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的阳光,透过律所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影。我抱着刚打印好的案卷,推开玻璃门时,鼻腔里先扑进一股熟悉的咖啡香——是马嘉祺常喝的美式,不加糖不加奶,带着清苦的醇厚。
脚步下意识地朝自己的工位望去,视线刚落在桌角,就顿住了。一本深蓝色封皮的书静静躺在案卷旁,烫金的书名《诉讼实务指南》格外醒目,书脊崭新,没有丝毫折痕,显然是刚拆开不久。我放下案卷,伸手拿起书,指尖触到封面时,传来细腻的皮质触感,心里泛起一阵微妙的悸动——这是业内最权威的实务教材,我上周在茶水间随口提过一句“想补补实务细节”,没想到他竟然记在了心里。
手指轻轻翻开扉页,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马嘉祺的字如其人,笔画利落却不失温柔,墨色均匀地落在纸上:“你处理案件的思路很准,再补补实务细节,会更得心应手。”末尾没有署名,只有一个小小的钢笔勾勒的星星图案——和高中时他给我写的便利贴结尾的图案,一模一样。
指尖反复摩挲着那行字迹,墨痕似乎还带着淡淡的温度,从指尖一路传到心里,熨帖得让人鼻头发酸。我想起爬山时他说的那句“你从来都很勇敢,只是偶尔忘了而已”,想起他在会议室里为我撑腰时坚定的背影,想起加班时他悄悄披在我肩上的外套,那些细碎的温暖像拼图一样,在心里慢慢拼凑出一个清晰的轮廓——原来他从未觉得我不够好,反而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悄悄为我铺垫成长的台阶。
“小陈,早啊,”同事林姐端着咖啡走过,笑着朝我桌上的书抬了抬下巴,“这不是马合伙人桌上那本吗?我上周还看见他在看,怎么给你了?”
我心里一紧,连忙把书合上,指尖攥着书脊,有些发烫:“可能……是他觉得我需要吧。”
“马合伙人对你可真上心,”林姐眨了眨眼,语气里带着几分打趣,“上次你被张前辈指责,他当场就帮你说话;这次又把这么珍贵的教材给你,你可得好好学,别辜负他的心意。”
林姐的话像一颗小石子,在心里泛起圈圈涟漪。我抬头看向不远处的合伙人办公室,磨砂玻璃门后,隐约能看到马嘉祺坐在桌前的身影,他似乎正在低头看案卷,侧脸的线条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柔和。以前每次路过他的办公室,我都会下意识地加快脚步,不敢多看一眼,总觉得他的优秀像一道光,会照出我的不足。可此刻,看着那扇门,心里却悄悄松了口气,甚至生出一丝想要靠近的勇气。
“我会的,”我朝林姐笑了笑,把书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里,和他之前给我写的《职场应对指南》放在一起,“谢谢林姐提醒。”
上午的工作忙碌而充实,我把马嘉祺的鼓励记在心里,处理案卷时格外认真。遇到实务中的疑问,就拿出那本《诉讼实务指南》翻找答案,书里有很多他用铅笔标注的重点,都是案件中最容易忽略的细节,显然是他精心整理过的。每看到一处标注,心里就多一分温暖,也多一分底气。
午休时,我抱着书,犹豫了很久,还是鼓起勇气走到马嘉祺的办公室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进。”他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带着一丝刚结束通话的沙哑。
推开门,阳光正好落在他的办公桌上,照亮了摊开的案卷和手边的咖啡杯。他抬起头,看见我手里的书,眼里闪过一丝笑意:“看完了?有不懂的地方?”
“不是,”我走到他桌前,把书轻轻放在桌上,指尖还攥着书脊,“我就是想谢谢你……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还有你标注的重点,都特别实用。”
他放下手里的笔,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能帮到你就好。这本书里的实务案例都很经典,你结合自己处理的案件来看,进步会更快。”
“我知道了,”我点点头,心里的话在喉咙里打了个转,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这本书……是不是对你也很重要?我看你上周还在看。”
他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伸手揉了揉我的头发,动作自然又温柔:“我已经看完了,标注的重点都是我觉得对你有用的。你现在正是需要积累实务经验的时候,这本书比在我手里更有价值。”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心里泛起一阵酸涩的温暖。我知道这本书的珍贵,不仅因为它是业内权威教材,更因为里面有他精心标注的重点,是他多年办案经验的总结。他愿意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我,足以说明他对我的信任和用心。
“马嘉祺,”我抬起头,鼓起勇气迎上他的目光,“以前……谢谢你一直照顾我,也谢谢你一直相信我。我以前总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你的优秀,所以不敢靠近你,甚至不敢面对你。”
他的眼神软了下来,声音也变得格外温柔:“傻丫头,我从来都没觉得你不够好。你处理案件的思路很清晰,对当事人也很负责,这些都是你的优点。只是你太要强,总把压力都扛在自己肩上,忘了停下来看看自己的进步。”
“我现在知道了,”我吸了吸鼻子,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爬山的时候你说我很勇敢,我当时还不太明白,现在终于懂了——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也愿意迈出脚步,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去接受别人的善意。”
他看着我,眼里满是欣慰:“你能想通就好。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不用自己硬扛,记得我一直在你身边。工作上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讨论;生活里的烦恼,也可以跟我说,我永远都是你最靠谱的战友。”
“战友”两个字,像一道暖流,瞬间淌过心里。我知道,他是在告诉我,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可以并肩作战的伙伴,是可以彼此依靠的人。
“对了,”他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门票,递给我,“下周末有场法律实务讲座,主讲人是业内很有名的李律师,我给你留了一张票,有空的话可以去听听,对你积累实务经验很有帮助。”
我接过门票,上面印着讲座的时间和地点,背面还有他用铅笔写的笔记:“重点关注证据质证部分,结合上周的合同纠纷案思考。”字迹工整,和书里的标注如出一辙。
“谢谢你,”我握紧门票,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我一定会去的,回来后把学到的东西整理成笔记,和你分享。”
“好啊,”他笑着点头,“我很期待。”
走出办公室时,阳光正好,透过走廊的窗户,洒在地板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斑。我低头看着手里的门票,又想起抽屉里的两本书,心里像被灌满了阳光,温暖而明亮。以前总觉得马嘉祺的优秀是一道遥不可及的光,可现在才发现,他的光从未想过照亮自己,而是一直温柔地笼罩着我,为我驱散迷茫,指引方向。
下午处理案卷时,我格外顺利。遇到实务中的疑问,就翻开那本《诉讼实务指南》,看着马嘉祺标注的重点,仿佛他就坐在我身边,耐心地为我讲解。偶尔抬头看向他的办公室,心里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胆怯,反而多了几分踏实——知道有一个人在不远处守护着你,是一件无比安心的事。
下班时,我收拾好东西,走到马嘉祺的办公室门口,朝里面喊了一声:“马律师,我先走了,明天见。”
他抬起头,朝我笑了笑:“明天见,路上注意安全。记得回家后看看那本指南,有不懂的地方,我们明天再讨论。”
“好,”我朝他挥挥手,转身走出律所。
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晚风带着深秋的凉意吹在脸上,却一点也不觉得冷。我想起扉页上的那句鼓励,想起他温柔的眼神,想起我们之间的约定,心里暗暗发誓,这一次,我一定要勇敢一点,努力成长,不辜负他的期待,也不辜负自己的勇气。
回到家,我把那本《诉讼实务指南》放在书桌上,扉页朝上,那行字迹在灯光下格外清晰。我拿起笔,在他的字迹下面,轻轻写下一行小字:“谢谢你的光,我会努力追上你,和你并肩同行。”
写完后,我看着那两行字迹,心里充满了希望。我知道,成长的路上或许还有很多挑战,但只要有马嘉祺的鼓励和陪伴,我就有勇气去面对一切。而我们的故事,也会像这本指南一样,在彼此的陪伴和支持下,慢慢书写出更精彩的篇章 。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