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琥珀夏 > 第10章 秋日课铃

第10章 秋日课铃

开学日清晨,叶生辰书桌上苏映清拍的那张光影照片镀上浅金色轮廓。

UCL人工智能伦理课上,他侃侃而谈算法偏见案例,赢得满堂掌声。

手机震动,跳出苏映清在南岸码头写生的照片,钢架废墟上搁着一小束洁白茉莉。

图书馆赶课题时,他翻开专业书,发现里面夹着一张速写纸——

潦草线条勾着他低头弹吉他的侧影,底下写着一行小字:“给帅气的叶同学加油。”

……

九月的伦敦清晨,空气里渗着凉意,像浸透了薄荷水的薄纱,拂过皮肤时留下清冽的触感。

叶生辰推开卧室的窗,深深吸了一口这干净得有些凛冽的空气。晨光熹微,城市刚刚苏醒,远处维多利亚式建筑的尖顶被染上淡淡的金边,几声清脆的鸟鸣划破宁静。

他回身,目光落在书桌一角。苏映清拍的那张照片被小心地嵌在一个简洁的木质相框里,安静地立在那儿。晨光斜斜地穿过玻璃窗,恰好落在那光影切割的模糊侧影上,给照片的边缘镀上了一层浅金色的、毛茸茸的光晕。

照片里的轮廓似乎被这晨光唤醒,带着一种温柔的沉默。他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拂过相框冰冷的玻璃表面,如同拂过那个喧嚣唱片店里被按下的暂停键。

“哥!再不出门你开学第一天就要迟到了!”叶生熠的大嗓门伴着咚咚咚的脚步声在楼下炸开,紧接着就是门被拍得砰砰响,“妈!他肯定又在磨蹭!”

叶生辰嘴角弯起一个无奈的弧度,迅速抓过椅背上搭着的深灰色薄呢外套套上,又将桌上摊开的几份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预读文献和笔记本塞进背包。下楼时,厨房里飘散出烤吐司和煎蛋的香气,暖融融地包裹上来。

“生辰,快,三明治拿着路上吃。”母亲林晴把裹着油纸、还带着热气的三明治塞进他手里,眼神里是惯常的温柔关切,“参茶保温杯也装好了,记得喝。”

“谢谢妈。”叶生辰接过,温热的触感从掌心蔓延开。

叶生熠已经风卷残云般扫荡完自己的早餐,正抱着足球在玄关处单脚跳着穿鞋,嘴里还不忘调侃:“哥,今天见到苏学姐,记得代我问好啊!就说她拍的照片帅呆了!”他挤眉弄眼。

叶生辰抬手,精准地按住弟弟那颗晃来晃去、满是促狭的脑袋,把他往门外推:“管好你自己吧,小鬼头。”

“切!”叶生熠灵活地挣脱,抱着球一溜烟跑远了,声音在清晨的街道上拉长,“哥——加油啊——”

林晴看着兄弟俩闹腾的背影,笑着摇头,又叮嘱了一句:“路上小心。”

UCL 古老的砂岩建筑群在秋日晴空下显得愈发庄重,爬满常春藤的墙壁沉淀着时光的痕迹。

校园里人头攒动,空气里混杂着各种语言、年轻的笑语、书本的气息以及咖啡因的躁动,一种独属于开学季的蓬勃生机扑面而来。叶生辰背着包,步履轻快地汇入这片喧嚣的人流,深灰色的外套衬得他身形挺拔,像一棵沉静的树。

阶梯教室宽大敞亮,高耸的窗户透进大片秋阳。空气里浮动着新书本的油墨味和上百人聚集产生的微热气息。

叶生辰找了个靠窗的中排位置坐下,阳光暖融融地洒在桌面上。他拿出笔记本和文献,刚翻开,旁边就有人熟稔地打招呼。

“嘿,Sylvan(叶生辰的英文名)!假期过得如何?”是同专业的好友马克,一个金发碧眼、永远活力四射的伦敦小伙,他大剌剌地在叶生辰旁边坐下,带来一阵运动沐浴露的清爽气息,“听说你那个AI伦理的框架被Dr. Harrison点名表扬了?够厉害的!”

“还行,框架搭得比较早而已。”叶生辰笑了笑,语气平和。

“得了吧,你就谦虚吧。”马克捶了下他的肩膀,随即压低声音,挤眉弄眼,“说真的,听说你跟圣马丁那个拍照片特别有感觉的女孩……嗯哼?”他故意拉长了语调,一脸八卦。

叶生辰失笑,拿起笔轻轻敲了敲桌面:“马克同学,你的信息网可以覆盖整个伦敦吗?”

“那当然!”马克得意地扬起下巴,还想继续追问,讲台上传来几声清晰的咳嗽。

Dr. Harrison,一位头发花白、眼神锐利如鹰的老教授,已经站定。他环视了一下瞬间安静下来的教室,目光扫过之处,窃窃私语立刻平息。

“Good morning, all you future rule-makers—or should I say, potential troublemakers.(早上好,各位未来的规则制定者——或者说,潜在的麻烦制造者?)”他开场带着点冷幽默,引起一阵低低的笑声。

“Welcome to "AI Ethics: Challenges and Boundaries". This isn't just a technical course; it's about the kind of future we want to create.(欢迎来到‘人工智能伦理:挑战与边界’。这不仅仅是技术课,更是关于我们想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教授的声音沉稳有力,切入正题。他从图灵测试讲到深度学习引发的黑箱问题,再谈到自动驾驶电车难题的现实映射。叶生辰专注地听着,偶尔低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下几个关键词或一闪而过的想法。

窗外的阳光在他低垂的眼睫上跳跃,映出专注的剪影。

“Now,”Dr. Harrison话锋一转,双手撑在讲台上,目光扫视全场,(以下英文话语都用中文表达)“让我们聚焦一个更贴近当下、也更‘**’的议题——算法偏见。”

他身后的投影幕布亮起,展示出几个醒目的新闻标题截图:某知名银行AI贷款系统被控对少数族裔评分不公;某城市警方使用的预测性治安系统被指过度针对特定社区;某招聘平台AI筛选工具被发现隐性歧视女性简历……

“算法不会凭空产生偏见,”教授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力,“它只是冰冷地、高效地放大了喂养给它的数据中已经存在的、人类社会根深蒂固的偏见和不公。这些代码构成的‘法官’、‘HR’、‘信贷员’,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将历史的伤痕和现实的歧视,自动化、制度化。”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如炬:“那么,我们该如何为这些日益强大的‘数字大脑’植入公平的基因?技术手段?立法监管?还是……重新审视我们自身?”他抛出了问题,眼神在教室里逡巡,“谁愿意先来谈谈?也许可以结合你们预读的案例,比如那个面部识别系统在深色皮肤人群上高得离谱的错误率报告?”

教室里短暂地陷入一种思考的沉默。有人低头翻笔记,有人皱眉沉思。

马克用手肘轻轻碰了碰叶生辰,小声道:“嘿,你预读时不是分析过这个种族识别偏差的案例?数据清洗策略和模型修正方向那部分,你的想法很酷。”

叶生辰微微颔首。他抬眼,恰好对上Dr. Harrison投来的、带着鼓励和探寻的目光。那目光似乎在说:我知道你准备好了。

他深吸一口气,沉稳地举起了手。

“Mr. Ye.” Dr. Harrison精准地点了他的名字,做了个“请”的手势。

叶生辰站起身,身姿挺拔如窗外的青松。他走到教室前方预留的发言区,面向全班。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勾勒着他清晰的侧脸轮廓。他开口,声音清朗,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平静力量。

“ Thanks professor。”他先向Dr. Harrison微微点头致意,然后目光转向全班同学。“关于算法偏见,尤其是预读材料中涉及的面部识别种族差异问题,我认为核心在于数据源头和模型反馈机制的耦合性缺陷。”

他转身,用讲台上的触控笔在投影幕布上圈出关键段落。“报告显示,训练数据集严重缺乏多样性,尤其是深肤色人种样本的覆盖度和质量远低于平均值。这导致模型在特征提取层就埋下了偏差的种子。”笔尖移动,又指向模型评估部分,“更关键的是,在模型迭代过程中,缺乏针对不同人群子集的差异化评估指标和纠偏反馈机制。当整体准确率‘看起来’很高时,特定群体的高错误率就被系统性地掩盖和忽略了。”

他放下触控笔,双手自然垂落,目光扫过下面一张张专注的脸。

“所以,解决方案需要双管齐下。一是在数据采集和标注阶段,强制引入严格的多样性和公平性审计标准,这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基础要求。”他语气坚定,“二是在模型开发和部署的生命周期内,嵌入实时、细粒度的偏见监测和修正模块。比如,设定不同人口特征子群的可接受错误率阈值,一旦触发,自动启动模型再训练或发出警报,而非仅仅盯着那个‘漂亮’的全局准确率数字。”

他顿了顿,声音沉静而有力:“技术是中立的,但使用技术的人和塑造技术的数据,从来不是。我们不能用‘算法很复杂’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公平,应该成为AI系统出厂设置里不可删除的默认选项。”

话音落下,教室里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马克吹了声口哨,用力地鼓着掌。

Dr. Harrison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他点点头:“精彩的切入点,Mr. Ye。你精准地指出了数据源头污染和反馈机制失灵这两个关键痛点,并且提出了可操作的、嵌入开发流程的解决思路。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批判性思维和建设性方案。”他示意叶生辰回座,“感谢你的分享,为我们开了个好头。”

叶生辰在掌声中走回座位,脸上依旧是那份温和的平静,只是耳根处不易察觉地泛起一丝微红。刚坐下,马克就激动地凑过来:“太棒了,Sylvan!我就知道你能行!Dr. Harrison那眼神,简直像挖到宝了!”

“只是把预读的东西整理了一下。”叶生辰低声回应,翻开笔记本准备继续记录教授的讲解,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一种被认可的暖意,混杂着学术思考带来的激荡,在胸腔里悄然蔓延。

就在这时,放在桌角的手机屏幕无声地亮了起来,在笔记本的阴影里投下一小片柔光。

叶生辰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去。是苏映清的头像跳了出来。他心头微微一跳,手指滑开屏幕。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张照片。构图带着她特有的敏锐视角:巨大的、锈迹斑斑的废弃码头钢架结构在午后阳光下投下强烈而冷硬的几何阴影,充满了工业废墟的粗粝感和时间流逝的沧桑。然而,就在画面近景一处相对平整、被阳光照亮的锈蚀钢梁上,随意地搁着一小束花。

是茉莉。

洁白细小的花朵簇拥在一起,在粗犷冰冷的钢铁背景衬托下,显得格外娇嫩、纯净,散发着一种脆弱又倔强的生命力。阳光仿佛给每一片小小的花瓣都镶上了金边。

照片下面,紧跟着一行字:

南岸码头废墟。瑜昕姐说这里像被巨人丢弃的骨头架子,硬邦邦的。可阳光落下来的时候,角落里居然藏着这个(茉莉花emoji)。像不像……某个奇迹?后面是一个小小的、试探性的笑脸表情。

叶生辰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束小小的茉莉花上,又移到那行字上。粗粝钢铁与温柔花朵的强烈对比,透过屏幕直抵心底。他几乎能想象出她蹲在废墟里,小心翼翼发现这束花时,眼睛倏然亮起的样子。那句“像不像某个奇迹”,带着她特有的、混合着天真与诗意的敏感,轻轻叩击着他。

马克好奇地探过头,只瞥到一眼照片的边角,促狭地用气声问:“哟?‘奇迹’发来的?”

叶生辰迅速将手机屏幕侧了侧,指尖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眼底的笑意如同被微风拂过的湖面,漾开层层温柔的涟漪。

苏映清: 光影炼金师果然名不虚传。废墟里的白茉莉…这对比绝了。

叶生辰: 某个奇迹… 嗯,这说法很苏映清。

苏映清: 加油,叶同学。讲台上的你,一定比这束花还亮眼。[太阳]

点击发送。他放下手机,抬起头,重新看向讲台上正在深入讲解算法透明度重要性的Dr. Harrison。

窗外的阳光似乎更加明亮温暖了几分,落在他摊开的笔记本上,将纸页染成温暖的金黄。胸腔里那点激荡和暖意,此刻像是被注入了更柔和、更坚韧的力量,稳稳地沉淀下来。

下午的时光沉甸甸地压在图书馆高大的穹顶之下。空气里弥漫着旧书页特有的、混合着尘埃与时光的干燥气味,以及翻动书页的沙沙声、键盘敲击的轻响和偶尔压低的交谈声。巨大的拱形窗户透进被铅条分割的、慵懒的秋阳,光束中浮尘缓缓舞动。

叶生辰独自占据了一张靠窗的长桌。桌上摊着几本厚重的计算机伦理专著、打印出来的期刊论文、还有摊开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一个关于“机器学习模型可解释性框架”的PPT正在艰难地成型。

他眉头微锁,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无形的节拍,目光在屏幕上的复杂图表和旁边文献中晦涩的段落间来回逡巡。下午的课又引发了新的争论点,Dr. Harrison提出的几个伦理困境案例像纠缠的藤蔓,需要他理出更清晰的逻辑脉络。

他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眉心,伸手拿过旁边那本最常翻的、砖头般的《人工智能:现代方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书页边缘已经被翻得有些毛糙,里面夹着不少彩色索引贴。他打算再确认一下其中关于贝叶斯网络推理的一个关键公式。

手指习惯性地翻到经常查阅的那一章。就在书页展开的瞬间,一张折叠的、边缘并不十分齐整的小纸片,轻飘飘地滑落出来,无声地掉在摊开的书页上。

叶生辰一怔。

那纸片是淡淡的米白色,带着手工纸张特有的柔和肌理,边缘还能看到一点细微的、没有被完全裁切掉的毛边。是速写本上撕下来的纸。

他放下厚重的书本,小心地捏起那张小纸片,展开。

几根简洁流畅、甚至带着点潦草随性的铅笔线条,跃然纸上。

线条勾勒出一个男生的侧影。他微微低着头,颈项弯出一个专注的弧度,额前的碎发垂落,半掩住眉眼。他怀里抱着一把木吉他,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上方悬停,仿佛下一秒就要拨响某个音符。背景是虚化的、用排线暗示出的窗户轮廓,窗框的线条延伸出去,消失在纸页边缘。光线从窗外投射进来,被画家用橡皮擦出的留白和高光巧妙地表达出来,柔和地笼罩在弹琴者的肩膀和低垂的眼睫上。

画面极其简单,没有多余的细节,却精准地抓住了那一刻的神韵——一种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温柔又带着点疏离感的专注。

叶生辰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攥了一下,随即又温柔地放开。他一眼就认出来了。画的是他。是昨晚在自己房间里,就着台灯的光弹吉他时的样子。她什么时候画的?是昨天在咖啡馆,他提到下周的小组展示时,她低头在速写本上涂抹的时候?还是更早?

他的目光急切地移向画纸下方。

在弹琴者虚握琴弦的右手下方,那片被光影温柔覆盖的空白处,有一行小小的、同样是用铅笔写下的字。字迹清秀,却因为写在速写纸上而带着点独特的、不易控制的笔触,反而透出一种真诚的笨拙感:

「给帅气的叶同学加油。」后面画了一个小小的、歪歪扭扭的拳头。

“帅气……”叶生辰无声地念出这两个字,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

一种滚烫的暖流,混杂着难以言喻的悸动和酸楚,瞬间冲垮了所有因为课题而生的烦闷和疲惫,从心脏最深处汹涌地漫溢出来,顺着血脉流遍四肢百骸。

他捏着那张薄薄的纸片,指腹能清晰感受到纸张粗糙的纹理和铅笔线条微微的凸起。图书馆里恒定的温度,书页的气味,键盘的轻响,仿佛都在这一刻被推远、模糊,只剩下掌心里这方寸之间的重量和温度,以及胸腔里那颗剧烈跳动着、被暖意和力量充盈的心脏。

他看了很久很久,才极其珍重地、小心翼翼地将这张小小的速写纸重新夹回那本厚厚的《人工智能:现代方法》里。指尖拂过书页粗糙的边缘,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一件稀世的珍宝。

夜幕温柔地笼罩下来,将叶家的小楼拥入怀中。窗内透出的灯光,在深蓝色的天幕下显得格外温暖。叶生辰房间的门关着,隔绝了楼下叶生熠打游戏的喧闹和父母隐约的交谈声。

书桌上,台灯散发着熟悉的暖黄色光晕,像一个小小的、温暖的岛屿。下午在图书馆摊开的文献和笔记本电脑已经收拾整齐,只留下那本《人工智能:现代方法》静静躺在灯下。旁边,苏映清拍的那张光影照片在木相框里,安静地陪伴着。

叶生辰没有坐在书桌前。他抱着那把木吉他,陷在窗边的单人沙发里。窗帘没有完全拉拢,留出一线缝隙。窗外,伦敦的灯火次第亮起,远远近近,如同散落大地的星辰碎片,闪烁着人间烟火的微光,映在他漆黑的眼底。

修长的手指轻轻拂过琴弦,带起几缕几不可闻的嗡鸣。他低下头,下巴几乎要碰到琴颈。目光没有看琴弦,而是落在地板上一小块被台灯光芒照亮的光斑上,仿佛那里藏着旋律的密码。

指尖落下,拨动。

《茉莉雨》的前奏在静谧的房间里缓缓流淌开来。不再是咖啡馆里带着一丝生涩的摸索,也不再是昨夜独自弹奏时那份低回的私语。音符变得异常流畅而笃定,像被秋日雨水洗过的溪流,清澈地漫过鹅卵石,带着一种沉淀后的温柔力量。

“雨打湿了茉莉,白色花瓣落了地……” 他低声哼唱,声音比琴弦的振动更轻,更沉,像在耳边呢喃。

“故事没有结局,香气散在风里……”

“等不到天明,回忆变成潮汐……”

“不死之身,是自欺,还是相信?”

唱到那句“不死之身”时,他的声音没有像昨夜那样低沉下去,反而带着一种奇异的、近乎透明的平静。手指在琴弦上划过,不再是清冷的泛音叹息,而是一串圆润饱满的滑音,如同雨滴滑落花瓣,最终归于大地的怀抱,蕴藏着无声的力量。

最后一个音符的余韵在温暖的空气里轻轻震颤,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泛开的涟漪,一圈圈扩散,然后缓缓归于宁静。

房间里只剩下台灯低低的电流声,和他自己平稳的呼吸。他没有立刻动,依旧抱着吉他,目光投向窗外那片沉沉的夜色与璀璨的灯火。一种巨大的、混合着温柔暖意和沉静勇气的情绪,如同这秋夜本身,无声地弥漫开来,包裹着他。

他轻轻闭上眼,再睁开时,眼底映着灯火,一片澄澈的明亮。

书桌上,那本厚重的专业书静静躺着,书页深处,夹着一张小小的、画着弹吉他侧影的纸片,和一行笨拙却滚烫的加油。

叶生辰的指尖抚过画纸上的字迹,“给帅气的叶同学加油”……他忽然想起那天咖啡馆里她低头的侧影。手机在掌心转了一圈,一条消息还未发出,屏幕却先亮了——是她的头像跃入眼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替身A在求生综艺被前任她姑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