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平市其实已经足够凉爽,宁嘉大清早还是攥着一罐冰雪碧,杵在家门口的鞋柜边无聊得嘬了一口又一口,美名其曰醒醒神。
“哥——”
“你好了没啊——”
被喊哥的人还坐在饭桌上,正喝下最后一口粥,不紧不慢地站了起来:“平时怎么不见你上学这么积极。”
“拜托!今天可是运动会!”宁嘉喝完最后一口雪碧,瞄准后准确扔进不远处客厅的垃圾桶里,满意一笑,“我这种金牌选手当然得早点到场。”
“你今天第一项八点才开始检录。”南枫龟速挪到门口,顺了两块茶几上的奶糖放在口袋里,终于开始穿鞋。
“哟,很关注我嘛。”
南枫穿鞋的动作顿了顿,抬头撇了一眼宁嘉得瑟的样子。
“如果你不连续在我耳边念叨三天,我也不至于记这么清楚。”
宁嘉知道自己说不过,撇撇嘴转身开门。
“妈!我们走啦!”
“晓姨,我们出门了。”
郑晓晓西装革履着正从楼梯上走下来,今天她徒弟第一个案子开庭,她得早点到场。
郑晓晓边整理着领口边嘱咐着注意安全,南枫点点头说放心,把门关上之前顺手摆正了宁嘉甩得东倒西歪的拖鞋。
四中的高中本部和初中部虽然分了两个校区,但处在同一个片区。
这条路他俩已经走了好几年,沿路有四个路口,第一个左转最后一个右转其余都是直行,途经人民公园和一家幼儿园,外加偶尔遇上一个门口哇哇大哭不愿意上学的小孩。
用宁嘉的话说,现在就是让他蒙眼倒着走,都能毫发无伤地按时按点走到学校。
南枫揶揄他有这时间背上学路线不如花时间多背两句名人名言,下次月考还能把作文写顺畅点。
宁嘉扮个鬼脸,才不听书呆子说话。
到学校的时候操场上的横幅和气球已经满天飘,每个班都穿着班服,操场上各班大本营远远看去好像调色盘,两人走到十四班大本营,人基本都齐了。
这是高三十四分班后第一次运动会也是最后一次。
原本分班后的第一次运动会应该在高二,但去年四中新来了个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来就说要实施“军事化管理”,前前后后取消了不少课外活动,陆陆续续激起民愤,三个年段的学生大闹学工办,结果起义不成反而把运动会也赔了进去。
领导气得火冒三丈,一声令下直接把运动会取消了,前前后后又缩减了学生大把闲余时间,三个年级的学生有苦说不出,憋憋屈屈地读了一个学期。
宁嘉他们高二下的时候,全市范围换季流感高发,不知什么原因四中情况尤其严重,班里三天两头就要多一个重感冒的,有的还能坚持坚持,严重的没两天就进医院打吊瓶去了。
没几天开始就有家长反应四中大量取消体育活动的情况,加上大批学生身体状况出问题,一群家长一起写了投诉信投到市教育局,领导被换人,这才让四中的“军事化管理”彻底画上了句号。
而后课外活动和运动会也就重新物归原主。
十四班是高一下半学期文理分班以后重组的理科状元班,虽然变动不大,但原班选文的人调出后又重新调进**个新同学,虽然现在也不算“新”了。
中断一届的运动会加上“新”的班级群体,大家对这次运动会也难免多了一份期待。
许子奇早到了半个多小时,无聊地折着手里发的稿纸,就是不知道那坨东西叠的到底是个什么。
“来这么早啊你。”宁嘉出门前就把短裤套在校裤里了,随手拖了个椅子过来,书包往地上一扔就开始脱裤子,“李李呢。”
李李说的是李木子,是郑晓晓表妹的女儿,另外许子奇的父亲和宁东云大学时就一起创业,如今虽然各有事业但也一直是互相帮衬的好友。
三家大人关系亲密,小孩们也自然成了发小,小学时就同校,不过宁嘉比另外三个小上两岁。
小时候的宁嘉因为自己独自留在小学而闷闷不乐了很久,好在后来凭借自己的聪明伶俐追了上来,成功从学弟摇身一变为同级生。
“她早上工去了。”许子奇一边说着一边折上最后一步,那坨纸制艺术品终于完工,他得意地往宁嘉面前推了推。
李木子是四中广电部的,一到运动会就忙的不可开交,又是赛程播报又是筛选各班提交上来的稿件,早早就去主席台那边准备了。
宁嘉盯着看了半天,迟疑着不敢出声:“这是个......”
“青蛙吧。”南枫淡淡开口。
许子奇正喝可乐的手一顿差点整口喷出来,气得原地打转:“你什么眼神啊!这是千纸鹤!”
宁嘉跟他哥对视一眼,不敢再对许大艺术家的作品妄加评论。
林楠远远的就望见自己班学生大庭广众的脱裤行径,走过来拍了一下宁嘉后背,无奈开口:“体育馆走过去就几步,你非得在这换。”
宁嘉笑着说图省事,南枫站在一边挡了挡,又把宁嘉的钉鞋从书包里拿出来提在手上。
“鞋检录完再换吧。”
“成。”刚被班主任说完宁嘉还不长记性,回身怼怼南枫,“诶你校服拉开点。”
“干什么。”
“帮我挡着点,我把短袖脱了。”
南枫顿了顿:“你非得在这脱?”
“哎呀省事么。”宁嘉说完直接上手开始拉南枫校服外套的拉链,南枫瞪过来把他的手拍开,没说话把衣服脱下来,举在宁嘉身侧。
“动作快。”
宁嘉哪敢接着嘚瑟,三下五除二地把衣服弄好,坐在椅子上乖巧地笑了两声。
十四班大本营前走过几个别班的男生,当中有人一会也要参加四百米,见到宁嘉开口玩笑道:“嘉哥一会手下留情啊!”
宁嘉没故作谦虚,笑着冲来人摆了摆手,回了一句待会见。
“宁嘉体育很好吗?”班级里有人听见这番对话好奇问着,“这对手怎么未战先降了啊。”
“你初中不是四中的吧。”后一排有男生伸出脖子回应,“他初一的时候就拿过金牌,跑得贼快。”
“怎么只有初一啊?”
“宁嘉初一读完就上高一了,跳级生!”话题渐渐被勾起来,有人兴致勃勃冲上来科普,说完还叫了声宁嘉:“是吧宁老师!”
宁嘉是班里的物理课代表,一轮复习开始以后偶尔会帮林楠代上一两节讲卷子的课,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班里同学渐渐开始叫他“宁老师”。
宁老师正在那鼓弄许子奇的“纸青蛙”,回头做了个拱手礼玩笑道:“英雄不论过往!”
班里大家笑作一团,林楠抱着手臂站在宁嘉身后,也不自觉勾唇笑了笑。
眼看检录时间快到了,宁嘉跟班里的人道了别,在一声声加油里拎着钉鞋出发去检录处了,半路一道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传来。
“宁嘉!”
他抬头冲着声音来处看去,出乎意料地挑了挑眉。
是李耀光。
“好久不见。”李耀光也穿着背心和短裤,表情有些尴尬似的,搓搓手又挑起话题,“你还是跑四百啊。”
上一次两人这样面对面,还是在聚满了学生和老师的考场外,他想起躲在人群之后的李耀光,和他那双犹豫不决充满懦弱的眼睛。
宁嘉站在原地没有应声,沉默着看向李耀光局促的模样。
“我就是......看到你了来打个招呼。”李耀光自知理亏,干笑两声不知向谁解释着,“我......这个月刚办好转学手续,回四中了”。
宁嘉用晦暗不明的眼神看向李耀光,任凭他说着,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开口。
“宁嘉!高三十四的宁嘉到了吗!”
“到了。”
催促检录的声音正好打断这一不算愉快的插曲,宁嘉没理会李耀光继续投来的视线,上前检录去了。
李耀光一个人垂头站在原地,秋风轻轻吹过他身旁,一如方才宁嘉的沉默,并不刺骨却足以让人打起冷颤。
宁嘉走上跑道前就看到了将镜头投向自己的南枫。
南枫很早就开始学习摄影,或许是受父母职业的影响,他确实对摄影很有天赋,这次运动会李木子委托他拍些“官方照片”,于是南枫光明正大地挎着证件站在了人群的最前面。
“预备——”
“跑!”
随着裁判鸣枪,起跑线的选手都迅速冲了出去,宁嘉不出意料地跑在第一位。
奔跑的时候耳侧是呼啸着刮过的风声和此起彼伏的助威声,刚开跑宁嘉就听见熟悉的声音在操场上震耳响起。
“宁嘉——加油——”李木子正站在主席台上对着广播大喊着:“宁嘉加油啊!!!”
宁嘉没忍住笑了出来,在后半程再次提速,毫无疑问地为高三十四拿下了本届运动会的第一枚金牌。
南枫和许子奇在终点线等着他,宁嘉越过线后伴着惯性又往前冲了两步,顺势歪歪扭扭地瘫到了他哥肩上。
“累——”
南枫从口袋里拿出奶糖,拨开糖纸送到宁嘉嘴边,三个人一起往班级大本营走去。
“贴心!”宁嘉含着糖嘟嘟囔囔着开口,“你下午是不是有跳高预赛。”
“嗯,两点四十开始。”
许子奇在一边脸色有些怪异,支支吾吾着想要开口,宁嘉见他一副浑身不得劲的样子,猜了个**不离十,先一步开口:“你看到李耀光了?“
许子奇刚要开口就见李木子怒气冲天地跑了过来,张口就骂把许子奇嘴边的话都吓了回去。
“那个李耀光怎么阴魂不散啊!!!”李木子手里还攥着筛到一半的加油稿,“我刚要来找你就看到八百米的参赛名单里有他,晦不晦气啊!”
“他怎么在我们学校啊?”许子奇见缝插针开口问宁嘉,“你也看到他了?”
“他主动来找我的。”宁嘉嚼吧嚼吧嘴里的奶糖,囫囵着咽下去,奶糖甜腻得有些糊嗓子,他咳了两声又接过南枫递来的水灌了一口,“说转回四中了。”
“什么?!”李木子手里的稿子又攥紧一分,看样子是用不上了。
许子奇听了大骂一声差点没原地跳起来,南枫也意外着停下了脚步。
宁嘉不出所料地看着仨人隐晦不明的脸色,叹口气边走边拧紧瓶盖,继续开口道,“早知道你们又这反应,我就不说了。”
许子奇还在一边沉浸式打抱不平,嘴不把门地把过去那点旧事全都又抖落了一遍。
“这个敢做不敢当的东西!”
“你被他害得到今天都一考试就跟开盲盒一样!”
“运气好了顺利考完,运气不好跟渡劫似的!”
“这人竟然还好意思找你!”
许子奇说得气头正盛,义愤填膺着叨叨了半天,回过神来才看到一脸无语的李木子。
“大哥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许子奇眼观鼻鼻观心,闭嘴不说话了。
宁嘉先是冲着许子奇比了一个抹脖子的收拾,然后又看向那张不知所措的脸。
“逗你的,看你那怂样。”
许子奇笑逐颜开,两步走上去狗腿地笑着。
“还是我们宁老师大人有大量啊!”
宁嘉笑着和许子奇打闹起来,过去发生的事情却不受控制的一一闪过,议论声又接二连三地涌进脑海里,大脑像一只不断被注入气体的气球,临近爆裂的边缘。
“宁嘉。”南枫的声音在耳边由远而近的传来,直到终于清晰明亮地被宁嘉听见,他回过神来,看到南枫担忧的眼神,“没事了,都过去了。”
宁嘉点点头,口腔中甘甜的奶糖味也重新被味蕾感受,他渐渐回到现实,清醒着回给南枫一个安抚的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