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裴家夫郎 > 第3章 第 3 章

第3章 第 3 章

瘦小的身影一路奔至村后的几户人家。

有一户砌着还算厚实的土墙,大门的窟窿被一些木板钉上,一阵寒风吹来,大门被吹得砰砰响。

长夏跑进去,门板撞击的动静让他有些害怕,心都像被震了震,便轻手轻脚关上。

他人小,个子矮,够不到门闩,于是搬起一块石头将门挡住。

家里其他人要是回来,用力推就开了。

大门不再哐当乱响,屋里的人喊了一声:“长夏?还是爹?”

“姐姐,是我。”长夏说着,小跑着进了茅草堂屋,又跑进西边屋里。

江长莲十二岁,带着三岁幼弟江长林裹着被子玩草编,她已经会些缝缝补补的活计,只是近来她娘病了,没接到什么针线活。

家里也没多的针头线脑,昨天劈柴时,她鞋面不小心被勾住,扯了一道小口子,一时都心疼针线没有缝补。

天又冷,只能一边照看病了的娘,一边带着幼弟玩耍,裹着棉被取暖。

付秀银躺在炕上,咳嗽几声,见儿子回来,没说什么,让大女儿给她倒碗水。

江长莲连忙摸起放在坑沿的茶壶倒水,扶着撑起上半身的付秀银喂了几口。

长夏自己脱鞋爬上炕,坐在炕边,给喝完水的娘递了手帕。

付秀银擦了擦嘴边水迹,觉得身上依旧乏力,又睡下,打起一点精神问道:“看见什么了?”

江长莲给她盖好被子,也抬头看长夏。

长夏想了下,声音细细的:“娘,有好多好多花灯,像花一样,大红的杏黄的,还有紫的。”

付秀银笑了下:“我们长夏都知道杏黄了。”

“嗯。”长夏点着小脑袋:“娘说过,我就记住了。”

他脱掉鞋,坐在姐姐身旁,江长莲用被子将三人都裹住。

被子已经很旧了,全是补丁,冬天也不敢拆洗,不然没东西盖,里头塞的不过些絮花旧棉和一些稻草,混在一起,夜里勉强御寒。

姐弟三个挤在一起,都瘦巴巴的,互相汲取些温暖。

长夏在被子里缓了缓,这才不觉得脸疼耳朵疼,他摸了摸自己左手上的冻疮,硬硬的,还没到痒的时候。

习惯了这些,他只当玩耍,嘴里说着刚才见到的那些东西。

付秀银时不时咳几声,打起精神和三个孩子说笑了几句。

大门被推开,发出吱呀声,长夏听见熟悉的脚步,忽然就不说话了。

江海背了重重的一捆柴进门,背上柴火高过了他头顶。

天晚了,他放下柴火先关了院门,上好门闩才转身。

土墙是前些年他爹在世时盖起的。

他家田地虽不多,但有一亩上等田,那时他年轻,老爹老娘也有力气,娶了媳妇后四个人干活,日子称不上富裕,但能吃饱,算得上不错。

五年前他爹走了,老娘逐渐年迈,又病了一场,花了不少钱,身体也大不如前,再干不了重活。

为着老娘的病,不得已卖了那亩上等田。

原本还想着攒下钱了,再将上等田赎买回来,偏这几年光景不好,大前年天旱,地里没多少收成。

前年夏天又连月大雨,庄稼苗细瘦,没打多少粮,从此日子变得紧巴巴起来。

去年地里收成一般,交过田税,一家子勉强能吃饱。

从今年春末,付秀银就病了,这一病就一直不见好,总是咳嗽发热,干不了多少活,看病抓药都是钱。

这一入冬,病况愈紧,发热咳嗽严重时,连炕也不能起,只能卧床。

前几天又受惊,外加受凉冻着了,一连三天都没能起来。

江海同样穿得单薄,冷风一吹,冻得直缩手缩脑袋。

听见西屋的咳嗽声,还有东屋他老娘沉闷的喘气声,天色又不好,阴沉沉的,只觉一块大石压在心上。

·

看一眼走进屋里的人,长夏就往姐姐身上靠了靠,低头玩手里的草编蚱蜢。

“回来了。”付秀银说完,又咳了两声。

见她脸颊发红,江海坐在炕边,伸手探了探,又烧起来了。

江长莲去了外面煎药。

江老娘听见外头动静,便喊孙女给东屋茶壶里添些热茶。

天还没黑,两边屋里都没点灯点蜡。

长夏挨着弟弟江长林在炕角缩着,依旧闷着脑袋不说话。

他因吃不饱,面黄肌瘦,五官却整齐,牙长得也好。

样貌不艳不丽,但怎么看都周正齐全。

江海目光从阖目休息的付秀银身上转过去,幼儿尚小,又是男丁。

长女十二了,力气虽不如小子,干起活也利索,再过二三年,也到了找婆家的时候。

长夏,长夏八岁,尽管能干活了,可到底是个孩子。

他无声叹口气,自己拎起茶壶倒了碗茶,心中愁苦始终不能消散。

窑子是什么去处,他怎么不知道,可好歹,是真有饭吃。

要说卖去那些高门大户做小侍粗使,当个仆从下人,也是个去处,可无门路,也实在用钱紧。

没人会把自家孩子卖进当地的暗娼场中,家里离不得人,他没法将长夏带去外地。

听人说烟柳巷中有个往外地发卖的老鸨,至于价钱……

价钱自然是比寻常卖身契高的,好一点可能有个五两银子,不然他也不会想到这个法子。

药味飘进屋里。

哪怕是最便宜的药材,也得花钱。

江海放下茶碗,满脸都是愁苦。

正值冬时,地里没活,也没野菜挖着吃,靠他一个人在码头干活,亦或是砍柴,也只能换些铜板勉强维持生计。

·

灯笼卖了十来个,还卖出去一对花灯。

北风呼啸起来,实在是冷。

有钱的这个买点那个来点,没钱的人看别人买东西的热闹,风大后都回家去了。

见天色不早了,想赶路往下一个村庄去,有些来不及。

赵连兴同两户相邻的人家谈妥,今晚驴队在他两家住下,明天一早再启程。

从云济镇出来的时候已经过了晌午,只能赶小半天路,根本来不及到下一个镇子。

赵连兴早盘算好了,其他人也都知道,在乡下农户家住,价钱比镇上客栈便宜,因此没有在云济镇多停留。

裴有瓦栓好毛驴骡子,又把几筐货物搬下来,和王桩子一起搬进屋里。

毛驴骡子歇了一阵后,他抱了干草来喂,其他三人摇辘轳打水,拎了木桶来喂驴。

裴有瓦先喂了其他牲口,最后才给自家毛驴分了些干草,他摸摸驴脑袋,又给毛驴拍了拍身上的灰。

驴队的毛驴骡子数赵连兴出的最多,他家养了三头毛驴三头骡子。

赵连旺也有两头骡子一头驴,余下七只牲口是其他人各自从家里牵的。

这会子天还没黑,伙夫在隔壁做饭,他四个人拾掇停当之后,没有先过去,等饭做好了自然会有人喊一声。

他们住的是间西厢房,在乡下算不错,炕挺大,四个汉子挤挤能对付一宿。

被褥他们自己带了两套,冬天出来跑活和夏天不一样,在外面宿不得,没什么意外都会找农家或客栈住。

为防路上真要夜宿野地时,不至于什么都没有,出发时都会往车上带几条被褥。

没多久,主家又给抱来两条旧被子,裴有瓦接过,道了声谢,连忙和其他人铺好,这下就够用了。

几个人说着闲话,裴有瓦又想起那个小孩,琢磨一阵后,他朝王桩子使个眼色,两人便出了房,到院子里和主家攀谈起来。

王桩子不知道他要问什么,只在旁边搭一两句闲话。

直到裴有瓦问起村里的江海,主家汉子有些意外:“他啊,你认得他?”

裴有瓦正琢磨怎么说。

话都说到这里了,主家汉子没忍住,低声道:“听人说,前两天江海趁着天没亮,想把他家老二带出去卖了,被他媳妇发现,硬是追上去,又给抱回来了。”

“他家日子原本还不错,但这几年光景收成不好,穷了下去,他媳妇又病了,没得钱治,不过弄些便宜药材熬着吃,总不见好,又干不了活。”

主家汉子边说边叹气:“一家子连老带小六口人,老的太老,小的太小,田亩又不多。”

王桩子只点点头,没说江海想把孩子卖进窑子里的事。

至于裴有瓦,听见江海家里穷成这样,心中再次动了点心思。

既然又碰见,说不定是缘分。

总得问一问,如果江家人不愿,也强求不来,但如果愿意……

他又和主家汉子聊了几句,伙夫隔着院墙喊端饭,四个人连忙过去了,端了饭回到这边院里吃。

裴有瓦吃得最快,很快端着空碗又过隔壁。

见赵连兴吃完了,他想了下,便喊了声连兴哥,让跟他到门口说两句话。

听他想要给儿子买个童养媳回去,赵连兴有些吃惊,随即又了然点头。

受了灾的地方,亦或是穷困人家,总会有这些事,也常常是在外地买,省得多牵扯。

童养媳买回去,等长大了直接摆两桌简单的酒席,成亲不用聘礼,也不用各种酒水礼物,要划算很多。

一般亲事托媒人相看,两家来往后或许还有不成的。

而童养媳就养在家里,以后真要成亲的话,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就算长大了不和家里儿子成亲,找个好人家嫁到外面去,也是有备无患。

见裴有瓦很有这个意愿,也打听到了江海家住哪里,赵连兴便和他一起往村后走。

·

“谁啊?”江海听见敲门声,十分不解,这个时辰了,谁会来敲门,大伙儿都在家里避风避寒。

“可是江海大哥?”门外传来声音,很陌生。

门一开,是两个脸生的汉子,并非本村人,江海上下打量着他们,问道:“做什么的?”

“我们是沿途卖货的,今晚正在村里歇下。”赵连兴拱了拱手,十分客气。

裴有瓦同样行礼,他和赵连兴对视一眼,赵连兴会意,不过还是客套了两句,才委婉说了来意。

江海正欲赶人,他以为是挨家挨户敲门卖东西的,他最近正为了银钱发愁,心中很不自在,没想到这两人竟问起孩子的事。

“你们……”他顿住。

裴有瓦直言道:“是我的主意,我家有个小儿子,今年五岁,我想给儿子抱个童养媳回去,江兄大可放心,若带回去,必定会尽心养。”

江海沉默好一会儿,嘴动了动,眉头再次紧皱。

少一张嘴吃饭,总能俭省些米面。

他打量一下裴有瓦,和旁边衣裳没有补丁的汉子相比,一看就不是多富裕的人家。

可,到底能换点钱。

他开口道:“这事我得商量商量。”

赵连兴点点头,说:“若有缘,明日一早可到村前找我们,这一路尚远,最迟巳时过半,就要启程赶路了。”

“嗯。”江海点点头,不再言语。

赵连兴和裴有瓦走了,他关上门,刚进西屋,就见炕上付秀银睁开眼,问道:“是谁?”

江海看一眼炕角缩着的两个孩子,沉默过后,喊外面女儿:“长莲,带弟弟上阿奶那边耍一会儿,那边炕上暖和。”

江长莲听见,进来看一眼爹娘,就带着两个弟弟过去了。

江老娘炕上铺着家里最厚的一条旧褥子。

家里缺钱,打的柴火除了做饭烧水以外,都紧着挑去镇上卖钱,因此家里不大烧炕。

长夏听见外头来了人说话,他爹回来又是那样的神情,十分不安。

西屋。

付秀银剧烈咳嗽一阵,脸颊更红,她气都没喘匀,声音嘶哑:“不行!”

江海好半天没出声,他坐在炕沿,盯着地面看了许久。

末了他回过神,低声说道:“是户好人家,下得了苦,也有胆魄,这么远跑来做生意赚钱,想必家里不缺那一口吃的,况且是给他五岁的儿子做童养媳,正经人家,不是什么不好的去处,总比……”

江海住了嘴,眉心皱成“川”字。

总比进窑子里好。

家道实在艰难,刚才那两人的话确实令他意动。

付秀银闭上眼,不理会他。

江海看着她发红的颧骨,是不正常的潮红,他心中越发烦闷。

这几天还能撑一撑,可眼瞅着后边就是年节了,没钱没粮,往后又拿什么活呢。

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舍弃的,还是长夏。

双儿总要嫁出去,就当提前打发出门,钱少就少了,怎么都比卖进老鸨手里强。

他低低说道:“你又发热了,今天这一顿药吃完,明日还得去抓药,我打的那些柴火,买了药,就买不了多少米面,都得挨饿。”

“跟着我们也是受苦,老幺那么小,就跟着有上顿没下顿,瘦的不像是三岁,再没吃的,也不知能不能活下来。”

他说着说着,断出了利弊,便下了决心,长长叹息一声:“如果有二三两银子,能带你去镇上医馆,抓些好药,或许一两剂就对了症,一发就过去了。”

“长莲长林也能吃顿饱饭,手里有点钱,能见着以后的光景希望。”

“长夏,就当没这个缘分。”

付秀银依旧闭着眼,泪珠顺着眼尾滑入鬓角。

·

天还没亮,长夏睡得迷迷糊糊,朦胧睁开眼,就看见炕桌上点了油灯。

那一点灯火昏黄、迷蒙。

家里很少会点油灯,见他娘坐在那里不知缝补什么,他揉了揉眼睛,细声细气开口:“娘?”

付秀银低低闷咳了几声,听见长夏的声音,她手一顿,没抬头,只哑声说道:“还早呢,睡吧。”

长夏蜷缩在被窝里,睡前冰冷的脚捂了一晚上,总算热了。

他没有乱动,姐弟三人盖着一条被子,被窝里热气尚存,翻身容易让被窝变凉。

迷迷瞪瞪又睡过去,却没睡安稳。

天亮了。

江家院子里来了几个人,长夏听到了他们说的话,神色惶恐,眼中全是不安。

江长莲坐在炕下的板凳上,怀里是尚不懂事的幼弟。

房门关着,付秀银依旧靠墙坐在炕上,她拉了长夏在自己身前,给儿子穿上改小的旧夹袄。

夹袄是她的,时间紧,改得粗糙。

她又给长夏多穿了一双改好的袜子。

长夏坐在炕边,两条腿搭在下面,他惶惶无措,拽着付秀银的袖口不放。

付秀银下不了炕,转头对女儿说道:“长莲,鞋,给穿好。”

江长莲沉默上前,给长夏穿好了鞋。

付秀银给长夏重新梳了头,又理理衣裳。

外头声音小下去,似是谈妥了,她眼泪倏然掉下来。

江海推开房门进来,看见长夏,嘴唇嗫喏几下,没有立即上前。

长夏说不出话,只拉着娘袖子不放,细瘦手指攥得很紧。

过了一会儿,江海低声说道:“长夏,跟爹走。”

长夏没动,转头只看着他娘,眼神惊惧哀切。

付秀银眼泪淌个不停,她忽的一狠心,推了一把长夏,转过脸说:“去吧,跟着他们走,这里,不是你的家了。”

她泣不成声,再说不出话来。

江海上前,将长夏紧攥的手从付秀银袖子扯下。

长夏被抱出去了。

江长莲跟到房门口,只往外看着,泪水断了线一样往下掉,她不敢出声。

三岁的江长林似乎意识到什么,站在那里不敢动。

·

请了里正和村里两个上年纪的老人作见证,长夏被抓着手,在写好的婚书上按了手印。

婚书上他的名字、籍贯、年岁写得详细,以二两五钱的价格,某年某月某日卖给燕秋府芙阳镇湾儿村人裴曜做童养媳。

是婚书,也是卖身契。

裴有瓦从荷包里倒出碎银,仔细称好,按数给了江海。

他出门时带了二两碎银,他夫郎特地给他缝在了衣裳里,昨晚拆开拿了出来,刚才又借了赵连兴五钱。

钱给清,长夏被带走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难渡

穿书假千金作威作福

小船三年又三年

至死靡他

北城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