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禄根与贝叶斯 > 第1章 禄根与标准差

第1章 禄根与标准差

姜沫的手机在凌晨四点准时震动起来。

不是闹钟,是她在拍卖行拍下的那座十九世纪法国鎏金座钟,钟声沉得能压进人骨头缝里。她没睁眼,赤脚踩过温热的地暖地板,摸到阳台。

初冬的北京在天幕上洇开一层鸽灰色的铅膜,城市尚未苏醒。她熟练地点燃一支线香,插进花盆边缘的香插里,青烟在清冽的空气里袅袅盘旋。然后她蹲下来,对着那盆绿油油的植物,翻开了膝盖上那本边角起毛的《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声音是哑的,带着刚睡醒的黏连。这盆被她唤作“禄根”的生姜,长势极好,亭亭的茎叶撑开,像一把迷你竹林。三个月前,她跌入事业谷底,在小某书刷到那条玄学帖——“养生姜,唤禄根,每日诵《道德经》使其成灵,可改事业运”,她几乎是病急乱投医地试了。帖子里说,一旦开始,就不能再叫它生姜,并且诵经不能中断,偷懒的法子是只念首章和末章,算是有始有终。

她念得专注,没注意到对面楼顶,一架调试中的环境监测设备,无意间将镜头对准了她的阳台。几十公里外,国家数据科学中心的实验室里,一组异常数据正悄然汇入庞大的数据库。

三小时后,姜沫已坐在梳妆镜前,像一尊即将被精心雕琢的玉胚。粉底刷扫过脸颊,掩盖掉昨夜浅眠的痕迹。经纪人琳达靠在门框上,指尖在平板电脑上飞速滑动,语速快得像在播报新闻:

“《科学遇见艺术》,一听这名字就跟你姜沫不搭边。但没办法,品牌解约风波后,这是第一个肯接盘的大制作。你得在里面洗刷一下‘花瓶’和‘没文化’的标签,哪怕装,也得给我装出点知性美。”

姜沫从镜子里看她,没说话。知性美?她心里嗤笑,脸上却配合地弯起一个无可挑剔的弧度。她今天选了一套米白色西装套裙,线条利落,恰到好处地勾勒出身材,又不会过于咄咄逼人。

“对了,你的搭档,”琳达划着屏幕,“沈知砚,三十二岁,国家数据科学中心最年轻的研究员,头衔一堆。节目组希望你展现出‘打破次元壁’的反差萌,所以,收着点你的明星气场,必要时,可以表现得……笨一点。”

“笨一点?”姜沫挑眉,拿起手边那支价值不菲的定制口红,“这对我来说,难度可能有点高。”

琳达白她一眼:“总之,别把你在名利场那套带进去。人家是科学家,跟你不是一个世界的。”

与此同时,数据科学中心三楼,沈知砚的办公室。

与其说是办公室,不如说是个井然有序的储藏室。三面墙都被顶天立地的书架占据,塞满了书籍和文件夹,唯一空着的那面墙,挂着一块巨大的白板,上面写满了复杂的公式和符号。空气里有淡淡的咖啡香和旧纸张的味道。

沈知砚穿着一件深灰色的羊绒衫,袖口挽到小臂,正低头整理一份文件。他的手指修长,动作不疾不徐。助理小陈在一旁汇报工作,最后忍不住提醒:“沈老师,十点钟,电视台那个综艺节目组就来了,主任说让您……”

“知道了。”沈知砚头也没抬,将文件放进一个标注着“待处理”的金属文件筐,与旁边几个筐的间距分毫不差。“观测周期一个月,样本类型……娱乐明星。”他语气平淡,像在陈述一个实验参数,“安排A3区的07号实验室,那里的环境本底噪声最低,干扰最小。”

小陈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咽了回去。他这位上司,能把人类的情感波动都量化成曲线分析,但对于活生生的人,尤其是女明星,似乎缺乏最基本的兴趣。

节目组的车队浩浩荡荡开进数据科学中心。姜沫下车时,习惯性地挺直背脊,下颌微抬,迎接可能存在的镜头。然而,只有几个穿着格子衬衫的研究员匆匆走过,好奇地瞥她一眼,又迅速收回目光,低声讨论着什么“算法迭代”。

她被带到A3区07号实验室。纯白空间,各种叫不出名字的仪器发出低沉的嗡鸣,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冰冷的、类似金属和消毒水混合的气味。她下意识地紧了紧外套。

沈知砚就在这时候出现。他穿过实验室,日光灯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清辉。他穿着和办公室里那件同款的深色羊绒衫,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清澈,却带着一种置身事外的审视感。

“姜小姐,欢迎。”他开口,声音温和,内容却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我是沈知砚。在开始节目前,有几条基本守则需要告知。”

他递过来一本装订整齐的册子,封面上印着《实验室安全与行为规范》。

“第一,进入特定区域需穿戴防护服,你今天的着装,”他的目光在她剪裁合身的西装裙和细高跟上停留半秒,“不符合规范,鞋跟与地面接触面积过小,存在滑倒风险,标准差超出安全阈值两倍以上。”

姜沫脸上的职业笑容僵了一下。

“第二,实验室仪器昂贵且精密,未经允许,请勿触碰。根据过往案例,非专业人士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的概率为百分之六点七。”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看着她,语气没有任何波澜,仿佛在宣读一份仪器说明书,“为了保证科研数据的准确性,请尽量保持情绪稳定。过度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会被环境传感器记录,视为干扰噪声。”

姜沫捏着那本《安全守则》,指节微微发白。她感觉自己不像来录节目的嘉宾,倒像一只被贴上标签、准备送上解剖台的实验动物。她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风度:“沈老师,我是来体验学习的,不是来给您添乱的。”

沈知砚推了推眼镜:“希望如此。根据数据显示,大多数人在陌生环境下的适应期需要三到五天,我会密切关注你的适应曲线。”

第一天的录制在一种诡异的氛围中结束。姜沫努力按照导演的要求,表现出对科学的好奇,但沈知砚的“指导”总让她无所适从。她想碰一下那个闪着幽蓝光芒的球形装置,他会说:“内部压强是真空,触碰会导致密封性受损。”她想问问屏幕上的波形图代表什么,他会调出一堆复杂公式:“这是傅里叶变换后的频谱分析,你想了解具体算法吗?”

她感觉自己像个误入巨人国的侏儒,每一步都踩在错误的节拍上。

傍晚,录制暂告段落。姜沫身心俱疲,只想尽快回到酒店,给她那盆“禄根”续上今天的《道德经》。她独自走到实验室大楼门口,晚风裹挟着寒意吹来,她下意识抱紧了手臂。

一件还带着体温的姜黄色针织开衫,悄无声息地递到了她面前。

她愕然抬头,看见去而复返的沈知砚。他里面只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衬衣,身形在暮色中显得有些单薄。

“昼夜温差大于十摄氏度,”他语气依旧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你的衣着厚度,不足以维持核心体温。根据热力学模型预测,三十分钟内,你感冒的概率会上升至百分之三十。”

姜沫愣住了,没有去接。这突如其来的、用概率包裹着的关怀,与他白天的刻板判若两人。

沈知砚见她没动,便将开衫轻轻搭在了她身边的行李箱拉杆上。“明天见,姜小姐。”他点了点头,转身又走回了大楼。

姜沫站在原地,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那件质地柔软的开衫。颜色,竟然和她那盆“禄根”的姜黄色泥土,几乎一模一样。是巧合吗?

她拖着行李箱,心事重重地走向节目组安排的车。手机震动,是琳达发来的微信,语气兴奋:

「沫沫!有个意外之喜!刚收到消息,对面那栋楼有个环境监测项目,今早无意拍到你阳台了!虽然模糊,但你那‘励志’晨读的样子被拍下来了!团队觉得这是个扭转形象的好机会,可以顺势营销一波‘人间清醒’、‘热爱传统文化’的人设!你准备一下,我们晚上开会讨论具体方案!」

姜沫的心猛地一沉。

她抬头,望向数据科学中心那栋在暮色中亮起零星灯火的大楼。沈知砚办公室的窗户,是哪一扇?

她攥紧了手里那件姜黄色的开衫。如果……如果他,或者中心的其他什么人,也看到了那段监控,并且认出了她,认出了那盆“禄根”,甚至……听到了她念的《道德经》?

那个永远用数据和概率说话的男人,会如何看待她这个,靠着玄学改运的、“噪声”超标的“样本”?

寒意,比晚风更刺骨,悄无声息地爬上了她的脊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