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清穿之俏宫女爱上明遗妇 > 第21章 宛宛又活了

第21章 宛宛又活了

我不甘心……

我不甘心就这样死去……

我还有要去爱的人……

我舍不下她们……

宛金迟迟不肯咽气,可那具身体已经撑不起她强烈的执念了。

不想死,不想死,不想死……

她感知得到,自己在慢慢消散,神志逐渐不清醒,产生幻觉,看到了自己的前半生,产生幻听,似乎有人在呼唤自己。

“来我这里。”

*

仿佛深埋流沙之中,什么也看不见,耳边嗡嗡作响,身体被细腻地磋磨。

“对镯打好了,您看看满意不?”

洗净眼前的浮尘,宛金终于得见天日,睁眼,便是一瞎,她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变成锁在玉石里的孤魂了?!还离谱至极地二次穿越了?!

“苍天啊大地啊各位英雄前辈啊!你们耳朵有必要那么尖吗?!我说接受,你们还真的一点不客气!这就是我的罪与罚吗?!放我出去!我要出去!”

饶是宛金抓狂不已,扯着嗓门呼天抢地,但谁都听不到,也都不知道……有她的存在。

客人仔细看了看两只镯子,表示很满意,结清尾款,“帮我包起来,用最好的盒子。”

“这必须的。”老板乐呵呵取出丝娟,一层一层,精致包装,边忙活边打趣道:“尹秀才这是有心上人了呀?”

尹玦不答,只默默红了耳朵,催促老板搞快些。后者作为过来人,看出面前这个年轻人的羞窘,低头笑了笑,麻溜弄好,送客,“下次再来。”

穿过大街小巷,尹玦最后停在了一座府邸的偏门门口,依着暗号,三长三短敲响木门,一个丫鬟悄悄探出了头,明明是早等在门后的,此时却故意问道:“尹公子有何贵干?”

尹玦拿出刚到手的木盒子,“劳烦姑娘把这个交到你家小姐手里。”

丫鬟还想戏弄他一番,拿捏着腔调道:“这我可不敢~”

见尹玦无计可施,急得脸红脖子粗,方才心满意足,接过东西,“逗你的,我保证送到。”

关上门,丫鬟立刻飞奔去了小姐的房间,见四下里无人,按捺着声音激动道:“小姐,他真的来了!你们不就是那天在月老庙对了一首诗吗,我也没见你们说多余的话,他怎么知道今日酉时三刻去西侧门会有人给他开门,千里传音,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是二人隐藏在诗句里的秘密,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荣华笑而不答,“你不懂。”

打开盒子,一对玉镯静静躺在丝娟上,盖子里还夹了一封信,展开来,抬头便是一首《关雎》。

随后写道:吾家贫,唯有一玉石传家,不知几代,今琢磨成此玉环,请送姑娘,冀朝夕相见,若事与愿违,便不生妄念,只玉环相伴,惟愿君安。

细心将信折好,收到妆匣子里,看一眼窗外的夜色,荣华将丫鬟招到跟前,将玉镯连带盒子递给她,“翠羽,你明日一早就出门,把这个还给他,不用说其余的话,他打开看到就明白了。”

这意思是留下他的心意了,丫鬟窃窃偷笑,脆生生应下。

翌日一早,丫鬟兴冲冲出门去,准备完璧归赵,最后却只能完璧归赵,带着东西又回了府。

“小姐,他家没人,我跟邻居打听,说是昨天连夜出了门,上京赶考去了。”

“他什么时候回来?”

“婢子不知。”

“他还会回来吗?”

“小姐……唉……”

小姐所思之人在远道,归来之路漫浩浩,她不知,此生是否会忧伤以终老?[注1]

作为私相授受之物,玉镯无法示人,宛金时常处在黑暗之中,听到最多的就是窸窸窣窣的杂音,只有荣华同玉镯倾诉相思时,她才能听到清楚的人声。

“他什么时候回来?他还会回来吗?”

“尹玦一定会回来的,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明年你俩就成亲了,还会生一个可爱的女儿,她叫尹默,我一般叫她静川,是我顶喜欢的人。”

知道荣华听不到,但宛金还是努力地安慰她,徒劳地重复一遍又一遍。

四季轮转。

宛金的世界被限制在了这个房间里,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何模样,大明、大顺、满洲,三方势力激烈角逐,战火纷飞,民生凋敝。

往日繁华热闹的江坛,夹在时代洪流中,无奈走向了没落,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变得灰暗。

但今日却有些不同,荣举子嫁女,尹状元娶妻,才女配才子,大喜事,平添了一抹亮色。

接亲,拜堂,喝合卺酒。

新婚燕尔依偎在床边,互诉衷肠,宛金也乐呵呵听着,嘴角的姨母笑压都压不住,但笑着笑着就尴尬起来了,赶忙抬手按住自己的眉心,另一只手猛力一敲,垂直晕倒,彻底没了意识。

这是她意外摸索出来的方法,虽不知道原理,但好用就行。经年累月被关小黑屋,她若是长期保持清醒,那离被逼疯可能就不远了,尝试睡觉,十多个小时也就醒了。

用这个古怪方法把自己放倒,不伤身体,眼睛一闭一睁,几十天就这样眨眼过去了,漫长的时间也就没那么难熬了。

四周全是幽深的碧绿,宛金化作一缕缕烟,四散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她掌握的那个方法,不过是往薄弱处敲下安全锤,把灵魂体给敲散了,得亏有玉镯给她锁住,否则早就死翘翘了。

四散的灵魂碎片胡乱游走,挨到一起了就融为一体,一点点集齐,最后变得完整,人也就醒了。

一闭一睁,荣华怀孕了。

再闭再睁,孩子降生了。

看着襁褓里的小婴儿,尹玦嘴角在笑,眼里却满是泪水。

荣华最是懂他,她知道丈夫因为新生命的到来而感到高兴,也知道他为何落泪,上月崇祯帝于煤山自缢,京都被破,大明将亡。

彼时南方尚有半壁江山并未沦陷,一众臣民追随南行的明朱子孙一路南逃,身怀六甲的她意外早产,暂时脱离了大部队,前路未卜。

想到此处,荣华不禁悲从中来,眼泪滚滚,收到国破的消息后不久,家亡的噩耗接踵而至,她年迈的父母已双双投江殉国。

放下孩子,尹玦赶忙给她擦眼泪,“素心你别哭,刚生了孩子,不能流眼泪,会落下病的,有我和翠羽在,你一切放心,好好养身子。”

尹玦说到做到,在荣华坐月子期间,细心照料衣食起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只是,他还有必须要去做的事,不能长久地陪伴在妻女身边。

福王朱由崧已在南京建立政权,号“弘光”,同清廷对抗,只待时机合适便要北上反攻,光复大明,新廷此时百废待兴,新主急需贤才为他出谋划策、献计献力。[注2]

但清廷也不是吃素的,阴谋阳谋齐上阵,必欲将南方新建立的明政权除之而后快,那是生死仅隔一线的地方,尹玦明白,但他仍要过去。

桌上的油灯烧得不旺,房间很是昏暗,尹玦微微低着头,让人看不清他眼睛里装着怎样的情绪,他就这样木木坐着,沉默良久后沙哑开口,“素心。”

“你放心去,家里有我。”荣华纵使万般不舍,但也明白当以大义为先,“孩子要百天才取名,你既然要走,那便现在就取了吧。”

“她是女儿,不能上战场杀敌守边,也不能入朝堂兴邦安民,但生在此等存亡之际,欲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注3],她也要承担起一份责任,便叫……尹墨,望她能以笔为枪,捍卫我汉家的文化血脉,不至于为异族所断。”

“我会教好她。君玉……我们娘俩等你回来。”

尹玦护送母女二人回到江坛,随后马不停蹄去往了南京。

劳燕分飞。

荣华留在家中教养幼女,幸得王翠羽相助,虽万般辛苦,但日子也撑的下去。

尹玦去到南京不久,弘光朝廷就覆灭了,辗转又去投靠新的明廷,不断流徙,好容易得了点安定,期待大展身手、建功立业,却又被卷入党争之中,都到这时候了,朝中诸人仍旧不思光复进取,整日只想着拉帮结派,为自己谋取私利,而皇帝也昏聩无能,只知亲小人远贤臣。

虽也有部分忠正之士,但他们势单力薄,面对沉疴顽疾,苦苦地支撑也不过是施下一些于事无补的药剂,苟延残喘而已。

尹玦明知不可为而继续为之,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得罪了不少人,先是被排挤,让他在朝中寸步难行,随后是诬陷栽赃,将他彻底赶出了朝堂,剥夺功名,贬为庶人。

天地之大,竟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亡国灭种的危机就在眼前,却无力挽救,尹玦彻底心死,回了江坛,立誓此生再不出。

看着丈夫不过出去几年,归来已生出许多白发,知他这是终日操劳的结果,荣华心疼不已。

还有妻女,还有家,这是尹玦仅有的安慰,握住荣华的手,尹玦道一句:“这些年辛苦你了。”

荣华想要忍住眼泪却不住地落泪。

*

江坛从此多了家书馆,执教先生姓尹,学识渊博,待人谦逊有礼,很受大家的欢迎和尊敬,各家有适龄的小子都会送过去跟着念念书,识几个字。

这都是些孩子,又在最活泼好动的年纪,课上有先生坐镇,也还乖巧,但一下了学,压抑许久的天性得到了释放,便化身脱缰的野马,吵吵嚷嚷,跑跑跳跳,书馆里好不热闹。

但有一处地方是大家都不愿意踏足的,那就是正书屋,不是因为刚从那里逃出来,而是因为里头正坐着严肃的尹先生和倒霉又可怜的尹墨,二人正在加课。

从前荣华虽也管教尹墨,但算不上严厉,凡事只要求她做到及格线就好。

尹墨聪明,随便学一学就足够去敷衍她母亲,然后给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和街坊四邻的孩子一通野玩,回家时一般都比较狼狈,荣华觉得这样不妥,也觉得辜负了丈夫的委托,但看女儿开心,便也就随她去了。

因为她知道……人生这条路,越走越沉重。

而她最宝贝的,只有这一个女儿,她只要女儿开心就好。

就这样,尹墨被养成了一个另类的闺秀,四书五经都看过,琴棋书画都会点,但水平也就仅限于此了。

她感兴趣的东西在外边,熟练的技能在别处,她对这个世界正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去早点铺,看如何发面;去木匠铺,探求鲁班工艺;甚至还去了猪肉铺,看庖丁解猪。

她不仅看,也模仿,也学习,她会蒸馒头,会做凳子,能一眼辨别出肉的好坏,还会爬树掏鸟蛋,会挖洞抓地鼠……

但一群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伙在一起,也干过一些危险又离谱的事。

曾假扮乞丐在街上乞讨,结果被熟人撞见,一个个都回家挨了训。

也曾手贱去衙门敲鸣冤鼓,不幸被抓住,父母赔礼道歉,领回家吃竹笋炒肉……

尹墨就这样滚着风,半野蛮地生长,恣肆快活。

长到一半,家里来了个不速之客,母亲告诉她,这是父亲。

原来这就是母亲常提到的父亲,面对他的归来,尹墨很开心,但慢慢的就开心不起来了。

尹玦不满她的半吊子水平,知道如果继续这样,定担不起自己寄托在她身上的心愿,遂拿起家法,将尹墨严苛地管束了起来,举动不再任她自专,皆要以君子为范,阅读的书籍也不再限于四书五经,而是经史子集。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就这样出现在了尹墨的面前,从前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摇身一变成了愚公,开始枯燥而痛苦地移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她再也没有了玩耍的时间,别人下了学可以撒欢,她却要端坐在书案前,承受着父亲的威压、同学的奚笑,以及课业的繁重三重压力。

[注1]改写自《涉江采芙蓉》

[注2]顺治一年五月弘光政权覆灭,顺治三年十月隆武帝朱聿键被害,同年十一月绍武政权覆灭,孙可望、李定国滋生嫌隙,大西军内部矛盾尖锐,抗清战力削弱,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病逝。

[注3]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宛宛又活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经年烈酒

陷落春日

池南春水

别那么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