地上,一口接一口地抽烟,吐出一个个烟圈,看着烟圈慢慢散去,那模样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自得其乐。海玲瞅了他一眼,还真摆出了姐姐的架势。“海民,这沙发地方宽敞得很,你蹲在地上像小狗似的,多累人呀。赶紧坐沙发上,咱们好好唠唠嗑。” 海玲四处看了看,没瞧见后二婶,便赶紧问二叔:“二叔呀,我二婶干啥去了,赶紧叫她进屋坐下说话呀。” 二叔咧着嘴笑,在果盘里捏起一颗又圆又红又大的梨枣,放到海玲手心里。“今儿咱爷们就痛痛快快地吃吃喝喝,别管你二婶,让她该干啥干啥去。你二婶今儿最大的任务,就是给咱们做好吃的,把咱爷们伺候得舒舒服服的。这可是咱们老海家的家庭聚会,跟他们老赵家没啥关系,她是外姓人,上不了台面。” 若非一听这话,立马站起来,假装拿起包包要走。“二叔呀,你这话打击面可有点大呀,我跟我二婶一样,也是外姓人,看来我也上不得台面,我得赶紧走了。” 二叔听出若非是在开玩笑,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起来。“我说大侄媳妇,你在你们单位咋都行,今儿在我们家,你可得多担待。我是咱们老海家的族长,都快八十奔九十的人了,人老了,脑子就不好使,一不小心说错话也是有的。你呀,宰相肚里能撑船,可别跟你二叔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若非听了二叔这番话,“嘎嘎” 笑了起来,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二叔,我嫁到老海家之后,就发誓生是老海家的人,死是老海家的鬼。我不跟你们扯闲篇了,去后厨帮我二婶做饭去。”

若非去了后厨帮忙,二叔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他知道若非是城里人,爹妈都在政府上班,没出嫁前也是娇生惯养的,从来没吃过苦,也没下过厨房做过饭。我和若非结婚后,大多时候都是我做饭。今天好不容易回趟老家,却把她撵到厨房帮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二叔拍着脑门,懊悔不已,嘴里念叨着:“海玲呀,你看看你二叔这张嘴,关键时刻咋就不听使唤了。若非你大嫂子结婚后,家里都是你大哥做饭,她就像个娘娘似的,等着人喂。今儿借你的光回来坐会儿,却让我几句话把人家赶到后厨干活去了。” 海玲拍着二叔的肩膀,像个江湖大哥对小弟似的。“二叔呀,你可别想那么多,多累呀。你都快奔九的人了,咋开心咋来,啥好吃吃啥。”

海玲让海民紧挨着她坐下,姐弟俩多年没见,有一肚子话要说。海玲看了一圈,没见海民媳妇,就有些疑惑地问:“海民,你媳妇干啥呢,咋不见她回来呀?” 海民哈哈一笑,打了个响指。“我老婆可比我厉害,我们公司在锦州开了个办事处,前天她去锦州办事了,再过七八天就回来。” 海玲眼睛一亮,故意做出一副很羡慕的样子。“海民呀,你折腾这么多年,还不如你媳妇有能耐,是不是你得听你老婆的呀?” 海民低下头,脸涨得通红。“我老婆就是个母老虎,在外面人家都叫我无敌小霸王,可我一回到家,就像霜打的茄子,彻底蔫了。” 海玲听了,笑得前仰后合,从纸抽里抽出纸巾擦眼角的眼泪。“怕老婆的男人才是好男人,不会在外面瞎勾搭,心里装着老婆和这个家。就因为你怕老婆,你们俩才能夫唱妇随,家和万事兴,你家儿子才能那么优秀,轻轻松松就考上了大连理工。” 海民被海玲这番话夸得晕头转向,像个羞涩的大男孩,机械地挠着脑袋。“小姐儿,从小你就会忽悠我,没少让我替你干活。秋天去谷子地捡谷茬儿,你却跟别人去河沟里抓鱼,最后还让我把捡到的谷茬儿分你一半。” 海民满是回忆地说起他和海玲小时候那些淘气又难忘的事儿。

海民说的一点没错,海玲小时候就是个假小子,谁要是不服她,她就跟谁干架。晚上写作业的时候,她非得霸占大半个书桌,我只能站在地上,趴在桌子的一个小角,憋屈得不行。她还用白粉笔给我画了一道线,只要我胳膊肘超过线,她就拿起格尺抽我手。爹看见了,不但不制止,还纵容她。“海玲呀,海旺是你大哥,你看看你多厉害,都快把你大哥欺负死了。” 我娘却总是偏向我,虽说我不是她亲生的,但每次我和海玲起争执,她都向着我。她总是把笤帚疙瘩举得高高的,做出一副要教训海玲的样子。“海玲,你还有没有大小之分了,海旺是你大哥,你小就得让着他。我给你讲过多少遍孔融让梨的故事了?” 海玲嘟着嘴,满心不情愿地给我挪出地方。我娘背地里跟我说:“海旺,我的亲儿,海玲毕竟还是个孩子,你是大哥,别跟她一般见识。哪天她再欺负你,你直接跟我说,我非得好好收拾她一顿不可。” 我爸在没人的时候,也反复嘱咐我:“海旺,你妈走得早,我知道你受了不少委屈。你娘对你挺好的,年年过年都给你做新衣服,大年初一还给你压岁钱。你别跟海玲妹妹计较,啥事儿都让着她点。” 我爸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满是泪水,亲妈和后妈之间的差别,我算是体会得最深了。我上学的时候,花钱特别紧张,买瓶墨水、买本作业本都得跟我娘要钱。我爸是个老实人,从来没留过私房钱,哪怕是买一支五分钱的铅笔,都得我去跟我娘要。我一般都是在上学前跟我娘要钱,站在门口半天不走,眼巴巴地看着她收拾碗筷、扫地、收拾屋子。她看了我好几眼,就等我开口,可我心里有气,偏就不说话。墙上的挂钟 “当当” 响了起来,我娘实在忍不住了,便放下手里的活计。“海旺,你咋还不上学,是不是该买作业本了?”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心里委屈极了,心想,要是亲妈还在该多好呀,我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理直气壮地跟妈妈说:“妈,给我两元钱,我该买作业本了。” 亲儿子跟亲妈要钱理所当然,而后儿子跟后妈要钱,就得小心翼翼,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我娘从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五元大钞,笑眯眯地塞到我手里,摸着我的脑袋说:“海旺呀,我就是你亲妈,以后缺钱就直接跟我要,别说你娘手里不缺钱,就算没钱,我也会到处舍脸舍面给你借钱。” 我娘在钱上从来没亏待过我,也从没因为我花钱的事儿跟我爸抱怨过。虽说我娘对我这么好,但我始终记得她是我后妈,我必须处处小心,不能因为自己太放肆而得罪了她,不然可没好果子吃。

海玲切了一牙苹果,双手递给二叔,歪着脑袋笑。二叔家变化可太大了,原来那六间黑砖黑瓦的房子,早在二十年前就拆掉了,重新盖起了六间红砖红瓦的大房子,地上铺了地板砖,还设计了卫生间,安了太阳能热水器。前几年,海民跟别人开膨润土矿,赚了不少钱,又把这六间房子全扒了,盖成了现在这座气派的大房子。房顶上装着太阳能热水器,每个房间都安了空调,厨房里还安了抽油烟机,全是现代化的设备。海玲看着这充满现代气息的大房子,感慨万千。“二叔家可真是旧貌换新颜了,这房子都赶上早些年的皇宫漂亮了。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最少都得多活二十年。” 二叔听了海玲这夸张的吹捧,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海玲呀,你们这一辈里,就数你最会说话,也最让我心疼。” 海玲剥了一颗糖,塞进二叔嘴里,二叔哈哈大笑起来。

二叔今儿个高兴,打开了话匣子,说的最多的就是我爸和我娘的事儿。“海旺,你长这么大,可能都不太清楚你娘是咋嫁过来的。你妈当年闹病,气管炎特别严重,一到冬天就呼噜呼噜地喘不上气。你爸赶着生产队的大马车,拉着你妈到处看病,西边去过凌源、平泉、承德,北边到过柴胡栏子,南边到过朝阳,跑了不少地方。你妈生完海玲之后,当时就差那么一点就没了,棺材都准备好了,后来又缓过来了。你妈可刚强了,拉着你爸的手说,我现在不能死,求求阎王爷再让我多活几年,儿子和丫头十多岁,你也好拉扯。” 二叔说起这些陈年往事,而且还和我有关,我爸活着的时候,也跟我说过一些关于我妈的事儿,不过都是只言片语,那时候我还小,啥都不懂,也没记住多少,就像被云层遮住的星星,模模糊糊的。现在二叔又帮我回忆了一遍,我对亲爹亲妈的事儿才更清楚了些。“你娘,也就是海玲她亲妈,为啥会跟你爸在一起过日子呢?说来说去,还是我做的媒人。海玲亲妈,也就是我的后大嫂子,最初嫁给了大北沟玄老三的儿子玄富。玄富在北票煤矿当工人,那时候在煤矿当工人挣钱多。头一年结的婚,第二年腊月,玄富有命挣钱没命花,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当场就把玄富炸死了,连胳膊大腿都没找全,当时给了家属不少钱。你娘,也就是海玲她妈,那时候才二十七岁。我下乡的时候,正好赶上玄富出殡,我以公社的名义给他买了一对花圈。我第一眼就相中了你娘。我哥没了老婆,一个人拉扯孩子,这日子可咋过呀。我这个当兄弟的,能帮一时,也帮不了一世呀。过了年,我找借口到大北沟下乡,大北沟党支部书记是我的战友,叫玄天河。我就直截了当地跟他说,我想把玄富媳妇介绍给我哥。那时候,公社干部说话还是挺有分量的,特别是玄天河还帮我一起撮合。你二叔办事就是雷厉风行,不像有些人,前怕狼后怕虎的。三天之后,我就把我哥领到了大北沟大队,让玄天河通过大队的大喇叭把玄富媳妇喊了过来。你哥把胡子一刮,头发一剪,再换上我的干部服,看起来比我还年轻,你娘一眼就相中了。你爸和你娘都是二婚,当时经济条件也不好,当天定下来,当天就把你娘接了过来,那可是真真正正的闪婚呀。”

我爸与我娘成婚之际,我还只是个懵懂无知的婴孩,记忆的大门尚未开启,那时的我正安然地待在三姨温暖的怀抱里,贪婪地吮吸着乳汁。后来听长辈们回忆,新婚那天,我娘身着一袭鲜艳的红衣裳,那红色如同一团热烈的火焰,洋溢着幸福与喜悦。她满怀慈爱地向我伸出双手,眼中满是初为人母的温柔与期待,想要将我拥入怀中。可我却因认生,小脸憋得通红,哇哇大哭起来,紧闭着双眼,嘴里不停地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那稚嫩的哭声,仿佛是对陌生环境的抗拒。

我爸见状,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他眉头紧皱,黑着脸,语气中带着几分恼怒,骂我不识抬举,还恶狠狠地说:“再这么号哭下去,就把你扔到外面喂狗!” 他当时许是被我的哭闹搅得心烦意乱,又或许是在新婚的喜悦中被我这突如其来的抗拒扫了兴致。

邻居们后来跟我讲,我娘听到我爸这番话,一下子就急了。她平日里性子温和,可那一刻,眼中却满是坚定与不容置疑。她挺直了腰板,直视着我爸,大声说道:“孩子奔着咱们来了,咱们就得好好养活呀,小孩哭闹很正常,可不能动不动就说丧气话。” 从那以后,我娘就用她的爱,为我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我娘对我的好,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如涓涓细流,绵延了我的整个成长岁月。闭上眼睛,往昔的回忆便如潮水般涌来,我娘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她从年轻时那个充满活力的模样,一步步在岁月的磨砺中,变得满脸沧桑,头发也渐渐变得花白。可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她对我的关怀从未改变。

“海旺呀,你别惦记着娘,娘身体好得很呀。” 这句话,是我娘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也是我听过最温暖的谎言。那些年,她含辛茹苦,从小学开始,就不辞辛劳地供我读书。为了给我凑齐学费,她省吃俭用,日夜操劳。农忙时,她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双手被粗糙的农具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农闲时,她又四处找些零活来做,只为多挣些钱,让我能安心读书。

后来,我大学毕业,顺利分配到县政府工作。初入职场,人情往来必不可少。我娘似乎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她悄悄塞给我三千元。那三千元,是她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心血,每一分每一毫都凝聚着她对我的爱。她轻声叮嘱我:“去请同事吃顿饭,陪女朋友逛个街,兜里没钱万万使不得。” 这些事,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如今回想起来,那些画面、那些话语,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切都历历在目 ,温暖如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陷落春日

狩心游戏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雪夜新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