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诚在端王到达雄州后的第二天在家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宴,端王作为主宾,雄州的所有七品以上行政官员和富商望族的家主皆到场。
本来在勿束屡犯边境之时,举办这样盛大的宴会不太适合,但是赵诚却并未在意,一幅我办此宴全都是为了给端王引荐雄州有影响力的人物、全都为了朝廷后续募捐牵线搭桥的模样,让端王反倒不好拂了他的面子。
赵诚出自扬州经营盐业的赵家,赵家从前并不显,但是在太祖立朝初期几乎将全部身家捐出支持太祖大业。
待太祖完成了统一大业,赵家便因为有着从龙之功,成为了扬州一带最大的盐商。
这么多年过去,赵家虽还是以经营盐业立本,但同时也鼓励族中子弟努力读书,走科举之路。
赵诚便是族中子弟的佼佼者,他二十四岁考中进士,之后便被派往江浙一带任知县,政绩考评一直都很好。
赵诚青年时便和父母商议,不考中进士不娶妻,待金榜题名后家中长辈再为他张罗亲事。
谁知在那时,他虽有进士加身,但年龄在大裕朝已经算是大龄剩男了,且长相略微肥胖。
若娶个平民百姓之女,将来作为官夫人出门交际怎么办?若娶个名门贵女,他的形象和年龄人家还看不上,赵诚父母很是着急了一阵。
就在此时,王循向赵诚递来了橄榄枝。
王循有一个庶妹,据传从小就十分顽劣,让当家主母也就是王循的母亲很是头疼。
但是王夫人还是很心疼这个庶女的,在京中给她找了一个低阶的勋贵之家,虽然该家已经没落,但怎么说祖上也是有过爵位的,且能在京中居住离娘家较近,这样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
王夫人这样精心的安排,也在当时的京中博得了不少“善待庶女”的好名声。
如今谁再提起王夫人,都是一句“老封君实在贤德”。
岂料王氏女却是个不争气的,嫁入该家之后,不但和丈夫经常吵架,将丈夫撵到书房去睡,更是将婆母气出心疾,最后竟然带着女儿回到娘家再也不归。
直至此,那家人也对王氏女彻底失望,经两家长辈商议写了和离书,以后婚丧嫁娶再无关系。
和嫡母“贤德”之名不同,王氏女经了此番遭遇,谁都要说她一句“不识抬举”。
在王氏女归家第三个月的时候,王循找上了赵诚,王循并未隐瞒自己庶妹的情况,问赵诚是否愿意。
赵诚见了王氏一面,王氏很直接的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是自己的女儿必须带在身边,第二她只会和赵诚生一个孩子,第三如果生的是女儿赵诚也不可以再娶妾室,赵诚想了几日,同意了。
王氏再嫁赵诚的事情在当时京中并不是秘闻,且因为之前王氏的“作”,所以这件事当时在京中也被热议了一段时间。
大家都记得王氏再嫁当日,嫡母王老夫人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嘴里一直说着,“我的儿,就算家里养你一辈子又如何,你非要这么着急嫁了出去”。
据当天在场的喜娘回忆说,王氏女对于嫡母的此番“言真意切”不但没有感激,离开王家的时候还“呸”了一声。得,她的“不识抬举”之名再次坐实。
很多人会认为赵诚就是存心攀附王循的原因,正是因为王氏所提出的条件。
这么作的女人你都收?连儿子都可以不要,不是一心想攀附王家升官发财,还能因为什么。
回到赵诚设宴的当天。
那天傍晚,在所有的雄州行政官员和富商家主皆到场之后,端王也在长随和侍卫的陪同下姗姗而来。
端王到达赵府门前时,赵诚领着雄州的一众官员已在门口等候多时。
时至初秋,晚间的蚊虫还是很多,有几个官员被咬了一腿包也不敢吱声,毕竟是天潢贵胄,不管上面掐的多激烈,人家碾死自己,还是如碾死只蚂蚁一样简单。
赵诚远远看到端王的马车到了,赶紧快步走着上前相迎。
赵诚大大的肚子因着急,都跟着一颤一颤的,通判严徽在他背后皱了皱眉。
本朝选拔官员时是要考虑外貌的,雄州的一众官员经常会听到知州大人说的一句颇为自信的话便是,“想当年,本官在同僚中微胖而帅气……”。
每当赵诚这么念叨时他们就会瞄向知州大人的大肚子,然后怀疑是扬州赵家出重金给他买的官。
此刻看他为了迎端王,那一颠一颠的大肚子,众人心里仍是这个想法。
赵诚并不知属下所想,看到端王出了马车,躬身上前道:“下官赵诚拜见王爷,王爷一路辛苦了”
说着躬身一拜,丝毫没有已等了半个时辰的不耐。
端王点了点头,虚扶了一把,“赵大人,请起”。
此刻雄州的其他行政官员也都整整齐齐的站在赵诚身后,离赵诚最近的通判严徽也躬身拜见,“下官严徽拜见王爷,王爷一路劳顿”。
严徽曾在京中任职,其岳父原为刑部尚书,为人以刚正不阿、直言善谏著称。
端王也向他道了句“严大人别来无恙”。
跟在二人身后的便是雄州七品以上的行政官员,赵诚按照官职为端王一一介绍,有录事参军卫祺、司理参军刘威、税监曹诺等等。
端王对每个人都是微微的颔首,只在看到冉文清的岳丈、雄州的粮厅官员许文时,端王特意问了句“身体康泰”。
一旁的官员有些诧异的看向许文,这老头儿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竟认识这样的贵人。
端王走到欢迎队伍的最后,那里站着一位身姿挺拔的老者,举止和一众行政官员并不神似。
赵诚适时引荐,“王爷,这是南宫家的家主南宫岳”。
当下还是有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所以虽然七品以上的行政官员都可以出来迎接端王,但商人这边就只派了南宫岳作为代表。
赵诚见端王面色和缓,又凑趣的说了一句,“南宫老先生也是我们雄州名副其实的陶朱公”。
端王打量着南宫岳,只见他头发虽有些花白,但身姿高大挺拔、目光矍铄,整个人威严端正且未显出丝毫老态。
尤其那双亮晶晶的眼睛,让他想起了记忆中的某个人。
端王想到几日前自己在密林中被南宫家搭救时,所看到的他们管理之有序、掌事人的随和,心里暗暗点了点头,敛眸之下也有了个主意。
南宫岳听到赵诚的介绍,面带惭愧的要行大礼,“草民南宫岳,拜见王爷”。
哪知身体还未拜下端王就上前一步将他扶起,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端王握住他的双手对他微笑道:“小王素闻南翁乐善好施,为人高义,幸会、幸会”。
赵诚看到端王的表现感觉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别人不知道,但他是了解的,端王一向以高冷著称,可是很少如此低姿态。
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
赵诚猜测是准确的,端王握住南宫岳双手时想的是,乐善好施是吗?本王来雄州,正是需要您这样儿的“大善人”啊。
况且本王的团龙佩可是被你孙女拿走了,那是不能白送滴。
南宫岳跟着众人向里走的时候脚步还有些飘,周围时不时有几道艳羡的目光向他投来,但他自己却有点儿心里发苦。
端王此举看似尊重,实则却把他架了起来。
相信不日,雄州的大街小巷就会流传出端王和雄州首富在知州大人府门口“双手紧握”的动人佳话。
其实让他在端王来雄州督军期间多出点儿血他能接受,但是他并不想因与端王的亲近,牵扯进夺嫡之事。
之前他便猜测,霍铭回来禀告他所救的那人,十有**就是端王,而能刺杀他的,也不难猜到就是那几位。
南宫家虽远在雄州,朝廷中几位皇子并不和睦的情况,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南宫家本就是因为政治纷争避来大裕,如果可以选择,他一点儿也不想和这些贵人有过多的交集。
想到定王这一年来的各种明示暗示,还有端王今天此举……南宫岳心里虽在叹气,面上却还要表现出从容喜悦的模样,和其他人一起缓缓步入了宴会大厅。
今日的晚宴分为内外厅摆放,内厅中端王坐在主位,由知州赵诚、通判严徽、几个参军等重要官员相陪,端王又点了许文和南宫岳陪坐。
外厅则是今日来到的其他官员和富商。
这富商中就包括了现任宁家的家主宁长海和陈家的家主陈宏。
看着里面觥筹交错、一派和谐的情景,宁长海的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儿。
虽然他给定王献了不少的孝敬,定王也为他开了一些方便之门。
但此次是端王亲来雄州督军,端王,那可是太子的亲弟弟,如此正面结交皇子的机会谁又想放过?
开宴前他就暗示赵诚让自己在端王面前多露露脸,谁知这个死胖子装着听不懂,自己平日的孝敬都进了狗肚子里去了,又看了看赵诚的大肚子,心里更是窝火。
一抬头,瞧见了坐在他旁边的陈宏,宁长海转了转眼睛,“陈兄,你作为雄州商会的会长,合该代表我们去敬杯酒才是!”
陈宏微红着脸,似是有些喝高了,“酒?嗯,赵大人府里的酒,是千里迢迢从江南运来,果然美味、果然美味”说罢还摇头晃脑的抚了抚须。
宁长海瞪了他一眼,一副他就是扶不起的阿斗的样子。
陈宏低首撇了撇嘴,两年前南宫岳推说身体欠佳将雄州商会会长的职务让给了他,这就是南宫家一个明显的示好。
况且他家主要经营粮食生意,和南宫家冲突的很少,自己为何要去触那南宫岳的霉头。
想到这里,便继续老神在在的喝着小酒、品着佳肴。
内厅里,端王正在欣赏赵诚安排的歌舞,说是歌舞却并非那种靡靡之音,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一出小戏。
戏的内容就是描写了一国的边关遭到外族侵扰,最后军民一心,将外敌彻底击败的故事,小戏的演出并不很长,但配以旁边钟鼓等乐器的演奏,场面很是振奋人心。
赵诚准备的用心,众人看的也是热血沸腾。
戏里一没夸大前来督军的“钦差大人”的功绩,二没对皇帝陛下歌功颂德。
但若上没有皇帝对边关的重视,下没有钦差的亲力亲为,最后又怎会有军民团结一心击败外敌的结果。
这出戏的排练完全是在赵诚的授意下进行的,他没有阿谀奉承任何人,但却表现了边境官民一心抗敌的决心。
端王因着这出戏的立意,倒是高看了赵诚一眼。
端王打赏了一众表演之人后,看到戏里演一对祖孙的二人,貌似有些异族血统,便问道:“你二人可是雄州人士?”
那年老的跪下回答道:“回王爷的话,小人名叫田牧,年幼时生活在勿束。后来因为勿束内乱,便跟家人一起逃到雄州避祸”。
“当时雄州的知州不但收留了我们,还允许我们开垦荒田并免交三年的赋税,我们便安顿了下来,一住便是四十年”。
“这是我的孙子望安,他娘是同村李家的闺女,李家是军户”田老汉说着,慈爱的望向自己的孙子。
望安小子怯生生的抬头看了一眼“贵人”,却见那“贵人”一脸温和的看着他。
“贵人刚才问老汉是哪里人,老汉不懂那些家国情怀”
“但是在我们流离失所的时候是大裕给了我们田种,给了我们衣穿。我的家,在雄州,我是雄州人”。
在座的所有人听了老人的话语都露出了动容之色,这就是百姓最质朴的声音,有田种、有衣穿。
雄州这个地方,有很多像田老汉这样从勿束避祸至此的勿束人。如他家这样,到了儿子辈已娶了戍边的军户人家之女。
可见当地的百姓,对迁徙而来的外族之人是开放而包容的,若没有边境的战乱,该有多好!
端王看着那对祖孙,缓缓道了一句,“望安,这名字起得很好”。
没有国泰哪有民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6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