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开局盘点中国古代数风流人物 > 第3章 第三章 一生伏首拜阳明

第3章 第三章 一生伏首拜阳明

几十年的斗争,王华知道自己这个孩子非池中之物,他的天地不属于这朝堂,他的使命也不仅仅是为了光耀门楣,他的未来应由他做主。

这算妥协吗,王华也不知该如何去定义,他只知道这孩子的路不该由他人掌控,他人也掌控不住。

父子俩正正经经的谈论了一番,说了很多很多。最后,王华开口:“你还要去赴任吗?”

说实话,王守仁心中也不知该如何了,他只能轻叹:“我在世人眼中已死,如何能去呢。归隐山林才是我的归宿。“

听到这话的王华心里也有数了。

“去吧,孩子。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剩下的我来解决。”

对于朝廷的忠贞使王守仁踏上了他的人生之路。

就这样,龙场,我来了!

身为高官的王华自然是不可能放任他儿子一个人前往那“万山丛薄,苗、僚杂居”的贵州,他派了几个随从和王守仁一同前往。

只是这路啊,它越走越偏,这人烟啊,越来越稀少。随从们似乎也认识到了此番出行并不如他们心中所想,往日的欢声笑语都渐渐逝去,沉默的王守仁还是将此次的目的地告诉了他们——贵州龙场。

说真的,是个正常人他就不想去那破地方,王守仁也能理解,毕竟他自己都不想去那山沟沟里。还以为跟着尚书之子享福的几人此刻也是呆住了。

王守仁没多看他们,只是留下一句:“自行选择吧。”就走了。

落日余晖下,随从们看着那被夕阳染红的王守仁,只听见他大声诵出:

“鸟道萦纡下七盘,古藤苍木峡声寒。

境多奇绝非吾土,时可淹留是谪官。

犹记边峰传羽檄,近闻苗俗化衣冠。

投簪实有居夷志,垂白难承菽水欢。”

随从们一咬牙,心一狠,互相对视了一眼,跟了上去。

你说不跟,那又能怎么样,他们又不能回南京跟尚书说:“我们不想跟你儿子去那破地方,就把他抛下,自己回来了。”拜托,他们还想活着呢。

但贵州的贫寒又怎会让王守仁这位书香世家出身的公子哥想象到半分呢。龙场之地,不似京城那般威严,不像南京带着江南的好风光,远远的贵州就像是被人遗弃的宝地,满目疮痍。

到了龙场的王守仁很疑惑,为什么这里没人呢?他四处寻找,最后只找到一个骨瘦嶙峋的小老头,他迫不及待的向此人询问:

“你们驿丞呢?”

“回大人,我就是驿丞。”

“那你为何不穿官服?”

“没有。”

很干脆的回答啊。

“此处还有其他人吗?”

“并无。我一人负责。”

果真如此,真是毫不意外。

短短三个问题,拼凑出王守仁即将面对的苦难生活。但是不要担心,王守仁同学,生活还是会给你希望的,不是吗。

原本已经转身离开的小老头看着王守仁这一副失魂落魄、看淡生死的模样,忍不住转了身,回了头,想给这位新上任的后辈一些过来人的建议:

“大人。”

“何事。”

“如若您发现一些人会说汉话,请小心对待。因为这里,正常人是不会来的,都是些穷凶极恶之徒过来烧杀劫掠。”

“那本地人呢?”

“大人放心,本地民风淳朴,百姓和善,他们是不会犯事的。”

听了这么久的坏消息,终于让他碰上个好消息了。可是小老头的话还没有说完:

“这里的百姓都不会说汉话,请大人放心。”

放心!他要放什么心?这有什么好放心的!?王守仁都快被这小老头给气晕过去了。

但是现在他来都来了,再退却可真就不行了。

天幕上的王守仁正在积极地招呼着他的那些随从寻找可以建房子的材料,准备搭建一间房子。总不能真的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吧。

屏幕上的王守仁忙忙碌碌,不同时空中的王华却是看着自己的儿子,眼泪控制不住的流了下来,罢了,这是他自己的路啊。话是这么说,可这是自己的儿子啊,又怎会不心疼。

而远在大秦的始皇帝看着仍未开化的贵州,也是一脸严肃:

“若多给朕些时间,朕一定做到。”

《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时候的王守仁正是踏上了这个处境。

建房子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有个下雨天不湿身的地方,王守仁始终没有忘记他那时和老师说的话:“读书学圣贤,不在科名。”多年以来,他一直支撑着自己朝圣贤的地方走去,直到现在也不例外。

当地苗人不会说汉话怎么交流?简单。肢体语言来一遍。

当地苗人居住分散怎么管理?简单。和他们讲道理,让他们住到自己身边就好。

当地苗人不会识字怎么办?简单。自己开设学院,当夫子育人。

问题是不能把人难倒的,它天生就应该被人解决。

面对小石子,淡定的将它踢开;遇见大巨石,不要怀疑,一拳震碎之。就这样,王守仁在这龙场开启了属于他的生活。每天吃些野菜、鱼腥草,运气好点,还能吃上野味,不算好,但也不算差。

有些人沦落到这种境地基本上也就不会再多想了,安安稳稳的度过余生就好,何必再折腾呢。可王守仁同志又岂非池中之物,他天生就爱折腾。

追求做圣贤,追求那虚无缥缈的“理”,是他一生的宿命。

都说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可他格了那么多遍,格了那么久,什么都没有。它到底是什么,它到底在哪里啊!

龙场没有什么事务需要他来处理,也就是说,他每天有大把的时间去思考。他每天就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思考。他渴望“理”的出现,他无比期待这“理”的降临。可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时空中的人看着王守仁逐日暴躁,他的心情变得不可控,他已经在疯的边缘了。

俗话说想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向前冲。就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晚上,王守仁彻底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又不禁想起了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双轻缓落在他头上的、温暖的手,他想起了那天在京城落在他屁股上的木板,他想起了刘瑾那双得意的眼睛,他想起了那年他看的竹子是那么翠绿,他想起了钱塘江的水,居庸关的风......最后,他想到了自己,想到自己三十七年来碌碌无为的时光,想到自己也算是书香世家出来的人物,本应该在两京那样繁华的地方快活,潇洒的度过此生,可谁知道会落得个此番下场。他无奈苦笑,何其戏虐。

痛苦,太痛苦了。

一切真的有意义吗?他真的有意义吗?坚持真的有意义吗?

有!

这是王守仁脑子里的第一反应,随后被他的其它思绪狠狠按压下来。他在痛苦,他在纠结,他在自省,他在成圣!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唯独这王守仁不知。

存天理,灭人欲。

何为存,何为灭。

何为理,何为欲。

践行为存,克制为灭。人的追求为欲,私为欲啊。

理呢?理在何处?

格物是格不出理的,政务上是没有理的,陡峭的山崖,破败的房屋是没有理的。

那理何在?

几十年的坚持,无数个日月的沉淀,让他有着临门一脚的资格。差一点点,就差一点点。再给他点时间,再给他点时间,他一定能想明白的!

时间在他头脑里快速流逝

就这样

风暴在王守仁的脑中停止了转动:

理,在我心中。

对呀,我心中。原来理离我这么近,它朝夕相伴,它是路边的野花,是荷叶的露水,是早期的人们,是哭喊的婴儿,也是我的心。

已经坐在地上的王守仁睁开了他的双眼,暴躁的情绪从他身上消失殆尽。要怎样去形容那双眼睛呢。历经苦难,重建光明?看淡万物,终成一圣?不。都不是。

他是包容的,温暖的,带有情绪的。

理即使欲,欲也是理。两者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终成一体。

那一刻,王守仁睁眼的那一刻,异时空内看着天幕的众人知道,他的道成了!

这是思想的汇聚与碰撞,王守仁进入了异象,他仿佛看见他的前方有众多学者,他们有的盘坐着,有的站着,但不约而同的看向他,在那诡谲的时空里,他路过了他们,走到了前头。

现在有很多史书去描绘这一天,这一刻,起名为“顿悟”。就这样,中华的历史载入了一门新的哲学——心学。

心学诞生于偏僻的贵州,诞生于那荒凉的龙场,诞生于那不朽的王守仁!在那时,它不动声色,是一颗蒙尘的宝珠,但我们终将认识到它的价值,它影响了明朝,影响了后世,影响了世界。

至此,所有的人都会记住一个人的名字——王守仁,他将登上中华史册的前列。

王守仁,号阳明。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别那么野

春日陷落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