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瑜认真听取了俞辰提供的信息,他修建清明城,最初只是想让自已过的舒服些,都城什么的,他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俞辰嘛,本来就是个护短的,他看清明城,估计戴上了超厚的滤镜,于是顾瑜劝道:“夫君,我知道你对清明城的感情,但是我们不能让感情蒙蔽双眼,清明城毕竟是一座新城,我们要承认它存在不足之处,至于其他人提出的候选城市,夫君你是知道的,我活了三十多年,还没有离开过西南,只能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听了顾瑜的分析,俞辰这会也冷静下来了,顾瑜的话,不无道理。
“那么,夫郎有什么好提议吗?”
“我确实有一个想法,或许我们可以圈出三到五个候选城市,然后组成考察团实地考察一番,最后投票决定都城花落何家。当然了,考察团成员和投票权都要给予品性正直的人才行。”
俞辰想了想,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不错,就按夫郎说的做。”
俞家军回西南休整,大良也得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并且不久之后,又传出和平统一的消息,大良人民总算有了几分盼头。至于那少数顽固分子,还是那句话,胳膊拧不过大腿,民心所向,妥协不过是早晚的事。在此期间,俞辰和盟友们已经在忙着选都城了。
首先是组建考察团,顾瑜说过了,考察团好建,但是考察团的成员必须慎重挑选。首重人品,其次是公平公正的态度,还要考虑平衡各方势力,因此,组建考察团费了不少功夫,好在俞辰很有耐心。前后花了二个多月时间,考察团终于成行了。
最后确定的候选城市有五座,包括清明城在内。五座候选城市的城主都加入了考察团,顾瑜自然也是其中一员。
其实清明城是有城主的,正是顾瑜最初的左膀右臂项玉书,如今已经是正儿八经的项城主了。然而,项城主却是有苦难言,因为项城主身兼多职,同时还是顾氏集团的高层,考察团这一圈走下来,至少得大半年,项玉书怎么可能离开清明城这么久呢?没办法,最后只能顾瑜这个名誉城主顶上了。
其实说到对清明城的了解,顾瑜绝对是不二人选,毕竟清明城原本就是顾瑜一手规划的,清明城的发展前景也只有顾瑜最清楚,所以,严格来说,顾瑜比项玉书更适合参加考察团。
顾瑜魂穿大良十多年了,以前虽然也总是出差,可却从来没有离开过西南,这一次是标准的长途旅行,别说是俞跃了,就连顾竟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他舍不得阿父。
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顾瑜也很头疼,一直以来,俞辰在外征战,顾瑜在家带孩子,父子之间的感情自不必说,顾竟虽然越长越少年老成,可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十一岁的孩子,真扔下孩子大半年不管,顾瑜也是不放心的。
顾瑜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把两个娃都带上。
对于顾瑜的决定,俞辰是不赞成的,不说安全方面,两个孩子都小,长途旅行不比在家里,这若是个有闪失,他和顾瑜恐怕要后悔莫及。
“夫君,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过我觉得,带着孩子们一起走一趟,利大于弊。”不等俞辰开口,顾瑜先发制人。
“哦?还请夫郎指教!”
“我听师傅过说这么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咱们的孩子,不论我们愿不愿意,将来他们总归不可能是普通人。如此,自然不能用普通人的方式培养孩子。”
“小竟过了年就十二岁了,若是穷人家出身,可以顶半个劳动力了。而且你也知道,小竟打小就聪明,带他出去走一走,很多道理不用说,小竟也能体会到。至于跃儿,还是个爱撒娇的小娃娃,可若是咱们都不在家,他哪里呆得住。而且夫君不知道,小竟可是个好老师,我私下里看到过很多次小竟教导跃儿,可是有模有样的。有小竟看着,相信跃儿也能学到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至于学业方面,跃儿有祁先生教导,蒙学学业早就完成了,缺半年课完全没问题。小竟的话,可以提前参加期末考试,以小竟的成绩,必然是全优通过的。一个月后就是暑假,也就不用担心课业了。咱们再把下学期的课本带上,也不耽误路上小竟自学不是吗?”
俞跃虽然是小哥儿,可顾瑜并没有厚此薄彼,顾瑜对俞跃和顾竟是一视同仁的教育的。这也是为了给俞跃最大的选择梳,将来俞跃是娶是嫁,全凭俞跃的心意。
俞辰沉默了下来,顾瑜的话不无道理,雏鹰早晚是要翱翔天际的,他却总想把雏鹰护在羽翼下,相比之下,顾瑜的教育理念更合适。
“夫郎说的是,倒是我钻了牛角尖。”俞辰终于想通了,于是,初夏的午后,顾瑜一家四口开启了小家庭的第一次远行。
考虑到天气越来越热,考察团决定先考察气候比较宜人的泉城渭南和花城仪源。
考察团在中原省的中原城汇合,原大帅是最早响应俞辰和平统一理念的人之一,而且双方之间原本就有交情,算是比较铁杆的盟友了。另外原大帅的独子原恒病愈后,开始逐步接手家业,顾瑜一行人就是原恒亲自接待的。
原恒一直很感激顾瑜,如果不是顾瑜,他现在估计坟头草都老高了,顾瑜这次过来中原城,他当然要好好招待了。
顾竟和俞跃是第一次出远门,看什么都新鲜,而且两小子都遗传了俞辰的好体质,既不晕车也没有水土不服,精力十足,这也让顾瑜安心不少,他的决定果然没错。
中原城原本也是都城候选城市之一,但是最后表决的时候,原大帅主动放弃了。原因也很简单,原大帅老了,原恒虽然身体康复了,可病了那么多年,终究是伤了底子,不能太过操劳,原家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原家退出了都城之争,便一门心思的站在了俞辰这边。清明城原大帅是去过的,确实不错,虽然目前还有所欠缺,但是未来可期,原大帅还是很看好清明城的。
顾瑜一家在中原城住了两天,考察团终于全员到齐,可以正式启程了。
第一站渭南城,位于渭水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历史上也曾经做过几任都城,不过八百多年前一场大战,使得渭南迅速衰落,直到现在,才渐渐恢复元气。
顾瑜在车上给两个孩子科普渭南的常识,其实自己也在学习。
渭南是华南省大城,历史底蕴有,城市规模也不小,但是吧,正因为渭南是华南省的标志性城市,战乱以来,渭南城也是多灾多难,走进渭南城,处处可见战争的痕迹。
渭南城主叫林子杰,是渭南将军林大有的嫡次子。
林子杰不爱舞刀弄枪,算是个文人,所以林大有才把渭南城交给次子打理,军队则由长子继承,倒是皆大欢喜。
当然了,考察团来到,林大有还是亲自迎接的,让考察团切实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顾瑜一家在贵宾馆安顿下来后,顾竟和俞跃就坐不住了,吵着要出去玩。
俞辰下午和林大有公务要谈,顾瑜便只能自己带着孩子出门逛了。
渭南的治安还是很好的,街道也很干净,顾家父子三人悠闲的逛着,时不时的买点小玩意,或者吃点小吃,顾瑜觉得,如果只是生活的话,渭南倒是一个不错的城市。节奏慢,生活物资丰富,想必工作机会也多。
在距离贵宾馆最近的街上逛了一圈,天色渐晚,顾瑜就带着娃回去了,晚上林大有给考察团接风洗尘,可不能迟到。
考察团总共三十二人,顾竟和俞跃属于编外人员,不过任何人都不会因为兄弟俩年纪小就轻视他们,这俩可是俞辰的种,小小年纪,就显露出不凡的一面,啧啧,长大后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因此,接风宴,自然也有顾家兄弟的一席之地。
吃晚饭的时候,顾竟和俞跃乖巧的坐在顾瑜和俞辰中间,吃饭夹菜都不需要顾瑜操心,看的一众大人感慨不已,瞧瞧人家,相比之下,自家的就是名副其实的熊孩子了。
吃完饭,林子杰说了一下明天的参观行程,然后就散会了。
顾瑜安排两个孩子上床睡觉,回到自己房间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
“夫君,林将军今天找你说什么事去了?”
“没什么,就是军队收编问题。”
“军队收编?他舍得?”
“没什么舍得不舍得,夫郎不是说了吗,有舍才有得,就看个人如何取舍了。”
“话是这么说没错,只不过我没想到,林将军居然是这么有魄力的人。”
“林大有确实是个懂得审时度势的。”俞辰对林大有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