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正月十五月儿圆,今年的正月十五却落了雨,雾蒙蒙的天,黑云乌泱泱的一片,连一点星子的影也瞧不着。
江家大院门口挂着红灯笼,风大,把火苗吹得七扭八斜的。有人手里拿着红烛,手里接一盆水,前后交替着赶趟。
屋里时不时传来女人凄厉的叫声,一盆一盆的,白水进,红水出,倒让人疑心起来,这到底是一场惊动全村的分娩,还是一遭老天爷收人走的鬼门关。
也不知过了多久,昏昏欲睡的江林辉被人猛拍了下肩膀,他冷不丁抬眼,瞧见接生的王婆子笑得一脸褶子。
“阿辉,生了生了,是男娃!母子平安呦!”
江林辉的瞌睡虫一下子就没了,拿点碎钱打发了王婆子,就兴致冲冲地往里屋去。屋内,自个儿亲妈冯桂花笑得着实比三月里开的桃花还打眼,她正拿红袄子裹着一个小不点,这娃娃不哭不闹,甚是稀奇。
妻子何兰芝躺在木床上,身下的床单染红一大片,面上毫无血色,煞白一片,豆大的汗珠子把额前一大片刘海全打湿了。
“这娃娃头大,半天出不来,”隔壁的李二婶子唏嘘着,“阿辉,你以后可要好好对兰芝。”
“那肯定的。”
江林辉觉得在这个满是女人的房间里,头一回这么有阳气,而他自个儿,便是主宰了这片土地的王。
他有这样的想法并不稀奇,在同批当兵的里面,他活得最窝囊。一九七九年,连喝口水都要收费的日子,旧观念和新政策在不断碰撞。改革开放后,人人都道祖国遍地是黄金,可他却没个好差事。他吃不了苦,全然没有一技之长可言,却又自视甚高。
一句话来说,当牛做马的行当他江林辉是做不了的,可这辈子总又是个当牛做马的命。
村里村外多少人瞧不起江林辉,说他一辈子都只能是个没用的窝囊废,退伍了之后不光失业,连带着老婆都流了两个孩子,怕是以后要断后。
有人说,是老天爷要扎煞他的命根子。
头一胎,何兰芝冒着雨去田里割猪草,头重脚轻的,便摔在田埂上。
第二胎,是江林辉听信了算命的神婆的话,说是怀的女胎,和何兰芝大吵一架,摔了锅碗瓢盆,把何兰芝硬生生弄得动了胎气。
在江林辉下岗失业的第三月,他和何兰芝去城里谋出路,但因为做活的时候敲坏了瓷砖被包工头轰了回来。日子便又回到了渔村里,如同一滩再也掀不起风浪的死水,带着腐朽的可悲。
两人闹了离婚,离婚协议都签了,走出民政局的那刻,江林辉却又想耍无赖反悔。何兰芝没有娘家,两人结婚那会她便孑然一身,因此两人仍住在一个屋檐下,等待着分家的那会,何兰芝总往外跑,想去城里谋出路。
两人中间闹了一次大争执,江林辉不是东西,瞧上了邻村的一个寡妇,两人欲行苟且之时,被何兰芝瞧见了。
彼时的何兰芝感觉不到一点难过,只觉得不公平。无论何时,这个家里为生机和出路操劳的人只有自己。身为男人的江林辉就像是一只没有脑子的牲畜,任何一点七情六欲被满足,他都会乐得忘乎所以。
犹记得那是个万籁俱寂的清晨,何兰芝起得格外早,拿着农药便要出门除草。
江林辉起初还没有反应过来,梦魇之后才如疯狗般来到田地。何兰芝坐在田埂发愣,旁边放着打开了盖子的草甘膦。
他带着何兰芝到县城的医院洗胃,医生却带来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
何兰芝怀孕了。
这个孩子来得就像是及时雨,叫他重拾了信心。
“可是她喝了农药,这娃娃……”
“算你们运气好,这瓶草甘膦浓度低,你婆娘喝得少,加上送来医院及时,基本上没有影响。只是肠胃受了苦,以后可得当心着。”
他走进病房,何兰芝的表情很复杂。江林辉知道,她怨他,怨他没出息,怨他窝囊废,怨他不如从前那般爱她。
江林辉买了碗鸡汤小馄饨,算是下了血本:“兰芝,往后,咱俩好好过吧。”
何兰芝犹豫再三,摸了摸自己隆起的肚子,终究是点了点头。
思绪回到跟前的襁褓,江林辉觉得自己如同苦尽甘来了似的。就算从前过得糟心,那又如何,即便是何兰芝这样的娇小姐不照样还是要为他生儿育女。不不不,生儿就够了,看着面前的大胖娃娃,他只觉得日子总算是有了盼头起来。
在小盘村里,男人总归是比女人要多一条出路的。男人有力气,血气方刚的一身腱子肉,靠水吃水的人总能在码头边的交易里谋个生计。
在他们眼中,只要家里还有一艘船,只要小盘村的这条河还没干涸,他们就是这家里边顶天立地的存在。
可是女人呢,她们如同生在一块封闭的沼泽地,生命的伊始便充满了泥泞。他们的家人不会教她们什么本事,也不会教她们开船,怕她们有了能耐又有了钱,便会横渡这条母亲河,跑到外边便乐不思蜀。她们的使命,从婴孩啼哭的第一刻,便是无尽的家务和农活。
再纤细白嫩的指甲成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也是要出问题的,这一带几乎没有女人不患灰指甲的。待到她们成了姑娘,几个大渔户便操劳着这些人的婚事。渔人的男娃娶女娃,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传统。
那些少女时代于溪边浣洗的时刻,那些如水一般静静流淌的岁月,对她们而言,已然是生命里最弥足珍贵的时光。
那一年,何兰芝跟着江林辉回了他的老家,在这里,她褪去了自己知识分子的一切架子,妥协于现实。历史的残酷鞭笞着她的身心,她跑不了了,她再没有家了。
尽管如此,她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好出路。
和江林辉固执的观念不同,其实不论孩子是男是女,她都欢喜。
可命运总是这样叫人捉摸不透,人群中不知是谁大喝一声,随即一盆冷水便浇透了江家人的心。
“天老爷啊,这哪是男娃呦!”
命运就这样和求子心切的江林辉开了个玩笑,原是王婆子眼睛花了,把没剪干净的脐带看作是男娃的命根子。
江家荒诞的生子故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村落,何兰芝坐月子的这段时间里,时不时便能听到动辄摔碗打骂的声音。
登记名字的那天,江林辉闹脾气,一赖就赖了一个晌午,说什么也不肯去,整个人就像是被五零二粘在了床上似的。
“你不去,我自己去。你不要这孩子,我要!江林辉,你真不是个东西,自己的孩子,你连认都不肯认,往后这孩子你也别养了!”
婆婆冯桂花打马虎眼:“他不去就不去,不就上个名字吗,谁去不都一样。”
最后的结果是冯桂花叫上了自己的好些个好姊妹,坐着三轮陪着何兰芝去了县里的民政局。这些年迈的女人们用皲裂的手抚上孩子的脸,似乎妄图从这崭新的生命里获得些自己活着的证据。
何兰芝抱着襁褓里的孩子默不作声,算是妥协,没成想到了地方,冯桂花对着登记的工作人员却开始耍无赖:“就叫江男,想啥来啥,缺啥补啥,兴许叫了这个名字就能生个男娃。”
“我的孩子是个女孩,怎么能叫这个名字!”何兰芝一下子恼怒起来,上前要与冯桂花掐起架来。
冯桂花前些天去镇上算了命,这回她早有预谋,怎会让何兰芝这种矫情的性子得逞。冯桂花使了个眼色,周围那些个她所谓的好姐妹便顾涌着身上的肥肉,把刚坐完月子的何兰芝架着,就像是架着一具羸弱的傀儡。
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扎着个麻花辫,目光里乏乏的:“叫什么名字?”
“同志,还叫江男,男娃娃的那个男。”
“你确定,”工作人员抬眼瞧何兰芝一眼,“你们确定?”
“对,就这个了,不改了。”
“登记完了,”工作人员递过单子,“下一个。”
冯桂花眯缝着眼睛,不识字也要硬看:“这是啥字?咋看着不像男啊?”
“就是男,没毛病,办完了赶紧走,后面还等着呢。”
冯桂花欺软怕硬,见登记员语气不善,赶紧赔了个笑脸悻悻离开了。
随后,何兰芝看到登记栏上两个字赫然在目——
江楠。
登记人员看了她一眼,那是一种母性的温柔的光辉,带着悲悯,带着愤懑。这孩子以后的路太难走,她能尽上一点绵薄之力,也算是积德了。
何兰芝冲她点了点头,眼中感激的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
殊不知,出生证上那一栏登记员的名字定定写着三个字:刘招娣。
坐在回家的三轮车上,何兰芝想起陆游的诗——庭际楠阴凝昼寂,墙头鹊语报秋晴。
这个楠字好,让人想起高大挺拔的楠树,任凭风雨怎样捶打,总是那样屹立不倒。
身旁的冯桂花还在骂骂咧咧,说今天登记员跟听不懂人话似的。
可何兰芝却不在乎,她垂下眼,眼前微风泛起涟漪,瓦蓝瓦蓝的河水,她瞅着欢喜就成。
江楠长到九岁的时候,顶不住村委会检查的压力,说是国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不让小娃娃念书就是爸妈的罪过。当然江林辉才不在乎什么罪过不罪过的,可他在乎自己的面子和罚款,于是便不情不愿地凑了个书本费,就把江楠送走了。
先前江楠总是吵着嚷着要念书,何兰芝每每要把江楠送去学校,江林辉总是动手推搡,最后也只好作罢。所幸何兰芝自己读到了高中,还算个知识分子。做活休息的时候,她就带着江楠学写字。天地万物何其辽阔,河边的泥土就是她们最好的黑板。
江楠比同龄人上学得晚,年纪大了两岁,比身边人高了一截,在人群中总是显得有些突兀。可她不在乎,即便是第一回自我介绍出了乌龙,也是不肯认输的。
她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自己的名字。
江楠。
一笔一画空得极大,江楠从没这样正儿八经地写过字,两个大字几乎要占满整块黑板。
这时台下的一个男孩猛地站了起来,是和江楠同村的谢家小儿子,大名谢百元:“你写错了,写错了,你明明就不是这个楠。”
于是老师问:“那你说说,江楠的楠是哪个楠?”
“男娃娃的那个男啊,她爸妈生不出男孩,听说想啥就取啥,取啥就能有啥,结果这么些年了,她妈妈还是啥也没怀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小盘村的故事(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