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后来是怎么活下来的?”
月季花季天气正暖,未鬼瞥了眼旁边化的那滩水。
“被收养了。”
通过最上身上的烧伤就知道,他肯定是从那过来的。
“之后我生活的地方你应该在白桦林对面看到了。”
“那个火场好像是个画廊。”
“你有在那看到人么。”
“火不减弱也不蔓延,毫无变化,烟尘很大,在大厅模糊看到一把椅子,突兀地放在那,黑烟缭绕我没大看清,原来上面有人么。”
“火是画的场景,也是画的核心,所以永远不会熄灭。”
“我们还在画里?”
“我们在画面以外的空间,不过还是属于画。无限挨近理念境界的表层。”
最上找回重点:“那人还活着——”
“他活着。”
“场景里没画到他,他也没法逃跑?”
“被铁丝绑着。”
“……”
居然是这么原始又正常的原因。
“不救吗?”
“他戴着防毒面具,火烧到之前他不会被呛死。眼皮被订书机钉在眼眶上,看着他心血的画廊被付之一炬。”
未鬼没什么情绪地陈述。
放火的是第一世的他。
用画让这场火在某一空间永远这么焚烧下去的是刚接受茵陈的他。
当受害者不认为自己是,他也确实不再是受害者后,他成了加害者,然而这二者对他都没什么所谓。事情赶到那了,就像模像样地做下去。
最上默然良久,他大概猜得到原因,也不好奇他怎么成了神,或对这些堪称悲惨的经历加以关切,都很多余。
“作为神你能任意穿梭时空,那可以改变你自己的过去吗?”
不过他也想,要是一开始就没发生该多好,能改变也不错。
“不会有改变了自己的过去后,被改变的自己就无法改变过去这样的悖论?”
“可以,而且不会。”
未鬼找了根小棍,在地上画了三个小人。
最上同他蹲在一处,看着他给小人标上一二三,然后一号向二号画了个箭头:“有第一世的我才会有第二世的我。”又从一、二号画了箭头向三号。“有一二世的我,才会有神明的我。”
未鬼把指向三号的两个箭头抹掉。
最上明了。
“假设人是宇宙这个囊括万物的立方体当中,一个短短移动过后就消散的点,你是一个点在某个刹那飘出的幻影,与立方体融为一体,而原来那个点的诞生、毁灭和运行轨迹不受影响。”
未鬼起身踏在一、二号小人上。
“我依次抹去了人世之我。”他鞋底一碾,扔下小棍。“即使宇宙重启也不会再次被衍生出来,他们只存在于我的思维里。”
用着在现实抹去的形象,他也没什么不适的样子。最上不解:“为什么要抹去?”
“为什么留着?”
跟那幅画一样,对他来说也就随手的事。
“你不能把他们从这里抹去吗?”
“嗯。”
“这儿的所有地方你都去过并且了解吗?”
未鬼摇头。
如果他充分认识了这些境界,洞彻所有已知和未知,对这里有了掌控权……
“正因如此你才是神吧。”
最上却说。
“人的思维里不可能有从未认知的东西。但你的思维把可知和不可知的全都包含在内。
“另外,人类因为线性的思维而无法跨越时间,就像看一场无法跳转、加速的电影,永远不知道下一幕是什么。但是,我游历至此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里没有时间先后,万事万物是共同展现在眼前的,就像俯瞰一幅画卷,不会有一件让你意外的事。
“你的起点并不在从人变成神的刹那,而是和宇宙,甚而更大的集合一同随起点概念的初始而开始。如果你有终焉的话,你也肯定能看到,尽管你未必理解起始和终焉这整个过程。”
未鬼专心听他说完,只不置可否地说了句:“看来你准备好了。”
“准备什么?”
“去大花园。”
总觉得“准备”有某种不止如此的深意。
“你怎么知道我想去。”
“那是意象和表象境界住民都向往的圣地。它就在理念境界里。走吧。”
最上跟着他,看着他勤倒腾着短腿向院子角落走去。
“你说理念世界不接受因果,意象和表象境界则相反。因果到底意味什么?是由什么决定的?”
“除无为法之外——”
“等等,无为法是?”
未鬼停在院角那口黑褐色的大缸前。
“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此非彼,是与神同在的永恒之绝对,理念境界的组成规则。”
缸比未鬼高得多,他扯下罩在上面的油布。
“此外一切事物皆受因果律支配,连我都残存着因果未了,而不能完全。”
“……”
从刚才起,最上就在努力抓取自己听得懂的点,无视难解的部分。现在,最上甚至怀疑他说的是不是日语。
“不过堪透因果、超越一切,我也不会凌驾于什么之上。大概是会抵达本以为理解,实则从未真正理解之物的深处。”
说罢未鬼指着满缸的酱色液体。
“从这走。”
最上看着缸中,这个质感和色泽,好像……
“不是你想的那样,这是豆子发酵成的酱,像味增一样。”
“为什么是稀的?”
“因为它不是味增,是酱。”
“……”
未鬼抓住缸沿蹬着不平的缸壁往里爬。
最上把他抱到缸沿上坐着。
“还是我先吧。”
他在另一边撑着缸沿,跳进火海都没这么一脸决意。
……
没顶的液体带着发酵物的粘稠和浓香,他屏息下潜,周身的液体渐渐变得稀薄,即使睁着眼,也不会有不适。
最上平衡身体,向上望去。
抽长了身形,褪去了颜色的未鬼,穿过在水中如同在空中一般自在飞翔的鸽群,向他潜游而来。
但尚未等到他,最上储蓄的氧气已然耗尽,水呛进他的鼻腔和气管,即将进一步钻进他的肺里。
[闭上眼睛。]
未鬼的声音清晰地传达过来。他照做。
和那时闭眼看得更清不同,周身突然空无一物,水的感觉消失了,他可以正常呼吸了。
同时未鬼的身影也消失了,渐渐的,连呼吸都不需要了,仿佛宇宙天地空余他一人——连他整个人都将被倒空。
一时恐慌,他睁开了眼,水挤压他的五官,他在窒息中呛了水,肺叶仿佛要爆裂,但仍支撑着眼皮,望着未鬼向自己游来;水生动物般轻灵,银鱼般优雅。
未鬼把手盖在他眼睛上,他又可以顺畅呼吸了。
[这条通道经过表象境界,在表象境界只要闭眼感知到的所有就会消失。]
未鬼的声音轻轻响在他耳边。
[所以那里的人是不会眨眼的,也很少抬头。]
眼上有他温热手掌的触感在,睫毛可搔到什么,又有他的声音,最上不再感到一切皆空的恐慌,随着他的引渡,飘坠向空海的深处。
空海了无尽头,早已失去了时间概念的最上都能感到漫长。
未鬼看出他无聊,且疑虑重重:[在心中想对我说的话,我可以听到。]
[理念境界是个怎样的地方?]
[其实可以说,那是你的脑内。]
最上不作声,未鬼手下触到他皱起的眉头。
[理念没有绝对正确的唯一一种。你只能理解你已理解的,因此你所至的境界都使用日文和日语。不要觉得失望,即使再浅薄的人的理念,都可以延伸出无数脉络,毕竟一个生灵可以拒绝抬头,拒绝闭眼,但不可能独立于环境存在。]
[也就是说,这是用理念对我的精神世界进行解构的境界,让我理解‘我的理解’?]
[现在你给它下了定义,它就会如此呈现出来。当然理念本质不变。]
[可我这样理解它,也是受了刚才在意象境界所见的还有你的解释的影响。]
[那你在意象世界的所见,还有我的解释,又取决于什么呢?]
[……我的理解。]
最上再无言可对,隐约意识到,其实那不是个值得期待的地方。
突然未鬼松了手。
“到了。”
境界:佛学中一指十八界中的六境(六尘),是眼耳鼻舌等六根展开活动的对象。境界是客观世界,佛学将其解释为意识表现出来的“相分”(认识和感知的对象)。
表象:以柏拉图为基础,西方哲学,如康德、叔本华,将表象定义为眼前出现的世界,也可以称之为现象,呈现出客观世界通过某种有形之物和主观世界相关联……详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意象:可以简单解释为意思的形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常为艺术表现手法。
理念世界: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抽象的、概念化的实体,是与具体的任何事物完全分离的,是脱离人们知觉事物而绝对独立的存在。而任何具体事物都是对理念的模仿或复制。
阳明心学:心外无物。心即理,理在自然表现为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表现为道德法度。此外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遵从本心,前提是他相信每个人良知的客观存在。
无为法:离生灭因缘造作、永恒不变的法性真理,曾又称“涅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章 齐木楠雄9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