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阳城繁华喧嚣的东西两市之间,有一处青石与翠竹装点的雅致宅邸,这里中原武林第一大城上阳城商会所在。
楚绪佳尽管年纪轻轻,他接管的“锦绣乾坤坊”,从江南水乡精致细腻的苏绣真丝,到北方草原上暖厚柔软的羊毛,几乎全天下的各类面料品种无一不包。
上阳城乃商贾云集之地,各行各业店铺鳞次栉比,竞争激烈异常。
锦绣乾坤坊能将上阳城作为自己的总部,其实力可见一斑。
然也正是这繁荣背后的紧俏,使得空置店铺极为稀少。
李意言深知单凭自己一己之力恐难以租到铺子。
摊子被砸后,李意言暗自揣摩,此事背后恐怕不是单纯地痞流氓所为,而极有可能是城中某些药师所为。
因此,他直接找到楚绪佳表明来意。
楚绪佳答应了,却附带了条件。
“此事我答应你。你若以你的药术赢得认可,定会为你寻得一处适宜开设药铺之地。”
两日后,楚绪佳亲自陪同李意言来到一处尚未开张的店铺前。
店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崭新的牌匾,其上“一言堂”三个大字笔力遒劲。
李意言在上阳城中化名李一言。
楚绪佳觉得“一言”二字颇有意思,却也不以为意。
问他若是取名为“一言堂”,能否担起这个名声?
“若能用药术造福一方百姓,一言又何妨?”
一言堂前布置了诊疗台,台上摆着笔墨纸砚和各类药材。
李意言端坐其后,他的身旁告示上上书几个大字“仁心炼良方,论药一言堂”。
今日一言堂为百姓开义诊,凡是前来就诊的百姓不取分文。
保证相同病症之下,一言堂所开出的药方效果是最好的。
如果百姓前往其他药师那里,开出了更好的方子,拿到一言堂来,一言堂不仅愿意替百姓付还去其他药师处就诊的费用,而且还倒贴给百姓一钱银子。
在上阳城的一处茶馆中,平日里各自为阵的药师们破天荒地聚集一堂,围坐在一张宽大的木桌周围。
桌上摆着几盏热气腾腾的茶水和一些精致的点心,但此刻,众人的目光聚焦于桌中央摊开的一封信函——那是关于一言堂及其口号的消息。
“诸位同道,这位新来的医师胆识过人,不仅敢于免费义诊,还公开承诺药效最佳。这无疑是对我等的公开挑衅啊!”
另一位药师接过话茬,正是柳长风,眼中闪烁着不甘心:“他若是真有回春之术,我等自当学习借鉴;只是我们不能坐视其搅乱上阳城药师之间的秩序。”
柳长风也不是上阳城本地的药师,孤身一人在人情世故的漩涡中挣扎多年才逐渐进入上阳城的药师群体之中,获得其他人的认可。
但始终跟其他药师之间有隔阂,比别人低人一等。
众人心中各有盘算,一位颇具声望的老药师向柳长风道:“长风,不如你代表大家去会一会一言堂?”
柳长风发现自己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周围的药师纷纷将目光投向他,言语间既有期待又有推诿。
仿佛一瞬间,他成为了众人眼中与一言堂抗衡的最佳人选。
骑虎难下,但柳长风没有退路,他并非出身名门望族,而是凭借自身努力一步步才得以在这上阳城中勉强立足,如果此举可成,必能进一步得到在场之人的认可。
在场的其他药师们将柳长风推向了前台,却并未打算一同承担风险。
他们隐于幕后,作壁上观,一边期待柳长风能成功挫败李意言,维持上阳城药师界目前既有的秩序。
一边又担忧柳长风失败后自己会受到牵连,因此大多抱着静观其变的心态,准备见风使舵。
柳长风虽然答应了与李意言进行一场比试,但是他心中亦是五味杂陈,知道自己被选中并非出于真心支持,而是因为他的孤身一人、背景单纯,成为了他们可以牺牲的一枚棋子。
既然如此,少不得要动些小手脚。
柳长风知道,作为一名医师,应以诚信为本,而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暂时赢得比试,却违背了药者仁心的原则。
然而,只要能通过胜利来证明自己,进而重新树立他在上阳城药师界的地位,让人底子受损些许又有何妨?日后再补回来便是……
柳长风要来一言堂比试当天,不少百姓都在旁围观。
同时诊治了一位病患之后,柳长风胸有成竹地坐定,迅速开出了一剂能够快速见效的药方。
然而,李意言并未急于落笔,而是凝神细看,随后缓缓起身,目光如炬地看向全场。
“这位前辈的药方确实能够迅速缓解病症,”李意言的声音坚定而清晰,“但恕我直言,这份药方里的马钱子虽然有效,但使用会损伤患者的体质,导致元气大伤。”
随着李意言的话音落下,原本喧闹的人群瞬间陷入寂静。
柳长风以及附近正在观望的其他上阳城药师们听闻此言,脸色微变。
李意言从容不迫地走至书案前,拿起毛笔,沾上饱蘸墨汁的砚台,开始在空白的药方纸上挥毫泼墨。
随着笔尖游走在纸上的每一寸,李意言心中早已成竹在胸。
他针对患者病症精准选用了温和的药材,还特别注重药材之间的相互协同和平衡,力求既能快速缓解症状,又能滋养身体、调理脏腑。
写完药方之后,李意言把药方面向众人公开,解释道:“我选用的药材包括黄芪、党参和白术等。”
他指着药方上的一列字迹,“这些均属补气之品,能固本培元,黄芪可大补元气,党参则能益气生津,而白术健脾燥湿,共同作用于脾胃,恢复气血运化。”
“对于主症,我用当归、川芎与熟地黄等具有活血化瘀、滋阴养血功效的药材。当归补血调经,川芎行气活血,熟地黄则能滋养肝肾,三者结合,既能解决当前病症,又避免了伤及根本。”
语罢,李意言微微欠身,“在场的药师都能证实我所言非虚。”
“我所开的药方只是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和实践,尚有诸多不足之处,还需各位前辈、同道多多指正。”
这一席话掷地有声。
此番公开比试后,上阳城中的药师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其余药师们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已然受到了动摇,曾经的自信与优越感有所消退。
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被迫接受了一言堂的存在。
在上阳城此番比试之后,一言堂于市井百姓之中迅速树立起威望与名望。凡夫走卒之间,以其仁心施诊、妙手回春的佳话不胫而走。
然而,对于那些富贾权贵乃至江湖豪侠而言,一言堂却未能即刻获得他们的认同,仍更倾向于倚重声名显赫的老药师及世家子弟。
————
温绯乐最近又总是找不见李意言的人影。
温绯乐心中着实抓心挠肝,虽想开口询问,然而,不久前他们才刚刚和好。
在李意言不知道忙什么的这段时间,温绯乐与隔壁院子的江寄篱逐渐熟络起来。
温绯乐终于发现,他对自身药术修习上的焦虑和困惑是符合常理的,并非如想象中的滞后。
实在是自己常与李意言在一块,对方太过天赋异禀。
每一次与江寄篱交流药术,都让温绯乐更加坚信,自己并非落后于人,只是与那超凡脱俗的李意言相比显得黯然失色罢了。
两人谈及李意言时,温绯乐总是感叹:“他确是天生我才,我等凡夫俗子,只有稳扎稳打,终有一日或能领悟药道真谛。”
江寄篱有些不信:“他整日忙碌,恐怕疏忽了门派内的课业修行,待到考核之时恐会遭遇诸多难题。”
温绯乐对于李意言的药术修习倒是不怎么担心,只是李意言先前便与汤永年长老起过龃龉,担心汤长老会对李意言过于严苛,再次为难他。
“你放心吧,以意言兄的能力,即便一时疏于学业,也能迅速补足。不过,我近来倒是听闻……”江寄篱的语气有些犹豫。
温绯乐刚想开口纠正,他并非担忧李意言的课业,而是担心被故意为难,却见江寄篱说话吞吞吐吐的。
“你听闻什么?”
江寄篱抿了抿唇,“此事我只是偶然得知,温兄你姑且一听,听过便算过。那日我去剑峰送药,偶然见到绘情师妹,在一旁看意言兄与其他剑峰弟子练剑,众人相谈甚欢,看上去在剑道上的共鸣颇深啊。”
温绯乐知道,李意言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是学剑、研习药道,抑或是……是与师妹之间的交往互动,都是他的个人自由,旁人无权干涉。
回想之前因为此事而与他发生过争执,温绯乐心中泛起一丝苦涩。
可他总想找个机会对李意言说上两句,提醒他别因儿女情长而影响了课业进度。
在这复杂的情绪之中,还难掩一丝被比下的失落和困惑。
久而久之,这种情绪渐渐在温绯乐心中生根发芽、不断壮大,使得他对李意言的态度变得微妙起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