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漂亮夫郎家的赘婿 > 第7章 小河村事7

第7章 小河村事7

怀安县下辖六个乡,每乡视实际定约20里,每里约有110户,村落密集,各设“里长”一名,负责赋税、徭役等。小河村便是怀安县青泽乡下的一个村落,村中约有一百二十户人家,正好编为一里,由小河村村长为“里正”协办事务。

小河村地理位置上离怀安县城不远,赶快车两个时辰可到县城大集。县城集市原为每月逢三、七日开大集,周边村落的人们都赶到县城西市摆摊,买卖货物。加之怀安县近十几年阴阳和畅,灾厉不作,商业也逐渐繁荣,年节还会增开大集,最高,每月能开九次集市。

此外,城内还有许多商户,买卖货物琳琅满目。

清晨薄雾未散,怀安城的街巷已渐渐苏醒。长街上,商户们低声打招呼,偶尔商议着买卖行情,银钱过手时叮当作响。沿街的茶肆飘出热气,跑堂的伙计们提着铜壶穿梭,为早起的行商添上一壶热茶。

有人丢出一把铜钱,让跑堂的去街那头为他们买上十个烧饼做早饭。旁边的码头上漕运货船靠岸,脚夫们扛着麻袋、木箱,吆喝着卸货。米粮、绸缎、药材、杂货堆满在岸边,这边卖的烧饼、粗粮满头便是为这些苦力备的,便宜管饱。

刘大山赶着牛车,车上坐着一家三口人,路过这里停下。

在茶水摊要了四碗热茶汤,八文钱,又给了伙计十五文,让他去买些粗粮馒头与梅菜烧饼。

满夏起得很早,现在还没什么胃口,只捧着热茶慢慢喝。

“新到的杭绸——”“现杀的活鱼嘞!”“一文钱一个炊饼!”

街上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满夏听周边的商贩讨价还价,看他们银钱有来有往,不由开口赞道:“城里可真是热闹,比村里有意思多了。”

“西北那边的城市可不像这样,那里气候干寒,水草不丰,又有贼寇连年犯边,远不比我们南方百姓安乐。”

“可大哥你们已经把贼人打退了,想来西北的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的。”

“但愿吧。”小弟不懂这些,他们江南鱼米之乡的人离战争还是太远了,贼寇吃不饱,必然还会犯边,不然他们内部也会乱,这才是西北最大最根本的问题。

穷山恶水,资源匮乏,那里的人早已习惯了劫掠与杀戮。

刘大山夫夫两个在旁边看着,见都吃得差不多了,刘大山提议:“先去早市把夏夏带来的野菜卖掉,然后咱们再去医馆找个大夫瞧瞧,今早还是租借的牛车,如果时间够,我们再去一趟牛马行,买一头牛。”

“嗯,我今日出门带了银子,买牛的钱我来给。”

满仓主动开口,家里多年没有买牛,如今自己刚回来就置办牛车,他自然明白为了谁。

刘大山也没拦他,只说有时间再去看看,今天还不一定买。

几人吃完早饭,眼见街上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周边巷子里出现了不少挎着篮子出来采买的妇人夫郎,刘大山赶着车将几人送到摆摊的吉祥街。

这边小店少,但周边村镇的农户、渔夫、手艺人会在集市时挑着担子、推着板车,交给集市上的官牙人一文钱,便可以在街上寻一处空地,铺开草席,支起小摊,叫卖吆喝起来。

城里的人也经常来这边逛,虽然简陋,但吉祥街上的东西都是农户自家的,又不需要租钱、伙计的工钱这些开销,卖得自然比店里便宜几分。

可别小看这几分几厘,会当家的妇人夫郎哪怕多走一些路,也要来这边采买。

满夏来得时间不算早,交过钱,他在渡口桥头寻了一处空地,铺开带来的草席,将各色春菜分门别类摆放好,随即便开始吆喝起来。

“小哥儿,你这马齿苋怎么卖的?”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夫郎低头问。

“春天头茬菜卖得贵些,一斤三文钱,两斤五文钱。”

夫郎手里捏着装钱的帕子,有些犹豫,说:“小哥儿,如今三文钱可以买两块白豆腐了。”

这是想压价了,满夏也不急,笑意盈盈指着街上说:“头茬菜自然贵些,你要是冬天买,价格还要更贵。婶么,你看这街上有几家卖新鲜菜的。您再看看我这里的,都是昨天从山上摘的,新鲜水嫩,我阿姆细细挑过的,一点烂叶子都没。”

好一个口齿伶俐的小哥儿,嗓音清亮,尾音微扬,引得不少路过的人往这边瞧。

“你这菜确实不错,收拾得也干净。整个冬日里都没什么菜吃,如今一家老小都念着这口。小哥儿,你给我拿十文钱的。”站在旁边的另一位婶子指着地上的菜说道。

“好嘞。”满夏拿起地上的干稻草,将客人要的菜分别捆好,再递给客人,银货两讫。

围观的人见他的菜确实好,给菜也并不小气,纷纷要上一两斤。

刚才那位犹豫的夫郎见状,赶忙也买了五文钱的。

他这小摊子不少人围着买,其他路过的人好奇便挤进去瞧,三言两语带动下也跟着旁边的买三五文的,不到半个时辰,满夏从家里带过来的一箩筐春菜就卖光了。

带过来的菜大概三十斤不到,满夏不扣顾客的斤两,卖得多的还送半把。这点功夫下来,也卖了六十五文钱,此时码头搬货的脚夫每日大概在二十到三十文。

满仓行动不便,刘大山夫夫两个采买完米面油盐糖等物品,便陪他坐在不远处的牛车上等。满夏收拾好东西,将钱小心放入自己的荷包里,这才高高兴兴和大家汇合。

满仓是第一次看小弟卖货,没承想竟然开了眼。难怪阿父阿母除了开始去交摊位费,便什么也不管。“舌尖绽莲花,眉梢藏声音,夏夏莫不是财神爷座前的招财童子。”

兰知点头,夏夏眼明手快,又会察言观色,在那儿都是拔尖的。

满夏将东西放在车上,自己也侧着身子上车,脆生生道:“我好了,我们去回春馆吧,我刚听一位客人说,最近有府城来的大夫坐诊。”

“好,那就去回春馆。”刘大山让大家坐稳,赶着牛车往另一个方向去。

回春馆离吉祥街不远,是县城最大的医馆之一,听说东家是府城的,在好多地方都有产业。里面的郎中也并不会一味给患者开贵的药,所以不少百姓愿意往他家去。就是没有满夏说的那位府城来的大夫,他们原先也是准备去回春堂瞧腿的。

回春馆的药童在门口迎客,略微问过几句,然后便给病人指向某个郎中。

满夏用荷包里取去几文钱,偷塞给门口的药童,笑着问他:“听说馆中有位府城来的大夫?”

药童将钱送了回去,板着脸道:“确实有,但客人不用这样,让师傅知道我要挨骂的。”

满夏悻悻把铜板收回荷包里,有些不好意思。

刘大山把牛车牵在医馆门口的树前,打上一个难解的结,陪着满仓慢慢走过来。

“小童子莫要生气,我阿兄的腿落下了毛病,我也是心急呐。”

长相貌美的小哥儿冲着你笑,还对着你说软话,药童感觉自己的心扑腾扑腾直跳,太阳底下迎客的脸更红了,“没事,袁大夫就在左手边第一间屋子里面,不过你们要等一会儿。”

“好的,谢谢啦。”满夏一行人进去,药童想开口劝他们去找师傅,心说师傅的医术也不差的,但犹豫片刻还是没有开口,人家一家就是冲着府城大夫来的,自己还说什么。

袁大夫门口果然有不少人在等,想来这个大夫还是很有名气的。门口就摆着两张小椅子,他们健全的人站着无所谓,满夏拉着满仓的袖子,问他要不要找个地方坐。

满仓笑着摇了摇头,他有拐杖可以借力,站上片刻还能坚持。

一家人就这样在门外站着等,满夏四处瞅了瞅,发现自己等的这个袁大夫看病速度还是很快的,约一盏茶的工夫就有人拿着抓药的单子从屋里出来。

很快,就排到了刘大山一家。

袁大夫是位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男人,不怎么爱笑,进门头也不抬,只问:“看什么病?”

满仓拄拐向前一步,说:“我的腿曾被重物砸碎,如今只剩下这半条腿。”

大夫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等到满仓坐下来后,他开口:“伸手。”

大夫在把脉,刘大山一家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误事。

把了脉,大夫没有说话,只让满仓撩起裤腿给他看,又让满仓站起来走了几步。

等这些都做完后,袁大夫提笔在纸上写了十几种药材,递给刘大山。

“你儿子的腿一定要坚持抓药治,不然另半条腿也未必能保住,最好还抓点药跑药浴。”

刘大山接过药单连连点头,又问药浴方子能否也一起开了。

满仓有些着急,紧紧握住拐杖,追问道:“大夫,我以前也瞧过几个大夫,他们都说对我日后没什么大影响,如今这是又恶化了吗?”

难道是近些日子从西北赶回怀安县,路上着急伤了腿,耽误了恢复?

刘大山几人也是焦急得很。

袁大夫却不欲多说,又写了一张单子,便摆手让人出去抓药:“我若看不好,这县城无人能看你的腿。”

又有新的患者从门外进来,刘大山一家只好出房间去外面找药童抓药。

还是刚才那位引客的药童,其他童子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前面只剩他一个小小的人,忙得左手抓右手,刘大山将药单子递过去:“劳烦抓药。”

药童接过药方,看过几眼便皱起眉头,犹豫道:“药有些贵。”

“多贵?”刘大山随口问了句,“贵也是要吃的,人病了总是要治。”

药童没急着去抓药,掐手算了价格,回刘大山:“客人这一剂汤药便要一钱银子,袁大夫开的方子是一日一剂……”

“啊!”兰知惊呼出声,“每月三两……”

这也太贵了,这如何治得起。

满仓当即便将方子拿了回来,对着刘大山道:“我不治了,我以前看的大夫说我无事的。”

兰知面色迟疑:“可那些都是乡野……”

“客人,将药方递给我看看。”一位胡子花白的老者从药柜后走出来,药童喊了他一声师傅,老者摸着胡须自我介绍姓李,也是回春堂的大夫。

他这么一说,刘大山想起来了,这位老大夫在怀安县回春堂坐馆三十多年,为人厚道,大家多少有所耳闻。他将方子从儿子手中抽出来,递给老大夫。

“麻烦您看看。”

老大夫仔细看过以后,将其中一张方子揉成团,只点另一张方子。

“这张还算有些水平,另一张就不必了。”他笑着对满仓说,“大小伙子没必要这么补,不过你这腿阴雨天还是会难受的,建议抓点药回去泡泡。”

“这份不贵,一桶水也才三十文,也不用天天泡,你若是感觉腿不舒服,泡上两次便可纾解,天天用反而有依赖之意,对你身体不利。”

这下子刘大山一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两份药方只有便宜的用来泡腿的药是对症的,那贵的,反而是医馆获利的大头。

刘大山一家,特别是满仓,感到心中轻松许多,对说真话的老大夫万分感激,接过药童包好的药,付了钱便告辞离开。

目送一家四口离开,李老大夫对着袁大夫的方向冷哼一声,这人虽不是那种无能的庸医,但这德行实在是不敢恭维。有医术但无医德,日后还不知会闯下怎样的滔天大祸。

刘家人上了牛车,走远了,这才谈起刚才的事,兰知低声骂道:“这种庸医真是没良心,竟然白开三两银子的药给我们,这不是害人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号后

小船三年又三年

北岛长夜

醒春集

至死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