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苗試圖將林振宇那反覆無常的行為拋諸腦後,將過剩的精力全數投入集團內部專業學習平台。她機械地瀏覽著一篇篇技術文章,直到一個沒有署名、僅以一串系統隨機代碼標識的分析帖,像磁石般牢牢吸住了她的目光。
那篇文章探討的,正是她當前項目遭遇的核心技術瓶頸——一個關於實時數據流優化的難題。初看之下,文章的用詞異常平實,沒有堆砌任何高深莫測的術語,彷彿只是隨手寫下的心得筆記。但邵苗只讀了兩段,背脊就不自覺地挺直了。
作者用最淺白的語言,三言兩語就勾勒出問題的全貌,其透徹程度,勝過她讀過的所有冗長論文。每一個比喻都精準得驚人——將複雜的數據緩衝區比作「高速公路的交流道」,談及算法優化時,則說是「幫數據找一條回家最近的路」。這些話聽起來簡單得像常識,但內行人才知道,這背後需要對整個系統架構有何等爐火純青的理解,才能如此舉重若輕。
更讓她心頭猛跳的是文章的結構。從破題、分析到提出見解,一氣呵成,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個例子都緊扣主題,絕不枝蔓,點到即止,卻又恰好能照亮論點最晦暗的角落。這種將龐雜知識融會貫通後,化為清澈見底的表達方式,這種極致的條理性和紀律性,她只在一個人身上見過。
是林振宇。不可能有別人。只有他,總能把最深奧的道理,說得像「天氣變涼了要加件衣服」一樣自然簡單,讓初聽者覺得親切,卻讓深知其中艱難的人肅然起敬。
一種混合著興奮與挑戰的衝動攫住了她。她在那篇帖子下,以同樣匿名的方式,提出了一個更深入、更尖銳的問題——一個她自己在研究中卡殼已久的核心難點。
等待的幾天變得充滿一種隱秘的期待。他會看到嗎?他會如何拆解這個難題?
幾天後,那個匿名帳號果然回覆了。回覆依舊保持著一貫的風格:語言極簡,沒有半個多餘的字,卻直指問題核心。他沒有炫技,只是用一個看似簡單無比的類比,就巧妙地繞過了她思維中的死胡同,並順手點出了一個她從未想過的優化路徑。整個論述過程,就像看著一位高手解亂麻,快、準、且優雅,最後留下的是一個清晰無比的答案,以及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
一場高質量的、純粹的智力對話,在匿名的屏障下悄然展開。邵苗沉浸於這種思想交鋒的純粹樂趣中,幾乎忘記了之前所有的焦慮。她確信網絡那端的就是他,這種匿名的默契,讓她感到一種奇特的安心。
這份虛假的安全感給了她勇氣。在一次必要的工作郵件往來末尾,她小心翼翼地加了一句:「另外,近期在內部學習平台讀到一篇關於實時數據流優化的匿名文章,見解極為透徹,化繁為簡的功力令人佩服,不禁讓我想起您平日指導項目時一貫的風格。」
點擊「發送」。她期待著這或許能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認可。
她不知道,這句試探於林振宇而言,不啻於一枚精准投向他內心防禦工程的炸彈。那個匿名空間是他最後的避風港,她的話意味著最後的偽裝也被撕下。巨大的恐慌瞬間攫住他——被看穿的恐懼、隨之而來無法預測的情感需求,讓他慣用的防禦機制瞬間啟動到最高級別。
回信來得出乎意料的快。郵件前半部分是對工作內容極其詳細、邏輯嚴密的超長篇批示,專業得無可指摘。然而,關於她最後那句試探,卻隻字未提,被一種冰冷的、徹底的無視徹底抹去。
數日後,部門通知下達:林總監需緊急出差數日,相關事項,尤其部門合作等,全權交由肖瑜副總監代理。
邵苗看著那封避重就輕的回郵和出差時的安排,剛剛建立起的暖意瞬間涼透。無力和失落感再次湧上心頭。
他又逃了。切斷了所有通道。
與總部的肖瑜前輩協調項目時,對方不經意提起:「林總這次出差挺突然的,原本沒計劃去,臨時決定前往,應是他看到有不得不親自出面的需要。別看他平時總像個坐不定的大細路,玩手指、好像什麼也不上心,但真正遇到大場面,他心裡清楚得很。他能坐到這位子,憑的是實打實的硬實力,藏都藏不住,只是他本人好像從來也不怎麼在意這些虛名。」
邵苗怔住了。所以,他那副模樣是偽裝?而這偽裝,唯獨在她面前顯得格外笨拙?這個認知,讓迷霧更濃。
她不會知道,當年那張歡送卡上,她畫的貓咪簽名和那句「我會努力,成為你不能忽視的模樣,你安心去吧!」的稚氣話語,曾在某個深夜讓那個男人嘴角泛起溫柔的弧度。也不會知道,在某些私人的角落,他的簽名旁會多一個小小的魚形記號。
貓喜歡吃魚。而這條魚,或許早已心甘情願,只想被那隻特定的小貓捕捉。只是這個秘密,他守得嚴嚴實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