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泾渭 > 第9章 燕宫变

第9章 燕宫变

周朝末年,诸侯割据,民不聊生,各地相继爆发起义,一时间战火纷飞,杀声四起。

燕肃本是一介渔夫。因战事燃至扬水,官府禁渔,年轻气盛的他早已对朝廷不满,为了养活弟妹六人,义无反顾加入反周大军,摇旗助威。

军中文人武士层出不穷,燕肃在此遇见了农户出身的盛岳,得知盛岳亦是因官逼而反,二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异姓兄弟。

燕肃与盛岳不惧生死,上阵杀敌,因军功卓越分别被封为左将军与左副将。

而后反周联军内部出现矛盾,四分五裂,左将军燕肃在副将盛岳的策应下,脱离联军,自立燕王,并命盛岳为一品大将军,整顿军纪。

燕军在盛岳的带领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三年后一举攻克周廷。

自此,燕肃于天京称帝,建立大燕,年号崇武。

盛岳继江都、怀朔等战役后平复诸侯之乱,后又平定远凉,北伐戎狄,南讨越氏。大燕建国十余年后才终成一统,结束了一百多年的动荡。

因政治联姻,盛岳被迫娶下前朝太傅之女——宋嫣,二人育有三子,取名观、闻、言。

长子盛观,生于京城华府,打小含着金汤匙长大,打不得骂不得,为人一身风流浪气,自诩才子词人,却总感叹壮志难酬,与京城官宦弟子结党营私,常入烟花柳巷。

次子盛闻,于开国战争中生于军营,仅晚盛观一年,与长兄不同,盛闻虽也是膏腴子弟,却唯独喜爱舞刀弄枪,从小厮混于军队中摸爬滚打,与将士们骑马射箭,切磋武艺。即便看书,他也不爱诗词歌赋,偏偏只看兵书与演义。或许是常年跟随父亲在外征战的缘故,他在军中威望甚高,盛岳也觉得他最有自己当年的影子,因此更加偏心于他。

幼子盛言,生于大燕建国二十七年,他本出生于一个和平时期,然而不到两岁时,宁王燕璋妄图篡位,便勾结禁军围城,发动燕宫之变。

崇武二十九年,大燕开国皇帝燕肃,因病崩逝于天京城汉阳宫,庙号太/祖。守孝三日后,十三岁的太子燕平登基,年号文安。

据说燕太/祖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时,曾紧急传召大将军盛岳进宫,至于这二位拜过把子的兄弟说了什么,无人得知。

太子登基后第二日,宁王以朝觐新皇之意,从封地匆匆赶来,当日联手禁军统领吕强,带兵五万,控制天京城,直捣汉阳宫。

这个年轻的帝国好不容易结束了百年战乱,却再一次陷入了危机。

但大将军盛岳似乎早已料到,本该卫国戍边的二十万大军,似洪水般突如其来,在他指挥下很快抵达天京城外。

这令宁王大惊失色,新皇即将死于自己刀下,如今却成了谈判的筹码。他立马下令,封锁城门,将文武百官囚于汉阳宫,并让盛岳一人进城投降,否则自己将弑杀新皇,屠戮百官,为自己陪葬。

任谁都知道,独自进城乃必死之局。将死兵散,宁王趁机收复兵权,坐稳皇位。

宁王燕璋见盛岳充耳不闻,每日都会诛杀朝臣,甚至连坐,以逼迫盛岳投降。

一时间,天京城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与此同时,由于内外交困,天京城内粮食短缺,禁军搜刮百姓口粮,城中居民饿殍满地。

尸体堆积成山,全部堆在了城西的扬水边,形成了今日的乱葬岗。

盛岳不是没有想过攻城,二十万对五万,胜算极大,只是中原之前饱受战乱,大燕才刚恢复生息,盛岳不愿自己人打自己人,落得个类似安史之乱的后果,好让周边各国从中获利。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天京内外陷入僵局,战争一触即发,紧张的气息达到了顶峰。

就在僵持不下时,盛闻站了出来。

他提议,为了不打草惊蛇,自己亲率一千猛士,夜袭天京,夺回皇帝,再内外策应,打开城门,让大军进城。

尽管此去九死一生,但这是眼下唯一的办法,起初盛岳坚决反对,可终究还是放行了。

临行前,父子二人好好吃了顿饭。

入夜,禁军换班。

盛闻带头架上云梯,攀登南门城墙,猛士全部跟随,爬到一半后立刻撤离,原路返回。

城墙上的禁军见状,一个个如惊弓之鸟,立刻派兵增援南门。

盛闻休憩片刻后继续如此,若是东南没人,便爬东南,若是西南没人,便爬西南,只是每次爬到一半,不论成功与否,都必须撤退。

禁军慌得手忙脚乱,军报不断。

“报!盛岳大军子时进犯南门!”

“报!盛岳大军丑时进犯南门!”

“报!盛岳大军寅时进犯南门!”

喊着喊着,也就疲了,对方似乎实力不济,还没打就全都撤退了。

紧张的神经绷得太久,没一会儿就软了。

卯时初起,盛闻派七百猛士继续攀墙,吸引注意,自己另带三百人绕至北门。

由于禁军饥困交加,又恃勇轻敌,于是只在南门集中兵力,北门自然防守懈怠。

攻城先攻心,这是盛闻奉行的第一条战术。

盛闻再次攀登云梯,只是这一回,就不再下了。

趁夜登上城墙,三百人攻下北门,俘获战马,顺利进城。

盛闻率军急速转战,从北向南,连续扫荡禁军七个阵营,抗击之人以武力征服,投降之人皆予以释放,每个阵营的首领皆被缉捕,所领军兵甘愿归属,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从最初的三百人到之后被俘的两千人,加入者不计胜数。

擒贼先擒王,这是盛闻奉行的第二条战术。

奇袭战术取得成效,禁军大乱,来不及放出消息,就被盛闻荡平一切。

盛闻剑指汉阳,所向披靡,很快突破了禁军设在宫外的三道防线,猛士们势如破竹,像一只点火的炮竹,一路冲天,歼灭乱军近万人。

禁军统领吕强闻知城内大乱,惊醒于睡梦中,刚要下令集中围剿,对方已带兵攻入禁军总营。

吕强骑马应战,仅仅三个回合,便被盛闻斩于马下。

这场战役可谓空前绝后,盛闻以三百人之势大破吕强禁军五万。

天色渐亮,盛闻率兵直入汉阳宫,这名年轻的勇士提剑披甲,沿着阶梯冲入上方启元殿中。

在推开殿门后,比自己小三岁的皇帝燕平正坐在龙椅上,惊恐之中带着无尽欣喜。

在燕平的脖子上,架着一把长刀。

宁王燕璋阴鸷笑着,从封锁天京的那一刻起,他已料到会有今日的场景。

“盛岳小儿,你自己不敢进城,竟派你的儿子趁夜偷袭,真乃鼠辈。”

盛闻剑指燕璋:“逆臣贼子,休辱我父!”

“既然你今日要来讨伐本王,那本王便要问问你,”宁王道,“这江山社稷,落在谁手中,对你而言,有区别吗?”

盛闻正色道:“大燕江山乃先帝带领我父亲等众将士拼命打下,先帝已逝,我父必当守护,陛下为先帝正统,自然要受万民拥戴!”

“万民?愚昧至极!”宁王嘁了一声,“不论是我当皇帝,亦或是平儿当皇帝,你们都得照样称臣,照样是大燕养的家犬。”

他又摸了摸燕平的脑袋,手中长刀甚至磨出了血丝:“你小时候,皇叔还抱过你呢,怎么长大了,连把椅子都不肯让皇叔坐呢?”

燕平一动也不敢动,只能将求救的目光投向对面英勇的武士。

“我是你的皇叔,你的亲皇叔啊!”宁王燕璋一把薅住燕平的头发,眼珠子都要瞪了出来,“你好好看看,咱们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都被这些家犬挑拨斩断了!”

盛闻呵斥再道:“是你先置陛下与你的亲情于不顾,在二者之间选择了权势,今日你败局已定,若是因此伤了陛下,大军势必将你讨伐!”

“是。是本王选错了,”宁王勾着嘴角,“那倘若你是本王,你选择哪一项?”

盛闻听此,身后传来一阵阴风。

宁王只是示意了一个眼神,大殿后方走来一个侍卫,他将手中被堵住喉咙的人质推给了宁王。

那人正是宋嫣。

仿佛被戳到了软肋,盛闻勇武的气魄少了一半:“阿娘!”

他早该清楚,宁王把文武百官都控制在了手中,也包括大将军府的亲属。

“现在该你选了,你是选社稷,还是选亲人!”

宁王的厉声犹如一把生锈的匕首,一刀又一刀地扎在盛闻心头。

一边是大燕的皇帝,一边是自己的母亲,若选了母亲,昨夜死去将士们的努力,皆成了竹篮打水,可若选了皇帝,自己多年养育之恩未报,谁又能看着母亲只身赴死?

自古忠孝难两全,这如山重的问题,终归压在了盛闻的肩头。

“选啊,你怎么不选了?刚才训斥本王时,你不是很威风吗?”

“你这奸佞小人,有本事与我决一死战。”

“你有什么资格与本王谈条件?”宁王燕璋将刀柄夹在二人颈前,“你若想要他们二人活着,就立刻退出殿外,自刎于台阶前,并传唤你的父亲独自进城,否则本王今日将血溅启元殿!”

为了威慑盛闻,他将宋嫣嘴里的幡布拔了出来。

宋嫣带着哭声喊道:“闻儿!不要!”

母亲的声音成为了刺破铠甲的长矛。

为了母亲,为了社稷,盛闻慢慢退后,一步两步,直至殿外,尽管身后的猛士们劝他不要,他也照做无误。

他希望能延缓时间,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越是紧迫,思绪越如一团乱麻,以往看过的兵法再也想不起来了。

“快点!”宁王大呵。

盛闻退到台阶上,缓缓举起手中的剑,上面尽是鲜血,他想起自己驰马于沃野的景象,即便昨夜出发前已然做好了必死的决心,但他万万没想到却是以这样的结局。

难道真的要命绝于此了吗?

就在这时,宋嫣却高声大喊道:“闻儿!以后阿娘不在身边,你要照顾好这个家,照顾好弟弟,阿娘不能看你结婚生子了,你要继续辅佐你阿爹,将盛家发扬光大!”

说完,宋嫣一把握住长刀,开始反抗宁王,想要牵制住他。

正是这个契机,燕平连滚带爬地往门外跑去,宁王见此不妙,气急败坏,用尽全身力气,一刀砍杀了宋嫣。

鲜血洒满龙椅,流了一地。

“阿娘!!!”

盛闻冲入殿内,越过燕平,积攒的愤怒化为毫不留情的一剑,刺穿了宁王的身体。

他抱住宋嫣的尸体,哭得声泪俱下。

“阿娘!!!”

兵变结束了,盛家大军获得了胜利,朝廷获得了胜利。

新皇燕平奖赏了这次平反的有功之臣,尤其是盛闻,由于盛闻以一千猛士取得胜利,因此被封为千骑少将。

能在如此年轻时立下大功,是每一个武学出身的孩子梦寐以求的目标。

但盛闻却并不开心,他心里清楚,不是自己选择了社稷,是母亲选择了自己。

祸不单行,大权再次落入他手。

由于燕宫之变将朝内文武屠戮殆尽,朝廷人才空虚。先帝在位时,一向谨小慎微、不问朝政的宦官冯忌于此刻掌权,将朝中势力培养为自己所用,再度控制住十三岁的皇帝。

有了宁王燕璋在前,冯忌惧怕盛岳父子在军中的势力,以皇帝之名颁布诏令,一再削弱其兵权,而盛岳亦对冯忌不满,盛家誓死效忠的是皇帝,绝非阉党。

直到良渚知府容申故意上奏,参了盛岳一本,冯忌借机发动口舌之辩,攻讦盛岳拥兵自重,妄图像南梁之萧衍,后周之郭威等人借机谋反,取代燕帝,其心险恶,路人皆知。

顷刻间,消息传遍庙堂,朝野上下纷纷震动。

尽管盛岳并无谋逆之心,却百口莫辩。冯忌捏造了大将军数条罪状,并命盛岳交付全部兵权。

朝堂纷争就像个圆圈,在讨伐宁王燕璋时,盛岳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有朝一日竟也会被人讨伐。

然而,史书上早已揭露了交付兵权的结局,正如汉之彭越,宋之岳飞。

哪怕所有人都相信,军营里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却坚决不信。

将士们纷纷举起战旗,他们跟随大将军南征北战,知道大将军绝无异心,便立下誓言,大将军日后去到何处,队伍便追随至何处。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烧柴,被冯忌逼得无路可退的盛岳,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可他终究不想打仗,不想弟兄们兵戎相见,最后带着自愿跟随的军兵,向南躲进了浮玉山。

这一躲,便是三年。

或许是老天也觉得蒙冤,降下了文安大旱。

朝廷年年派兵剿灭,但精兵悍将皆在山中,每次攻打都是死伤过半,无功而返。

盛岳也希望自己能重归天京,清剿冯忌一党,光复大燕,可他的身体着实不允许,痨症愈发强烈,侵蚀着他所剩不多的光景。

燕宫之变造就了一切,也成为了一切最大的祸源。

本章插叙,后文回归正常时间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燕宫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僵尸缪斯

陷落春日

雪夜新婚

立海大养崽日常

和情敌网恋翻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