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考察团在林子杰的带领下考察渭南城,第一站是渭南城的商业街。
渭南城是华南省的中心城市,商业自然是很发达的,只是渭南城的商业街别说和清明城比了,就是湘城,也是远远胜过渭南的。
当然了,这只是顾瑜一家的看法,考察团的其他成员,还是觉得渭南城很繁华的。
习惯了湘城和清明城井然有序的商铺,渭南城的商铺,就比较乱了。尤其是老街,更是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林子杰怪不好意思的。
考察团要来,渭南城自然是做足了准备的。但是吧,哪个地方都不缺刺头,尤其是混迹底层的二流子,就是喜欢和统治阶级作对。
林家占据华南省四十多年了,但是林家是从渭南城发迹的,林家勉强算是渭南城名门。
渭南老街,属于渭南传统势力范围,和以林家为代表的贵族阶层,从来都是势不两立的。所以,老街地界,林子杰的话不管用。
偏偏老街和商业街是相通的,而且老街物价便宜,是渭南城普通人最常光顾的购物场所。
考察团参观商业街的时候,看到老街口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自然想要去看一看了,然后就看到了渭南城不为人知的一面。
其实顾瑜觉得,老街这样的很正常,普通人过日子,讲究的就是一个实惠,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完全没必要。但是这只是顾瑜个人的想法,考察团其他成员可不这么想,林子杰的脸色更是阴沉的可怕,他准备了这么久,关键时刻却被老街落了面子,心情能好才怪!
当然了,在场的都是人精,不可能当面揭人短,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就把尴尬的气氛糊弄过去了。
晚上,顾瑜和俞辰回到住处,正准备休息,突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这个不速之客正是仪源城主庄天成。
庄天成是个中年汉子,土生土长的滇西人,他和林子杰不同,他是正经从底层爬上来的,很能共情底层人的不易。而庄天成今天过来,是为了一件事,就是如果渭南这样的都不能通过审核的话,那么仪源就不用去了。
庄天成活了四十多年,这次是第一次离开滇西省。仪源是庄家祖祖辈辈生活的城市,他看仪源自然哪哪都好。可是走出滇西,庄天成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很大,仪源因为占据了地理环境的优势,四季如春,物产也很丰富,但是或许是动植物太丰富了,仪源人养成了安贫乐道、不思进取的性子。简单来说就是,仪源,乃至整个滇西,依然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模式,和外界可以说是格格不入。
在庄天成看来,渭南,还有之前集合的中原城,都是很好的城市了,仪源和前两者相比,就是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了。庄天成最近一直被打击,已经没信心了。
听了庄天成的诉求,顾瑜和俞辰对视了一眼,心里的想法是一样的:庄天成倒是很有自知之明,根据他的描述,仪源是真不适合当都城。
但是吧,顾瑜想着他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仪源听起来又很不错的样子,不走一趟,怎么能甘心呢?
至于俞辰,他也有他的顾虑。
庄天成虽然是仪源城主,但是滇西省并不是庄天成的地盘,而是庄天成侄子的。其实滇西省原本是庄天成打下来的,但是庄天成有自知之明,他能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天时地利之故,至于他本人真心不是打仗的料,所以在局势差不多稳定下来后,庄天成痛快的把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大侄子,彼时的先锋官。
庄大侄确实有两把刷子,接收了伯父的军队后,很快做大做强,把滇西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对庄天成也不错,任命庄天成为仪源城主,凡事也很尊重庄天成的意见。
庄天成有一子一女,不过儿子是哥儿,庄天成疼哥儿,不想哥儿太累,这才把军队传给了侄子。由此可见,庄天成真的没有多少功利心,他会打退堂鼓,也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庄家大侄就不一样,这位年轻气盛,野心勃勃,否则也不会极力推荐仪源城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仪源还是要去的,就算是走过场依然必须去,大不了,就当去旅游了。
庄天成最终被说服了,自家侄子的性子,庄天成自然也是知道的,确实,他如果就此打道回府,大侄子绝对会生气的,罢了,那就走一趟吧。
考察团在渭南停留了八天,其中第一天主要是用来休整,七天时间用来考察,总的来说,渭南城缺点优点都很明显,虽然没有公布最后结果,但是渭南城出局已经差不多可以确定了。
下一站,仪源城。顾瑜父子三人是很期待仪源之行的,看着夫郎孩子兴奋的模样,俞辰不由莞尔:他们一家人出游的机会太少了,等以后有了空闲,一定要经常带他们出来走走。
渭南到仪源,不算远也不算近,因为滇西多山路,很多地方,汽车无法通行,只能坐滇西特制的小马车,因此路上颇费了一番功夫,差不多花了一个月时间才抵达仪源城。
不过一个月的辛苦赶路还是值得的,仪源三面环山,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不论是安全方面还是环境方面,都是很不错的。当然,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交通不便,作为一个都城来说,这点是致命的。
庄家大侄没有出现,据说带兵剿匪去了。滇西的环境和西南有点相似,山多,而且山高林密,这样的环境,大大方便了占山为王的盗匪,所以剿匪是庄家大侄日常活动之一,倒不是故意怠慢考察团。
好在考察团对此并不介意,开开心心的入住了庄天成早就准备好的山庄,老规矩,第一天是休整和自由活动时间。
顾竟和俞跃精力充沛,放下行李就嚷嚷着要出去玩。顾瑜和俞辰都是宠孩子的,岂有不应的道理?
一家人溜溜达达出了山庄,这座山庄其实是庄家人的度假庄子,就在仪源城中,山庄也就是说着好听,其实就是建在一座山丘上,所以并不是很偏远。出了山庄门,步行十分钟左右,山下就是一个热闹的集市。
庄天成说过,仪源是一个比较原始的城市,当然这个原始的参照物是滇西之外的城市,滇西省内,仪源绝对是最好的城市。
上午马队进入仪源城的时候,顾瑜就发现了,仪源的商铺特别少,交易似乎还是以个体经济为主,甚至以物易物依然有不小的市场。而山庄脚下的集市,就是一个相对原始的集市,摆摊的买货的,基本都是附近的居民,摊位摆放也很随意,顾竟和俞跃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野生集市,都很感兴趣。
为了不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顾瑜纵然不差钱,却也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所以两个孩子并没有多少私房钱,这次出门,顾瑜难得大方一回,一人给了100新币,所以这会想要什么,顾竟和俞跃都是自掏腰包。让顾瑜惊讶的是,俞跃竟然无师自通学会了讨价还价。
顾竟是个聪明儿娃,他看中了什么东西,会先询问价格,如果价格合适就买下来,若是顾竟觉得东西不值的这个价,就会毫不犹豫的放弃。俞跃就不一样了,这小家伙精的很,仗着年纪小,撒娇卖萌,什么招都使上,最后总能用心理价位买到想要的货物。
顾瑜和俞辰跟在孩子身后保驾护航,此刻两人都面带笑容。
“夫君,咱家跃儿,将来吃什么都不会吃亏。”
俞跃的表现,也让俞辰大感意外,遂笑着道:“是啊,跃儿聪明,小竟就直了点。”
“小竟也不错啊,懂得取舍。”顾瑜看自家孩子,自是哪哪都好。
“嗯,小竟虽然没有跃儿聪明,但也不会吃亏就是了。”俞辰没有说的是,现在看来,两个孩子的性格已经有了明显区别,或者应该这么说,男孩和哥儿思考模式的区别。
小集市很热闹,也有不少孩童,顾竟从小就是个社牛,没想到到了陌生的仪源城,顾竟的神牛属性依然彪悍,顾瑜一个不注意,顾竟竟然交到了几个小伙伴,跑来问顾瑜可不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去玩耍。
顾瑜想了想,示意身后的护卫暗中跟随,就答应了顾竟的请求。至于俞跃,本来也想跟着,可顾瑜看到顾竟的新朋友都是男孩子,就没有让俞跃跟去,毕竟男哥有别,出门在外,还是要多注意一点的。
没有当成小跟班的俞跃很不高兴,好在顾瑜现在哄孩子已经哄出经验来了,不一会就哄的俞跃重展笑容,成就感满满。
晚上,庄天成也安排了接风宴,席上都是滇西特色美食,味道很不错,反正顾瑜一家吃的很欢。倒是来自的南方考察团成员,不怎么吃的惯,吃的比较少。好在庄天成早就考虑到了这点,山庄还供应了宵夜,宵夜的菜色就比较大众化了,几个南方人总算避免了饿肚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