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这天,因何天明他们会过来玩儿,两人一大早起床就开始忙里忙外。
虽说条件有限,但席面子也不能马虎。
买的鸡一直没舍得吃,只提前宰杀好挂在棚子下。
特意选的老母鸡,得炖得久些才能熟。齐山直接将其取下来,在火堆上把扯不掉的细毛燎光,又仔仔细细洗了好几遍,就剁成块用瓦罐装好。
走进洞里,谢知云正往桌上端零嘴,瓜子、柿子干、绿豆糕,样样都有,装得满满的。
听见门口传来响动,谢知云转过头笑道:“幸好做了几个盘子,不然这些东西都没处装。”
齐山扒出火星摊开,将瓦罐放上去煨着,抬眸看向矮桌上的竹盘,“你想得周到。”
“嘿嘿,等我再练练,做得好看点儿,应该也能卖钱呢。”
说起这个,谢知云很是高兴。他除了帮齐山描几个花样子、烧烧水、扫扫地,也没别的事儿可做。闲得发慌,有空就学着齐山编竹篓竹筐的方法,做些小玩意儿。
一开始确实摸不着头脑,但有齐山在一旁细心地指导,他自己又脑子活愿意琢磨,渐渐便能编成形。
竹篾都是齐山按着要求划好的,他不用出多大力,既打发时间,又可以给家里添置一些用具,也是乐在其中。
齐山看他那么欢喜,眼里也带了笑意:“你手巧,肯定能行。”
正说着话,就听外头传来说话声,二人对视一眼,赶忙迎了出去。
迎面走来的正是何家三兄弟和张玉梅。
“好些日子没上山,瞧着都有些眼生,”张玉梅伸出手指碰了碰从竹管落下的水,啧啧称奇,“难怪那两小子隔三差五地跑过来。”
何家大哥何天青也说:“隐居于此倒真是个不错的选择,碧水潺潺,鸟语声声,逸趣横生。”
他是个读书人,谈吐与村人大不相同。谢知云和齐山去拜年时就见过,倒也习惯。
两人忙不迭邀客人进山洞烤火,喝茶。
因没料到何天青和张玉梅也会来,凳子摆得不够,齐山又掀开草帘,去自己睡觉的那处另外取了两张木凳来。
其实他一直是在前面做木工来着,但有客来,担心太过杂乱,昨天就全挪到里边挡住。
出来时,谢知云正招呼大伙儿吃零嘴。每个人手里都没空着,何天明和何天珠跟他们混得熟,更是不见外,手里的吃完就自个儿再拿。
齐山把凳子分给谢知云一个,好叫他坐下陪客。
张玉梅眼尖,一眼看出这凳子和先前两人带去镇上的不同,“这还雕了花儿呢?”
谢知云点点头,“嗯,我们想着弄点花样引人注意些,应当更好卖。”
“是比那光秃秃的好看,我瞧着都喜欢。”
何天明咽下嘴里的瓜子,探头看一眼后直盯着齐山,“我就说大山兄弟的手艺好,这样式也比老江头的新,赶明儿有空帮我做套家具呗。”
齐山只当他们是给人长面子,随口应下。
聊着聊着,瓦罐内咕嘟咕嘟直响,鸡肉香味随热气弥漫开来。
齐山起身去外头烧火炒菜,叫几人都有些吃惊。
张玉梅拍拍手就要去帮忙,谢知云连忙拉着他坐下。
哪儿有让客人做活的道理。
“都是现成的,快着呢。你们随意,我去搭把手。”话落又挨个倒了茶水,盘里也再次添满零嘴,就去到外面。
菜一早就洗好切好备用,只等下锅炒熟,再蒸一甑饭,也费不了多少功夫。一个烧火,一个主厨,很快弄出一桌子菜。
有荤有素,每样分量都足着,一点儿没抠搜。客人也给面子,吃得不剩多少,宾主尽欢。
热热闹闹过了大半天,两人直把来客送到下坡的地方,才返回收拾打扫。
虽然累点,但心里的喜悦也是实实在在的。
等往后年节,客人只会更多,山上也会更热闹。
村里人情往来多,一般要到正月十五过后,走亲访友的才会消停下来。
一时不好找人帮忙做工。
齐山闲不住,就自己动手挖地基,多挖一点,便少出一份工钱。
这是个力气活,谢知云帮不上忙,只自觉包揽了煮饭、放驴的活儿。他厨艺依旧不好,仅限做熟,大部分时候都是一锅乱炖。好在齐山不挑嘴,回回要吃几大碗才作数。
除此之外,他还会拿上刀,去溪边割草。买地的时候,齐山特意在这边圈出一块,只一分左右,种菜却是绰绰有余。
一晃天气就暖了,该是播种的时候,也要提前收拾出来才行。
他很有自知之明,每次干活都戴着自制的手套。从不逞强,累了就回去歇息,编编竹盘竹匾,等第二天再继续。
齐山劝不住,只好随他去了。就是放他一个人在溪边,不太安心,挖地基时,隔一会儿就要喊一声。
谢知云不嫌烦,回回都应了。
就这样,两人白日挖地基、清理荒地,夜里刻木雕、做竹编,忙忙碌碌好几天,转眼间就到了正月十五。
听何家人说,元宵佳节,镇上会举办灯会,四处都是花灯,年轻人趁此机会祈求姻缘,很是热闹。
灯会要在晚上才好看。
但两人晌午过后就开始收拾东西,倒不是单纯为了去玩儿,而是觉着今天人多,东西也更容易卖。
正好他们攒了不少木雕、木簪和雕花的首饰匣子,这些东西得年轻姑娘小哥儿欢心,今天卖着再合适不过。
一下山,何家人也正在装车。
张玉梅习得一手好厨艺,年年灯会都去镇上摆摊卖吃食,炸肉丸、花生酥、板栗饼都卖过。
今年他们杀了头大猪,肉没舍得卖太多,便还是卖炸肉丸。因此带的家伙事多,泥炉、铁锅、木柴、肉馅、油罐都要装上,一家子人忙得热火朝天。
两人把自家的东西放上板车,转头就去帮忙。
何天珠抽空和谢知云搭话:“云哥哥,你们要卖什么?”
“做了些小玩意儿。”
谢知云说着,从衣袖里摸出一支木簪递给何天珠。
这是他和齐山商量好的,何家人对他们关照良多,总是送礼道谢显得见外。但他和天珠都是小哥儿,赠些东西就显得不一样。
“给我的?”何天珠果然笑眯了眼,在衣摆上擦擦手就接过簪子往头上插,乐呵呵跟张玉梅炫耀,“娘,好不好看?”
谢知云就喜欢他这性子,看张玉梅点头,更觉舒心。
他们到镇上算晚的,集市上人已经很多。
如何家人所说,街上到处都挂了灯笼,并非平日见的四角笼灯或是南瓜灯,而是造型各异,色彩缤纷。
兔子、螃蟹、公鸡、小楼……应有尽有,有些还能提着做动作,活灵活现的。
不过因为天还大亮,都没点燃灯芯,差了几分意趣。
一行人没多耽搁,交钱领了牌子,先去收拾自个儿的摊位。
板凳、竹编、竹盘摆在最前一排,靠后就是木簪、木雕之类的小玩意儿。
已经来摆过好几回摊,两人对流程十分熟悉。齐山清清嗓子,张嘴就开始吆喝,还能自己编出几句词儿。
谢知云就逮着那些从摊前走过的人介绍。
许是还没到时候,集市上来往的多是些上了年纪的,一般是奔着买菜煮晚饭而来,对木雕这些小玩意儿看不上。
倒是板凳、竹匾等实用的东西问得人多。
尤其是板凳,上面或雕花或刻字,哪怕比之前卖得贵出五六文,也有人买。就是这东西做得不多,只有三张,刚好得一百个铜板。
最令谢知云高兴的是,他做的竹盘竹匾也卖出去几个,因不是特别精细,没敢要价太高。再讲讲价,一般十几文就给卖了,但多少也是笔进账。
天色渐渐暗了,不知不觉中,街道上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
再一抬眼,竟似乎都是些十几岁出头的年轻人,三五成群,面上洋溢着或张扬或羞涩的笑容。
远处隐隐传来丝竹管弦之声,不论铺子还是商贩,都将自家花灯点燃,那些个兔子、小狗仿佛一下有了神韵,活了过来。
整条街都鲜活生动起来。
不用提醒,齐山自觉就拔高音量,卖力吆喝。
“木簪,别致新颖的木簪……”
但是这些东西不比吃食,大声吆喝也收效甚微。
眼见一个货郎挑着担子走过,逢人就上前问几句,齐山也改了主意。
和谢知云一商量,把木牌交上去,找到寄放驴车的地方放下草席和没卖完的凳子等大件,就把木雕之类的小玩意儿用竹篓装上,开始闲逛。
“买支簪子吧?小哥儿生得清秀,这支兰花的正衬你。”
“看看木雕,瞧瞧这狸猫扑鱼,憨态可掬,送心上人肯定喜欢,价钱也不贵。”
一路走,一路问,直把嗓子都说得冒烟儿,眼神却是越来越亮。
谢知云一摸空竹筐,乐得见牙不见眼,“还是人多好,居然都卖出去了。”
“是你厉害。”
“还是你手艺好。”
谢知云说完就扑哧一笑,“怎么又开始夸来夸去的。”
齐山也乐了,说“累了吧?要不吃点什么?”
“一停下来好像就有点冷了,不是有卖汤圆的,就那个吧。元宵就要吃汤圆嘛,也暖和。”
“行。”
白玉盘般的圆月越升越高,冷白的光照亮青石板路,四处都是欢声笑语。
两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端上桌,一份六个,刚好在碗底拼成朵花的形状。
白白胖胖的,十分饱满,拿勺子一压,就陷进去,隐隐能看见内里浓稠的黑芝麻糊。
轻轻咬上一口,外皮爽滑软糯,香甜的芝麻糊渐渐溢出。
一碗吃完,暖胃暖身。就是有些腻,肚子也还没填饱。
不得以,又去买了两个酥脆可口的烧饼,拿油纸包上拿在手里,边吃边往回走。
正月十五的月亮最是明亮,哪怕没有花灯,路上也看得清楚。
冷风徐徐吹过,树影摇曳,在月光流淌而成的河水中纵横交错。
热乎乎的烧饼已经吃完,又不知走出多久,齐山在怀里掏呀掏,摸出用棉帕包裹的物件儿递到谢知云面前。
“给我的?是什么?”
齐山没说话,只把手又往前伸了伸。
谢知云接过,一层层拨开棉帕,里面赫然是只木簪。
头部稍尖,尾端是一朵稍显圆润的祥云。簪体打磨得十分光滑,还抹了桐油,通体乌黑发亮。
谢知云越瞧越喜欢,拿在手里一寸寸抚摸,突然触到一点凹痕。他将簪子举起,借着月光,辨出是个小小的“云”字。
因雕刻者刚学着认字,笔画十分松散,并不太端正。
谢知云却从中看出笨拙的可爱,他竟不知男人什么时候自己琢磨着特意给他做了件礼物。没用旁人画的图样子,全是用心想,一刀刀精雕细琢出来的。
他没说些意义不大的感谢之语,直接解开头上包裹的布巾,抬手随意绾个发髻,用木簪插紧。
接着抬眼看向齐山,笑意盈盈道:“很好看,我喜欢。”
齐山被他如此盯着,僵硬片刻,才闷声道:“喜欢以后再给你做别的。”
“嗯。”
月色正好,将两人的影子渐渐拉长,直至靠在一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 20 章(小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