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天降不幸,陛下因误服金丹,突发急病,不幸驾崩。
朝野震动,举国上下皆陷于深深的哀痛之中。
宫墙内外,哭声震天。
随着夏至的脚步,很快就会步入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
入夏以来太阳总是高悬在天空,热得人疲乏无力,今天却意外地迎来了一场雷雨。
乌云密布,遮天蔽日,雷声隆隆,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便是倾盆大雨,哗啦啦地倾泻而下。
雨点敲打在屋檐上,溅起点点水滴,街道上的行人纷纷寻找避雨的地方,而树木和花草则在这突如其来的甘霖中尽情地舒展着枝叶。
给这个炎热的夏日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清凉。
我邀人一起做了一些酸梅汤来避暑,然而,酸梅多了一些,轻啜一口,就立刻感觉到了那股直冲味蕾的酸涩。
酸味强烈得几乎让我的眉头紧蹙,梅子的酸涩让牙齿变得不适,与期待中那种酸甜适中,清爽解暑的口感相去甚远。
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我坐在窗边,手中握着这盏酸涩的酸梅汤,陡然意识到,这杯酸梅汤好像无论是加水,加冰加蜜都无法挽救了。
酸味在心中蔓延,我的思绪也不由飘远,心中郁结。
不知怎的想起史书中的贾南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又食了口酸梅汤,我尚且觉得难以下咽,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与我共制酸梅汤者,若尝此异味,恐后不愿再与我共事。
欲饮酸梅汤之人,若觉我所制之汤味不正,必生失望之心。
蓦地,一只子规鸟在我窗外停留许久,它在窗边来回走了几圈,空留一颗赤色小豆,又忽的飞走了。
徒留下望着窗外痴呆的我。
是我忘了,这里没有人喝得到我的酸梅汤。
在杨城,生活平静而舒适。
在屠娘子的悉心指导下,我继续磨练自己的手艺,尽管我拿针的手仍会不时地颤抖。
但怎么说也是有些经验的,别的不敢说,在针线落点的精准度上,我一定能做到分毫不差。
偶尔遇见质地优良的绢布,也会特意将其收起来,带回家中,用于画图。
屠娘子见到我很高兴,她也从不不问我因何而来,也不问我楚将军为何没来。
“娘子,这汤要是不喝就这么倒了,那多可惜啊!”木槿的声音突然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她一边说着,一边自顾自地盛了一盏酸梅汤,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娘子的手艺这些年都没变过,还是这么好!”
是吗?可我怎么觉得,变酸了,再也回去了。
这里消息传来得总是慢一点,所以我听到的也晚一些。
皇后陆氏携先帝嫡子灵前即位。
新帝年幼,陆氏垂帘听政。
朝政暂由其代理,待新帝冠礼之年可亲裁大政。
大将军楚如榆自请戍守边疆,至死不归。
“呀!”
我这手抖的老毛病还真是让人头疼,稍不留神,针就戳到了另一只手上。
屠娘子对我的斥责严厉而尖锐:“已经说过你多少回了,做事要认真,看看,好好的布料都被你糟蹋了,今天你不用继续学了,回屋去,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回去后,我感到头晕目眩,不知不觉中便睡着了。
醒来时,我看见茉莉守在我的床边,她的眼睛红肿,正轻轻地为我擦拭身体。
我想要说话,却发现喉咙疼痛难忍,仿佛被针刺一般:“你和木槿已经脱了奴籍,不必一直守在我身边,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
这样的话,我其实已经对她们提过多次,但她们还是选择陪我一同来到杨城。
然而,当我再次提起,茉莉竟然直接声泪俱下,嘴里一直念叨着自己不会离开。
我只好勉强坐起身来轻声安慰:“那就留下来吧,但你们不必总是围着我打转,如果你们有兴趣,也可以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
兰惠当初假死被送到江南还算富庶的县城,嫁人,生子。
不知她从何处得知了我的住所,便寄来了几封书信。
她的夫君是当地一位小官员,对兰惠和孩子都关怀备至。
生的小郎君活泼好动,虽然时常让她头疼,但日子过得也是十分顺遂。
她在信中还提到,她们那里有一所供贫苦人家女子读书的学堂,并且,出了位才情出众的小娘子,对当地的农田灌溉进行了改良。
山长效仿古代圣贤,仅收取一些米和腊肉作为学费,因此越来越多人愿意将娘子送来求学。
而兰慧,也在那授课。
因此她也心怀忧虑,过去那些小娘子或许只求平凡度日,可如今她们变得更优秀,却无出路,并非每个人都能走的更高更远,许多人处于不上不下的境地,备受煎熬。
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处境,陷入无力改变的绝望。
我回信给她:
每一条路在被开拓前都是有人走或想走的。
或许在一次次失败以后,能够开辟出一条专属于她们的道路,后世因此而改变。
所以先别气馁,花开还需待时节。
在给予她鼓舞的同时,我仿佛也为自己注入了一股力量,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要走的道路。
一个国家的好与不好,从来不是在名门望族中体现出来的,而是看最底层,只有他们好了,这个国家才是真的好。
而杨城这个地方就是底层,这里的孩子们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只有让这个地方富起来,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虽然我并不擅长经商之道,但多年以来,也积攒了一定的财富。
杨城的服饰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工艺,它们值得被更多人所认识和欣赏。
以我的财力,完全可以聘请有能力的人才,将杨城的服饰产业做大做强。
还可以为杨城的妇女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她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我会确保她们可以得到合理的报酬,并且有机会学习新的技能,提升技艺。
我还考虑与其他商户合作,通过他们的渠道将杨城的服饰推广到更远的地方。
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让整个李朝无论是京城还是边塞都能穿上屠娘子制的衣裳。
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我相信,只要有足够决心坚持不放弃,一定能够让杨城焕发新的生机。
岁月如同潺潺流水般悄然逝去,李朝在皇太后慧眼识才,陛下英明神武的治理下,政通人和,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民皆含笑,居宅日增其高,日扩其广。
皇太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子孙满堂,在积善宫中安享晚年,远离了朝政的纷扰。
兰慧的最后一封信停留在了前年。
但她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站在朝堂之上。
阿耶阿娘在阿兄、阿弟一众人的陪伴下,已在早年相继离世,阿兄也退出朝堂有些年岁了,阿弟在家里的安排下娶妻生子,如今夫妇和睦,最小的孩子都已经学会打架了。
杨城的服饰虽没有如我当初的宏愿那般,远销至李朝的每一个角落,但也是风靡于长安城。
屠娘子离世前一刻,依然在向新一批小娘子传授她的技艺。
木槿和茉莉,她们与夫婿成功经营了数家商铺。
这里的郎君再也不需要丢下妻儿背井离乡,即使是寡妇,也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维持生计。
而我紧抱着随嫁的妆奁,静静地坐在轻轻摇曳的秋千上。
想着,此生亦得闲适自得,且行之以意,事或有所成,近乎完满。
然念及园中草木,似久未修葺,心有微憾。
未知梨苑之梨,尚结硕果否?
岁末寒冬,飞雪未至,吾束霜鬓,静坐以待初雪之至。
待琼芳洒落,覆吾肩头,使乌丝化银丝,彼见吾时,犹是娇妍少女,顶上积雪,非流年之痕。
(本文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结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